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篱笆》作品点评(十四)
2023-05-06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诗歌评论家,《名作欣赏》学术顾问。作品入选100多部选本。
永远很遥远
桑眉
也许还可以想想你
想那件二十年前织过的毛衣款式
现在我打算织给你
你不许不要不许不喜欢
也许可以继续答记者问
获悉从相遇到离散都不敢轻意试探的心事
你知道么?
你享受的是初恋般的待遇
咋还说我法西斯
法西斯一定会向世界要版图
法西斯一定会向国家要城堡
法西斯一定会向国王要爵位
我从不向你要永远
这首诗最感动我的是“法西斯”这个词,成功也成功在这个词的大胆运用。一个平庸的诗人,不会用这个词。一个胆小的诗人,不敢用这个词。一个想象力贫乏的诗人,想不到这个词。一个能力不够的诗人,举不起这个词。诗人赋予了这个词特别的意义,“你不许不要不许不喜欢”,在执著上有点法西斯的味道。“咋还说我法西斯”,诗人显然不接受,并进行了有力的反驳。法西斯要版图、要城堡、要爵位,有着强烈的扩张性占有欲,而“我从不向你要永远”。只是爱,不求结果,又与法西斯不同。爱得绝决,爱得苍茫,爱得一塌糊涂,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爱。
桑眉,原名兰晓梅,生于1972年冬,祖上畲族,四川邻水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协会员、成都市文学院签约作家,供职于某文学杂志社。十五岁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各文学期刊、年度选本;出版个人诗集《上邪》《姐姐,我要回家》、合集《诗家》。
我就在你的眼前摇摆
雨倾城
想找个有你的地方,住下来
青草般宁静
在你路过的每一个清晨,写诗,做饭,栽红杏,种五谷
著我最爱的小碎蓝花布裙
哪儿也不去。我就在你的眼前摇摆
哪儿也不去。如果,你想我
我越来越绿,越来越暖
越来越新鲜
无疑,这是一首爱情诗。爱情诗姓爱,核心是情。当代不少爱情诗写得缺情少爱,不如读《关睢》过瘾。要不,就宣泄本能欲望,写成色情诗。雨倾城的这首诗,有美国直白派诗人的特点,女性在爱情上由传统的被动转为主动出击,显示出时代的差异和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想找个有你的地方,住下来”,就是向“你“这个目标靠近,让我的一切都进入“你”的视野。“哪儿也不去。我就在你的眼前摇摆”,摇摆就是为了引起注意,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令人感动。“你”在诗中好像一个抽象的符号,无形无声,无色无味,对“我”的追求没有任何回应,在诗中是一个神秘的角色,让读者遐想的角色,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爱情应该是相互的,这首诗写得爱情具有不对等性,更像单相思,暗恋。“如果,你想我”,仅仅是假设,“我越来越绿,越来越暖/越来越新鲜”,从中读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爱情对一个人可能的改变。这种爱情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对这种没有结果的爱,读者更是充满期待。
雨倾城,本名袁秀杰,河北丰润人,文字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诗选刊》《诗潮》《绿风》《作品》《青年文学》《山东文学》《西北军事文学》《延河》《中国诗歌》《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曾参加第七届河北省青年诗会、第十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核桃源》副主编。
不谈爱情很幸福
梦桐疏影
我老了。现在闭口不谈爱情
晚饭后,喜欢走出小巷,去来凤河边
看看风景。喜欢看孩子们跑过花木基地的草坪
看农家小院篱笆上的葡萄藤,一个劲地
搭建幸福的梦。喜欢看苍绿的叶片上
停着的枯叶蝶,翅膀闪动死亡的冷光
喜欢看冬天的野山果,红得像灯笼
恍惚照见门前那个张望人的白发
这个题目与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反差很大,是曾经受到过伤害,还是厌倦了尘世的生活?似有似无,扑朔迷离,充满张力,富有意味。诗人只说因为老“闭口不谈爱情”,讳没如深,怕触及这个话题。强调喜欢看风景,第一道是孩子们跑过草坪,唤起童年的美好回忆。第二道是农家小院篱笆上的葡萄藤,像年轻时积极向上追逐梦想一样。第三道是苍绿叶片上停着的枯叶蝶,预示着死亡的临近。第四道是冬天红红的野山果,照见白发的张望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该经历的无法省略,诗人的幸福在于平静地打量尘世的一切,包括生死。对于爱情闭口不提,似有难言之隐。
梦桐疏影,本名张鉴,重庆璧山人。重庆市作协会员。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创作。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潮》《中国诗歌》《扬子江诗刊》《延河》《现代青年》《西北军事文学》《美文》《女人坊》等刊物,并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如果有一个地方》《慈悲若云》、诗歌合集《北纬29度的芳华》、散文集《背着花园去散步》。
有一些夜晚
苏浅
我想你
想你是
珠穆朗玛的雪峰
那么高
那么高。那么
——高——
我攀登你
一个人
慢慢地
仰起头
看见白茫茫一生
被风从低处
吹上来——
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读完苏浅这首诗,我感悟到爱不但可以使一个人变美,还可以使一个人变高,用珠穆朗玛雪峰作比也就不难理解了。诗人用三个“那么高”强化了“你”在“我”心中的地位。如要达到“你”的高度,与“你”比肩而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一步一步地跋涉。诗人仰起头“看见白茫茫一生/被风从低处/吹上来——”。这是愿景,也弥漫着苍茫。爱情之路,不仅仅是月光下的林荫小道,很多时候陡峭而险峻,这样的爱更有魅力,更值得回味。
苏浅,生于70年代初,辽宁人。著有诗集《更深的蓝》《写在水上》《出发去乌里》(台湾版,大陆先锋诗丛)《我的三姐妹》(与唐果、李小洛合著)。曾荣获《诗选刊》2004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参加第22届青春诗会。
妈妈,想你的时候
绿袖子
左眼皮突然跳得厉害
清明节前,妈妈写给我的来信
是要告诉我
活着就只是一张邮票,放久了
还能值些钱,至于要不要
在祭奠的时候,盖上印戳
那雁阵划伤的天空
告诉我,妈妈
昨夜,你曾经回来过
妈妈知道女儿在想她,在清明节前就来信,信的内容是妈妈活着前经常对女儿说的话,教诲女儿珍爱生命。妈妈写信是想象,是虚构,但信的内容真实可信,虚实巧妙地结合,达到既空灵又扎实的效果。后半部分是女儿给妈妈写信,母女心有灵犀,不说信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天空作了回答,回答得既可疑又可信,完全是思念所致。雁的出现,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想象。
绿袖子,本名周蓉,居成都。金融专业,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四川大学。诗歌,小说,散文发表各文学主流与民间刊物,收入各种年度选本。多次获诗歌大赛奖。部分诗作多种语言译介到国外。著有诗集《流向》,《异调》(中英双语),《宵待草》,散文集《一小块菜园子》。
百合花开
游若昕
妈妈昨天买的
四朵百合花
一夜之间
就开了三朵
那么茂盛
那么香气袭人
还有一朵
就那样躲着
不给别人看
自己的秘密
写花,容易步别人的后尘。游若昕没多想就写了,而且写得自然,写得出奇。她写妈妈买回四朵百合花,浓墨重彩写其中的三朵,开得快,开得茂盛,开得香气袭人。按正常逻辑,那剩下的一朵要不有气度,赞美那三朵盛开的花。要不小心眼,妒火燃烧。要不自叹不如,自惭形秽。诗人高明就高明在都不是,而是“躲着”,与别的花保持距离,不与别的花争高低,“不给别人看/自己的秘密”。不是开不了,而是故意不开,不暴露内心的秘密。这样的转折,有了诗意,有了个性,有了情怀,有了思想,有了让读者想象的空间。前面是铺垫,后面才是主旨,才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游若昕,2006年生。福建宁德人。诗作发表于《诗歌月刊》《作品》《诗潮》《青春》《读诗》《边缘艺术》《雨露风》《鹿鸣》《新大陆诗刊》等,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口语诗选》《中国口语诗年鉴》等重要选本,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丹麦语等。出版诗集《冠军》。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得主,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
式微
唐月
我儿时磕掉的半颗门牙还在
痛,在老屋的老房顶上
与那些荒草一起,痛
以村庄缓慢的风速
那些漆黑的夜里脱掉的黑发还在
生长,在不为桃木梳子所知的
某一夜与另一夜,一夜一夜
尾随贫血的月色
白过来
麦芒还在
为自己一针针针灸
我遗失的马掌和鞭鞘还在
找寻我的老路上
迷路
今夜,所有的故事都微张着眼
故乡已没有故人
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对乡村的挤兑、吞噬是残酷无情的,乡村的式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乡愁愈来愈成为时代美好的病症。显然, 唐月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不同,余光中记忆中的乡是饱满的,唐月现实中的乡是瘦小的。用“儿时磕掉的半颗门牙”作比,不但有残缺上的形似,更隐喻着看不见的痛。紧接着写“在老屋的老房顶上/与那些荒草一起,痛”。“老房顶”最容易勾起乡愁,风吹荒草说明家园无人打理,就是式微的形象化表达。第二节诗人用脱掉的黑发比喻年轻的游子,“不为桃木梳子所知”比喻与故乡的情感疏离,黑发被月色漂白,比喻飘零者的衰老,也是式微的形象化表达。“贫血的月色”是对过往岁月的反思,有耐人寻味的深意。第三节用麦芒来针灸,企图治愈自己的怀乡病。“我遗失的马掌和鞭鞘还在/找寻我的老路上/迷路”。遗失还在寻找,老路还在迷路,生活的悖逆正是痛彻心扉的情感表达,也是式微的结果。结尾“今夜,所有的故事都微张着眼/故乡已没有故人”,通感的运用给人迷朦的感觉。故事在寻找故人,但遗憾的是“故乡已没有故人”,弥散着失落与惆怅。故乡变成了空巢,故人哪里去了?留给读者思考。这就是式微,乡村式微的背后是城市的繁华。这就是乡愁,乡愁的背后又是精神的式微。此消彼长,苦乐交织。唐月写乡愁与其他诗人不一样,她是一个用喻的高手,日常生活片断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她的诗跳跃性大,像电影的蒙太奇转换迅速,但又紧扣主题,主旨明确。她的诗属于现代诗,但用的是传统的意象,表达的是民族情感,语言有弹性,思想有张力,情感有余味。传统与现代、情感与思想完美地融合于一起,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唐月,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化德县。曾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居内蒙古包头市,任中学语文教师。系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歌学会理事、包头市昆都仑区作家协会副主席。2015前后开始诗歌创作,诗作见《诗刊》《星星》《绿风》《西部》《飞天》《诗选刊》《江南诗》《中国诗歌》《扬子江诗刊》等文学期刊及多种诗歌选本。曾获《鹿鸣》2015年年度诗歌奖、中国诗歌网2019年“每日好诗”奖、许淇文学奖(2021年)等。荣登2018年内蒙古诗歌排行榜。2019年被聘为中国诗歌小镇康巴什镇住镇诗人。
座位
荫丽娟
还有很多空位子
等我。
我学着自己谦让自己
并给它们一一命名——
苦难,小甜蜜,离人,诱人的果桃……
生活总是预留或撤走
下一个位子
像预料之外的小小获得。
我喜欢反复摩挲
一个木质的扶手
轻轻的,弯腰坐下
像一片秋天的落叶
轻轻的
不惊动任何人。
我印象中写座位的诗立意多在地位权力方面,荫丽娟在乘车途中突发灵感写成这首人生感悟的好诗,不得不为女诗人的敏锐、细腻、感性、独特而点赞。写作往往是“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刻意写不一定能写好,好诗往往是在随意而感觉好的状态下一挥而就。《座位》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把人生丰富的体验融入一个单纯的意象之中,并展开适当的想象。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又能超越生活的琐碎,字里行间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并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还有很多空位子/等我”,这是乘车时的自然现象,诗人当然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赋予这种现象以精神意蕴,凸显人生的轻松自在和游刃有余。更多的时候是座无虚席,拥挤喧嚣,空出一个座位,很多人的真面目就原形毕露,感到了生命的窒息和倦怠。别人不谦让,就要“学着自己谦让自己”,说是谦让,也是无可奈何。座位让诗人想到“苦难,小甜蜜,离人,诱人的果桃……”,这个命名饱含着人生的各种情状和滋味,人生都要经历一个由单纯到复杂、由浪漫到现实的必然过程。“生活总是预留或撤走/下一个位子”,写出生活的不确定性,既不是一相情愿,也不是一败涂地,总是喜忧参半,让你喜出望外,也让你痛定思痛。“我喜欢反复摩挲/一个木质的扶手/轻轻的,弯腰坐下”。从场景可以推断出,诗人已经下车回到家里。“摩挲”的细节与“弯腰”的动作体味到诗人为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而感到的幸福和知足。“像一片秋天的落叶/轻轻的/不惊动任何人”。诗人远离开生活的喧闹,享受着独有的一片安静,好像与世界没有任何瓜葛,这是一种超然世俗回归内心的境界,也是诗人向往的另一种人生吧。
荫丽娟, 1971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诗文作品见于《诗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诗探索》《诗歌月刊》《都市》《读者》《黄河》《山西文学》《天津诗人》等报刊。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2016中国年度诗歌》等选本。曾获星星诗刊社举办的“大刀狠狠向鬼子头上砍去”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多种奖项。出版诗集《那年那雪》等两部。
蝶梦
歆儿
这么多年了
她一直在悄悄流逝
就像一条渐渐干枯的河流
而我竟全然不觉
直到一个桂花飘香的夜晚
我蓦然发现
一棵孤独的老柳树
它在风中颤栗
黑夜掩盖了我的恐惧和不安
而那一瞬间的疼痛
却在不断扩大、蔓延,从此岸到彼岸
仿佛无数根松针扎痛指尖
仿佛一封被我怀揣
多年的旧信,不敢轻易打开
时间就是生命,像一条河流,汹涌澎湃后终要平静下来,直到最后的枯竭,“而我竟全然不觉”,写出了大多数人的迟钝、麻木和漫不经心。人在年轻时觉得生命漫长遥远,但每天都在“悄悄流逝”。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也许已经白发苍苍,对曾经的疏忽悔之已晚。诗人在“一个桂花飘香的夜晚”,蓦然发现一棵孤独的老柳树在风中颤栗,这时才恍然大悟。这种景象一般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只有敏感的诗人才能体察入微,才能触景生情,产生怜悯之思。桂花飘香反衬出老柳树的凄凉。诗人由老柳树的颤栗,引发对生命衰老的恐惧和不安,这种表情虽被黑夜掩盖,但疼痛却在扩大、蔓延。“从此岸到彼岸”就是从青春到衰老,从生到死,这是必然规律,谁也无法绕过。想到这儿,“仿佛无数根松针扎痛指尖/仿佛一封被我怀揣/多年的旧信,不敢轻易打开”。写出了锥心的痛苦和深深的忧虑。怀揣多年的旧信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不敢轻易打开”,都没有具体交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对于说明文而言,该说的没有说,那是缺憾。对于诗而言,说的太多太清楚,反而是画蛇添足。无声胜有声,就像好歌听的是弦外之音,好画美在大片的留白一样。
歆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快乐读诗主编。作品散见于各报刊及年选读本,著有诗集《普罗旺斯,我来过》。曾获新时代鲁迅诗歌奖·新锐诗人、“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百位最具潜力诗人”“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学创作大赛”现代诗歌银奖等奖项。
连那些细小的裂纹都是美的
胭脂茉莉
这么多的雨水 这么多的夜晚
这么多的花朵 你可以想象
万物还没有完全凋零 湖水柔软
月季还在花园里安静而热烈地开放
那个雨雾中撑着伞的姑娘
定是思索着流逝与永恒的女王
哦,足音轻轻 走进又走远
雨后 月亮悄悄爬上前廊
老朋友一样凝望着你
而那些灯火都在渐次熄灭
最后安静成贴在窗花上的蝴蝶
如墙角那件传世的瓷器
隐藏着前生的秘密
连那些细小的裂纹都是美的
十四行诗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形式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并适应各国语言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变体。莎士比亚改变了彼特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受十四行诗的影响,在中国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在自由体诗人看来,格律无异于手铐和脚镣,但有一点我一直不解,律诗为什么没有束缚住唐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十四行诗为什么没有束缚住莎士比亚的思想和情感。他们能在这种形式中如鱼得水,展现出自己卓越的艺术才华。何其芳认为:“格律不过相当于跳舞的步法上的规矩而已,不熟悉那些步法的人是会感到困难的,但熟练的舞蹈者却并不为它们所束缚,他能够跳得那样优美,那样酣畅”。其实形式都是外在的,只要找到与内容适合的形式都有可能写出好诗。胭脂茉莉实现了十四行诗的中国化,她借用莎士比亚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胭脂茉莉是江苏人,她的多数诗呈现的不是南方的旖旎和柔情,而是生活的哲理和禅悟。她更像一位哲人,用鹰一般的眼光,审视生活的一点一滴。用手术刀的锋利,解剖生活的病灶。她有水的清澈和激越,但不会随物附形,轻易改变自己,对低俗和污浊表现出不妥协不回头的决绝和勇气,这一点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从题目《连那些细小的裂纹都是美的》可以看出,这首诗写得还算柔美,仍然具有悲剧的性质。世界尽管有丑恶存在,在雨夜特定的时空,万物变得柔软而芳香。那个雨雾中撑伞的姑娘,也给人晴朗的感觉。灯火在渐次熄灭,月亮“像老朋友一样凝望着你”,世界充满光明。诗人把窗花上的蝴蝶,比作墙角传世的瓷器,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细想颇有意味,体现出诗人用喻的大胆和想象的奇特。结尾不能不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前世的秘密是什么?读者想去吧,不管是什么,就是现在的裂纹都是美的,诗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赞美。这首诗2011年12月9日写成初稿,2019年12月1日定稿,时隔八年还在修改,可以看出诗人是认真的,一丝不苟的。她把诗视作生命,视作自己的孩子。人们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好,有些诗人自我感觉良好,轻易就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各种途径推向社会,这是不负责的表现。胭脂茉莉不能容忍自己的缺陷,也不宽恕别人的问题,她是一个较真的诗人,一个有自己审美标准和艺术准则的诗人,一个在市场经济时代保持清醒头脑和独立思想的诗人,一个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诗人。
胭脂茉莉,江苏人,本名刘彦芹,年少习诗,评论及随笔见诸报刊,诗歌被选入海内外多种选本及刊物,主要代表作有现代禅诗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诗、《真实的风景》系列等。著有诗集《摊开画布的人》《这独一无二的人间》《胭脂茉莉十四行诗》和合著《现代禅诗流派诗人十二家》等。曾获第二届莲花杯世界华文国学大赛铜奖、中国诗人微刊2018年名誉诗人、渤海风十佳女诗人、首届唐刚诗歌奖等奖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