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布日古德

海是他的海,天是他的天

——评李少君先生的诗集《海天集》

2018-10-23 21:52:52 作者:张黎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笔者认为:其实少君先生的诗,一直注重对大自然的关注,由远及近,由小见大。他的诗,能把你见到而没有思索过的事物,通过最贴切的意象表达,由表及里,找到生活的痛感。他是一位把麻木解决得手到擒来的“老中医”。
  
  刘勰的《文心雕龙》书记第二十五开篇中说“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故书者,舒也,舒不其言,陈之简牍,取象于《夬》,贵在明决而已。这一段文言文译出来的意思就是,扬雄说:“语言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声音;书写是从心里发出来的符号。声音文字符号表现出来,是君子和小人就表现出来了。所以说,“书” 就是发布的意思,是把一个人的言语,记录在简牍上。这就是直抒胸臆,就是表达。如果“舒”不表达心声,还有意义么?,六十四卦,《夬》卦卦象的形式,重点就是言简意赅的明白决断。读了这一段文字,立刻就让我想起了国内著名的年轻诗人李少君先生的诗集《我是有背景的人》和最新出版的《海天集》的言简意赅,轻快明了。
  李少君先生的诗是诗坛上,自由诗、自由式原汁原味儿的生态派。他的诗达到了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功夫。仅从墨迹未干的《海天集》里,我们就可以领略出诗人自然,唯美,唯真,唯声的诗道法则。
 
一、《海天集》的逼真性
 
  美国学者乔纳森·卡勒曾经有过这样的观点:“一种范例成为某个作家的想象世界,我们让作品一个半自足的世界,其内在规律与我们周围世界的规律不尽相同。然而,它的内在规律却使该范畴以内的行为和事件具有可理解性和逼真性。对于这种逼真,我们有极强的直觉。”通过学者的这一段文字,我们无须解释,即可以看出《我是有大海的人》《我的永兴岛》《寂寞》《偶尔》《泄露》《我管不住我自己的乡愁啦》不仅仅是少君先生“这一个逼真性”的满意之作,更是《海天集》海天一色的压轴大作,这一首首读者非常喜欢的隽永、淳朴,甜脆的小诗,没有刻意的雕琢和打磨,其原汁原味儿的自然再现,就是我们走进大自然里令人惊讶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山里红,野葡萄。李少君先生生于名城武汉,大学毕业后,到海南创业谋事发展后,这位年轻人便与辽阔无垠的大南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海浪,海沙,海鸥,椰子树,三亚、三沙都是他诗中经常出现的地标式的意象。这一种纯天然的意象组合,深刻,灵动地再现了蓝天下独特的的大海之辽阔,地域之美丽。然而,诗中诗人一反常态,把诗的抒发感情制高点树立、打造在衬托于生活这个大海的深处。《我是有大海的人》:“从高山上下来的人/会觉得平地太平淡没有起伏//从草原上走来的人/会觉得城市太拥挤太过狭窄//从森林里出来的人/会觉得每条街道都缺乏内涵和深度//从大海上过来的人/会觉得每个地方都过于压抑和单调//我是有大海的人/我所经历过的一切你们永远不知道//我是有大海的人/我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你们不一样//海鸥踏浪,海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沿着晨曦的路线,追逐蔚蓝的方向//巨鲸巡游,胸怀和视野若垂天之云/云淡风轻的定力,赢得风平浪静//我是有大海的人/我的激情,是一阵自由的海上雄风/浩荡荡掠过这一个世界……//”《我是有大海的人》进一步提示人们:生活,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舒服,不可逾越,固守本源、土著也是一种原生态的美。人类任何一种强加于人的干预,都是一种倒退和破坏。《我是有大海的人》从诗的理论高度,从诗取材的角度都超越了现实。诗人从这一首诗里把海鸥沿着晨曦的方向,追求蓝的执着,向往阳光和自由托举到人们永远仰望的高度。由此可见,逼真性,是少君先生一直倡导的自由诗、自由式的浪漫和本真。这一种本真,就是中华民族诗经一直闪烁着灿烂光芒的不忘初心,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自由诗的本真。
二、《海天集》的时代性
 
  “神力给予的戕害——我们找不到伤瘢,而内省的差异,却正是意义之所在”。艾米丽·狄金森所指的“内省的差异”,就是诗的本质上不可改变的“张力”。这一种张力体现在少君先生的诗歌《海天集》上,老道天成,很少有偏差和瑕疵。这一个老道天成,就是诗人在实际中集中笔墨,集中意向所要极力展示的时代性。言为心声,书为画也。他的心声、他的文字直抒胸臆的符号,就是诗的内涵表现力与诗的意境语言张力。因此,诗人的《古意》绝不是随意信口开河的口语垃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弃物/将其打磨成一颗颗圆石/藏匿于深山之中/掩蔽于杂草尘土之下//浩荡山风带来的一场豪雨/将圆石一一暴露于地表/每一颗都晶莹发亮熠熠闪光/仿佛埋葬多年重见天日的宝石///”这一首短诗屈指可数的82个字,通过“深山、杂草、尘土、山风、豪雨”4个具体的意象衬托,把一块埋藏在在草尘土之下的“主人公”——“圆石”托举到阳光下。而万物弃物中的这一块圆石恰恰露出了价值连城的尊贵。不以物小,不以己悲,天地苍茫,是金子,是玉中之宝的石头最终还是要走进帝王、走进人们的心中的。这一首诗的时代性,一是暗喻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二是从“以万物为弃物”的六个字里,抽出了生活中,大千世界的冷酷无情,三是诗的哲理还在于提升人们对生活、对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大自然的自信度。由此可见,这一首诗的时代性,具备了极强的潜移默化的不要自暴自弃的教育。读了这一首诗,让我顿时想起了苏联时期著名小说家索尔仁尼琴的最后的荣誉和灵魂的回归。
  《海天集》的时代性,还在于诗人紧紧地贴近生活,大踏步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讴歌海天一色的新时代。如果你在三沙永兴岛、在三亚海风吹拂的黄昏来和我们的诗人朗诵那一首脍炙人口的《我管不住我的乡愁啦》,那该多好?那时候,那个黄昏,那个脚下的海浪,那个头顶上的亲情的海鸥,甚至远方那座永远不让我们迷路的灯塔,都是我们怀里、我们心中最美的!
 
三、《海天集》的思想性
 
  大海永远属于心胸开阔的人。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怀,每一首诗表现的都是那样的虔诚。诗人在《海天集》里的142首诗,最短的是《偶尔》《泄露》《秋之夜》;最长的是系列组诗《闯海歌》。142首诗,诗人写大海的就接近了20首。其中,《闯海歌》已经在海南省的诗坛上成为歌颂海南的地标性组诗。少君先生的诗歌注重心理活动,注重研究和发现表皮以下的东西。诗人在洞察细微的生活的同时,以小见大,折射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为本真的思想之魂——“自信”。这一点进一步地体现了诗人诗歌的思想性。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科技自信就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败之地的“政治”。今天,我们党领导下的舆论阵地,文化阵地就是需要少君先生这样一群人,亿万人的作家站在时代的高度,为国家、为民族负责,自觉地担负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重任”。《海天集》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融为一体。不但具备了诗歌传统的“根”的弘扬,还具备了鲜明的时代发展创新的烙印。
  《海天集》是少君2014年初从海南到北京四年多的新作结集,可以从中看到他近年来诗歌的探索创新与诗艺上的变化和日趋成熟,及其独特美学风格的典型呈现。本诗集中最感人的一些篇章,是他到北京后对海南的记忆和描述,那是一个诗人内心沉淀的深沉之作,堪称当代诗歌海洋书写的重要收获,印证了其“自然诗人”的称誉。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刚刚完成尚未发表的叙事长诗《闯海歌》,这是献给20世纪80年代人的典范之作,也是献给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的致敬之作,更是21世纪极具代表性的叙事诗杰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说,李少君的诗中自然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敬文东教授的评价是“迄今为止,他的大多数诗作明确无误地表明:他写的是当下的事物,但这些事物又散发着古旧的光芒;或者,他写的是古旧的事物,但奇怪的是,这些事物却散发着当下才有的那种光辉。”
  笔者认为:其实少君先生的诗,一直注重对大自然的关注,由远及近,由小见大。他的诗,能把你见到而没有思索过的事物,通过最贴切的意象表达,由表及里,找到生活的痛感。他是一位把麻木解决得手到擒来的“老中医”。诗的思想性,更在于诗的张力。这些张力,在现实生活中是对立存在的。生活中的“生与死,善与恶,爱与恨,和谐与争斗,有序与无序,永恒与时间,实际与表征,真假与虚伪,感情与理智,复杂与简单,自然与艺术”就是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不由自主的表现的一个主题。大自然尽管有四季,但是它的永恒永远要在思想上超越任何一个空间。《海天集》,诗人一直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写下了这些清泉、流水、蜜蜂、花朵、鸥鸟、甚至雪花一片的“尕”诗。
  写到结尾,我才顿生感悟,原来海是他的海,天是他的天!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