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玉米
——评王长军的组诗《等你》
2022-04-07 10:18:59 作者:布日古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布日古德点评当代诗人王长军的诗。
王长军简介
王长军,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青年文学家》杂志副主编、执行主编、编审。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选刊》《星星》《诗歌报》《诗林》《诗潮》《诗人》《绿风》《当代诗歌》《中国诗人》《草堂》《诗探索》《读诗》《海峡》诗刊(新加坡),《一行》诗刊(美国)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诗。著有诗集《太阳相思症》(中国首届处女诗集出版大赛优秀诗集奖),《兑换梦境的时刻》《情欲》《梅花后面的风景》等。曾获《人民文学》《星星》征文奖、中国诗歌学会第六届李白诗歌奖,2018年《中国诗人》年度诗歌奖等。作品入选多种年度诗歌选本。
王长军专栏
等你
循着牛羊的蹄印
我怀抱着十万棵青草等你
等你,我还要淘尽花房里阳光和月光的乳
在河水中,我在洗净的白云上等你
等你,我还要洗净鸭头上泛绿的春天
等你,我还要洗净火焰,玫瑰身上的污渍
我在有节的竹孔上等你
或箫或笛,都有天地的气息通过
等你,我含泪为你唱响雨打芭蕉
我在石榴开口说话时等你
让它说出喜鹊无法说出的忧伤
等你,我将与出泥之荷一起,破涕为笑
等你,在事物内部,在时间之外等你
等你,在坟墓,在宫殿中等你
等你,为你预留半壁江山
布日古德点评:等你有一万种方式,理由只有一个。这首诗娴熟的运用了排比。好的排比段落,能给诗文气势上的严谨,渐次递进,起到不可替代的形象茁壮挺拔的作用。“我怀抱着十万棵青草等你”与“等你,在坟墓,在宫殿中等你,等你,为你预留半壁江山”是岁月的强烈反差。这一个执着地“等”没有山盟海誓,而是在多元化的个性情感抒写中完成。这个等你的“你”,有画面,有乐感,有笑声。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在理性的情境之中。所以想给她起个小名叫:荷。
父亲和玉米
父亲把玉米种子种下
我便在母亲体内悄悄发芽
我是父亲的玉米,在他心里扎根
我是玉米酒,酒中的日月,日月里懵懂的光
我甚至是父亲的药,但治不了他的顽疾
一晃,父亲在玉米田里歇息多年了
玉米年年回家,父亲却陷进玉米地
玉米叶子沙沙作响,伴着
父亲连续不断的咳嗽声
人这一辈子,玉米这一辈子
谁能说清有多少难言之隐
人都知人吃粮食,却不知道粮食也吃人
玉米用金子的牙齿,咬伤父亲的梦想
玉米消化了父亲额头最后一缕阳光
这大地,人和玉米此消彼长
人是天的粮食,粮食是人的天
母亲不懂这些,母亲只相信父亲
母亲在父亲临终前哭天喊地
满屋满院的玉米棒子默不作声
正值春天,玉米只想和父亲一起入土
土之上的人,我和乡亲们
早准备好,和春雨一起
再哭父亲一场
布日古德点评:一首好诗,不能与时代脱钩。父亲与玉米的关系,不能简简单单理解为父与子的关系。诗人笔下的玉米具备了个性化呈现的典型性。实质上是父亲与玉米的关系,就相当于父亲与土地的关系。只不过是诗人用玉米喻指,象征人类与土地,人类与庄稼赖以生存的关系。诗人交代了 “玉米年年回家,父亲却陷进玉米地”,“玉米用金子的牙齿,咬伤父亲的梦想/玉米消化了父亲额头最后一缕阳光”这样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退一步看,开头的“父亲把玉米种子种下/我便在母亲体内悄悄发芽,我是父亲的玉米,在他心里扎根”的象征意义就具备了主题的实质性,典型性,时代性。
一念之间
高铁候车室,座椅上
一个年轻和尚翘着二郎腿
他的僧衣陈旧,目光簇新
他的左手把手机贴到耳上
他说些什么或者听些什么
与本诗无关
他的右手或许是玄机所在
他的拇指不停捻动一串佛珠
除了佛和彼岸,他必转回尘世
禅悟色空空
他的对面坐着一位少妇,丰润而秀美
她抱着幼儿,她定是一只香甜适口的梨
他看都不看她一眼
倒是她偶尔看他一下
她敞开丰乳,开始给孩子喂奶
那乳便满月似的颤颤发光
这时我发现,和尚的法眼开始移动
移到腿上,他那条翘起的二郎腿
不停地,加快晃动
布日古德点评:诗、文字的第一个功能是有意思。有意思的文字,诗歌能促进你发育深思的荷尔蒙。诗中三个的两个人物是本诗的主体,那一个小孩才是陪衬的主题。尽管小孩,少妇,僧人没有一个格外的话语和哭声,但是,圈定的显然是一个定式。这首诗好就好在任何一个人都逃不出烟火人间。什么叫佛,什么叫神。神人也,佛也是如此。农村有一句并非哲理的哲理“信神有神在,不信土垃块”。释义到这里,这首诗的思想性就已经不言而喻了。《一念之差》作者没有过多地描写与刻画,而是在结尾“和尚的法眼开始移动/移到腿上,他那条翘起的二郎腿/不停地,加快晃动”。所谓诗眼,此结尾是也。
在草原
花瓣闭拢,不再喧嚣,连同蝴蝶
百灵鸟对飞翔失忆,歌声埋在云中
星光暧昧,一如真理流泪的眼睛
牧羊人被烈酒放牧,而羊群的伤
在红百合上,啜泣
这是草原的六月,黄昏与睡眠
短暂的死亡,来自另一声叹息
而我静默,如远山的裸石
更多的风雨来自鼠洞
阳光只顾及寒冷的葵花
在草原,悠悠万事,何为大?
嚼着春天,我有了奶水
我被赞美,仿佛这世界
除了奶水什么也没有
在草原,众生守常又无常
一只蚂蚁,一只鹰,甚至一只狼
都常常被幸福麻痹
布日古德点评:草原辽阔,雨水丰沛,奶水也丰沛甜润。但是诗人笔下的草原一开始就在固定的时空里失态。诗人笔下本来欲要呈现的多维度线条在这里突然失衡在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窘况中:“歌声埋在云中,星光暧昧,一如真理流泪的眼睛,牧羊人被烈酒放牧,而羊群的伤/在红百合上,啜泣”。但是,诗人的思维是睿智的,他能够在敏捷的现状思维中,打开草原的另一面。笔锋一转,“美”和“幸福”就饱满地出现了。“嚼着春天,我有了奶水/我被赞美”。这就是诗的意境之美所呈现的情感主题。
红菇娘、黄菇娘
红菇娘,黄菇娘,这些灯笼
能否照耀五谷和大雁的前程?
这些星星,这些眼睛
望眼欲穿的事物,在果心里
一两句暖心的词汇,尚未成熟
这些菇娘果,苦的酸的甜的
这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女子
被批发到城里去,城里昏君太多
红菇娘,黄菇娘,她们的光
柔弱如绸缎的叹息,在蝴蝶身上
花香,流浪至千里之外
神的命,被人算出,小小的菇娘果
无可奈何地摇响铃铛
小小的菇娘果,满世界流浪
生你的土已长出白发,在高高的梦里
你们几人封后?几人成妃?又几人
垃圾似的被打入冷宫?
红菇娘,黄菇娘,这些灯笼
我在暗处,但我至今不敢摘下她们
布日古德点评:这首诗的象征意义极为形象,整首诗具备了值得深思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无论是一枚红菇娘,还是一枚黄菇娘已经被诗人人性化了,具备了现实主义色彩。这首诗读了两遍,想起了我省委党校在农村姓黄一个干部的孩子,小名叫菇娘。这位大学毕业后的黄菇娘由于生存的价值观出现异差,一时成妃,差点封后。最终,由于主体的“看官”腐败,这小小的黄菇娘也就“夭折”了。回到这首诗上,它的讽刺意义就在于诗意化的主体还保持着极为冷静的原始之态。一反一正,深刻地揭示出菇娘的苦的,甜的,酸的,涩的根源。
一段视频
我在微信朋友圈听到一组歌
听着听着,我的心就像烙饼一样被翻烤着
听着听着,我的眼眶一酸
2021年的第一场雨就来了
这组歌是隔壁老杨转发的
他是老歌迷,他是志愿军伤残老兵
他把一条腿赠给了朝鲜人民
帮他们在梦想中走路
他安上假肢,总是笑口常开
他总说真想回朝鲜看看
看看他救过的小顺子
看看他那条年轻的腿
是否又登上了上甘岭
老杨啊,你就在隔壁
你给我发这组歌
一定是想起了一辈子的阴晴圆缺
听着听着,我就像个委屈的孩子
就想扑倒一个人的怀里,哭出声来
布日古德点评:这是一首正能量的诗歌,很有人情味儿。这首诗既有政治站位,又有思想高度。诗人能够通过一组歌曲调动读者与伤残老兵的情绪。诗人没有停留在描摹与表面的刻画上,第二段自然转入“一条腿赠给了朝鲜人民”,“真想回朝鲜看看,看看他救过的小顺子,看看他那条年轻的腿,是否又登上了上甘岭”。这几句诗深刻地置顶了一个志愿军老兵老杨的内心世界。《一段视频》的精神向度不言而喻。
手机的神话
这神奇的盒子,来自美女潘多拉
这盒子,大得能装下整个世界
小得人人都可握在手中
我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
我不正义,也不邪恶,只忠实于美
爱人潘多拉,注定是我永恒的宿命
我必在她的准则和模式中生死
就像春风,必定来自花朵芬芳的呼吸
这神奇的盒子,众神所赠
而雅典娜在盒子底部到底放置了什么
这谜底,这困扰,这纷繁的大地
潘多拉优雅地打开盒子
像一群困鸟拍打着翅膀——
微博,微信和客户端飞出来
我承接这礼物,这大地的心跳
但我对盒子底部依旧耿耿于怀
这时,潘多拉优雅地关上了盒子
我握着手机,握着沉重的世界
我的灾难:是潘多拉带着盒子与人私奔
有一款软件,还藏在她的微笑里
布日古德点评:新颖,新奇,脱俗出新的想象力,舒适的语感,字里行间把《一部手机的神话》写得有血有肉。我是谁?“我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我不正义,也不邪恶,只忠实于美”爱是有代价的,我爱的结果呢?“我,……握着沉重的世界,我的灾难:是潘多拉带着盒子与人私奔/有一款软件,还藏在她的微笑里”。这首诗“神”就神在了“它是一个雅典娜赐赠给潘多拉的一个‘魔盒’”。我也想得到的,却变成了空想的‘社会主义’。
蒙娜丽莎和大妞
穿粉红色外套的达·芬奇
大胡子图得五颜六色的达·芬奇
左撇子,从右往左书写的达·芬奇
他在天堂上作画,却把那个旷世奇女
留在了人间——
蒙娜丽莎
她一睁眼,黎明就来了
她一微笑,罂粟花就开了
她一流泪,大雨就滂沱了
她一愠怒,大海就咆哮了
我忽然想起天堂里我的小妹大妞
人们都说她长相酷似蒙娜丽莎
永远的二十岁,永远的凤仙花
当嫩江水顷刻间融化一条美人鱼
被她救起的女童居然也叫大妞
一个大妞睡去,另一个大妞醒来
蒙娜丽莎,大美无疆,属于全人类
而我的酷似蒙娜丽莎的小妹大妞
只属于几户人家,一片街区
她救起的大妞刚好二十岁了——
她望着江水,无奈地做了网络诗人
伟大的达·芬奇老爹
能否为我的小妹大妞,画一幅肖像
她长得很像你的蒙娜丽莎
只是,她的发际间多了一朵蝴蝶结
布日古德点评:原罪与救赎的关系,莫非就是原点克隆或者复制原点的关系。诗人阐释达·芬奇的经典名作时,瞬间想起了大妞妹妹。美好的原罪,背离现实,应该是一种虚幻。而诗人的另一种灵感在第三只眼睛里找到了救赎的归宿。也恰恰在原点的原点找到了美的根基。生活中,美不是描摹的。与生俱来的美,从没有在一位著名的画家的笔上流芳百世。
2022年4月5日星期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