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醉里乾坤 壶中日月》
——田永昌散文集《醉里挑灯赏壶》
田永昌的散文集《醉里挑灯赏壶》,是我讨来的,这年头,不好的书别人是使劲往你手里塞,而好书是要你去讨的。
拿到田永昌的散文集《醉里挑灯赏壶》后,便爱不释手。不仅仅是这本书封面和封底的酒器,气宇不凡的铜“象樽”和古朴温润的“一瓢饮”给予我的视觉冲击,也不仅仅是书中收藏的酒和酒壶的精美的图像带给我的震撼和审美愉悦。更多的是田永昌在这本散文集中,把他收藏的酒的品种,各个朝代的酒器,通过笔墨化空间为时间,使静中有动,给它们注入了舒展流走的动态情感,使读者不仅能接触到它们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田永昌这本散文集里,共收进八十三篇谈酒赏壶的散文,而且每篇散文的题目都美仑美奂,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冰之玉骨,有的小家碧玉,有的口吻俱香,如:“酒地壶天、把酒弯弓射大雕、醉玩玉酒壶、三寸金莲鞋做杯、手扶木壶倒酒来”等等。
中国酒文化的特色之一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诗经》305篇作品中,有40多首与酒有关;整部《全唐诗》五万首,涉酒诗篇多达五分之一。不少诗人都是酒中豪杰。东晋陶源明视酒为“佳人”、“情人”。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田永昌是诗人,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他没有把酒融进诗里,而是把酒融进了他的每一篇散文里。“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酒品高下,结穴在水”。田永昌的散文就是酒中之曲,酒中之水。
艺术中的大巧之拙,在田永昌看来都可以成为比工巧远为高级的审美标准。即使是酒器上的残山剩水、一爪一鳞,他也总是把它们放置在整个自然与人的亲切关系中来对待、处置和描绘。酒器在古代是个有灵性的器皿,它温而能厉,威而不猛,恭而能安,它是以主体的虚怀应和客体的虚无。酒器上的线条、旋律、形体、痕迹中,包含着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辩非符号所能传达、说明、替代、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这意味田永昌把握住了,把握住了它们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一把壶,八仙各逞本领过东海;一把壶,斗笠渔翁垂钓归;一把壶,金钗美女回眸笑;一把壶,龙凤呈祥旭日升……”
王国维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田永昌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所以他与这些酒器可以感受呼应和同构。以一件又一件独具魅力的酒器形状,象征着人格精神,不是单纯写物而物。而是寓情于物、物与情融,产生了“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正因为此,田永昌的朴素的语言描写和叙述,确乎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反而极其丰富和绵久。
田永昌的散文里有童年的情结,酒的情结,故乡的情结,这些情结积聚在一起,是田永昌对精神故乡的渴求。一个人总得把自己的灵魂安置在一个什么地方,这个时候,精神故乡就变成了一种寄托,一个出生乡土置身都市的作家的最后的归属。因此田永昌的笔墨在酒地壶天,重山叠水之间,辽旷平远之际,却又总有草塘半角,溪渡一张,使他的审美意识仍然与世事、家园、人生、天地有着生生不息的牵扯。每次,当田永昌偶得一件心怡的酒器或是一瓶包装独特的酒时,他的那种“相逢欲相唤、脉脉不得语”的感觉禁不住令人怦然心动。田永昌说:“人与人相遇、相交、相知、相爱需要缘分。其实,人与物之间的相遇、相知也是需要缘分的。”缘是什么?缘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人说:“盖文章之高下,随其所悟之深浅。若看破此理,一味妙悟,则径超直造,四无窒碍,古人即我,我既古人。” 田永昌追求的正是古人的某种彻悟心境,人生境界的韵味。所以酒是什么,酒是田永昌的童年,酒是田永昌思父的诗,酒是田永昌黄昏时归乡的一条小路。
好的散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还要条理清晰、意脉贯通、言物之由。田永昌用他那平易朴实,坦诚、真挚的笔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明、生动、生机勃勃的酒和壶的世界。它们是分开的,又是连体的;它们是平凡的,又是深邃的;它们是朴拙的,又是奇巧的;它们是一,也是多;它们是自然的,又是充满奥秘的;它们也许只存活在某一瞬间,但这一瞬间就是永恒,就是世界与生命的真实!它们是回归,也是超越;真可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想捕捉和能捕的,全在这里。
田永昌的散文集《醉里挑灯赏壶》中,壶有来历,酒有出身,酒壶一体,结庐摆件,洋洋大观,真不亏为酒天壶地!生活中的田永昌,常常是一身白衫白裤,洒脱、闲适、自然,悠然自得中透着滋润,颇有道家遗风。只有在谈话中,他的豪爽、热情才会泄露出他地道的齐鲁之士以及水兵出身的性格。所以谈话中的田永昌是人间的田永昌,身在“酒天壶地“中,凭缘生心,胸怀淡定,雅玩成趣的田永昌是出世的田永昌。亦如他的散文,有时平易朴实,坦荡、磊落,有时又神游物外,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