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顾偕

一路向南:在散文中安家

2020-03-27 作者:顾偕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在场式写作是近年散文运动中出现的一种较富深层寓意的理论建构模式。它通常指的是用贴近式写法,直接求取现实中的原态面貌,充分调动作者的感知系统,借由日常细节,从而让读者强烈地触抚到人性的温度,并由此于一些事物中产生对本质的追问,从审美上主观覆盖那些生活中的真挚经验。

  连续两个下班时刻,我在众人散去的办公楼,颇有兴致地读完了一部王囯省将出的新著《一路向南》(花城出版社)。那种琐碎成章的亲切的表述,那种平常心燃就的热爱的火花,可能不会刻意地去强调什么更高的文学价值,却能让你于一方并无多少增色的精神领地及灵魂花圃,欣慰望到一幕幕真诚的细腻,以及俨然比生活更贴切的一些浓烈文字所展现的命运的故事。如果朴实情怀也是能够产生“经典”样式之一的话,同样流畅便不再是优点,恐怕进一步能为我们带来敬畏之心的,仍然应是生活中提炼的思想,是无数多于感慨的认识后的思考,尤其还该是由一种以内容为“家”而梦想却又一直继续在飘逸的心灵的超然。

  王国省的“生活散文”《一路向南》首先就使我读到了这些。

  在场式写作是近年散文运动中出现的一种较富深层寓意的理论建构模式。它通常指的是用贴近式写法,直接求取现实中的原态面貌,充分调动作者的感知系统,借由日常细节,从而让读者强烈地触抚到人性的温度,并由此于一些事物中产生对本质的追问,从审美上主观覆盖那些生活中的真挚经验。王国省为求生机和事业的发展,怀揣一颗悲悯之心,多年来由最初的燕赵大地“一路向南”,步履不停地也一直在自己文学视角的穿透下笃行不倦,斯种无疑投入了不少身心的真情写作,从不慌乱之中,自是要凸显所有表象之下的思考之“重”,并在其笔力融汇的人情之美上,必定也会大张一种自然主义的丰盈,生动地再现出生活的质感。如书中“永远的亲情树”、如“馨香回忆”、又如“父亲进城”和“农耕年华”等。

  散文作为一种非虚构文本,发展和延伸到了今天,几乎于外形体裁上不会再有多大的文体建设以及所谓的全新特征。因此,怎样在一些经验常识中,寻找、整合出篇什的纵深感,怎样能在寻常叙事里于自己发出的声中让人领略到一种单纯的丰富和语境的深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相近趣味,至于到了今天,倘若一味地再在那些“原生性”上只是洋溢起更多斑斓的感觉,其作品必然就难继续感动人心,也不可能再让读者从中获得较高体悟的意味。因此王国省的这部散文新著,似乎是在明白了一些真实状态后的内涵图景,才关注起眼前这些嬗变的表征和浸润着无数亲情真情的乡事和乡情的。那种离乡人的情怀,已不简单再是种刚烈之士的粗放豪气,此时的写作一如灵魂的壮游,渗透着某种文化情感和了然于胸的精神层面的思考,故而其修辞亦似一股激世清流,由精彩点滴的汇聚,直至居高声远,终于书写出了视野深处的一些意义,乃至情感连接中个别鲜活的深刻度。

  就篇目来看,无论是“戴帽子的村庄”、“颈上风物”、还是“一个人的西湖”或是“冰河之恋”,作家王国省几乎都不是在局限的描摹人生。这些感悟型的散文,已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指导方向,即便是些悲苦的社会议题,也由诸多共性中反应了不少正常或非正常的世道人心,进而在作者首先的“省思”中更助人深思。所以说一种好的散文质地,今天的优劣标准及其影响力,肯定不再会是那种“软”质文字的虚张声势抑或温情脉脉,它必须对本质和人性有所眷顾,必须在万事情理之中有处可说,必须有诗性意识和允许哲学问题的存在,这样的散文,如此因为有了自由,梦想则亦愈发无疆。而所有这些具有现代文明功能的修为,即使作品属性强烈与否,一样都会较鲜活的体现出一名散文作家的创作造诣。

  在曲折性中有着不同的超越,在遵循生活逻辑基础上理解后的艺术突破,依托一些戏剧感从而生成出更富生命气息的修辞品相,在广阔中介入迷离的欲望,在当代问题和社会矛盾中捕捉出启示的韵味,王国省正是运用了这样一种情感载体,通过洞察、诉求,通过枝微末节的直接呈现,甚至通过众多思维细部凝结点的忠实拨高,“一路向南”地为现世文坛送来了他满是爱与呵护的表达,送来了他自己必须做到的一份始终保持着真诚的心灵的记录。可能这本书中文中不一定全是奇思峥嵘,但因了其情义和品格的激荡,相信一切执著都有机会说明什么是伟大。

  一路向南,尘埃不会落定,征途永远在路上,而精神故乡则当一直在身边。愿王囯省继续风行水上,永葆自然成文之势。

  2017.6.27午后于广州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