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布日古德

璞石记

——点评诗人张晓雪的组诗《栾树与鸟巢》

2022-12-02 10:48:19 作者:布日古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诗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但晓雪的诗从不克隆生活。哪怕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只蝴蝶,都要赋予灵性。
诗人简介

张晓雪, 女,笔名晓雪。诗人,职业编辑。出版诗集四部,评论集一部,获奖数次。中国作协会员,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学会副会长,《莽原》杂志副总编、编审。

 
璞石记

不做狮子。因为没有河谷、
巨石、激流之险嵌进肋骨。

也不想做一尊佛像。
比起与遁世者对望,愈加的寂然,
我更迫切于
接近云影、野花和山涧泉溪。

当长河落日堆满斜阳坡,
还是做无用的石头舒服些吧。

允许所有的内心用其所用---
可益智、可倦怠,
可消融时间,经年如新。

允许北风阵阵吹来,吹动我。
永恒的样子令世俗窄小,
穷生死的样子,并不触动生死。

而心头的不安,那么虚无,
离你最近时,也不怕敲打了。

还是做一块无用的石头吧,
如同把疼痛和刀痕留给了你
——琢玉人,

如同你心手合一时,索性
敞开了胸襟,额外地尊重起
一块璞石的渴求。

  布日古德点评:一个人的终生追求在渴望中,诗人也是如此。这首诗的精神指向明确,高雅大度。诗人用一块石头喻拟一个内心世界极为胸廓的人,构思巧妙,脱俗。诗中“舒服”一词是这首诗的奠基词,用词准确,精到。“璞”,玉也。天然的美与所爱的人“敲打”出的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正像诗句中呈现的“离你最近时,也不怕敲打了”、“如同把疼痛和刀痕留给了你——琢玉人”。结尾处的画面,是一笔鲜明的素描,通过这精美的画面,你便读懂了“美人,美玉”中一块舒服的“璞”与“琢”的密接关系。


回音壁

是这样的墙壁,
乐于用心灵倾听。
凡夫俗子发出的诉求
也得到了回应。

意味深长的一声,
弥漫山峦、小径、枯枝,
目击者难以记载的,
上天都理解了。

内省、承诺,吃过的苦、
一缕情仇,都是它认知的范围。
它公开了一切,又藏匿了
所有----

心里忏悔着的,
白茫茫的雪地里也在归来。
试着和解的,主人公
已平息了内心的风暴。

无边的对面,所有的克制有力地
表达出来了。
这是你所害怕的墙壁,
离本性最近。

而重返人间的回音,
谁发问,就与谁保持着辨别般的
疏离。又像久久期待的内容,
茫然在,其实未完成……

  布日古德点评:每每读到这首诗,让我一再进入一个有思想的人的灵性世界。第一段写回音壁的胸怀。第二段升华到回音壁的灵性与神性。第三段,第四段属于描摹中的倾诉和独处中的内心世界凸现。最后两段是这首诗的主题“这是你所害怕的墙壁,离本性最近。//而重返人间的回音,/谁发问,就与谁保持着辨别般的/疏离。又像久久期待的内容,/茫然在,其实未完成……//”。这首诗以境界为上,它的思想底蕴架构出了一个成熟诗人的艺术风格。


蝴蝶颤动

被风翻动时,
她是特别凌乱的两页。

被风翻动时,
归风的,风已收走。
风走后,她将日光里栩栩的停留,
赠给了一个孤独的小女孩。

风走后,她把自己别在花朵上,
仿真、留痕、交相来去。
一个死结被芳香解开了,
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像一页领着另一页,
动了几次,静了几次。
将信将疑地栖息,
令旁观的人,跟着颤动。

  布日古德点评:晓雪的诗,总是气度不凡中脱颖而出令人欢快而神似的想象。“被风翻动时,她是特别凌乱的两页。”唯美,动感强烈!第二段进入主题。“被风翻动时,归风的,风已收走。”,“一个死结被芳香解开了”。《蝴蝶颤动》完全吻合了王国维的“造境”与“写境”的诗词创作观点。所以,晓雪的诗所造之境,真实可亲,可信,有维度;她的诗写境于情于理,情景交融地把一只蝴蝶的灵性动感,以及所处的小环境、大环境进一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结尾处也永远地留下“颤动”。从这首诗去看,晓雪笔力,无施、无事不可矣!


母亲和沙子

你鼓起腮帮
吹出了我眼中的沙子。

樱花清露涌出来了,
你也眯眼笑起来。

像微尘获得了谅解,
也像我童年的嘴为你
吹了一回。

可是,妈妈,
多少年过去了,
我并没有为你吹过。

我怀疑你眼里
从未进过沙子,

或者在眼睛后面,
对沙子的敏感
不储存。奇异的假设,

我不敢问——
你是怎样天长日久,
无风而愈的?

  布日古德点评:读了《母亲和沙子》,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一迷了眼睛就跑到母亲面前。我在想,为什么诗人晓雪就能够在生活中的细致入微出,提炼出诗矿的品位?我,我们,她,他们(她们)为什么不能?或许有人说,这首诗平淡。我却说,这首诗朴实无华。她能够在平淡中反映现实,干预生活,升华母亲的胸怀和本性。诗的结尾,也不是多余的,那是一种良心的发现与拷问。


落 入

落入好木匠的手中,
松木是水榭、曲桥、轩槛和凉亭,
神仙爱走这儿,云彩也爱走。

被看见的,用意相符,亦相背,
各美其美。

落入好书的情节,
松木是凳子、屏风和小阁楼,
是它们的秘密和身世——

是孤独与喧哗一天天过去了,
许多时光已辜负。许多时光
待辜负。

当松木落入灶膛,落向风箱和刀斧,
前世的挺拔,启开了人间、人心。
维持了灰烬中的修炼、
和不被记住的权力。

  布日古德点评:第一段写得多美,多有层次感啊?鲜亮的开头给你带入另一种情景的氛围之中。一块木头,在晓雪的笔下,写得委婉,荡气回肠。特别是结尾与开头的照应式的对比法,让你觉得最后撕心裂肺。人是一块木头么?你修炼到什么程度,能遇到一位”好木匠”?当一块木头被投入灶膛里的时候,谁又“维持了灰烬中的修炼、/启开了人间、人心”?一首好诗,当见思想。这首诗有回味的空间,留白处,正是它的哲思空间。


只饮一盅

为了违和人世,
一些苍山、溪水和五谷杂粮
把自己分给了酒。

而你,多么需要某一刻的失衡, 
只饮一盅,天地就摇晃起来,
那是半坡软风和不同果实的真意。

只饮一盅,
你突然需要的深陷之感,
是它们单薄或辽阔的一部分,
仅限于蜜蜂和野草的辨识度。

多像山水赋形,酒作答。让你
恍恍然想得少,但是也不少,
足以使无解的继续无解,
使尖锐的回归无上的钝。

  布日古德点评:这首诗用各种角度,多种思维析理了“酒”的起源与社会上的作用功能。一种酒,可以贿赂,一盅酒,可以消愁,作乐,释放情怀。一盅酒,一种酒是爱情。你与我,一生最得意“像山水赋形”的酒,痛饮了哪一盅?有些酒没有答案:诗人在结尾处鲜明的为你指出来“无解的继续无解”!这首诗,底蕴厚重,思想深邃,王国维说“境界,本也”。有境界,自成一格,这首诗的气质,神韵都在酒的境界上。

  结束语:组诗是一种表现诗歌文体的形式。它要呈现的维度需要在生活的矿藏里发现富矿,提炼出高精度的纯度。诗人晓雪的诗,有生活,有温暖。她的诗总是在细微之处,提炼出她所需要的架构元素。一是思想性。她的诗思想性是第一位的,每一首诗都进入自我,又突破自我,用文字与读者产生共鸣。二是没有小资情怀,也不呓语。几年来,笔者研究晓雪的诗,发现,她的诗语感的亲和力与表现力,爆发力总是让你心明眼亮。三是高雅、气度,人性的拷问也是她不可或缺的诗风。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但晓雪的诗从不克隆生活。哪怕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只蝴蝶,都要赋予灵性。
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