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的恒数与变数
——从第12届中国艺术节获奖管窥未来戏剧的走向
2019-06-22 作者:贺文键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摘要: 当我们社会继续发展,高科技会变得越来越普通和普遍,成本在临界点下继续下降,可持续性发展会成为宝贵的常态。我预计在十年之内,舞台形式也许将发生翻天地复的变化,一些变数会转化为恒数,而有些司空见惯数又会惨遭淘汰。而今天的戏曲的舞台上,有迹象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关键词:舞台艺术 恒数 变数 高科技 间离方法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落幕。
闭幕式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获奖名单揭晓。经过激烈角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李群、周慧琳、宗明和艺术家代表为获奖者颁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奖。
此次艺术节共有38台参演剧目。我院组织观赏了7台,其中有2台获奖剧目,即话剧《谷文昌》与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我们虽然不能说对第12届艺术节有全盘的了解,却也可以举一返三,以窥全豹。尤其是对这一届的获奖剧目,更上有一定了解。文华大奖作为我国政府设立的,无疑有一些标杆和倡导的作用。哪些是舞台上的恒数,哪些又是舞台上的变数,我姑且试为分析之。抛砖之词,不一定有用,请大家指正。
一,关于获奖剧目一些数据
1.第12届参评38台,获奖10台戏,全部都是现代戏。占比百分之百。古装戏十一部获奖为零,全部落马。
2.十部获奖剧目,有五部直接都是以人名命名,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河北梆子《李保国》,占获奖比重百分之五十。
3.十部获奖剧中,改编作品四个,包括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占获奖比重百分四十。
4.十部获奖剧目中,歌舞剧参评剧目十四个,获奖四个,即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占获奖比重百分之四十;其中舞剧十部,获奖三部,获奖率百之三十;歌剧参评四个,获奖一部,获奖率百之二十五。
5.戏曲参评剧目十七个,获奖四个,即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四部多才获奖一部,比率还不如歌剧。
6.话剧参演剧目七台,获奖二台,三点五部获奖一部。
7.还有一个数据,即十部获奖剧目中,北方演出团体占八个,南方演出团体只占二个。如果刨去东道主上海的那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改编成,原创的就只剩江苏的苏剧《国鼎魂》,一枝独秀。
8.最让人关注的是题材方面。
三十八台参评剧目中,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共十个戏(含黄梅戏《邓稼先》,其余都为共和国建立之前背景),获奖二个戏,即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与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均为改编经典作品。假如,考虑改编的元素,那么八个原创的革命历史题材戏,获奖率等于零,全部落马。
另外,反映“勤政为民”的戏八部,获奖四部,即话剧《谷文昌》、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豫剧《重渡沟》和河北梆子《李保国》。
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仅有的二部和文化有关戏剧,全部获奖,即话剧《柳青》和苏剧《国鼎魂》,获奖率为百分之百。
二,一部获奖话剧与另一部落选话剧的比较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看过的二台话剧: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追梦云天》和国家话剧院的《谷文昌》。我们把二者比较一下,也许对中国戏剧的未来可以增加一些认识。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落幕。
闭幕式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获奖名单揭晓。经过激烈角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李群、周慧琳、宗明和艺术家代表为获奖者颁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奖。
此次艺术节共有38台参演剧目。我院组织观赏了7台,其中有2台获奖剧目,即话剧《谷文昌》与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我们虽然不能说对第12届艺术节有全盘的了解,却也可以举一返三,以窥全豹。尤其是对这一届的获奖剧目,更上有一定了解。文华大奖作为我国政府设立的,无疑有一些标杆和倡导的作用。哪些是舞台上的恒数,哪些又是舞台上的变数,我姑且试为分析之。抛砖之词,不一定有用,请大家指正。
一,关于获奖剧目一些数据
1.第12届参评38台,获奖10台戏,全部都是现代戏。占比百分之百。古装戏十一部获奖为零,全部落马。
2.十部获奖剧目,有五部直接都是以人名命名,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河北梆子《李保国》,占获奖比重百分之五十。
3.十部获奖剧中,改编作品四个,包括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占获奖比重百分四十。
4.十部获奖剧目中,歌舞剧参评剧目十四个,获奖四个,即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占获奖比重百分之四十;其中舞剧十部,获奖三部,获奖率百之三十;歌剧参评四个,获奖一部,获奖率百之二十五。
5.戏曲参评剧目十七个,获奖四个,即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四部多才获奖一部,比率还不如歌剧。
6.话剧参演剧目七台,获奖二台,三点五部获奖一部。
7.还有一个数据,即十部获奖剧目中,北方演出团体占八个,南方演出团体只占二个。如果刨去东道主上海的那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改编成,原创的就只剩江苏的苏剧《国鼎魂》,一枝独秀。
8.最让人关注的是题材方面。
三十八台参评剧目中,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共十个戏(含黄梅戏《邓稼先》,其余都为共和国建立之前背景),获奖二个戏,即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与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均为改编经典作品。假如,考虑改编的元素,那么八个原创的革命历史题材戏,获奖率等于零,全部落马。
另外,反映“勤政为民”的戏八部,获奖四部,即话剧《谷文昌》、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豫剧《重渡沟》和河北梆子《李保国》。
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仅有的二部和文化有关戏剧,全部获奖,即话剧《柳青》和苏剧《国鼎魂》,获奖率为百分之百。
二,一部获奖话剧与另一部落选话剧的比较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看过的二台话剧: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追梦云天》和国家话剧院的《谷文昌》。我们把二者比较一下,也许对中国戏剧的未来可以增加一些认识。
话剧《谷文昌》剧照
先谈获奖话剧《谷文昌》。当然,国家话剧院一直是具有着不俗的实力的。首先说它的选材。《谷文昌》无疑是个好题材,很切合当前的形势。谷文昌什么人?一个解放初期的县委书记。一心为民,处处为老百姓办实事,用种树改变当地恶劣的地理环境。习主席曾在公开场合提到他,号召基层领导向他学习。这个戏切入的口子很小,舞台呈现比较完美。谷文昌所具有的符号性无疑是有着很好的代表作用的。国家话剧院选择这个题材更是有着深刻的用意。我国也真正地需要谷文昌这种好干部。上一届艺术节在西安举行,也有一个获奖剧,豫剧《焦裕禄》。看样子,获奖就是个导向性行为。话剧《谷文昌》的题材占了很大优势。
我对这个戏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作为国家话剧院的作品,我又有几句心里话不吐不快。不能说《谷文昌》的创作者们没有下足功夫。别的不说,在刻划人物上,笔力尚有点绵软,表演也有待斟酌。比如谷文昌二次下跪的情节。第一次是向关老爷,虽然作者用谷文昌的口说明是向祖先下跪,与老百姓站在起,但不管生活中的谷文昌是否真的下过跪,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当地的总负责人,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这一点似有不妥。尤其是第二次下跪,谷文昌在老婆发怒一刻,“扑嗵”一声,推金山倒玉柱扑跪在地,而当时的谷文昌尚好一位饱经战阵、浴血奋战的指挥员,御去战甲不久,人物身份有欠考量。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代价值体系中,年轻人普遍缺钙、缺铁,崇尚什么应该有所倡导。当然,这只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生活情趣也是一个取舍。主角扮演者辛柏青,是一个很好的演员,而且是一位明星,有着众多的粉丝。在对谷文昌这个人物的把握上,似乎还可以提升。现在把谷文昌演成一位在外面侃侃而谈,宏旨深言,而在家里象个“二皮脸”一样,令人难以接受。本剧骤添居文华大奖,我虽不敢对此次评委会有所异议,只是对国家话剧院有关的创作人员的品位,有一点点失望。
我对这个戏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作为国家话剧院的作品,我又有几句心里话不吐不快。不能说《谷文昌》的创作者们没有下足功夫。别的不说,在刻划人物上,笔力尚有点绵软,表演也有待斟酌。比如谷文昌二次下跪的情节。第一次是向关老爷,虽然作者用谷文昌的口说明是向祖先下跪,与老百姓站在起,但不管生活中的谷文昌是否真的下过跪,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当地的总负责人,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这一点似有不妥。尤其是第二次下跪,谷文昌在老婆发怒一刻,“扑嗵”一声,推金山倒玉柱扑跪在地,而当时的谷文昌尚好一位饱经战阵、浴血奋战的指挥员,御去战甲不久,人物身份有欠考量。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代价值体系中,年轻人普遍缺钙、缺铁,崇尚什么应该有所倡导。当然,这只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生活情趣也是一个取舍。主角扮演者辛柏青,是一个很好的演员,而且是一位明星,有着众多的粉丝。在对谷文昌这个人物的把握上,似乎还可以提升。现在把谷文昌演成一位在外面侃侃而谈,宏旨深言,而在家里象个“二皮脸”一样,令人难以接受。本剧骤添居文华大奖,我虽不敢对此次评委会有所异议,只是对国家话剧院有关的创作人员的品位,有一点点失望。
话剧《追梦云天》剧照
再说《追梦云天》。
原创话剧《追梦云天》刻画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大飞机梦”,展现中国制造“硬核”,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的导演技巧与舞台美术打造。我认为,它是以一个当代全球化大视角作背景,描述中国高科技崛起的一部宏伟的史诗性作品。
编剧王俭在驾驭这部作品时无疑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只是开始部分,由于过多地涉及大飞机的工作讨论而略显枯燥。导演胡宗琪,在这个戏之前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作品,但我相信这个戏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作品。胡宗琪对于场面具有强大的掌控能力,画面结构完美、新颖,尤其对于高科技手法的运用纯熟而挥洒自如,声光电完全溶汇于剧情之中。本剧中,利用现场摄影推拉摇移,将角色的近景与特写投射舞台上的各个平面上,形式新颖眩目,强化了人物的情感表达,加上传真度极高的音效,高潮时产生了震撼心魄的效果,值得回味。音乐创作与传达,在本剧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话剧《追梦云天》是以女主角为中心线索的,青年演员张璐表演率性自然,亮丽大气,在情感方面则含蓄坚忍,性格热情而倔强,很有些新时代女性的范。其余几位主角与配角,表演及台词也是下足了功夫!此戏对于我们民族命运和理想的一些思索与诠释,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张力。
非常可惜该剧没有获得文华大奖。虽然没有获奖,但进入艺术节就是一种肯定。我认为,可能是评委们对于舞台上过多地依赖高科技应用有所疑惑,戏剧舞台的本体回归是一种考量,可持续性地发展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话剧《追梦云天》的横空出世,可算得上近些年来我国舞台艺术一个难得的收获,当然更是本届艺术节盛宴上的一道硬菜。我不得不由衷地向上海市人民致敬,向上海勤勉、认真的艺术家们表示感谢!
三,从两部戏曲略谈未来戏曲的形态
原创话剧《追梦云天》刻画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大飞机梦”,展现中国制造“硬核”,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的导演技巧与舞台美术打造。我认为,它是以一个当代全球化大视角作背景,描述中国高科技崛起的一部宏伟的史诗性作品。
编剧王俭在驾驭这部作品时无疑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只是开始部分,由于过多地涉及大飞机的工作讨论而略显枯燥。导演胡宗琪,在这个戏之前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作品,但我相信这个戏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作品。胡宗琪对于场面具有强大的掌控能力,画面结构完美、新颖,尤其对于高科技手法的运用纯熟而挥洒自如,声光电完全溶汇于剧情之中。本剧中,利用现场摄影推拉摇移,将角色的近景与特写投射舞台上的各个平面上,形式新颖眩目,强化了人物的情感表达,加上传真度极高的音效,高潮时产生了震撼心魄的效果,值得回味。音乐创作与传达,在本剧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话剧《追梦云天》是以女主角为中心线索的,青年演员张璐表演率性自然,亮丽大气,在情感方面则含蓄坚忍,性格热情而倔强,很有些新时代女性的范。其余几位主角与配角,表演及台词也是下足了功夫!此戏对于我们民族命运和理想的一些思索与诠释,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张力。
非常可惜该剧没有获得文华大奖。虽然没有获奖,但进入艺术节就是一种肯定。我认为,可能是评委们对于舞台上过多地依赖高科技应用有所疑惑,戏剧舞台的本体回归是一种考量,可持续性地发展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话剧《追梦云天》的横空出世,可算得上近些年来我国舞台艺术一个难得的收获,当然更是本届艺术节盛宴上的一道硬菜。我不得不由衷地向上海市人民致敬,向上海勤勉、认真的艺术家们表示感谢!
三,从两部戏曲略谈未来戏曲的形态
京剧《北平无战事》剧照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剧照
此次看到七部戏中,有一部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是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演出的;还有一部京剧《北平无战事》,为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不参加第12届艺术节评选。
先谈获奖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这部戏的编剧与导演均为戏剧界大腕。锦云是我极为崇敬的一位剧作家。我在年轻学写戏时就看过他的《狗儿爷涅槃》,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与已逝的李龙云一样至高无上。而张曼君女士的作品,我看过三部: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黄梅戏《小乔初嫁》和湘剧《月亮粑粑》(三部均为盛和煜编剧)。每次看她的戏觉得很美很畅达,实力绝对不俗。她是一个非常较真艺术家。
这次欣赏《王贵与李香香》,我是有着很大的期待的。演出中,我是一边看,一边思索。锦云为什么这样写,张曼君为什么这样排?有许多头绪无法拎清。直到看戏过后十几天,我才迷迷瞪瞪地感到得以管窥。说实在的,此期间我没有看过任何人对这个戏的评价,有时遇上网上有谈这个戏的,我赶紧离开,以确保我对《王贵与李香香》的理解新鲜而不受他人影响。
《王贵与李香香》的原作是诗人李季的一部长诗,似乎写于1940年,发表于1946年。 此诗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主人公爱情的悲欢与革命的发展紧密相关,由此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命运与整个阶级的革命大业是血肉相连的。在不同年代曾有几次被改编和搬上过舞台。
这一次秦腔《王贵与李香香》非常非常独特。首先是它的舞台美术。这个戏基本上没有布景,有一些平台,分二大区域,安排了七、八十位着礼服的合唱演员。她们时站时坐,不仅给剧中人物帮腔,还担当故事的叙事者——即诗人李季的身份,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一交待。当然还有天幕上可以变幻各种灯影与景片。这个戏的乐队也很别致,布置在台上的左方,演到高潮时,不仅参与合唱,还和剧中人物对唱、交流。必须承认,张曼君女士是个玩戏的高手。我认为,她大胆地学习运用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世界舞台上有三大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拉夫斯基、梅兰芳和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在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在20世纪4、50年代,布莱希特更是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是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的经验,以至于诞生了像《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这样取材中国、影响深远的经典力作。其中《高加索灰阑记》直接套用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故事模式。他特别擅长导演一种“史诗式戏剧”。舞台也比较简略,有时候也釆用歌队,剧中角色有时还与歌队演员置换。西方曾经有人总结他的“史诗式戏剧”是“贫穷戏剧”,属于无产阶级的。
戏曲在国外的翻译叫做“中国歌剧”。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其骨子里象一部地域色彩极其浓厚的多声部歌剧。张曼君导演运用“疏离”这个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王贵与李香香》年代久远,内容陈旧的问题。尽管这些戏剧技巧在海外是七十年前的玩艺,新时期来多流行在大学校园和民间话剧舞台上,这个堂堂正正地进入第12届艺术节,的确带给我国当代的舞台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增添了一些基因。这恐怕是获得文华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算本次艺术节的一个变数。当然,这个戏中,完更大强度展示的浓郁的西北地域特色,恐怕也是她成功的主要恒数。
关于上海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北平无战事》,我尤其想说一说。能选进第12届艺术节的都是优秀作品,那怕是参演不参评剧目。
《北平无战事》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京剧佳作。剧本是根据我国著名剧作家刘和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刘和平还是部戏的艺术顾问,是个湖南人。他的电视剧作品《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等屡创收视热潮,获奖无数。改编作者为龚绍雄,也是湖南人。执行导演何艺光,还是湖南人。主角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更是一位正宗湖南人。这部作品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湖南籍的上海版京戏。其中许多场面与桥段还是可圈可点的。作品一句“把金银带走,把民心留下”,振聋发聩,并且意味深长。
在京剧《北平无战事》中,陈少云颇具功力的唱段,深得麒派真传,观众大呼过瘾!这部完全遵循传统舞台形式与表演的京剧,与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这台戏是属于展演性质,所以无缘文华大奖,但从这二部戏剧所展现的主题与人物看,各有千秋。
四、我国未来戏剧恒数与变数的管窥
可否说,我国的戏剧,话剧的舞台在科技高度运用与回归戏剧本体之间产生的矛盾中,会一直坚难前进?而且,我认为没有绝对的恒数和变数。恒数和变数会在一定的机率内会发生互变,就象祖先留给我们的太极图形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我们社会继续发展,高科技会变得越来越普通和普遍,成本在临界点下继续下降,可持续性发展会成为宝贵的常态。我预计在十年之内,舞台形式也许将发生翻天地复的变化,一些变数会转化为恒数,而有些司空见惯数又会惨遭淘汰。
题材在获奖时有一定作用,但不可能是恒数。决定戏剧成功的唯一法则,就是作品的质量,一度创作至关重要。歌舞剧的表演和表现技巧越来越丰富,突出的舞台效果在超越着古老的戏曲。今天,戏曲被各个兄弟艺术门类所碾压和挤兑。而戏曲的舞台上,有迹象表明已经在悄然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们怀着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坚守着艺术的良心,也应该怀着勇敢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迎接着五彩缤纷的“变数”时代到来。
2019.6.11
先谈获奖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这部戏的编剧与导演均为戏剧界大腕。锦云是我极为崇敬的一位剧作家。我在年轻学写戏时就看过他的《狗儿爷涅槃》,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与已逝的李龙云一样至高无上。而张曼君女士的作品,我看过三部: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黄梅戏《小乔初嫁》和湘剧《月亮粑粑》(三部均为盛和煜编剧)。每次看她的戏觉得很美很畅达,实力绝对不俗。她是一个非常较真艺术家。
这次欣赏《王贵与李香香》,我是有着很大的期待的。演出中,我是一边看,一边思索。锦云为什么这样写,张曼君为什么这样排?有许多头绪无法拎清。直到看戏过后十几天,我才迷迷瞪瞪地感到得以管窥。说实在的,此期间我没有看过任何人对这个戏的评价,有时遇上网上有谈这个戏的,我赶紧离开,以确保我对《王贵与李香香》的理解新鲜而不受他人影响。
《王贵与李香香》的原作是诗人李季的一部长诗,似乎写于1940年,发表于1946年。 此诗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主人公爱情的悲欢与革命的发展紧密相关,由此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命运与整个阶级的革命大业是血肉相连的。在不同年代曾有几次被改编和搬上过舞台。
这一次秦腔《王贵与李香香》非常非常独特。首先是它的舞台美术。这个戏基本上没有布景,有一些平台,分二大区域,安排了七、八十位着礼服的合唱演员。她们时站时坐,不仅给剧中人物帮腔,还担当故事的叙事者——即诗人李季的身份,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一交待。当然还有天幕上可以变幻各种灯影与景片。这个戏的乐队也很别致,布置在台上的左方,演到高潮时,不仅参与合唱,还和剧中人物对唱、交流。必须承认,张曼君女士是个玩戏的高手。我认为,她大胆地学习运用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世界舞台上有三大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拉夫斯基、梅兰芳和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在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在20世纪4、50年代,布莱希特更是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是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的经验,以至于诞生了像《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这样取材中国、影响深远的经典力作。其中《高加索灰阑记》直接套用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故事模式。他特别擅长导演一种“史诗式戏剧”。舞台也比较简略,有时候也釆用歌队,剧中角色有时还与歌队演员置换。西方曾经有人总结他的“史诗式戏剧”是“贫穷戏剧”,属于无产阶级的。
戏曲在国外的翻译叫做“中国歌剧”。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其骨子里象一部地域色彩极其浓厚的多声部歌剧。张曼君导演运用“疏离”这个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王贵与李香香》年代久远,内容陈旧的问题。尽管这些戏剧技巧在海外是七十年前的玩艺,新时期来多流行在大学校园和民间话剧舞台上,这个堂堂正正地进入第12届艺术节,的确带给我国当代的舞台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增添了一些基因。这恐怕是获得文华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算本次艺术节的一个变数。当然,这个戏中,完更大强度展示的浓郁的西北地域特色,恐怕也是她成功的主要恒数。
关于上海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北平无战事》,我尤其想说一说。能选进第12届艺术节的都是优秀作品,那怕是参演不参评剧目。
《北平无战事》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京剧佳作。剧本是根据我国著名剧作家刘和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刘和平还是部戏的艺术顾问,是个湖南人。他的电视剧作品《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等屡创收视热潮,获奖无数。改编作者为龚绍雄,也是湖南人。执行导演何艺光,还是湖南人。主角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更是一位正宗湖南人。这部作品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湖南籍的上海版京戏。其中许多场面与桥段还是可圈可点的。作品一句“把金银带走,把民心留下”,振聋发聩,并且意味深长。
在京剧《北平无战事》中,陈少云颇具功力的唱段,深得麒派真传,观众大呼过瘾!这部完全遵循传统舞台形式与表演的京剧,与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这台戏是属于展演性质,所以无缘文华大奖,但从这二部戏剧所展现的主题与人物看,各有千秋。
四、我国未来戏剧恒数与变数的管窥
可否说,我国的戏剧,话剧的舞台在科技高度运用与回归戏剧本体之间产生的矛盾中,会一直坚难前进?而且,我认为没有绝对的恒数和变数。恒数和变数会在一定的机率内会发生互变,就象祖先留给我们的太极图形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我们社会继续发展,高科技会变得越来越普通和普遍,成本在临界点下继续下降,可持续性发展会成为宝贵的常态。我预计在十年之内,舞台形式也许将发生翻天地复的变化,一些变数会转化为恒数,而有些司空见惯数又会惨遭淘汰。
题材在获奖时有一定作用,但不可能是恒数。决定戏剧成功的唯一法则,就是作品的质量,一度创作至关重要。歌舞剧的表演和表现技巧越来越丰富,突出的舞台效果在超越着古老的戏曲。今天,戏曲被各个兄弟艺术门类所碾压和挤兑。而戏曲的舞台上,有迹象表明已经在悄然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们怀着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坚守着艺术的良心,也应该怀着勇敢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迎接着五彩缤纷的“变数”时代到来。
2019.6.11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