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家周瑟瑟
2022-12-12 作者:眺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眺望,女,爱好诗歌和诗歌评论,其作品多次在诗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评曾获《中诗网》《流派诗刊》选登并获奖。
众所周知,周瑟瑟是中国诗坛,集诗歌小说散文诗评于一身的重量级诗人,享有很高的国际盛誉。他睿智勤奋,豁达正直,内心充满奇异梦幻般色彩。而他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本质特征,更具吸引力。
2019年初,我加入了《卡丘》杂志群,因而使我有机会走近他。记得他在群里发过一首诗,题目是《做梦》,原诗如下:
《做梦》
在自然界
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
才会做梦
枕着母亲的肚子做梦
幼年的幸福
要到中年才能记起
我做过的梦
当时很快就忘了
但经过很多年
突然一一浮现
仿佛发生在昨夜
其实已经过去了半生
我找到了做梦的乐趣
像哺乳动物和鸟类
做着无人觉察的梦
2019/02/06
“我找到了做梦的乐趣”“做着无人觉察的梦”这是这首诗的主线,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似乎有藏而不露的设想和打算,而人性的归属与母爱的伟大也是诗中呈现的。两条线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不为尘世浸染,远离喧嚣 ,返璞归真,找回童贞,找回自己……这些都是从诗中读到的。周瑟瑟近年来写作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注重细节,突显人性,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喜欢的语言朴素如蔬菜”。
周瑟瑟的实力、才华、学识,有目共睹。他为人和善,平易近人,记得我第二次选评他的作品时,他不仅爽快地答应还把照片以微信的形式发给了我。附原诗原文如下:
《敞开所有的门》
敞开大门
敞开后门
敞开父亲卧室的门
敞开母亲卧室的门
敞开书房的门
敞开厨房的门
我家的门
没有一张紧闭
白天敞开
夜晚也敞开
今天敞开
明天也敞开
一个月敞开
半年敞开
一年都是敞开的
没有人住的屋子不要关门
让风穿堂而过
让家蛇爬进来
让空屋子的灵魂
自由跑动
2019/04/01选自《卡丘》杂志群
此诗简单直白,递进式呈现,叙述中不加评论 ,一气哈成。随着语速的加快,诗意也越加明朗化,“没有人住的屋子不要关门/让风穿堂而过/让家蛇爬进来”。以“蛇”示意,似乎牵引出一些隐藏和不易发觉的东西,“让空屋子的灵魂/自由跑动”正是这最后一句的跳跃,主旨迅速浮出水面,抵达心灵的瞬间诗意也如此产生了。这种直观和隐喻手法的并用,产生的效果极佳。《敞开所有的门》从整体意义来说,解放的是思想,打开的是空间,主张的是自由的生命状态。
2015年周瑟瑟提出了“田野调查”,这种创新之举源自于他有一颗亲民之心,这种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与健康的写作,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洁净之路,为现代诗歌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他在写给父亲的诗《林中鸟》就是以真实的场景、拟人化手法,把人与物、人与景触合得天衣无缝,释放了人与物和谐共生的宏大主题和诗学理念。正像他所说:“最理想的方式是让写作与自身妥贴,与自然共生”。而《水煮石》与《林中鸟》不同。《水煮石》已从写人、景、物,上升至自然与生命意义的写作。附诗如下:
《水煮石》
水中石
沉睡的婴儿
水煮石头婴儿
越煮越好看
越煮越生动
石头的生命
布满了微笑
睡梦里在妈妈的腹中的微笑
沸腾的婴儿
静静等待分娩的那一天
等待水的大火熄灭的那一天
等待哇的一声大哭
水的油汁渗透进骨头
乌黑乌黑,而不是白色的漂亮的石头
更像一个水中的婴儿
喝足了水的油汁
诗人以水,石头两个物象切入,“水”似乎比作人类生存环境,“石头”比做人。需要注意的是水起初是平静的,石头也是平静的(像“沉睡的婴儿”),后来水由平静变热、变沸腾、变成黑色的油;石头也不再“沉睡”,而在水煮的环境下却越变“越好看”“越生动”,“石头的生命/布满了微笑”“等待大火熄灭的那一天”。诗人以极其夸张的比喻和想象,把环境的恶劣、生命的顽强,挥写得淋漓尽致。他还有许多充满了民众情怀的诗歌作品,如《草枯了》:“草枯了,秋天像个出家的人,在郊外走/落叶在脚下燃烧,我想起了外省焦虑的兄弟/是否看见我清瘦的面容像一丛枯草?”。《屈辱》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生活在底层人物的形象,是原形写作与创新写作的完美结合,如“跟在牛屁股后吆喝的农夫脸膛黝黑/他在羞愧中劳作,沉默寡言”。“像牲畜一样高贵的人疲惫不堪/他有痛苦的权力,对屈辱视而不见”,这种悖谬式的笔法效果奇崛,令人赞叹。
周瑟瑟一直强调:诗歌创作要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注意挖掘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提倡“语言支撑诗的精神”;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最终获得对自己的启蒙”。我很赞同周瑟瑟的观点“诗歌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是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是人的历史与现实”。周瑟瑟的创作实践与倡导的诗学理念对当下诗写颇具启示,不可否认,周瑟瑟是诗坛绿色诗写的倡导者,现代诗歌启蒙与价值重建的先行者。
2022年12月10日于长春
2019年初,我加入了《卡丘》杂志群,因而使我有机会走近他。记得他在群里发过一首诗,题目是《做梦》,原诗如下:
《做梦》
在自然界
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
才会做梦
枕着母亲的肚子做梦
幼年的幸福
要到中年才能记起
我做过的梦
当时很快就忘了
但经过很多年
突然一一浮现
仿佛发生在昨夜
其实已经过去了半生
我找到了做梦的乐趣
像哺乳动物和鸟类
做着无人觉察的梦
2019/02/06
“我找到了做梦的乐趣”“做着无人觉察的梦”这是这首诗的主线,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似乎有藏而不露的设想和打算,而人性的归属与母爱的伟大也是诗中呈现的。两条线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不为尘世浸染,远离喧嚣 ,返璞归真,找回童贞,找回自己……这些都是从诗中读到的。周瑟瑟近年来写作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注重细节,突显人性,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喜欢的语言朴素如蔬菜”。
周瑟瑟的实力、才华、学识,有目共睹。他为人和善,平易近人,记得我第二次选评他的作品时,他不仅爽快地答应还把照片以微信的形式发给了我。附原诗原文如下:
《敞开所有的门》
敞开大门
敞开后门
敞开父亲卧室的门
敞开母亲卧室的门
敞开书房的门
敞开厨房的门
我家的门
没有一张紧闭
白天敞开
夜晚也敞开
今天敞开
明天也敞开
一个月敞开
半年敞开
一年都是敞开的
没有人住的屋子不要关门
让风穿堂而过
让家蛇爬进来
让空屋子的灵魂
自由跑动
2019/04/01选自《卡丘》杂志群
此诗简单直白,递进式呈现,叙述中不加评论 ,一气哈成。随着语速的加快,诗意也越加明朗化,“没有人住的屋子不要关门/让风穿堂而过/让家蛇爬进来”。以“蛇”示意,似乎牵引出一些隐藏和不易发觉的东西,“让空屋子的灵魂/自由跑动”正是这最后一句的跳跃,主旨迅速浮出水面,抵达心灵的瞬间诗意也如此产生了。这种直观和隐喻手法的并用,产生的效果极佳。《敞开所有的门》从整体意义来说,解放的是思想,打开的是空间,主张的是自由的生命状态。
2015年周瑟瑟提出了“田野调查”,这种创新之举源自于他有一颗亲民之心,这种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与健康的写作,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洁净之路,为现代诗歌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他在写给父亲的诗《林中鸟》就是以真实的场景、拟人化手法,把人与物、人与景触合得天衣无缝,释放了人与物和谐共生的宏大主题和诗学理念。正像他所说:“最理想的方式是让写作与自身妥贴,与自然共生”。而《水煮石》与《林中鸟》不同。《水煮石》已从写人、景、物,上升至自然与生命意义的写作。附诗如下:
《水煮石》
水中石
沉睡的婴儿
水煮石头婴儿
越煮越好看
越煮越生动
石头的生命
布满了微笑
睡梦里在妈妈的腹中的微笑
沸腾的婴儿
静静等待分娩的那一天
等待水的大火熄灭的那一天
等待哇的一声大哭
水的油汁渗透进骨头
乌黑乌黑,而不是白色的漂亮的石头
更像一个水中的婴儿
喝足了水的油汁
诗人以水,石头两个物象切入,“水”似乎比作人类生存环境,“石头”比做人。需要注意的是水起初是平静的,石头也是平静的(像“沉睡的婴儿”),后来水由平静变热、变沸腾、变成黑色的油;石头也不再“沉睡”,而在水煮的环境下却越变“越好看”“越生动”,“石头的生命/布满了微笑”“等待大火熄灭的那一天”。诗人以极其夸张的比喻和想象,把环境的恶劣、生命的顽强,挥写得淋漓尽致。他还有许多充满了民众情怀的诗歌作品,如《草枯了》:“草枯了,秋天像个出家的人,在郊外走/落叶在脚下燃烧,我想起了外省焦虑的兄弟/是否看见我清瘦的面容像一丛枯草?”。《屈辱》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生活在底层人物的形象,是原形写作与创新写作的完美结合,如“跟在牛屁股后吆喝的农夫脸膛黝黑/他在羞愧中劳作,沉默寡言”。“像牲畜一样高贵的人疲惫不堪/他有痛苦的权力,对屈辱视而不见”,这种悖谬式的笔法效果奇崛,令人赞叹。
周瑟瑟一直强调:诗歌创作要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注意挖掘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提倡“语言支撑诗的精神”;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最终获得对自己的启蒙”。我很赞同周瑟瑟的观点“诗歌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是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是人的历史与现实”。周瑟瑟的创作实践与倡导的诗学理念对当下诗写颇具启示,不可否认,周瑟瑟是诗坛绿色诗写的倡导者,现代诗歌启蒙与价值重建的先行者。
2022年12月10日于长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