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简评“富强曲作”的旋律形式美

2023-11-29 09:13:30 作者:王音宣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音宣:1938年2月生于河北景县,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数码一线谱发明者。
  从美学角度来审视:由于艺术客体的审美因素之存在,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活动获得审美体验后,就会产生一种对艺术的通感,这种通感就是“美感”。
  在这里,所说的“客体”就是“富强曲作”,“主体”就是其作品的所有欣赏者。笔者依据其“客体”所具有的客观审美因素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与审美需求,仅就“富强曲作”旋律形式美方面作一简要的评析。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音乐被称为“流动的建筑”,这是不无道理的。它也充分说明了二者在形式美方面的共同之处。虽然音乐是听觉艺术,建筑是视觉艺术,但二者在形式上的审美要求是相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衡量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歌曲虽然是小型艺术品类,但它更要求其形式结构上的灵巧和精细。从富强的诸多曲作中,可以看出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建筑上的形式美原则,而使旋律产生美感。
  (1)方整结构:一般建筑物都是方整结构,它能给人以庄重、稳健的美感。富强曲作中,有不少旋律是方整结构。即乐句的小节数,乐段的乐句数是以二为公比数的等比级数。如:《握紧你的手,握紧我的手》的旋律,是乐句为两小节(每小节两拍)的长度,也有的每小节为三拍或四拍。
  又如:《爱唱歌的阳雀花》的旋律,是乐句为四小节(每小节三拍)的长度;也有的每小节为二拍、四拍;当然也可以是八拍。
  这种乐句为两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等结构,是方整结构的第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富强曲作”,为了防止方整结构的呆板和单调,在保持这种方整结构美感的原则下,有的在节拍、节奏方面加以变化,有的在音高、旋律线方面进行创新。如:《黄金时代》运用了闪板即强拍的弱位,作为乐句的起始音,而且又在乐句的结尾处,加了一个小小的间奏,不仅增加了旋律的活力,而且,也表现出青年的朝气蓬勃和开朗的性格,从而呈现出青春之美。
  乐段为两乐句、四乐句、八乐句等结构,是方整结构的第二种表现形式。这在“富强曲作”中,也屡见不鲜。如:《春花染香的夜晚》的A乐段和B乐段,都是四乐句组成的方整结构。《故乡的小路》的A乐段也是四乐句组成的方整结构。以上列举的乐句和乐段结构形式都是方整结构形式。其中有的是几个方整性的乐句构成方整性的乐段,还有的是几个方整性的乐段构成方整性的全曲,所以它就更能给人以方整的形式美感,如:富强作词作曲的《漫游在天池湖畔》。
  (2)对称布局:在我国,自古以来,对称布局就成为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不仅建筑物一般是对称布局,而且,在诸多艺术中也常常采用这种对称布局。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式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尤其是“对联”更为典型。它们都是造成视觉上的平衡而产生美感。“富强曲作”的旋律大多是对称布局,它不仅是视觉上的平衡而产生美感,而且是
  形成听觉上的平衡产生美感。一般说来,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对偶原则:在基本旋律上是上下句成双,形成对偶结构(也称对仗)。如王富强作词并作曲的《情满华蓥山——“天下情山”华蓥山旅游形象主题歌曲》,其线条基本是:635676和676543对称。这种对称和几何中的“轴对称图形”是基本一致的。
  ②在结构上,上下句成双彼此呼应,具有问答的性质(也称对仗)。如:《当代青年之歌》就是一种前呼后应的典型对仗结构。
  ③除两小节的对称布局以外,还可以是一小节对一小节,三小节对三小节,四小节对四小节等等。又如:《祖国,您好》是五小节对五小节的旋律线的对称,它不是旋律线的倒置重复对称,也不是问答式的呼应,而是旋律线的移位重复对称,这里的对称含义是等节拍(等强度)等时值(等长度)、等音高(等音程)的两条旋律线两次平移重合的对称结构。
  ④对称布局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往往贯穿于歌曲发展的全过程。在富强自己词曲的作品中,也有此种范例。如:《心中的一个谜》头两个乐段是重复性的对称,后两个大乐句是重复性的对称。这里的对称含义是等时值、等音程、等长度的两条旋律线平移重合的对称结构(例证请见富强所著音乐作品选集《祖国恋》第150页)。
  (3)黄金比例:音乐和建筑都是古老艺术。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以“美的数”这个观念把音乐美学与建筑美学联系起来,他认为:和谐在建筑中表现之一是比例,古希腊的建筑师们非常重视建筑上的比例,例如:著名的帕德嫩神殿的大理石廓,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分割整个神殿的,而黄金分割同样也是和谐声音的依据。建筑中的长方形构图,短边与长边的比大多为:0.382:0.618,被认为是最优美的比例,也称为:“黄金分割”比例。在音乐中,一般认为旋律结构的3/4处,可以近似地看作黄金比例点,此处往往是旋律的转折处或高潮处。提到“转”,大多数歌曲都离不开“转”,如果没有“转”,就没有异峰突起的听觉效果,也就不会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归宿。但是,如何使“转”的功能、用途、特点更加显著如何使“转”的方法、位置和形式更加得当,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力。在“富强曲作”的旋律中,则有不少范例。如:《山茶花》全曲共有十个乐句,当旋律进行到第六个乐句时,加入了衬腔的短句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推向高潮,这正是起承转合中的“转”,也恰好是黄金分割处。它比一般歌曲的3/4处,更为准确的切入“黄金分割点”。
  这种起承转合中的“转”,即黄金分割点。不仅存在于整曲中,而且也存在于每一个乐段之中。乐段中的“转”一般是小高潮,整曲中的“转”,则是大高潮。这样,就使得音乐的旋律所表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富强作词作曲的《情满华蓥山》,此曲分为A、B两个乐段。
  本乐段的头两句,是典型的羽调式,此“转”句(即第三乐句)是微调式,第四乐句又回到羽调式。其黄金分割处的“转”句小高潮,与前后,不仅形成调式、调性的鲜明对比,而且,也形成了高低音区的鲜明对比。例七:在B乐段中是小高潮,在整个乐曲中是大高潮。
  为了向大高潮推进,在进入B乐段的头两句,使旋律走入全曲的最低音区,并在二句末,有一个明显的上扬的高潮准备。
  这样就为所展现的大高潮出现,感到自然和舒适。其音区的对比性就显得更加强烈和显著。由于以上这些对比点,都处在黄金比例点上,故此,都恰到好处地产生了形式美感。
  从以上论述和例证可以看出:在“富强曲作”中,方整结构,对称布局、黄金比例是其旋律形式美的主要特征,这三方面朴素的形式美原则,是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的。故此,其作品得到人们的挚爱和青睐。
  在当前,虽然现代审美习惯有所改变,打破方整、打破对称、打破黄金比例的结构也有美感,但是,方整、对称、黄金比例的对比点这三个方面,依然是歌曲旋律形式美的主要特征,这是应该肯定和进一步发扬的。
  但是,富强为了适应现代意识的青少年和儿童的需要,在遵循和保持民族传统的旋律形式美原则的基础上,他又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从很多方面做了突破性的探索,使得旋律更加新鲜、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富有朝气。如:幼儿歌曲《小雪花》,开始两小节和三四小节基本是遵循“轴对称”和方整结构的形式美原则,只是延伸出一个第五小节来。它不仅打破了严格的对称,而且也打破了方整结构。由此可以看出其快乐情感,抒发得更加充分、更加到位。
  第六、七、八、九小节与第一、二、三、四小节也基本是遵循“平移重合对称”和方整结构的形式美原则,只是某些音高加以变化,使得旋律活泼起来,而富有童趣。最后五小节也是重复对称的延伸,而且与第三、四、五小节遥相呼应,构成全曲大局的对称感、平衡感和整体构架的完整感。
  王富强先生是一位创作勤奋、佳作颇多、风格多样的“多栖高产作家”。从欣赏和评析“富强曲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在形式美的处理上是颇下功夫的,很值得笔者和众多曲作者学习。
  
2007年7月23日写于天津雅韵斋
  
  
简介:
  
  王音宣:1938年2月生于河北景县,天津音乐学院音教系毕业,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代表作有经典儿歌《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小猪数数》等。论文《“信息交合论”在儿歌写作中的应用》被文化部评为当代代表作。发明“数控一线谱”和“双六”键盘乐器。系国际音乐记谱法现代协会会员,国际音乐记谱法现代协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律学学会会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天津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南开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王富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业余著有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小说、报告文学、歌词、歌曲、评论等各类文艺评论作品集多部。历任共青团广安市级机关委员会书记,广安市作家协会首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蓬溪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云南省东川区文联名誉主席,“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文艺大使,云南省青联委员,四川省青联委员,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评委等。现供职于四川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