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一枚落叶远走他乡
——点评薛兰奎的组诗《沙画》
2022-12-21 15:32:12 作者:布日古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尽管诗人的风格迥异,但是在人性的善良书写上,薛兰奎做到了哲理,睿智,深邃,维度高远,向度明朗。
诗人简介
薛兰奎,兰西人,1970年出生,现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爱读书,喜创作,弄诗文,舞平仄,陶然于分行,贻情于点墨,穿行于今古,笔耕于不辍,自信人生几十年,笑看东升西又落。
心安处 是吾乡
跟随一枚落叶远走他乡
有多少孤惘空空,无处安放
赋乡音平仄,默念山高水长
与满地秋风互诉离愁
月色是一盏沾唇即醉的酒
江天之外,剩有荻花瘦
骑一匹叫做时光的马
一路披霜行, 一路追风疾
想问归期是何期,君曰三更入梦时
心安处 是吾乡——
站高云之上,望天地茫茫
谁的小手冰凉
谁的热泪滚烫
布日古德点评:境界的大小,是一种格局。诗人在“他乡”与“吾乡”的结合点上,用一枚落叶象征“漂泊”,用“秋风”模拟“离愁”;但诗人的情感不敢在时光里停留,他必须“一路披霜行, 一路追风疾”,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达到目标的顶峰。第一段“赋乡音平仄,默念山高水长”诗写心态和怀念“吾乡”。第二段诗人是要穿越满地秋风的那个时空,“他乡”不敢有一丝倦怠,也必须面对这满目凄惨的现实。诗的结尾段,短小精悍,诗人用拷问式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最为温暖的空间。这首诗“神”与“貌”结合到善始善终,有风雨同行的大格局。
一抬眼看见窗外
我看向窗外,发现
窗外也正看向我
动的,和静的事物们
动的是雪,静的也是雪
用目光虚构一些鲜艳的东西
好像有点多了,那就闭上眼睛
天空和大地,是一本书的两页
我在其中,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标点
隔着玻璃,感觉夕阳似火
穿越心窗,感觉流年若水
布日古德点评:这首诗的标题给你一个猛然一惊的感觉。标题在主题的立意上,有新意。为什么诗人用雪来做诗意的主体,主题?一分为二的看,看尘世,看人就是哲学。这就是“雪与我”的相互性。互为的灵动性被诗人置顶在“一动一静”的刻画上。人世间,我们看得多了。谁能够一抬眼就看见“雪”在司空见惯中的灵性?无论是动,还是静,它们可赞的本质,依然纯洁,动静分明。这首诗“天空和大地,是一本书的两页,我在其中,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标点”这样的诗句,应该是多年来,一个纯粹的诗人真实的心理写照。从文字上看,洗炼,用词严谨考究,从文本上看,结构美,古典美留下了可咀嚼,可回味的空间。
给外婆念信
外婆不识字。来信了
她先是亲手拆开,然后递给我念
她一直飘着的牵挂,需要在信里落脚
我要模仿写信人的语气
他们快乐,我也快乐
他们悲伤,我也悲伤
信纸折出的岁月痕迹
被外婆一点一点,用手掌熨平
外婆很少打断我
却常常陷入信中出不来
她从一个字,或一个停顿中
能听出信另一端的天气
如果外婆流泪了,那边一定在下雨
某一刻,我恍如那个与外婆说话的人
把一句,又一句问候捧在掌心
我确信,她听到了,也就收到了
布日古德点评:按故事处理,审视一首诗的情感,这首诗出现了三个人。“外婆”是主人公,“我”是陪衬,远方来信者是一个媒介的替代。非常巧妙的是诗人紧紧环环相扣的突出“念”的主题。这样,我就成为了“外婆”思念的对象。进入这一个角色,我是一个出色的“针灸人”,一根针,定位痛感的穴位,消除思念已久的症状。这首诗,写得特别真情,真实。彷佛我也回到了给“姥姥”读信的夜晚。按照王国维的意境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就是象征的真境界。这首诗在很平常的生活中挖掘出了高品位的矿藏,立意新奇,主题鲜明。
沙画
沙,从时间缝隙漏下来
沉埋的往事一件件被还原
却没有一件,能留得住
我微笑着画出你的微笑
指尖掠过,泪水流下来
几乎同时,欲言又止
用手掌铺平一场梦
用心安放人来人往
用默念,道一声晚安
幻觉如风一挥而过
疼痛却真实存在
我去开门了,像是有人来
布日古德点评:发现在发现中得到了灵性的升华。这就是这首诗《沙画》。“沙,从时间缝隙漏下来/沉埋的往事一件件被还原/却没有一件,能留得住”写得出人意料。开篇就给人以回味的空间,让读者大彻大悟。诗的第二段,那个“你”是谁,多么有诗意,有情感,让你与我泪流不止!这首诗,章法绝妙,段段有境界,有情怀,有哲思,难得的一首好诗呈现在读者面前。
结束语:薛兰奎的诗,有亲切的自然情怀,境界与格局的意象选取和空间,尽最大的努力留给读者。诗人与读者的反思过程,正是我们诗坛的诗人们极力需要人性式写作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手段。尽管诗人的风格迥异,但是在人性的善良书写上,薛兰奎做到了哲理,睿智,深邃,维度高远,向度明朗。
跟随一枚落叶远走他乡
有多少孤惘空空,无处安放
赋乡音平仄,默念山高水长
与满地秋风互诉离愁
月色是一盏沾唇即醉的酒
江天之外,剩有荻花瘦
骑一匹叫做时光的马
一路披霜行, 一路追风疾
想问归期是何期,君曰三更入梦时
心安处 是吾乡——
站高云之上,望天地茫茫
谁的小手冰凉
谁的热泪滚烫
布日古德点评:境界的大小,是一种格局。诗人在“他乡”与“吾乡”的结合点上,用一枚落叶象征“漂泊”,用“秋风”模拟“离愁”;但诗人的情感不敢在时光里停留,他必须“一路披霜行, 一路追风疾”,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达到目标的顶峰。第一段“赋乡音平仄,默念山高水长”诗写心态和怀念“吾乡”。第二段诗人是要穿越满地秋风的那个时空,“他乡”不敢有一丝倦怠,也必须面对这满目凄惨的现实。诗的结尾段,短小精悍,诗人用拷问式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最为温暖的空间。这首诗“神”与“貌”结合到善始善终,有风雨同行的大格局。
一抬眼看见窗外
我看向窗外,发现
窗外也正看向我
动的,和静的事物们
动的是雪,静的也是雪
用目光虚构一些鲜艳的东西
好像有点多了,那就闭上眼睛
天空和大地,是一本书的两页
我在其中,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标点
隔着玻璃,感觉夕阳似火
穿越心窗,感觉流年若水
布日古德点评:这首诗的标题给你一个猛然一惊的感觉。标题在主题的立意上,有新意。为什么诗人用雪来做诗意的主体,主题?一分为二的看,看尘世,看人就是哲学。这就是“雪与我”的相互性。互为的灵动性被诗人置顶在“一动一静”的刻画上。人世间,我们看得多了。谁能够一抬眼就看见“雪”在司空见惯中的灵性?无论是动,还是静,它们可赞的本质,依然纯洁,动静分明。这首诗“天空和大地,是一本书的两页,我在其中,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标点”这样的诗句,应该是多年来,一个纯粹的诗人真实的心理写照。从文字上看,洗炼,用词严谨考究,从文本上看,结构美,古典美留下了可咀嚼,可回味的空间。
给外婆念信
外婆不识字。来信了
她先是亲手拆开,然后递给我念
她一直飘着的牵挂,需要在信里落脚
我要模仿写信人的语气
他们快乐,我也快乐
他们悲伤,我也悲伤
信纸折出的岁月痕迹
被外婆一点一点,用手掌熨平
外婆很少打断我
却常常陷入信中出不来
她从一个字,或一个停顿中
能听出信另一端的天气
如果外婆流泪了,那边一定在下雨
某一刻,我恍如那个与外婆说话的人
把一句,又一句问候捧在掌心
我确信,她听到了,也就收到了
布日古德点评:按故事处理,审视一首诗的情感,这首诗出现了三个人。“外婆”是主人公,“我”是陪衬,远方来信者是一个媒介的替代。非常巧妙的是诗人紧紧环环相扣的突出“念”的主题。这样,我就成为了“外婆”思念的对象。进入这一个角色,我是一个出色的“针灸人”,一根针,定位痛感的穴位,消除思念已久的症状。这首诗,写得特别真情,真实。彷佛我也回到了给“姥姥”读信的夜晚。按照王国维的意境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就是象征的真境界。这首诗在很平常的生活中挖掘出了高品位的矿藏,立意新奇,主题鲜明。
沙画
沙,从时间缝隙漏下来
沉埋的往事一件件被还原
却没有一件,能留得住
我微笑着画出你的微笑
指尖掠过,泪水流下来
几乎同时,欲言又止
用手掌铺平一场梦
用心安放人来人往
用默念,道一声晚安
幻觉如风一挥而过
疼痛却真实存在
我去开门了,像是有人来
布日古德点评:发现在发现中得到了灵性的升华。这就是这首诗《沙画》。“沙,从时间缝隙漏下来/沉埋的往事一件件被还原/却没有一件,能留得住”写得出人意料。开篇就给人以回味的空间,让读者大彻大悟。诗的第二段,那个“你”是谁,多么有诗意,有情感,让你与我泪流不止!这首诗,章法绝妙,段段有境界,有情怀,有哲思,难得的一首好诗呈现在读者面前。
结束语:薛兰奎的诗,有亲切的自然情怀,境界与格局的意象选取和空间,尽最大的努力留给读者。诗人与读者的反思过程,正是我们诗坛的诗人们极力需要人性式写作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手段。尽管诗人的风格迥异,但是在人性的善良书写上,薛兰奎做到了哲理,睿智,深邃,维度高远,向度明朗。
2022年12月21日星期三于哈尔滨群力第六大道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