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乐冰

“中国好诗榜”上榜诗歌《命薄如纸》赏析

2018-01-05 作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关于乐冰诗歌的赏析文字。乐冰,1966年生于安徽宣城,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来海南创业,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曾在《诗刊》《北京文学》《清明》等众多核心期刊发表诗歌,并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著有中国首部描写南海的16万字长诗《祖宗海》,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广为流传。

b家和朗诵会1223_18.jpg 

    海南诗人乐冰的《命薄如纸》上榜中国好诗榜 
· 
  人民网2018年1月1日讯(范蕾)  2017年12月30日至31日, “中国好诗榜·走进海南”活动在海南省万宁市举行,来自岛内外的50多位诗人,共同见证了第四届中国好诗榜颁奖典礼、第五届中国好诗榜上榜诗歌发布,海南著名诗人乐冰的诗歌《命薄如纸》光荣上榜。
  “中国好诗榜”是拥有20多万会员的中国诗歌流派网发起,《诗歌月刊》《诗潮》《特区文学》杂志社、凤凰网等共同主办。经过初评、复评、公示,从1万多首诗歌中选出37首提名作品。提名作品由“中国好诗榜”组委会提交终审评委会评议投票,最后产生12首上榜诗歌。
  中国好诗榜评委会主任、著名诗人徐敬亚,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大卫,《诗歌月刊》主编、安徽省作协秘书长李云等分别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并为第四届中国好诗榜获奖诗人颁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第五届中国好诗榜12首上榜诗歌,海南著名诗人乐冰的《命薄如纸》光荣上榜。
  乐冰,1966年生于安徽宣城,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来海南创业,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曾在《诗刊》《北京文学》《清明》等众多核心期刊发表诗歌,并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著有中国首部描写南海的16万字长诗《祖宗海》,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广为流传。
 
 
  赏析
 
●一种内敛,收紧,到极致,直到每个字都是疼痛。
●你可以无视这些文字,但里面逼出的,是生命的寒气。
●想起一句诗:你没历经生死,怎能读懂我的孤独——乐冰诗的背面。
 
 
 
  《命薄如纸》(原文)
 
和匆匆的人生相比 
送葬的队伍是如此缓慢 
 
无数的弱小者,在低低地哭 
我必须忍住另一个悲伤的自己 
 
当生命像一张纸被风吹走 
天终于黑了下来 
 
 
  《命薄如纸》中的生死体验 
  文 / 只蝶痴梦
   
  好诗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以高度凝练的文字,去成功博取诗意的宏大意象。这种意象似乎是存在于八度空间的,这是一种只能意会的心灵映射。乐冰的这首《命薄如纸》,就用短短六行文字博到了尘世间生命由生到死这场人生大戏中最关键章节的主要看点。他高蹈、精妙、独具匠心的铺陈与呈现,令诗意走向了深邃与宏阔。
  诗人在第一节是说送葬的队伍,却用匆匆的人生做参照。 人生的匆匆,是诗人自我的一种内心感觉。是的,在宏大的时空面前,人生不过是须臾之间的短暂一瞬。这种匆匆感是相对于时空来说的。当然,也可以是暮年回首时的一种内心感叹。那么,送葬队伍的缓慢是谁的感知呢?是死者飘在空中的灵魂?还是送葬队伍中的某个个体?
  诗人在第二节似乎给出了答案,"无数的弱小者,在低低地哭/我必须忍住另一个悲伤的自己"。在这里出现了两个自己,死者,送葬的人。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送葬队伍中的自己,与被送的死者这两个自己。是诗人心灵的一种模拟感知。他在写众生。每个人都可能是送葬队伍中其中的一个,也可以是被送的死者本身。而他诗中弱小者在低低地哭,隐含着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其内心物伤其类的悲悯情怀。芸芸众生都是弱小者。他们在哭泣自己命薄如纸。这里的命薄如纸是说生命的脆弱、短暂与无常。这正契合了诗题。在这里他只字未提强大者。因为,在死亡面前,没有谁是强大者。
  第三节,诗人仍以沉郁的笔调完成这首短诗,完成这次送葬,完成人生的句号。 “当生命像一张纸被风吹走/天终于黑了下来”苍茫的尘世,生命就像一张薄纸那般的脆弱,不堪一击,终会有一天,被风吹走。天终于黑了下来。这是死亡闭眼之后的无边黑暗——永恒的黑暗。
  整体来看,诗人在诗中,既是看客,又是主角。这是一种生命体验。这种角色转换生死体验的相互转换,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场景感与真实性。这种转换,令诗歌具备了无限张力。
 
 
  《命薄如纸》结合了多种技法 
  文 / 黄土层
 
  短诗有很多种写法,最常见的无非是自然呈现、蓄意营造冲突和口语化叙事,最终都造成一定的诗意张力就算完成了。乐冰这首《命薄如纸》结合了多种技法,营造出了一种暮霭沉沉的恢弘气象和人生如梦的情境刻画。但还不止,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在短短的六行文字结构里,隐隐约约。第一节用时间疾徐的对比“发见”了人生与葬礼的区别,但又隐含了生与死的同一性。喟叹在后不在前。第二节写的是谁与死者关联?哭泣的是弱小者也可能是强大者,悲伤的是至亲,也可能是毫无血缘关系的旁人。这种引申和多义,让前边的事象和意象都横逸出了更广大的关联性和悲悯性。第三节一个比喻,一个时间叙事,完成了一首诗的使命。何言之?人生薄如纸,也厚如纸,风一吹轻飘而去,也沉重而去。“天终于黑了下来”,一生就是一天,一天也就是一生。颇为耐人寻味。
这样的写法不在于字数和行数,而在于构思和诗人的语言功力。每一节都避免了平面化,具有立体感。而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没一句多余的词语,没一句廉价的抒情,干净,清朗,充满节奏感。写得内敛,节制,隐含,不露气,具有张力又不咄咄逼人。
 
 
 《命薄如纸》是诗意的爆发 
  文 / 夏汉
 
  在对于乐冰的文本阅读中,我看到他在诗的展开上有自己擅长的技法,他开始时有一种不经意的姿态,就是说,他并不刻意于在开篇给人以惊喜和意外,自然而然的述说,慢慢的积蓄语言能量,直到最后形成诗意的爆发。比如《命薄如纸》 前两节仅仅只是展现送葬者日常情景,颇为平淡,而最后一节,为生命设喻为一张纸被风吹走,其意含生动形象,标示着生命的渺小无力,而后一句虽然属于自然景象,却是刻意为之的,为死亡作了有效烘托。
 
  《命薄如纸》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卑微 
  文 / 吴焕唐
 
  先说说对乐冰诗歌的印象。
  地域元素。因为生活在海南,所以常常能在乐冰的诗句中找到这块热带的元素,台风,椰子……这些东西让乐冰的诗歌充满了地域风情。
  简单,但是敏锐。我记得乐冰写过蚂蚁题材的诗歌,很长的一组。什么样的诗人才对蚂蚁这样的小东西津津有味呢,无非是蚂蚁身上的坚韧、刻苦、努力等等充满正能量的精神,才让一个诗人变得敏锐起来。
  大情怀。那首《祖宗海》相信知道乐冰的人都知道这首诗歌。乐冰的诗歌里,有着一份大情怀,忧国忧民,这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担当和责任。
  《命薄如纸》中葬礼是悲伤,沉闷的。而我们的一生,似乎更加惨淡。我们是如此的卑微,渺小,像一张随时被风吹掉的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