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短不一定轻

——评《徐英才三行诗一百首》

2022-11-21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徐英才的三行诗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写得超凡脱俗,是汉诗写作一道亮丽的风景,对我们如何写好三行诗以及短诗微诗具有启迪示范作用。
徐英才简介

徐英才,曾任复旦大学英语教师,现任美国德宝大学汉学教师。诗人、翻译家、华人诗学会会长、汉英双语纸质诗刊《诗殿堂》总编。出版诗集《诗意江南》《来自大自然的灵感》《我们在这里绘画》《徐英才三行诗一百首》《英才诗选》,以及译著多部。主编合编过多部译著与诗集。

 

  定行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行数命名诗体。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流行于意大利、英国的十四行诗,日本的俳句(三行诗),以及中国的绝句(四行诗)和律诗(八行诗)。汉语新诗引进国外的十四行诗,冯至的《十四行集》最引人注目。台湾白灵提倡四行诗(也称截句),并掀起风潮,波及到新加坡等国。沿袭律诗的传统,不少诗人对八行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如郭沫若写有《Venus》,戴望舒写有《烦忧》,公刘写有《夜半车过黄河》等等。梁志宏对十二行诗进行了深度探索,出版了诗集《雪映金银木》。定行诗多数属于新格律体,或半格律体。但三行诗例外,它不讲格律,是新诗中的短诗微诗,体形较小,又自由灵活,在现代汉诗中并不稀奇,但作为一种诗体,由诗人、翻译家徐英才先生正式提出。
  徐英才先生对三行诗情有独钟,并形成独到的诗学理论。他认为,三行诗虽短,但一行是开头,一行是中间,一行是结尾,结构上具有完整性和稳定性。题材不受限制,可以写高山、流水、旷野,也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还可以写历史、文化、哲学。在情感上可以呈现甜美、淡雅、哀伤、严肃、诙谐等不同的格调。三行诗文字简约,不会互相挤兑抵消,主旨更加凝聚,感染力和冲击力更强。这些理论虽然还不够完整和系统,但抓住了本质性特征,为三行诗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徐英才先生专注于三行诗的创作,在汉语诗人中是独一无二的。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诗坛百花中耀眼的一花。他不但自己结集出版双语诗集《徐英才三行诗一百首》,而且还选编并以双语出版《世界华人三行诗精华集》。这些重要的编写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三行诗的繁荣发展。
  徐英才先生的三行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灿烂,短而有情,短而有味,短而有境界,短而有思想,短而有意象,在汉语诗歌写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我们来品读他的几首三行诗。

  雨珠

  虽小
  溅起的 是花
  汇起的是激流


  很多诗从头读到尾,不见意象,空洞无物。这首写自然物的诗,出现了雨珠、花、激流三个明朗的意象,而且彼此相关,给人丰满的感觉。雨珠貌似静态,实则动态。溅产生立体感,但溅起的花又是静态的。汇产生平面感,但汇起的激流又是动态的。动与静、平面与立体的交错交织产生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以追求华丽为目标的形容词写作,属于初级阶段的写作。一个诗人开始有意识地重视名词和动词在写作中的作用,表明他已经悟到了写作的真谛。如果能够将动词和名词巧妙地结合起来,那写作的境界已经非同一般。

  鲜嫩的荔枝

  每一只
  都通过枯瘦的虬枝
  汲取养分


  题目“鲜嫩的荔枝”,让人垂涎三尺,但诗人把焦点转移到“枯瘦的虬枝”。“鲜嫩”与“枯瘦”的对比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鲜嫩”源于“枯瘦”,但人们往往赞美“鲜嫩的荔枝”,忽略“枯瘦的虬枝”。别人看到的诗人看不到,诗人看到的别人看不到,这才是诗人,其敏锐、独特可见一斑。这首哲理诗也是意象诗,用意象揭示哲理,哲理才有说服力。

  花的世界

  无数的雨花簇拥着
  一朵油纸伞花 花下拢着
  一对盛开的心花


  诗人写了三种花。第一种雨花,点明天气状况。把雨说成花,暗示心情愉悦。第二朵,油纸伞花,油纸伞曾在徐志摩的《雨巷》中撑起。徐英才把油纸伞比成花,可谓形神皆备,为人物出场创设了有文化意味的情景。第三朵花是“一对盛开的心花”,由雨花到伞花到心花,花花相映,爱情凸现。没有雨花,哪有伞花。没有伞花,哪有心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直逼主旨。

  昨夜

  雨声一声紧似一声
  一觉醒来
  才知是梦见老家发了水


  读这首诗,我一下就想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报国无门,才有不顾年老多病、梦中尽情收复失地的英雄壮举。徐英才身在异国他乡,即使家乡发生洪涝灾害,也无法亲临抗洪一线,这是他的遗憾。梦中发水正是他对故土的担忧,这是与众不同的乡思和乡愁,那急促的雨声仿佛敲打在他多愁善感的心上。

  她的心

  西
    沉
  月


  这是一首图形诗,视觉感画面感特别强,情境十分逼真。“她的心”,就像月亮在天空缓缓西沉。自由、超然,还是失落、无望?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这就是审美空间,就是徐英才讲的“耐读性,可思考性,可回味性”。

  管中可以窥豹,通过上面四首诗的解读,我们对徐英才的三行诗应该有个轮廓式的印象。收入本诗集的百首诗中,有写人生的,有写乡愁的,有写爱情的,可谓丰富多彩。其实诗歌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同样的题材,有人写得俗不可耐,有人写得出奇制胜,有人写砸了,有人写成功了。徐英才的三行诗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写得超凡脱俗,是汉诗写作一道亮丽的风景,对我们如何写好三行诗以及短诗微诗具有启迪示范作用。
  我在广泛阅读中外的新诗时,得出一个结论,经典作品一般在十行左右,比如米沃会的《礼物》、里尔克的《秋日》、郑愁予的《错误》等等。有些人对短诗微诗不屑一顾,纯属偏见。我认为短不一定差,短不一定轻,短不一定价值小。写好了,反而比那些漏洞百出的长诗更有重量,更有价值,更能打动读者。
  徐英才的三行诗又一次刷新了我对短诗微诗的认识。

  原载《山西工人报》202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