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大河》诗歌2022秋刊头条(附创作谈、唐诗评论)

2022-12-31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60后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在《诗潮》《星星》《绿风》《诗刊》《诗歌月刊》《青年文学》《中国作家》《大河》诗歌等发表诗歌10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中华日报》等发表诗歌评论100多篇。获第25届鲁藜诗歌奖、第3届中国当代诗歌奖、《中国诗界》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等数十种奖项。

 

王立世诗选
 
本命年
 
世人都说那是一个坎
容易被脚下的顽石绊倒,磕破额头
 
我是一匹普通的马
从未踏上疆场,驰骋千里之外
    
鞭子抽来,我不心慌
粮食被盗,还有泉水和野草
 
这一年,我放下背上的耻辱
低头赶路,举手向路人致敬
 
这一年,我仔细读过《圣经》
在灾难面前,知道主是怎么说的
 
 
病人
 
把诗人看成病人
是看的人病了
还是诗人病了
 
诗人认为
看的人得了眼病
见识又短又浅
 
看的人认为
诗人得了神经病
总是不合时宜
 
我认为都有病
如果没病
这世界反而不正常了
 
 

 
有人说我病得不轻
不要紧,这病不影响
我在尘世活着
不要命,只要
我的苟且偷生
还惠赠免疫力
我拒绝上医院
在这浮躁的尘世
只想用尖锐的文字
一个人刮骨疗毒
 

 
这把刀
总不离我的左右
我曾磨了又磨
刀锋闪着寒光
多少个夜晚
我想把那些
披着羊皮的狼
杀得片甲不留
事实上狼们的血
从未染红我的刀刃
我明白,这把刀
再不能留在尘世
我请铁匠师傅
帮我打成一把钥匙
它没有打开任何一把锁子
空有一身铁骨
 
练字
一一致耿红丽
 
我能想象出
那个不与世俗妥协的美女子
正在世上的一隅
反复练习父亲遗传给你的那个耿字
一笔一划都不敢马虎
生怕其中的一笔写坏
造成整个中心不稳
生怕世俗的风吹斜
生怕摇摇晃晃
让别人背后议论没骨气
这个字在你心中的重量
别人不懂,只有你父亲明白
他在一旁用微笑鼓励你
你已练得横平竖直
有了铁骨,有了胸襟
小女子,你还嫌不够好
你怕辜负了父亲
你怕给这个姓氏丢人
你的抱负,是把这个字
练成天底下最美的字
能顶得起天
能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不会弯曲
 
皮囊

这易碎的、速朽的皮囊
用华服包着
用温泉泡着
用药治着
它装满泪水、苦水、血水
用不屑的眼神掠过尘世
也恭敬地仰望高山和星空
它挤压弱小者,被虚荣浮起
它被强者挤压,痛苦地沉没
它伟大得不可一世
它渺小得不如一只蚂蚁
我不知这皮囊
何时化为烟云
在地狱的门口张望
在天堂的门口徘徊
 
 
敌人
 
卧夫生前
近处、远处尽是朋友
读他的诗时
敌人一个个冒出来
我想多是假想敌
正好相反
读我的诗
看不到一个敌人
他们都藏在暗处
说不来哪一天就荷枪实弹
来到我面前
 
半山腰
 
在山脚下
太压抑
山在压我
山上的草在压我
山上的云在压我
爬在半山腰
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有几块石头
还搁在我心上
山顶上有什么风景
我已不在乎
尽管鸟离我很远
它的阴影正好落在我的头上
真理在中间
我在半山腰
退有路,进亦有路
不该再为高低而烦恼
                   
 
那时候
 
那时候,我不知道
天有多高,水有多深
如初生牛犊,见了老虎
也脸不变色心不跳。那时候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重,泪水
是什么味道,认为命运
谁也无法左右。在生活中
总是昂首挺胸,不在意
别人的闲言碎语和指手划脚
理想高于天,信念根深蒂固
那时候我的血是热的,容易
慷慨激昂,乐于把美人
当作多娇的江山,以成败论
英雄。那时候一切都那么纯净
不像我现在杂念丛生,如野草
混迹于良田。也不像现在
做一件事总是举棋不定,患得患失
怕别人说长道短,怕自己惹火烧身

 

为灵魂而写作(创作谈)
山西.王立世
 

  生活对谁苛刻,诗歌就对谁宽容。诗人常常说出哲学家的话。

  回眸逝去的岁月,我像一支不会弯曲的木质铅笔,被时光这把锋利的小刀削得越来越薄,越来越小。我倍加珍惜这短暂而脆弱的生命,在生活的黑白琴键上,俯身弹出许多快乐又沉重的音符,以此来祭奠身体里流失的血液和钙质,向世界倾诉自己的疼痛和爱恋……

  我常常用里尔克“有谁在谈胜利呢,忍耐就是一切”“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这伟大的诗句激励自己。我渴望灵魂的宁静,常常置身于喧嚣的市井;我渴望井然的秩序,常常在无规则的运动中被撞击;我习惯于昂首挺胸,常常被命运按下高贵的头颅。生活中我没有做到游刃有余,在夹缝中迂回,在尴尬中偷安,梦想被现实的车轮一次次碾碎,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变我一个理想主义者朝圣的努力。

  俄罗斯诗人古米廖夫道出了写作的真谛:“不应该在‘可能’的时候写作,而应该在‘必须’的时候写作,‘可能’这个词应该从诗歌研究的一切领域一笔勾销”。我很少刻意去写一首什么样的诗,因为没有灵魂的写作,在技艺上再完美也是无效的、失败的。

  再次审视自己孤傲的灵魂,为了信仰和尊严所遭遇的种种挫折和磨难,写出了倍受关注的《夹缝》。评论家高亚斌教授认为:由于发现和书写了人生的“夹缝”状态,洞察了人与世界、人与整个时代之间的“夹缝”的关系,而成为当下诗歌场域中一个独异的存在,也为一个精神贫乏的时代写下了非常可贵的一页。诗人王爱红说:《夹缝》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具有世界性。读者龙儿留言:来自灵魂的呐喊,苍凉而无奈。评论家的洞见使我重新认识自己,诗人的评价使我坚定了信心,读者的喜欢让我看到了价值。

  在诗歌失去轰动效应的年代,我为什么对它还一往情深?因为写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苍白和平庸,精神变得富有和高贵。我始终坚信诗歌代表着人类的良心和正义,会照亮更多乌云笼罩的面孔,使人变美变善;也会使丑恶心惊胆战,无地自容。我得感谢诗歌,是她拯救了我,使寒冷的我温暖了许多,灰暗的我明亮了许多,孤独的我充实了许多,孱弱的我坚强了许多,卑微的我崇高了许多……

  我十分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渴望人性的太阳从历经沧桑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但也不回避阳光下的阴影。诗人是真诚、善良、美好的代名词,是时代和社会最敏锐的神经,是人间最明亮的一面镜子。更多的时候,诗歌属于弱者。我很赞同著名诗人李杜的解读:“诗是诗人灵魂的诉说,诉说人生的困顿,诉说深陷困顿的诗人是怎样进行着‘英雄’的努力。诗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这种悲剧美。”从这个意义上看,浸透着生命和血泪的诗才是好诗。我非常认可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评委会给我颁奖词:王立世清澈浅显的口语化诗歌,具有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的品质,他的文字鼓点般直击人心,他毫不避讳人生的困境,存在的荒谬,但仍然可以看出,他有一颗壮怀激烈的内心,使他的诗歌获得了西绪弗斯状式的悲壮。

  我也赞同加缪“让艺术臣服于最卑微最普遍的真理”的论断。诗歌就是从平庸琐碎的生活中打捞唯美崇高的东西,就看你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有没有一双捕捉美的眼睛。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些诗人一味地追求语言上的新奇和形式上的变化,陷入纯粹的文字游戏,这样的作品不会有生命力。索尔仁尼琴说过“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在真实的灵魂面前,技巧无足轻重。但在处理生活感悟的时候,技巧又是必须的。那些能把诗歌打磨成一面历史镜子的诗人,无一不是在处理生活与艺术、个性与共性、传统与现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关系上表现出卓越的才智。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昌耀的《良宵》、郑愁予的《情妇》、痖弦的《秋歌》、叶文福的《火柴》、芒克的《阳光下的向日葵》、于坚的《给小杏的诗》、欧阳江河的《 一夜肖邦》、徐敬亚的《我告诉儿子》、李亚伟的《给女朋友的一封信》、黄亚洲的《虚掩》、翟永明的《在古代》、大解的《百年之后》、海男的《这些华美,这些灌木丛,这些毫无理由的爱情》、安琪的《极地之境》、马启代的《蚯蚓,是地下诗人》、刘川的《在孤独的大城市看月亮》、高旭旺的《非常道》、牛放的《布达拉宫》、郭卿的《花坡》、柳苏的《一生这四辆车》、李不嫁的《我忍住疼痛,像一片阿司匹林》等等,既能传达出人类生存的真相、人性的优劣、民族的信仰、时代的审美,而又能给民众带来更多的想象、思索和艺术享受,这些就是我心目中不容质疑的好诗,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心不古的时代,我想最大限度地拒绝喧嚣、平庸、浮躁和灯红酒绿的诱惑,克服人性的弱点与缺陷,以良心和责任坚守在诗歌这块孤寂而干净的高地,写出更有人情、更富人性、更具哲理、散发着血性血气、能够获得广阔审美空间和社会学意义的力作,以慰藉那些被快乐遗忘、被痛苦占据的灵魂。
 

王立世:口语诗写作的严肃探索者
重庆.唐诗
 

  新世纪以来,当代诗坛关于口语诗的争议一直不断,“盘峰论争”更是将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推上了风口浪尖。事实上,无论是知识分子写作或者是民间写作,都各有千秋,谁也不能将对方一拳打倒。因为他们的写作文本都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只要我们冷静的、客观的看待这两种写作方式,都可以得到互补互衬,在诗歌艺术建设的道路上各自都显现出摇曳多姿的身影。

  放在这样的视野下来审视诗人王立世的诗歌写作,我认为他主要走的是民间写作之路。其诗歌文本更多的是口语诗的标志。诗人尚仲敏说,好的口语诗,不仅仅是口语化写作,而且还要有诗意。如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其实就是古代的口语,但却很有慷概激昂的诗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同样是口语诗的经典之作。他们并没有因为是口语而遭到读者的唾弃;相反,因为明白晓畅,朗朗上口,充满诗意,千百年来受到推崇,流传广泛。无论古代或者现代,只要是好的诗歌,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认可。阅读诗人王立世的诗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严肃得近乎虔诚,执着得近乎入迷的当代诗人,用一颗炽热的诗歌之心,勤奋地创作出独具一格的诗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朴素之美,入俗之美,怪异之美,哲思之美,它们像四片各具魅力的花瓣紧紧地拥抱住诗歌的花心,构成了一朵鲜艳欲滴的充满诗意的花朵,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而引入瞩目。

  朴素之美。华艳的对面,就是朴素。朴素之美是内在的本色之美,是洗尽铅华,是真水无香。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从一定程度上将朴素之美推上艺术的峰巅。关于朴素之美,历来倍受艺术家的青睐,古今中外有一大批诗人崇尚和挚爱着素朴之美,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朴素诗歌。裴多菲《自由与爱情》、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这些诗篇无一不是口语写作的典范。

  《本命年》世人都说那是一个坎/容易被脚下的顽石绊倒,磕破额头//我是一匹普通的马/从未踏上疆场,驰骋千里之外 //鞭子抽来,我不心慌/粮食被盗,还有泉水和野草//这一年,我放下背上的耻辱/低头赶路,举手向路人致敬//这一年,我仔细读过《圣经》/在灾难面前,知道主是怎么说的”。读这样的诗,如同在与一个朴素中带着真诚,甚至有点憨厚的人交谈,他敞开心扉与你说本命年。作为一种生命中的自然年份,因为这一年似乎与本命紧密相连显得格外重要,被赋予了不同寻常年份的意义。诗人王立世说,世人认为本命年是一个坎,大多数人都担心被绊倒,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属马的诗人谦卑的说自己是一匹普通的马,未在疆场驰骋,没有远行之虑,更不惧鞭子抽来,不担心粮食被盗 ,放下耻辱,以一种低头赶路的敬意,在阅读中度过灾难。诗人以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度过本命年,似乎像大众一样随波逐流,又似乎保持着自己的特立独行,读后一种处世之道,生存之道油然出现在我们的心中,或许这也是一种应对苦难之法。像这样真诚质朴的诗作在诗人王立世的诗作中比比皆是。比如《病人》在素朴中带着反讽,轻松中蕴含沉重,读之有让人哑然失笑之感,又觉得心里拽着莫名的沉重。

  入俗之美。这里说的入俗,不是指俗气、俗套、庸俗,而是讲的诗歌创作时所追求的脱俗、拔俗和通俗。修行之人有出世和入世之说,入俗是说诗人以入世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生活,有放下,看破,暂停原来封闭的心态或行为之意,一句话,就是以入世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社会。作为诗人需要有勇气和智慧,就当前诗歌写作的现状而言,如何避免凌虚高韬,怎样化解阳春白雪,入世入俗,紧贴地气,显得尤为重要,以至于有的诗人提出干预诗歌之说,这些充分说明入俗势在必行,要让远离大众的诗歌参与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鞭策和激励社会,激荡人心。

  诗人王立世说“在这浮躁的尘世/只想用尖锐的文字/一个人刮骨疗毒”——《病》

  针对个人之病,诗人敢于亮出针砭,进行刻骨铭心的自我疗伤。

  “我想把那些/披着羊皮的狼/杀的片甲不留”。——《刀》

  诗人假想自己有一把不离左右且闪着寒光的刀 ,能够像英雄一样大杀四方,一种为了苍生愿将天下害人的狼们彻底杀光的豪情壮志感天动地。

  “你的抱负,是把这个字/练成天底下最美的字/能顶得起天/能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不会弯曲。”——《练字》

  一个练习书法的女子,承载着父亲无穷无尽的期望,为了这种父辈的期许,她要练出一个顶天立地。这既是书法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更是入俗的境界。

  诗人王立世的诗歌,透露出来的对尘世的干预之心跃然纸上,一种舍我其谁,但事实上我又无能为力之感萦绕在诗人的生活之中,这种想为而又不能为之的尴尬状态,读来让人心动不已,同时也让人纠结不已,诗歌的张力由于有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被很艺术而又诗意的扩大了,将人世那个神秘而又让人胆战心惊的洞口揭示了出来。如是,诗歌的入俗之美得到极好的呈现。

  怪异之美。怪异,就是异于常规,炯于平常,显得奇怪异常,与众不同,怪得出奇,异得有寓,并非荒诞无谱,迷幻无依。唐人元结说 :“轩窗幽水怪,怪异尤难状”,这就说明艺术要到达怪异之境界相当不易。诗歌是抒情达意的艺术,要将怪异纳入诗歌创作之中,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创作怪异诗歌的才华。一般的诗人都是绕道而行,不愿意触碰怪异这个艺术“怪神”。诗人王立世似乎于此情有独钟而不避让,反而握着自己的诗歌之笔大胆地闯进怪异的诗歌境界之中,进行了怪异诗的探索。

  请看《皮囊》:“这易碎的、速朽的皮囊/用华服包着/用温泉泡着/用药治着/它装满泪水、苦水、血水/用不屑的眼神掠过尘世/也恭敬地仰望高山和星空/它挤压弱小者,被虚荣浮起/它被强者挤压,痛苦地沉没/它伟大得不可一世/它渺小得不如一只蚂蚁/我不知这皮囊/何时化为烟云/在地狱的门口张望/在天堂的门口徘徊”。

  这首诗很好的呈现出了诗人王立世怪异的诗写特质。这是一首想像怪异,读来让人有一种悲伤而又必须爱着,无望而又必须活着的生命之痛,生活之痛,生存之痛都一一给以了怪异且又让人接受的诗意表达。这首诗的结尾让人愁绪顿生,一个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张望徘徊的我,是那么怪异又是那么真实,是那么不可一世又是那么卑微渺小。

  《敌人》这样写道:“读我的诗/看不到一个敌人/他们都藏在暗处/说不来哪一天就荷枪实弹/来到我面前”。想象怪异,让人心里毛骨悚然,敌人突然荷枪实弹来到面前的感觉是极其恐怖,这样怪异的生活状态会出现,同时也有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之忧。读这样奇异的诗句,让人惊讶,让人醍醐灌顶。

  哲思之美。哲思的意思是精深敏捷的思虑,由这种思虑形成的精神结晶可谓哲思之美。晋朝陆云在《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袜》里写道:“澄整博映,哲思惟文,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哲理是诗歌中的珍珠,诗中如果有哲理的加入,诗歌将从抒情达意层面,上升到哲学之境,有的哲理甚至给人带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抚慰,抵达精神的高峰。而哲理的获得必须源自于诗人精深的思考,敏捷的表达。诗人王立世的诗歌中,几乎时时处处都有哲理的珍珠在熠熠生辉。

  如《半山腰》这首诗歌 ,整首诗就是一首哲思饱满,意味深长的诗歌。诗歌的结尾写道,“我在半山腰/退有路,进亦有路/不该再为高低而烦恼”,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难道还在乎身处半山腰而忧虑不已?

  诗作《那时候》:“那时候一切都那么纯净/不像我现在杂念丛生,如野草/混迹于良田。也不像现在/做一件事总是举棋不定,患得患失/怕别人说长道短,怕自己惹火烧身”,这种内心深处的独白,让人深以为然。

  在《他想不明白》中写道:“他想不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漏洞,多少人又无辜地/落进去,被乱石挤得变形/疼并残喘着”这样形象生动,触目惊心,富余哲理的诗歌让人浮想联翩 。

  诗人王立世的诗歌具有朴素之美,入俗之美,怪异之美,哲思之美。除以上四美之外,他还有幽默与诗趣,反讽与机智,细约与柔美,壮志与豪情等诗美元素,为口语诗歌和当代诗歌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创作实践。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口语诗目前所面临的误区或危险:一部分诗歌评论家和诗人甚嚣尘上的叫嚣口语诗写作就是口语抵达为诗,止于口语。少数口语诗人把口语诗写作玩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诗歌成了口水,而口水不是诗。其实凡事都有度,适度为美。过或不及,都不美。真正的口语诗写作必须带有睿智,必须显示高尚品质,必须具有表达的经验和技巧积累。王立世作为致力于口语写作的诗人,他非常清楚如何绕过口语诗的暗礁,跃过口语诗的漩涡,从而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诗歌之路,行进在这样的诗歌之路上,要十分警惕那些诗歌的岔道,不要被那些光怪陆离的诗歌现场所迷惑,要吸取他人之长,再次突破自我,突破自己惯常写作给诗歌创作带来的束缚和才华的复制 ,从而闯出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将日常生活与社会担当融合,把现实关注与未来期许嫁接,把书面写作与口语写作互鉴。如此,我相信诗人王立世会在诗歌写作的路上,收获到更加富有诗美特色的诗歌,取得更高成就。

  唐诗,本名唐德荣,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世界文艺家企业家交流中心理事长等。出版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党建等各类著作20余部。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获得国际优秀诗集奖,主编《农村党支部工作手册》获得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评选的百种图书奖、文艺作品先后获得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希腊国际文学艺术奖、联合国文化艺术奖等。

  原载《大河》诗歌2022年秋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