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场盛大的旅行——小议甘建华地理诗
2020-04-09 11:19:07 作者: 舒 然[新加坡]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舒然,女,江西省赣南人,曾居北京,现居新加坡。诗人、画家、武术家、收藏家、艺术策展人。第四届中国诗歌春晚形象大使,中外华语十大精英诗人。现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新加坡社长,《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香港《圆桌诗刊》《中国流派诗刊》编委。诗作散见于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东南亚报刊,连续多年入选诗歌知名选本及排行榜,多次荣获国际诗歌大奖。首部诗集《以诗为铭》由洛夫先生题签,另有诗集《镜中门徒》、合集《女人之约》。
读到湖南甘建华老师即将出版的地理诗集文本,恰逢庚子年春天祖国各地的人民居家抗疫之时。远在新加坡的我,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坚守在家,把他电邮过来的地理诗、访谈、随笔、演讲打印成册,逐日细加品读,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随着诗人的地理诗时而上山入海,追云逐月;时而驱车策马,重返梦境。遨游衡岳湘水,畅想西部之西,于四海八荒行吟胜景,在青海之上鹤舞幽思。足不出户亦能翱翔万里,居家抗疫也可穿越时空,真的有吴越王钱镠当年信中的意境:“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许多朋友都知道,甘建华是一位奇异多能之士,跨越了文学、新闻、地理、历史、摄影、编辑出版、文旅策划、平面设计、书画鉴藏等多个界别,也是中国地理学界目前最为知名的现代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傅伯杰先生曾这样夸赞他:“感谢你以诗的方式对地理学的贡献。”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博导曾大兴教授说:“阅读甘建华的地理诗,让我想起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岑参、高适的边塞诗,范成大、陆游的纪行诗。同时想起马丁·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的憧憬与追求。”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远景》中亦有如是描绘:“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这些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地理诗写作的背景和方向。说到底,地理知识是当代人必备的一种重要竞争能力。“我们在思考和反映一个地方时所持的立场,不仅是它位于哪里,更为重要的是了解那里有什么,或者我们认为那里有什么。提到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往往使我们联想起那里的自然特征,或者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这通常表明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联想起那些自然事物和活动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地理学与生活》,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合著)就像我们现在提起“衡岳湘水”这个地理名词,马上就会联想起衡阳人甘建华和他的诗歌一样。
作为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甘建华毕业后志愿奔赴柴达木盆地,在那个人称“生命禁区”的高海拔地带,开辟了“西部之西”的文学写作版图,并使这个虚构的地理名词成为一个文学语词,不仅被国际旅游界用来指称青海高原的西部地区,而且被许多作家、诗人、画家征引,写进诗文歌词,以之为题挥毫作画。多年以后,在接受母校地理学客座教授聘书时,甘建华特意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地理学让我们拥有诗和远方》,谈到了古今中外许多地理学家对他的影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美国人,一个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名著《地理的故事》一书中说:“一座大山,在被人类看见、涉足之前,在被一代又一代饥饿的人类占领、开发和掠夺之前,只不过就是一座大山而已。亘古不变的大西洋,深邃、辽阔、苦咸而潮湿,但是,13世纪初人类的那次横渡却把它变成了一座桥梁,一座沟通美洲新大陆和欧洲旧大陆的桥梁,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另一个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年轻时曾经在法国巴黎生活过,那是一段既贫穷又幸福的日子,晚年回忆录《流动的盛宴》中说:“巴黎永远没有个完,每一个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其他人的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么困难或者多么容易。”
正是因为出身地理科班,所以甘建华能以地理学人的素养、见识和胸襟,回望中国地理学的历史进程,藉此传播地理学曾经的荣光和今日的辉煌,推动了母校母系的学科建设和品牌声誉。作为一个地理诗人,他观天象,识人心,通地理,懂习俗,草木皆可下笔,琐事均能入文,渺小之物不厌其小,往事经年历久弥新。“地古多乔木,游人到且吟。”(唐人韦庄《题许仙师院》)江海寄兴,游而有诗,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但游吟之余,诗人往往剑有所指,山水之外,或思乡怀国,或忆故念旧。其赋也善,其情也真,如此自有诗歌之美,甘建华的地理诗当属于此。
生命是一场盛大的旅行,人们藉此欣赏沿途如画的美景。对于诗人甘建华而言,他的旅行不仅场面盛大,而且华章流彩,让随行者和旁观者歆羡不已。他游历的许多地方都是我迄今尚未抵达的,而他的文人血脉早已深入河川幽谷,雪峰草原,井台田垄,峣岩险滩,盐茶古道,盆地矿泉。他身在旅途中,念在云水间,或走或停,但凭心绪而行,“慢慢走,欣赏啊!”或许这就是无憾的人生吧!
《甘建华地理诗选》分六辑:衡岳湘水、茅洞桥记、衡山之南、青海在上、浙中之旅、四海八荒,洋洋一百五六十首诗,我无法做到全部品赏,只能就《四海八荒》这一辑,略做一番简要的阐述。
诗歌理论家燎原《昌耀诗歌地理纵论》一文中说:“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昌耀诗歌内部密集的地理元素,既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也构成了一道特殊的诗学命题。”地理学首先是地名学,甘建华“四海八荒”这辑三十多首诗中,地理元素也是繁富密集的,其中提到的中外地名上百处。先看中国城市:北京、上海、西安、衡阳、长沙、台湾、香港、广州、桂林、武汉、南宁、永州、洛阳、眉山、敦煌、烟台、贵州、浙江临海等。再看建筑景观:天安门、长安街、晴好居、梅溪湖艺术中心、毛泽东文学院、柳子庙、汉明长城、白云国际机场、羊城小蛮腰、源远堂甘氏宗祠、阿克塞客栈等。
涉及国外的地名有:欧罗巴、英伦、美国、好莱坞、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赫尔辛基、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红场、蒙古、乌兰巴托、越南、澳洲、法兰西、巴黎圣母院、叙利亚、伊拉克、丹麦、格陵兰岛、美索不达米亚、普希金剧院等。
全球地理景观有:南北极、南北半球、青藏高原、喜马拉雅、珠峰冰川、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长江、黄河、西部之西、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河西走廊、蒙古高原、塔什库尔干、乔戈里峰、红其拉甫口岸、西摩岛、太平洋、非洲平原、北高加索、伏尔加河、维多利亚瀑布、菲律宾群岛、亚马逊雨林、伊卢利萨特、湘中、岳麓大道、洞庭湖、零陵西山、茅洞桥双龙口、清水断崖、苏花公路、九龙半岛、尖沙咀、二沙岛、杨家桥、疏勒河、凉州、瓜州、民勤、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依协克帕提湖、兰新线、新疆、乌鞘岭、独秀峰、莫家湾、曲阜、孔林、琼岛、十三村等。
物候是地理学的专业术语,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在甘建华的诗中,我们能够见到:桂花(丹桂、金桂)、月季、玫瑰、三角梅、芙蓉花、木槿花、舌唇兰、樱桃、樱花、李子、蔷薇、兰花、金玉满堂花、香菜、芨芨草、信阳毛尖、安吉白茶、峨眉山雀舌、湘西保靖黄金茶、小龙虾、敦煌李广杏、黄河蜜瓜、梭梭、板栗南瓜等。此外,还有大宛白马、和平鸽、云豹、藏野驴、藏羚羊、华南虎、东北虎、鸿雁、北极熊、企鹅、海象、猛玛象、猴子、蝴蝶、蝙蝠、天鹅、蝗虫、鲢鱼、金鱼、寒武纪的虾、毛驴、骡子、火狐、寒鸦、响尾蛇、果子狸、狮子、鲸鱼、海鸥、知更鸟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抒情诗不同,甘建华地理诗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他们作为一个个文化符号,其实背后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譬如: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中国新古典主义油画开山祖靳尚谊、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路遥、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哈迪德、孔老夫子、屈原、鸠摩罗什、唐僧玄奘、怀素、柳宗元、苏东坡、周敦颐、冯梦龙、何绍基、齐白石、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溥仪等。还有许多没有写出真实姓名的人物,包括西门大官人、敦煌友人、塔吉克新娘、新疆女孩、海航空姐、红场警察、快递小哥、中国男足、叙利亚教练、穿白衣的战士等。此外,还有甘建华的家人:内子王锦芳、小女甘恬、甘氏宗亲、桂林姐姐及两个外甥等。
我之所以将它们悉数指明,缘于甘建华所说:“地理作为一门特殊学科,也是一门文理兼通的学问,探究的是那些知识点背后的‘为什么’。它让地理学人活得与别人不一样: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如果用文学的语言解读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地理学人,另一种不是?”作为诗翁洛夫生前最器重的同乡后学,甘建华始终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敬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最精华的特质和底蕴,将最先锋、最传统的因素融会贯通,因而在全球化语境下,才能创作出有底气、接地气、有品格、有高度的地理诗。他的作品纵横五洲,驰骋四海,跨度之大,地域之宽,人物的欢喜哀愁,皆有涉及。已有论者指出:“其中一些作品的风格差异之大,读者甚至很难判断它们是同一人所作,而甘建华诗歌的可能性也正在于此。”(蒋雨珊《诗歌写作中的“三体”合一与“三味”并举——浅谈甘建华的地理诗》)
就我所知,甘建华是国内最早对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病毒源头提出置疑的诗人,不管这种置疑有没有道理,《除夕夜北望武汉》一诗对疫区人民给予了热切关注与深切同情。“我听到了,黑暗中的笑声/却苦于拿不出一点证据/如同一只羔羊,眼睁睁地看着/那把无形的钝刀,呼啸着/划过长江的腹肌,这是/我的悲哀,泪奔犹如春雨/而我,宁愿这个猜想是错误的”。他疾声大呼“挺住!大武汉”,声若洪钟,穿透黑暗;“拜托!那些逆行的背影”,“致敬!穿白衣的战士”,阳刚正气的祝祷,沉稳坚定的心声,足以掀起读者心中的狂澜。其后写的《地球的坏消息》,形式上如同一座矗立的高山,直面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灾难:全球气温升高,珠峰冰川长草,南极血红一片,北极熊濒临死绝,青藏高原远古病毒将破土而出,75亿人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坏消息不断地传来,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既是一个诗人应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显示了一个地理学家的良知和担当。最后以十个连续排比句发出倡议:“保护地球,保护共同的家园,刻不容缓!”呼吁人们不能再自诩万物之灵长,绝不能再装睡,不要等待地球自己净化,不要奢望地球永远吞咽掉我们制造的垃圾,必须从我开始,从小事开始:减少废气排放、节约水电、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碗筷、垃圾分类、回收资源,等等。《格陵兰岛最后的美》诗写世界尽头伊卢利萨特,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镇,却有着色彩炫丽的天堂模样。“黄昏前的夕晖/交织出紫色和蓝色的梦幻/绛红色的三角帆尖/高高地挑起午夜的日落/月亮则在峡湾的背后升起/巨大的冰墙前/缓缓泅泳着硕大的鲸鱼”。这是多么美艳的人间,确实能够闪爆眼球。然而,来自五大洲的游客们,却假装不知道格陵兰岛冰盖已经提前大半个世纪加速融化了,北欧许多城市将被洪水淹没。诗人叹息道:“冰峰上的那只海鸥/或许就是/丹麦/最后一只知更鸟”。
化用历史典故,巧借专业术语,将复杂的环境与美丽的景观糅合,甘建华对此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长诗短制信手拈来如烹小鲜。《风雪乌鞘岭》诗中,“河西走廊,匈奴的千年谶语”,绝妙地将历史与地理融合,颇具灵魂的诗意与哲思,完全源于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孔林女导游》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也是切不断的中国文脉。“漂亮的导游,自称孔门媳妇/曲阜乡音悦耳动听,随手一指/‘看!那块坟地就是我的!’”这一句石破天惊奇崛突兀,听闻者无不感觉有如五雷轰顶,达到了中国古代诗论所说的“以一驭万”的效果。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及欧洲文化的象征,大火肆虐是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甘建华在电视中目睹这幕惨剧,立刻想到了著名文学家雨果及其《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以一种奇特而新颖的诗结构,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与悲伤,成为这个题材最被人们看好的诗作,海内外许多报刊都做了转载。
花窗上的玫瑰
一声尖叫
玻
璃
碎
了
法兰西的心
也
碎
了
哦!卡西莫多
哦!爱丝梅拉达
哦!维克多•雨果
我宁愿从来
就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四海八荒”这辑诗中,许多朋友都点赞《蒙古马的传说》。诗人根据20世纪60年代一个真实故事而写,虽然描述的是异域一匹神奇的骏马,因为甘建华自身曾在大西北长期工作生活,走过雪山草地、荒漠戈壁,对骏马的习性和牧民的心态有所了解,骏马是牧民最疼爱的宝贝,也是诗人心中真正的英雄。此诗给人的感觉就像罗文、甄妮合唱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铁血丹心》前奏甫一出来,就是连续急促上行的弦乐,铺天盖地黄沙般的和声,人也立马进入了“猛风沙、野茫茫”的情景,英雄“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声线里历历都是歌者盛年的意气风发和功力劲道。那么好吧,且让我引用这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它又脏又瘦,站在远处的草地上
流着热泪,等待主人走过去
惊喜地抱住它的头,放声痛哭
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劫后重逢
时间凝滞,人与马肺腑痛彻
想一想吧,这是一匹多么
令人心疼的马儿啊!在被国家
作为名贵礼物,用专车送往越南
半年之后,在乌兰巴托郊外
何止万里之遥,它竟然独自个
回到草原,回到祖先的血脉大地
想一想吧,关山重重
它得经过多少道关卡,还得
渡过澜沧江,渡过长江和黄河
跋涉无数条弯曲的河道。想一想吧
它得翻越一座座高山峻岭,还要在
连绵起伏的丘陵间,辨识方向
它得绕过四川盆地的阡陌,跃上
青藏高原的雪山,小心翼翼地避过
随时可能灭顶的沼泽,独自徜徉
荒漠戈壁,前方祁连新月如弓
回首处,则是昆仑铁灰色的身影
最最不可思议的,它是如何
避开城市的刀俎,猎手的枪索
想一想吧,人类的好奇与贪欲
是怎样惊吓到一只云豹,一只藏羚羊
是怎样令华南虎失魂,东北虎落魄
难道它是驾着云朵,与南来的鸿雁
结伴飞回来的么?想一想吧
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故乡与一匹马,在蓝色的蒙古高原
相拥而泣,只是因为北风的缘故
2020年3月,于狮城
[作者简介] 舒然,女,江西省赣南人,曾居北京,现居新加坡。诗人、画家、武术家、收藏家、艺术策展人。第四届中国诗歌春晚形象大使,中外华语十大精英诗人。现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新加坡社长,《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香港《圆桌诗刊》《中国流派诗刊》编委。诗作散见于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东南亚报刊,连续多年入选诗歌知名选本及排行榜,多次荣获国际诗歌大奖。首部诗集《以诗为铭》由洛夫先生题签,另有诗集《镜中门徒》、合集《女人之约》。
许多朋友都知道,甘建华是一位奇异多能之士,跨越了文学、新闻、地理、历史、摄影、编辑出版、文旅策划、平面设计、书画鉴藏等多个界别,也是中国地理学界目前最为知名的现代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傅伯杰先生曾这样夸赞他:“感谢你以诗的方式对地理学的贡献。”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博导曾大兴教授说:“阅读甘建华的地理诗,让我想起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岑参、高适的边塞诗,范成大、陆游的纪行诗。同时想起马丁·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的憧憬与追求。”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远景》中亦有如是描绘:“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这些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地理诗写作的背景和方向。说到底,地理知识是当代人必备的一种重要竞争能力。“我们在思考和反映一个地方时所持的立场,不仅是它位于哪里,更为重要的是了解那里有什么,或者我们认为那里有什么。提到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往往使我们联想起那里的自然特征,或者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这通常表明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联想起那些自然事物和活动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地理学与生活》,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合著)就像我们现在提起“衡岳湘水”这个地理名词,马上就会联想起衡阳人甘建华和他的诗歌一样。
作为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甘建华毕业后志愿奔赴柴达木盆地,在那个人称“生命禁区”的高海拔地带,开辟了“西部之西”的文学写作版图,并使这个虚构的地理名词成为一个文学语词,不仅被国际旅游界用来指称青海高原的西部地区,而且被许多作家、诗人、画家征引,写进诗文歌词,以之为题挥毫作画。多年以后,在接受母校地理学客座教授聘书时,甘建华特意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地理学让我们拥有诗和远方》,谈到了古今中外许多地理学家对他的影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美国人,一个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名著《地理的故事》一书中说:“一座大山,在被人类看见、涉足之前,在被一代又一代饥饿的人类占领、开发和掠夺之前,只不过就是一座大山而已。亘古不变的大西洋,深邃、辽阔、苦咸而潮湿,但是,13世纪初人类的那次横渡却把它变成了一座桥梁,一座沟通美洲新大陆和欧洲旧大陆的桥梁,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另一个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年轻时曾经在法国巴黎生活过,那是一段既贫穷又幸福的日子,晚年回忆录《流动的盛宴》中说:“巴黎永远没有个完,每一个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其他人的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么困难或者多么容易。”
正是因为出身地理科班,所以甘建华能以地理学人的素养、见识和胸襟,回望中国地理学的历史进程,藉此传播地理学曾经的荣光和今日的辉煌,推动了母校母系的学科建设和品牌声誉。作为一个地理诗人,他观天象,识人心,通地理,懂习俗,草木皆可下笔,琐事均能入文,渺小之物不厌其小,往事经年历久弥新。“地古多乔木,游人到且吟。”(唐人韦庄《题许仙师院》)江海寄兴,游而有诗,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但游吟之余,诗人往往剑有所指,山水之外,或思乡怀国,或忆故念旧。其赋也善,其情也真,如此自有诗歌之美,甘建华的地理诗当属于此。
生命是一场盛大的旅行,人们藉此欣赏沿途如画的美景。对于诗人甘建华而言,他的旅行不仅场面盛大,而且华章流彩,让随行者和旁观者歆羡不已。他游历的许多地方都是我迄今尚未抵达的,而他的文人血脉早已深入河川幽谷,雪峰草原,井台田垄,峣岩险滩,盐茶古道,盆地矿泉。他身在旅途中,念在云水间,或走或停,但凭心绪而行,“慢慢走,欣赏啊!”或许这就是无憾的人生吧!
《甘建华地理诗选》分六辑:衡岳湘水、茅洞桥记、衡山之南、青海在上、浙中之旅、四海八荒,洋洋一百五六十首诗,我无法做到全部品赏,只能就《四海八荒》这一辑,略做一番简要的阐述。
诗歌理论家燎原《昌耀诗歌地理纵论》一文中说:“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昌耀诗歌内部密集的地理元素,既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也构成了一道特殊的诗学命题。”地理学首先是地名学,甘建华“四海八荒”这辑三十多首诗中,地理元素也是繁富密集的,其中提到的中外地名上百处。先看中国城市:北京、上海、西安、衡阳、长沙、台湾、香港、广州、桂林、武汉、南宁、永州、洛阳、眉山、敦煌、烟台、贵州、浙江临海等。再看建筑景观:天安门、长安街、晴好居、梅溪湖艺术中心、毛泽东文学院、柳子庙、汉明长城、白云国际机场、羊城小蛮腰、源远堂甘氏宗祠、阿克塞客栈等。
涉及国外的地名有:欧罗巴、英伦、美国、好莱坞、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赫尔辛基、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红场、蒙古、乌兰巴托、越南、澳洲、法兰西、巴黎圣母院、叙利亚、伊拉克、丹麦、格陵兰岛、美索不达米亚、普希金剧院等。
全球地理景观有:南北极、南北半球、青藏高原、喜马拉雅、珠峰冰川、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长江、黄河、西部之西、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河西走廊、蒙古高原、塔什库尔干、乔戈里峰、红其拉甫口岸、西摩岛、太平洋、非洲平原、北高加索、伏尔加河、维多利亚瀑布、菲律宾群岛、亚马逊雨林、伊卢利萨特、湘中、岳麓大道、洞庭湖、零陵西山、茅洞桥双龙口、清水断崖、苏花公路、九龙半岛、尖沙咀、二沙岛、杨家桥、疏勒河、凉州、瓜州、民勤、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依协克帕提湖、兰新线、新疆、乌鞘岭、独秀峰、莫家湾、曲阜、孔林、琼岛、十三村等。
物候是地理学的专业术语,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在甘建华的诗中,我们能够见到:桂花(丹桂、金桂)、月季、玫瑰、三角梅、芙蓉花、木槿花、舌唇兰、樱桃、樱花、李子、蔷薇、兰花、金玉满堂花、香菜、芨芨草、信阳毛尖、安吉白茶、峨眉山雀舌、湘西保靖黄金茶、小龙虾、敦煌李广杏、黄河蜜瓜、梭梭、板栗南瓜等。此外,还有大宛白马、和平鸽、云豹、藏野驴、藏羚羊、华南虎、东北虎、鸿雁、北极熊、企鹅、海象、猛玛象、猴子、蝴蝶、蝙蝠、天鹅、蝗虫、鲢鱼、金鱼、寒武纪的虾、毛驴、骡子、火狐、寒鸦、响尾蛇、果子狸、狮子、鲸鱼、海鸥、知更鸟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抒情诗不同,甘建华地理诗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他们作为一个个文化符号,其实背后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譬如: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中国新古典主义油画开山祖靳尚谊、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路遥、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哈迪德、孔老夫子、屈原、鸠摩罗什、唐僧玄奘、怀素、柳宗元、苏东坡、周敦颐、冯梦龙、何绍基、齐白石、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溥仪等。还有许多没有写出真实姓名的人物,包括西门大官人、敦煌友人、塔吉克新娘、新疆女孩、海航空姐、红场警察、快递小哥、中国男足、叙利亚教练、穿白衣的战士等。此外,还有甘建华的家人:内子王锦芳、小女甘恬、甘氏宗亲、桂林姐姐及两个外甥等。
我之所以将它们悉数指明,缘于甘建华所说:“地理作为一门特殊学科,也是一门文理兼通的学问,探究的是那些知识点背后的‘为什么’。它让地理学人活得与别人不一样: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如果用文学的语言解读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地理学人,另一种不是?”作为诗翁洛夫生前最器重的同乡后学,甘建华始终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敬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最精华的特质和底蕴,将最先锋、最传统的因素融会贯通,因而在全球化语境下,才能创作出有底气、接地气、有品格、有高度的地理诗。他的作品纵横五洲,驰骋四海,跨度之大,地域之宽,人物的欢喜哀愁,皆有涉及。已有论者指出:“其中一些作品的风格差异之大,读者甚至很难判断它们是同一人所作,而甘建华诗歌的可能性也正在于此。”(蒋雨珊《诗歌写作中的“三体”合一与“三味”并举——浅谈甘建华的地理诗》)
就我所知,甘建华是国内最早对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病毒源头提出置疑的诗人,不管这种置疑有没有道理,《除夕夜北望武汉》一诗对疫区人民给予了热切关注与深切同情。“我听到了,黑暗中的笑声/却苦于拿不出一点证据/如同一只羔羊,眼睁睁地看着/那把无形的钝刀,呼啸着/划过长江的腹肌,这是/我的悲哀,泪奔犹如春雨/而我,宁愿这个猜想是错误的”。他疾声大呼“挺住!大武汉”,声若洪钟,穿透黑暗;“拜托!那些逆行的背影”,“致敬!穿白衣的战士”,阳刚正气的祝祷,沉稳坚定的心声,足以掀起读者心中的狂澜。其后写的《地球的坏消息》,形式上如同一座矗立的高山,直面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灾难:全球气温升高,珠峰冰川长草,南极血红一片,北极熊濒临死绝,青藏高原远古病毒将破土而出,75亿人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坏消息不断地传来,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既是一个诗人应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显示了一个地理学家的良知和担当。最后以十个连续排比句发出倡议:“保护地球,保护共同的家园,刻不容缓!”呼吁人们不能再自诩万物之灵长,绝不能再装睡,不要等待地球自己净化,不要奢望地球永远吞咽掉我们制造的垃圾,必须从我开始,从小事开始:减少废气排放、节约水电、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碗筷、垃圾分类、回收资源,等等。《格陵兰岛最后的美》诗写世界尽头伊卢利萨特,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镇,却有着色彩炫丽的天堂模样。“黄昏前的夕晖/交织出紫色和蓝色的梦幻/绛红色的三角帆尖/高高地挑起午夜的日落/月亮则在峡湾的背后升起/巨大的冰墙前/缓缓泅泳着硕大的鲸鱼”。这是多么美艳的人间,确实能够闪爆眼球。然而,来自五大洲的游客们,却假装不知道格陵兰岛冰盖已经提前大半个世纪加速融化了,北欧许多城市将被洪水淹没。诗人叹息道:“冰峰上的那只海鸥/或许就是/丹麦/最后一只知更鸟”。
化用历史典故,巧借专业术语,将复杂的环境与美丽的景观糅合,甘建华对此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长诗短制信手拈来如烹小鲜。《风雪乌鞘岭》诗中,“河西走廊,匈奴的千年谶语”,绝妙地将历史与地理融合,颇具灵魂的诗意与哲思,完全源于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孔林女导游》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也是切不断的中国文脉。“漂亮的导游,自称孔门媳妇/曲阜乡音悦耳动听,随手一指/‘看!那块坟地就是我的!’”这一句石破天惊奇崛突兀,听闻者无不感觉有如五雷轰顶,达到了中国古代诗论所说的“以一驭万”的效果。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及欧洲文化的象征,大火肆虐是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甘建华在电视中目睹这幕惨剧,立刻想到了著名文学家雨果及其《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以一种奇特而新颖的诗结构,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与悲伤,成为这个题材最被人们看好的诗作,海内外许多报刊都做了转载。
花窗上的玫瑰
一声尖叫
玻
璃
碎
了
法兰西的心
也
碎
了
哦!卡西莫多
哦!爱丝梅拉达
哦!维克多•雨果
我宁愿从来
就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四海八荒”这辑诗中,许多朋友都点赞《蒙古马的传说》。诗人根据20世纪60年代一个真实故事而写,虽然描述的是异域一匹神奇的骏马,因为甘建华自身曾在大西北长期工作生活,走过雪山草地、荒漠戈壁,对骏马的习性和牧民的心态有所了解,骏马是牧民最疼爱的宝贝,也是诗人心中真正的英雄。此诗给人的感觉就像罗文、甄妮合唱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铁血丹心》前奏甫一出来,就是连续急促上行的弦乐,铺天盖地黄沙般的和声,人也立马进入了“猛风沙、野茫茫”的情景,英雄“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声线里历历都是歌者盛年的意气风发和功力劲道。那么好吧,且让我引用这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它又脏又瘦,站在远处的草地上
流着热泪,等待主人走过去
惊喜地抱住它的头,放声痛哭
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劫后重逢
时间凝滞,人与马肺腑痛彻
想一想吧,这是一匹多么
令人心疼的马儿啊!在被国家
作为名贵礼物,用专车送往越南
半年之后,在乌兰巴托郊外
何止万里之遥,它竟然独自个
回到草原,回到祖先的血脉大地
想一想吧,关山重重
它得经过多少道关卡,还得
渡过澜沧江,渡过长江和黄河
跋涉无数条弯曲的河道。想一想吧
它得翻越一座座高山峻岭,还要在
连绵起伏的丘陵间,辨识方向
它得绕过四川盆地的阡陌,跃上
青藏高原的雪山,小心翼翼地避过
随时可能灭顶的沼泽,独自徜徉
荒漠戈壁,前方祁连新月如弓
回首处,则是昆仑铁灰色的身影
最最不可思议的,它是如何
避开城市的刀俎,猎手的枪索
想一想吧,人类的好奇与贪欲
是怎样惊吓到一只云豹,一只藏羚羊
是怎样令华南虎失魂,东北虎落魄
难道它是驾着云朵,与南来的鸿雁
结伴飞回来的么?想一想吧
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故乡与一匹马,在蓝色的蒙古高原
相拥而泣,只是因为北风的缘故
2020年3月,于狮城
[作者简介] 舒然,女,江西省赣南人,曾居北京,现居新加坡。诗人、画家、武术家、收藏家、艺术策展人。第四届中国诗歌春晚形象大使,中外华语十大精英诗人。现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新加坡社长,《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香港《圆桌诗刊》《中国流派诗刊》编委。诗作散见于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东南亚报刊,连续多年入选诗歌知名选本及排行榜,多次荣获国际诗歌大奖。首部诗集《以诗为铭》由洛夫先生题签,另有诗集《镜中门徒》、合集《女人之约》。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