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司汉科

最后的鄂温克

2018-09-15 作者:司汉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读司汉科的诗巜最后的鄂温克》仿佛看到了远古,一队队浩瀚的人马和驯鹿,从北极一路向南,那雄赳赳的气势和着驯鹿的嘶叫,走来了一个勇敢骄勇的民族一鄂温克。正如诗中所说:"那是驯鹿,那是大规模迁移的奔腾。那是驯鹿人,北极驯鹿人,"诗人笔下的鄂温克族以驯鹿为生,是世代住在大山里的人们。
迁移

北极。北极圈。
冰盖。驯鹿。
冰雪旋转着鹿的任性。
旋转在一个冰碟上,
那是地球北极的驯鹿人。

有无数个七叉鹿角
和如电的眼睛。
有无数个雪地的梅花印
和奔跑的剪影。
有无数个火把,
和燃烧的激情。
大地为之舞动,
冰河为之燃烧。

那是驯鹿,
那是大规模迁移的奔腾。
那是驯鹿人,
那是狂野的号子。
呼啸的声音,
盖过草原、河流和森林。

北极驯鹿人
逐冰雪,逐北极,
崇拜万物为神。
随鹿而生,随鹿而死。
喝鹿血酒,跳图腾舞,
与鹿而歌。

天地间,
拜鹿为图腾
冰封大地,
与鹿相生死。
漫漫长夜,
人与鹿共眠。


鹿就是人,
人就是鹿。
人鹿两相依,
天地共一体。


兴安岭

从北极圈到勒拿河
从勒拿河到额尔古纳

离开北极冰盖,
一路挥鞭南迁
他们带着驯鹿,
带着火把
带着鹿皮衣和鹿肉干
一山望一山,
山山相连
一河摇一河,
河水无涯
这是一支勇敢的驯鹿人啊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片森林
他们以此为家,占山为王

把月亮按住
把太阳撩起
把动物招来
这个地方是额尔古纳
这个地方叫高高的兴安岭


敖鲁古雅

不是一幅画,
却是一道风景。
不是一个传说,
却是一个故事。
不是一个林子,
却是一片森林。
不是一个大山,
却是一条山脉。

鲜卑人在嘎仙洞拢过篝火。
鄂伦春人在这里狩过猎。
鄂温克人在这里放养着驯鹿。

摊一地阳光,
抹一溪河流。

让花在林中羞羞地开,
让青苔在溪边独自悄然。

在林中流淌着鹿鸣,
在河里涝起鹿的倒影。

一刻阳光,一季收成。
收获着一年又一年
欢蹦乱跳的季节。
这是使鹿民族的家园啊,
我的敖鲁古雅。


玛丽亚·索

天上有一朵云,
林中有一潭水。

索的脸秀成一朵达子香。
索的眼睛化为一潭深水。

风揉细了她的腰,
也摆动着蛇一样的长发。
她追逐着刚出生的小鹿。
尽情地在林中撒野。

笑声嗷嗷,
放肆地在林中回荡。
骑射,逐鹿,围猎,
和男人一样奔跑,
在密林中挥动着,撩人的英姿。
让阳光折服,
让花朵作揖,
让撒欢的小鹿为她决斗。

春风抽着林子,
一山绕一山。
鹿踏着小溪,
一溪趟一溪。

照弯月理装,
入河水沐浴。
天地造化,
朵成美人。

她成了林中的白富美。
让无数个男人
在无数个夜晚
目光如电,星空黯然。

一个日子把另一个日子剪掉,
一年把另一年拍倒,
在岁月的不断谢幕中。

山不显高却被剃头,
树不争风却被撂倒。
大兴安岭瘦了。

动物们早就树倒儿孙散
崩散中四海为家。
没有林子庇护,
山谷没有鹿鸣。
没有林子打伞,
苔藓不再光鲜。

没有苔藓的日子,
驯鹿大军只好坐吃空山。

索熬不过岁月,成了老鄂尼,
她的脸上被犁成沟壑和沧桑。

她总是站在撮罗子外,
看着林子被油锯伐倒,
看着动物们挥泪跑掉。

她的脸上阴云密布,
目光中总让她想起遥远的北极。

“强纳谷”的小鸟不再飞来,
松鼠不在跳在仙人柱上,
驯鹿围着她不肯上山,
目光祈求,默默不语。


哭泣的兴安岭

森林变成了大集市
他们贩卖木耳、猴头和蘑菇
他们贩卖狍子、野猪和黑熊
当然,他们也贩卖良心

整个森林的秋天
变成拉风的哨子
摩托车吼着
对森林发着脾气。
马达声让老狼愤怒
眼里冒着蓝光

他们把果实和良心打包
一并装入麻袋
欢呼着,扬长而去

留下狼烟,也留下狼藉
马兰花上扣上塑料大棚
易拉罐里长出狼毒花

采山货的老爷们笑了,
老娘们笑了,
盲流子笑了,
摩托车笑了。

山川哭了,
森林哭了,
驯鹿哭了,
鄂尼哭了,
鄂尼的小儿子维佳也哭了……

老鄂尼跪在森林的空地上
她呼喊着山神“白纳恰”

没有森林
没有驯鹿
还有鄂温克吗?

没有人听见她的呼唤
山林沉默
动物沉默
她只好也沉默


回到森林

政府是好政府
干部是好干部
他们总是变着戏法
一会儿清林
一会儿清山
一会儿,在城边圈地
长出清一色的木刻楞
又长出清一色的鹿圈

他们请鄂尼下山
也请驯鹿下山

他们把驯鹿当成游客的摆设
把鄂尼当作神
当做旅游的活化石

但是,这尊神沉默得像石头
她学会闭嘴,
闭嘴也是一种抗议

没人的夜晚她总是磨叨
鹿是草原上的马吗?
是耕地的牛吗?
城里有森林吗?
城里有“恩靠”吗?
除了风声,雨声,林涛
没人回答她

老鄂尼总是听到一种声音
那是神鹿的声音
这声音呼唤着她
让她沐浴一身光辉

在一个春天的下午
她赶着她的驯鹿
回到了森林,回到了兴安岭。
(2017.12.6)



品 诗

为一个民族呐喊
——读司汉科的长诗《最后的鄂温克》有感

文/木子

2018新年伊始,一个下午,
冬日的暖阳渐渐西斜,
我静静的读着汉科的诗《最后的鄂温克》。
房间里的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
好似伴随着我跟着诗人的描述,
看到了远古,一队队浩瀚的人马和驯鹿,
从北极一路向南,
那雄赳赳的气势和着驯鹿的嘶叫,
走来了一个勇敢骄勇的民族一鄂温克。
正如诗中所说:
"那是驯鹿,
那是大规模迁移的奔腾。
那是驯鹿人,
北极驯鹿人,
崇拜万物为神。
随鹿而生,随鹿而死。"
诗人笔下的鄂温克族以驯鹿为生,
是世代住在大山里的人们。
驯鹿是鄂温克人的唯一交通工具,被他们誉为"森林之舟",
卾温克人崇拜火,长年在大山里生活,把火奉为神灵和祖先,
而驯鹿是这个民族的最亲密的伙伴。
鄂温克族目前在世界上有3万人,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中国3个国家。
在中国约三千人,属于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在诗人笔下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
"从北极圈到勒拿河,
从勒拿河到额尔古纳"
鄂温克始终与丛林驯鹿为伴,
那时的鄂温克小伙骄勇善战,
卾温克姑娘向满山的达子香花一样,鲜艳灿烂。
这个驯鹿的民族是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精灵。
他们有着松树一样的性格,
他们与驯鹿一起看森林,沐河水,
每当夜晚享用着打来的野食和美酒,欢乐的歌声就会从撮罗子里飘出来。
这是诗人笔下鄂温克最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岁月更替,完成着一个又一个的谢幕。
诗人笔峰一转,
那样的情景出现了:
"山不显高却被剃头,
树不争风却被撂倒。
大兴安岭廋了!"
山林被砍,鄂温克和驯鹿赖以生存的家园一点点被吞噬,
可怜的驯鹿无家可归,
兴安岭在哭泣老鄂尼在发问:
我的敖鲁古雅,你在哪?
山里轰隆隆的油锯伐木声刺痛着老鄂尼的心?
政府盖起了木刻楞房子,建起了敖鲁古雅,
让世代在大山深处的卾温克人下山过文明的生活,
那位年轻时在大山里的达子香一样的姑娘,
如今的老鄂尼沉默了。
"她总是听到一种声音,
那是神鹿的声音呼唤着她,
让她沐浴一身光辉"

于是在一个春天的下午,
老鄂尼带着驯鹿回到了大森林
回到了兴安岭。
她要用自己的生命发出最后的一点光亮,
给驯鹿生的希望。
为勇敢的鄂温克民族唤回神圣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