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诗篱笆》作品点评(十五)

2023-05-17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等报刊发表诗歌评论100多篇。诗歌入选100多部选本。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等奖项。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乡愁》是余光中家喻户晓的怀乡诗,《等你,在雨中》是他爱情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写得很美,题目虽五个字,字字都有实质性内容。如果变成“在雨中,等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雨中,是约会的自然环境,渲染情感的缠绵悱恻。雨是造虹的雨,色彩明亮,充满希望。情景设置在莲池旁,红莲如燃烧的火焰。蝉声与蛙声,此起彼落。在烟雨江南的美景中,没有等来相约的恋人,应该有些遗憾。如果换成心浮气躁之人,可能急不可耐,一走了之。诗中的男子却心平气和、气定神闲。移情于莲,是人像莲,还是莲像人,是赞美莲,还是赞美人?莲与人合二为一,所以来不来都不影响好心情。在等的过程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想象牵着恋人的手,漫步雨中,莲的清香扑鼻而来,男子情不自禁地喊出“小情人”,三个字把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重点对“小情人”的手进行刻画,“应该采莲”,“摇一柄桂桨”,是江南女子温婉的手,仿佛从莲叶中划舟而来。这样的女子,无论在“时间之内”,还是“时间之外”,等多久都是值得的。刹那就能获得永恒,永恒就体现在刹那,这就是爱情的魅力。余光中写的采莲、划浆源于《西洲曲》和《采莲曲》的意境,他从不排斥传统,但也接纳现代,“科学馆”“瑞士表”就是现代的象征。七点钟,“小情人”翩翩而来,“像一首小令”,来自一则爱情典故,或姜白石的词里。原来是一位古典美人,端庄大方,风采奕奕。来后的情景却一字不提,让读者着急。这就是诗,没来前,浮想联翩,幻化出若干实景。来了后,只虚虚地写那么几句,剩下的都留给读者去想象。这首诗整体效果特别好,情和境完美融合,人和景互衬,古典与现代兼顾,视觉、听觉、嗅觉交错使用,造成一种朦胧的效果。余光中回归传统不抛弃现代,追寻现代不薄传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这首诗充分印证了他的美学趣味。
 
 
凉亭
胡弦
 
要走很远才能到亭子那儿,
——它在河叉、草木深处,等着人走过去。
它并不知道是它在帮我们
把风景,从沼泽中取出。
 
木栈道延伸着,有叙述所需要的全部耐心,
在薄雾中,感觉有点摇晃,
但走在上面,很稳。
 
  诗人写得是距离很远的水上亭子,典型的南方风景,但不具体描画亭子的表象,而是呈现“等着人走过去”的心理,赋予景观以情义,拉近与人的关系。按正常逻辑,亭子期待人能欣赏它,诗人突然来了一个转折:“它并不知道是它在帮我们/把风景,从沼泽中取出”。美而不招摇,一切又是那么的自然。木栈道不是亭子,但它像导游一样引领着人们向亭子靠近,而且“有叙述所需要的全部耐心”,无声胜有声。薄雾使亭子若隐若现,增加了一层神秘感,诗人点到为止,又回到木栈道,摇晃打破了时空的寂静,很稳又感到心理的平衡,可谓传神之笔。胡弦的凉亭,就像叶䒦的塔楼,有了精神的因素,获得象征的意义。
 
  胡弦,著名诗人、散文家,出版诗集《沙漏》《空楼梯》《石雕与蝴蝶》、散文集《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诗作曾获《诗刊》《星星》《作品》《钟山》等杂志年度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腾讯书院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现居南京。
 
 
深夜
尚仲敏
 
一个人在深夜
突然会想起另一个人
想起他的一句话
一个微笑,或另有深意
想起那年在一起,喝过的酒
唱过的歌,歌声引来了野狗和警察
在深夜,你会想起你的女人
此刻已深深睡去
而你在外地,点上一支烟
却又把它掐掉
你如此烦躁又坦然一笑
你到底是在想她,还是
想起了往事
你感到一个人再浩瀚
在深夜,也大不过
一只飞来飞去的小虫
 
  一个人,不管成功或失败,渺小或伟大,都不能缺乏友谊和爱情。友谊和爱情,就像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飞翔。真正的友谊和爱情像陈年老酒,它的香甜不会被时间冲淡,特别是寂静的深夜回味时更觉甜美。尚仲敏写友谊:“想起那年在一起,喝过的酒/唱过的歌,歌声引来了野狗和警察”。青春的酒谁没醉饮过呢?青春的歌谁没大声唱过呢?读这句诗,像从一条平坦的路突然走到悬崖前,平坦的路上边走边唱,自由浪漫,到了悬崖前就会突然紧张。青春不会循规蹈矩、屈服于权威,被命运左右,一腔热血就要汹涌,“歌声引来了野狗和警察”也就不足为奇。尚仲敏写爱情:身在异乡,孤苦伶仃,想起睡梦中的爱人,打电话又不合适,烦躁得“点上一支烟/却又把它掐掉”,又坦然一笑:“你到底是在想她,还是/想起了往事”。这一问,貌似废话,想她肯定想起往事,想起往事肯定想她,人和事无法分开,正是这种百无聊赖的废话点燃了爱情的火把,照亮并驱赶走深夜的孤独。“你感到一个人再浩瀚/在深夜,也大不过/一只飞来飞去的小虫”。这是对人生的顿悟,有了这样的顿悟,就会倍加珍惜友谊与爱情,这是生命两盏最亮最暖的灯。没有友谊与爱情的生命,就像没有灯和星星的夜晚,孤独、寒冷就会向你袭来。尚仲敏是一位地道的口语诗人,从这首诗完全可以看出来。诗人在深夜回想的是那些平凡而珍贵的友谊和爱情,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的情感状态,朴实地展现了人性的善美。“在深夜”重复了三次,以此结构,与内容契合,也强化了抒情氛围。
 
  尚仲敏,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在大学期间,发起“大学生诗派”,主编《大学生诗报》,对“朦胧诗”进行了颠覆性反叛。1986年参与发起“非非主义”诗歌流派,任《非非》诗刊评论副主编。80年代先后发表《对现存诗歌审美观念的毁灭性突破》《反对现代派》《为口语诗辩护》《向自己学习》《谈第二次诗歌浪潮》等重要诗论,率先提出“口语诗”写作,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主要批评家和理论家;同期写作的诗歌作品《卡尔马克思》《桥牌名将邓小平》《祖国》等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忏悔录
熊焱
 
按照正常的寿命,我将苟活七十年
或者八十年,甚至一百年
 
现在我二十六岁,还有几十年漫长的光阴
我难免和朋友反目,和亲人结怨
和我的敌人与对手斗争
为小小的利益斤斤计较
这一生,我一定会做错很多事
一定会愧对很多人
哎,活在浮世,我有着太多的无耻
太多的贪婪、自私和虚伪
一定有人骂我,有人恨我怨我
有人在明里暗里地整我和算计我
那便由他们去吧,别去报复了
这些牵牵伴伴的恩怨和情仇
在百年之后,不过是一缕清风一把尘土
从此刻起,那些对我的恨
对我的仇,对我的攻击和伤害
全都抛弃吧,算了吧
我原谅他们,不敢宽恕自己
 
  在八零后诗人中,像熊焱如此老练者并不多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多诗人把功夫下到语言上,语言炉火纯青,但没有生活气息,没有思想和灵魂。熊焱从自己将“苟活”几十年下笔,对自己的未来做了种种推测和设想。“苟活”是贬义词,在这里凸显诗人的低调和自谦,为全诗定了基调。为了小小的利益,和朋友反目,和亲人结怨,和敌人与对手斗争,生活中这类事屡见不鲜,诗人虽不屑于此,但面临生存和竞争的压力时,猜想同样的悲剧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导致“这一生,我一定会做错很多事/一定会愧对很多人/哎,活在浮世,我有着太多的无耻/太多的贪婪、自私和虚伪”。诗人对自己的严厉解剖和深刻反省,体现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理性。“一定有人骂我,有人恨我怨我/有人在明里暗里地整我和算计我”,这是可能产生的后果,也是现实矛盾的回响。想到“在百年之后,不过是一缕清风一把尘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争名夺利一场空,也就抛弃了前嫌,原谅了他们,但“不敢宽恕自己”,体现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素养和胸怀。诗人现身说法,真诚坦露内心。从世俗生活入手,结果又超凡脱俗。入世入得深邃,出世出得飘逸。既有对灵魂庄重的审视,也有对现实无声的批判。
 
  熊焱,80后作家,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青年作家》《草堂》执行主编。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陈子昂诗歌奖、四川文学奖、尹珍诗歌奖、天津诗歌奖、海子诗歌奖、艾 青诗歌奖、首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奖、《黄河》《飞天》《诗潮》等年度文学奖。在《人民文学》《新华文摘》《十月》《作家》《钟山》《长江文艺》《天涯》《山花》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数百万字。著有诗集《爱无尽》《闪电的回音》《时间终于让我明白》,长篇小说《白水谣》《血路》等。
 
 
时间真的不够用啊!
潘洗尘
 
修炼了半生
我也只能在读诗的时候
在绿荫场边
心底通透   目光清澈
 
而在许多事物面前
我都只能是一个
贼眉鼠眼的人
 
  人是一个精神复合体,是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的混合,没有绝对的纯净,只是成份和比例的不同,连真理都是相对的。潘洗尘总结出了人生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心底通透 目光清澈”,这是人最美的时候。虽“修炼了半生”,但并不多见,更多的时候,“我都只能是一个/赋眉鼠眼的人”。从“只能”读出了被动和无奈。是本性?是环境?你想去吧!多数诗人不愿意这样写自己,而是尽力往高大尚靠,用华丽的词语美化自己,岂不知写得越完美越不像自己,反而露出虚伪的嘴脸。潘洗尘敢于这样写自己,正是“心底通透 目光清澈”的表现,他看清自己“赋眉鼠眼”的另一面,敢于揭自己的丑,是一种底气,是一种胸襟,是知识分子可贵的良知,有自我革命的愿望。怎样才能达到“心底通透 目光清澈”的境界呢?诗人修炼了半生,效果甚微,只有在读诗的时候才能改变“赋眉鼠眼”的形象,可见诗的力量。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歌对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现在诗歌被冷落,社会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都受到影响。潘洗尘重提读诗的重要性,与孔子一脉相承,但有了时代的内涵,在物欲泛滥的时代,灵魂跟不上脚步的时代,该坐下来读读诗歌,滋养一下贫乏的缺钙的精神。
  这首诗写得很质朴,没有刻意去雕琢,但并不简单,比那些咬文嚼字的诗深刻得多。题目《时间真的不够用啊》,除了传统意义上对时间本身的感知外,更含有人生和社会的意义在内。时间去了哪儿呢?可能很多人都用于求生存图发展上,迫于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胸怀和气度不翼而飞,变得”赋眉鼠眼“,斤斤计较,精神空间被物质挤占后变得狭小。马克思在一百年前就揭示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但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难题。在市场经济时代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避免走极端,两个文明一起抓,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写得是个人,折射的是时代,由个性抵达到共性,具有社会学意义。
 
  潘洗尘,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作品曾被译为英、法、俄等多种文字,先后出版诗集、随笔集12部。曾获《绿风》奔马奖、柔刚诗歌奖、《上海文学》奖、《诗潮》最受读者喜爱的诗歌年度金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2016年度十大好诗、2016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等多种诗歌奖项。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读诗》主编。
 
 
  盐井镇
   刘年
 
“神啊,什么时候,不再让我背这沉重的水”
晒盐的女人,一天下澜沧江五十回
然后等水晒干,等盐出来,等猎人回来
 
木槽里,猎人将刀刃抹上盐,等麝鹿,把舌头舔没
等麝鹿血尽倒地
又用盐,把鹿肉腌好,等封山的大雪融化
 
有人等人的夜晚,月亮会洒下薄薄的盐,为横断山脉的伤口消毒
 
  不疼不痒、不冷不热的诗读多了,读刘年的诗才会从平庸和麻木中惊醒。那种痛,痛彻心扉。那种苦,苦到心底。那种寒,寒到骨髓。这首《盐井镇》重点不在镇,而在盐,围绕盐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首先出场的是晒盐的女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神啊,什么时候,不再让我背这沉重的水”,像在教堂里做祈祷,这含泪带血的声音发自内心,也是生活挤压出来的。“一天下澜沧江五十回”,虽然没有点明盐场与澜沧江的距离,背五十回沉重的水是什么概念,也就不难以理解晒盐女人的苦逼。然后是三个等,前两个等是晒盐的过程,后一个等完成了巧妙的过渡。猎人的身份没有说明,好像是晒盐女人的丈夫。晒盐与打猎本没有多大关系,诗人又让它们有了联系。麝鹿是猎人的战利品,猎人让它死于盐,又用盐把它的肉腌好,等封山的大雪融化后再卖到山外,极富戏剧色彩和反讽意味。人等人的夜晚,等来的是一只美好的麝鹿从人间消失的苍凉和人性的暗淡。“月亮会洒下薄薄的盐,为横断山脉的伤口消毒”,意味深长,晒盐女人晒盐不容易,但晒出的盐充当了扼杀美好的刽子手。月亮轻轻洒下的盐,却在为山脉的伤口消毒。自然的自我修复与人对自然的破坏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类与自然为敌,有时是出于生存的无奈,但给自身及后代造成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无疑于雪上加霜。读这首诗我们始终有一种沉重感和悲悯意识,觉得人类自己晒出的盐不是为自身的伤口消毒,而是制造新的伤口,这种现象值得警醒和反思。
 
  刘年,本名刘代福,1974年生,湘西永顺人。喜欢落日、荒原和雪。主张诗人应当站在弱者一方。出有诗集《世间所有的秘密——刘年诗歌自选集》
 
 
叛逆的水
王单单
 
很多时候,我把自己变成
一滴叛逆的水。与其它水格格不入
比如,它们在峡谷中随波逐流
我却在草尖上假寐;它们集体
跳下悬崖,成为瀑布,我却
一门心思,想做一颗水晶般的纽扣
解开就能看见春天的胸脯;它们喜欢
后浪推前浪,我偏偏就要润物细无声
他们伙在一起,大江东去
而我独自,苦练滴水穿石
捡最硬的欺负。我就是要叛逆
不给其它水同流的机会。即使
夹杂在它们中间,有一瞬的浑浊
我也会侧身出来,努力澄清自己
 
  看到叛逆这个词,我就有点兴奋。因为儒家文化早已渗透到我们的血液和骨头,温柔敦厚成了我们最美的表情,苟且偷安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惰性,我们的隐忍和宽容甚至失去底线和原则,逃离到人格和尊严的背面,还常常感觉良好,盲目地乐观。如果这样的人占了多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不幸。我从王单单身上看到了锐气和希望,看到了人类思想的激流和精神的浪潮,看到了堪称伟大的国民素质和人格之美。水在人们传统思维和理念里是柔性的,易变的,能适应各种环境,能向高处喷涌,也可向低处流淌,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但锋芒不够。在王单单笔下,出现了一滴叛逆的水,强悍,坚定,独立,有个性,有追求,有信仰。“我”与“它们”原本一家,“我”本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因为觉醒,不愿同流合污,不愿被“他们”裹挟,才与“他们”分道扬镳。价值观决定了这滴水必定要改道易辙,这种叛逆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我”无所畏惧,在所不惜,以自己的个性和勇气冲破世俗和环境的约束。“我就是要叛逆/不给其它水同流的机会”。如果给其它水留下同流的机会,“我”就可能又变成了“他们”。“我”不想变成了“他们”,就必须斩钉截铁,和他们划清界线,不妥协的决绝和执着彰显一种生命意志。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可能那么分明,尤其同属一族的水:“即使夹杂在它们中间,/有一瞬的浑浊/我也会侧身出来,/努力澄清自己”。莲之美在于“出淤泥而不染”。叛逆的水美在瞬间夹杂在它们中间也要“侧身出来”的姿态和在浑浊的环境里“努力澄清自己”的操守。这个结尾更逼近精神的真实,有画龙点睛的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王单单不是为写水而写水,他笔下这一股清流是象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折射出时代的亮光。在反腐败取得压倒性态势的新时代,这样的清流越多,“中国梦”就会早日变成现实,民族复兴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王单单,原名王丹,生于1982年,云南镇雄人。参加《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6—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首届滇池学院驻校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新人奖、《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新锐诗人奖、李杜诗歌奖新锐奖、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芳草》第五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边疆文学》新锐奖、《百家》文学奖、《广西文学》优秀作品奖、云南文学艺术奖、《诗刊》脱贫攻坚特别诗歌奖、艾青诗歌奖等。出版诗集《山冈诗稿》《春山空》《花鹿坪手记》、随笔集《借人间避雨》等。现供职于云南省作家协会。居昆明。
 
 
  与时光书  
    温建生
 
多么散淡。落日已驮着白日梦西去
我独坐。四周寂静
心里堆着一寸深的青苔
茶微热。嘴唇微苦。隐姓埋名之人
躲在书中咳嗽,来回走动
我立起身,他的草庐摇摇欲坠
这样的时辰会让人恍惚
昨日如流水,明日不可知
祖先和故去的亲人高坐于头顶
他们朗声谈笑,从不受外物的限制
比如时光,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片坍塌的
废墟。我偶尔路过
能听见旧物件掉落的声音
有时会是一把梳子,有时是面铜镜
斑斑锈迹中,我看到一个人
青春亮丽的脸,艾怨中有绝望的美
我继续对时光写道:你是刽子手
人面兽心,但必须臣服于你
 
  我和建生曾经是同事,那时都还年轻,常在一块天南地北地侃大山,侃文学多一些。建生属性情中人,有文人气质,谈吐不凡,对人对事总有自己的判断和价值取向,这是最让我敬佩的地方。有一天,他拿着笔记本让我看上面手写的一篇关于柳巷的小说,我读后当下就告诉建生写得好,后来他送到《山西文学》发表了。建生是诗人,在大学期间就很活跃,担任过北国诗社的社长,对这些经历我是只有羡慕的份,遗憾的是他上班后不写诗了。后来我考入另一个单位,与建生联系少了,但先后收到他两本诗集,知道他借助网络又回归诗界,真正的诗人离开是暂时的。建生写得不俗,就像他的人一样,又能看得懂,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从中能读到他对生命的感悟和感慨,往往触及到灵魂。《与时光书》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当我读到“隐姓埋名之人/躲在书中咳嗽,来回走动/我立起身,他的草庐摇摇欲坠/这样的时辰会让人恍惚”时,觉得他已进入诗歌的佳境,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不为过分。这样隐姓埋名的人我好像认识很多,常常还引为知己,甚至怀疑就是自己。建生发现了,捕捉到了,这是他与别的诗人的区别。建生对时光的感受很尖锐:“你是刽子手/人面兽心,但必须臣服于你”。残酷与无奈尽在其中,这种带有生命之殇的流逝谁能阻挡得了,想多了也没用,就这么活着就挺好。这首诗形式上很散但又不觉得散,因为每一个意象都没有离开生命与时光这个主旨,放得开收得住,而且触点很多,让人从多个视角去反思这个芜杂而庞大、永恒而短暂的世界。
 
    温建生(1968-),山西交城人,曾任山西大学"北国"诗社第五任社长,迄今出版了《与时光书》(三晋出版社,2010),《偶然路过我的身体》(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两本诗集,还曾主持出版了可谓是山西"60后"优秀本土诗人一次集中亮相的"北国诗丛"(三晋出版社,2010)。获赵树理文学奖(2013-2015年度)。
 
 
草民
张二棍
 
说说韭菜吧。这无骨之物
一丛丛抱着,但不结党
这真正的草民
用一生的时间,顺从着刀子
来不及流血,来不及愈合
就急着生长,用雷同的表情
一茬茬,等待
 
  好诗在民间,在底层,张二棍的《草民》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不是在底层挣扎的人,再有文化也写不出这样出类拔萃、炉火纯青的诗。这是一首意象诗,和西方那些意象诗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有过之无不及,就从对物刻画的客观、精准上不得不佩服二棍的犀利和睿智,这是成为一个好诗人必不可少的。这首诗与西方意象诗不同之处在于抒情性,不但达到了形似,而且达到了神似,把草的隐忍、宽厚、无私、上进写到了极致,具有现代诗的象征意义,又有诗言志的传统抒情,是一首中国特色的意象诗,是西方诗学本土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张二棍,原名张常春,1982年生于山西代县。出版有诗集《旷野》《入林记》等,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闻一多诗歌奖、大地文学奖、黄河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西部文学奖、《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
 
 
我有菜青虫般的一生
      张远伦
 
那附在菜叶的脊背上,站在这个世界的反面
小小的口器颇有微词的,隐居者
多么像我。仰着头,一点一点地
咬出一个小洞,看天
 
  张远伦在《小事物也有一条秘道通向永恒》中这样写到:“除了诗人本身的个性外,他的素材也是个性的。当这种个性发展到命运攸关的时候,就会形成风格的一部分”。这与艾青“问题不在于你写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写”持相反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年轻一代诗人的锐气。从诗歌的发展史来看,这个观点并不一定都适合,但对大部分诗人而言是适合的。真正优秀的诗人写出的优秀作品,离不开其个性化的素材选择,徐志摩的爱情诗是,顾城的童话诗是,伊沙的口语诗是,西川的知识分子诗是,北岛的《回答》是,郑愁予 的《情妇》是,昌耀的《良宵》是,汤养宗的《父亲与草》是,李杜的《酸枣树》是,马启代的《蚯蚓,是地下诗人》是,安琪的《极地之境》是,李不嫁的《我忍住疼痛,像一片阿司匹林》是,张二棍的《草民》是。张远伦的《我有菜青虫般的一生》也是。试想,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经验,恐怕连菜青虫这个概念都不知道,不熟悉的素材肯定写不好。熟悉的素材一定能写好吗?也未必,很多诗人写得都是自己的生活,但写出的东西不能给读者提供新的审美,无法触动读者的灵魂,更不要奢谈思想境界了。张远伦这首诗成功首先在于对菜青虫观察细致入微,它是在菜叶的下面,而且仰着头,咬出一个小洞看天。这是客观的,精准的,不是虚构的。二是与自己的人生产生共鸣,赋予菜青虫一些人的情感色彩,诸如“颇有微词”“隐居者”。诗人在某种程度上不就像一个“隐居者”吗?有时为生活的不如意发两句牢骚,不也是“口有微词”吗?一切努力也不是像菜青虫在咬破遮挡自己的障碍物企图看到远处的风景吗?这才是触景生情,这个景具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果就景写景,其格局的局限性决定了诗的境界高不到哪里去。只有素材的个性“发展到与命运有关的时候”,才可能打破景本身的格局,也只有这时候才可能写出真正有风格的诗。
 
  张远伦,苗族,居重庆。著有诗集《白壁》《和长江聊天》《逆风歌》等。获得骏马奖、人民文学奖、陈子昂青年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重庆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