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读方严诗集《山水诗笺》
2023-04-09 18:02:47 作者:潘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潘丽,1996年出生,女,安徽安庆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中国哲学。
诗人通过纯粹的语言,强调诗歌的艺术本质,要带给读者灵与肉的美感与诗意,诗歌是审美碰撞的产物,是最见形式难度的一门文学艺术,除此之外还要带给读者更多、更宽阔、更纯粹的审美境界。方严的诗写方式,如泉水一般自然流淌,在现今,口水诗和叙事诗已经成为诗的主流,方严仍然坚持纯诗的写作风格,便形成了与大众截然不同的面孔,在方严的诗中,你会读到许多真挚的东西,字与字之间、字与句之间的相互依存与默契的力,充满着对自然弹性想象的词句随处可见。从自身独特具有的艺术审美视角,并结合出体悟到的大量的哲学观点,人的一颗“诗心”,首先本质上是一颗致良知的心,志在唤醒人性和良知,呼唤出浮华现世里缺少的一部分。从内心出发,寻找所谓的“理”,诗是浅浅的,需要靠对 生命的感悟“养”,真诚的爱“蓄”。读者从方严的诗中很容易的可以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以听觉、视觉、幻觉带来的三分意象和七分对世界的隐喻,诗歌技艺无疑是成熟而灵活的,让你感受到美、感受到爱的沉重、用幸福的闪电点亮平淡人生的倔强,使读者的心灵被某种隐藏而真实的东西强烈的撞击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内心的感悟是情之所起的根源,敏感的触须是情喷薄而出的宣泄口,寄情山水让山水披上一段柔情,一份寄托,一曲相思。诗人从山水里提炼出语词,语出从容,诗人的情绪激情饱满,一些诗作看起来像是在写山水,但落脚点是一曲相思,诗人要重返的家园,应该是灵魂的归宿,那里寄托着慈爱的亲情,诗人笔下和缓的回忆着,比现实还要梦幻,以山水作为参照,人与自然以情为桥梁融为一体,共同谱写诗人心中的诗歌。
打开方严的诗稿《山水诗笺》,沿着书页的顺序读下来,文字在眼前幻化成了一幅幅悠长且韵味十足的画卷,有故乡的秋浦河,有丽江的纸短情长,有梵净山的钟声,有西湖边的岳飞庙,有 九华山的溪流,有站在梨花树下的她。不禁让人沉溺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妙柔情里,也让人在无限风光面前感受到大自然厚重的力量。
方严的《山水诗笺》分为“山水”“长夜”“望天”三个部分。诗人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寄托了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眷恋。同时诗人十分擅长运用通感和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又扣人心弦的山河画卷。方严是一位传统的诗人,古有李白豪放洒脱、杜甫忧国忧民,如今现代诗歌也传承着这一份朦胧的情感的诗意。
诗歌就是诗人将创作的意图涌进读者的脑颅,对于方严来说,日常的生活、个人的经历、社会的经验,甚至是对自然山水的揣摩都可以捺于诗行,“一个人/夜里迟迟没有睡意/没有对话者/坐在沙发上想着心事/随着我的起身/有东西/从茶几上/平静地滚落/不着一声叹息”《山水诗笺》每一首诗歌所承载的都是通过经历事情获得的感知,那些强烈的对话、表达,情感的波澜都融于诗行,这是对山水的致敬,对大自然的礼敬,对每一次呼吸、对每一株植物上的露珠的感恩。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静谧的月光下,心情有些不言而喻,因为夜晚的寂静和月光冷清,当初炙热的情感显得呆滞和麻木,最后,凉入心扉。方严的诗并不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总十分注重对环境的渲染。孤独的夜晚,清冷的月光,唯一有温度的是暖色的灯光和她递过来的热水,这种自然环境下景物的剧烈冲击,实际上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爆发,但随着“已经变凉”,诗人将所有的感情又埋藏于心底,回归于现实的平静。再如方严在《过青海湖》中写道:
“云从山顶飘过,摇下车窗,远山白线下的大树已苍翠
想起了前一阵我说那是雪松,她一再纠正我“那是水杉”
从丽江到青海,伤心的往事还有浓雾里模糊的名字
已被青海湖的深蓝悄然吸去
车过青海湖的时候
不能成为其中的一朵云在青海的天空
漂浮,却可以让心中的秘密,从容地打开
自由地留或是去,被风吹,绕着黄昏”
大自然的美景对于诗人来说,并非单纯的自然之美。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的壮丽美景承载着诗人细腻的情感。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诗人曾经在这片青海湖里寄托的相思,对故人已去的懊悔留恋,在大自然面前,诗人敞露心扉,对大自然释放所有的不能够面对他人而释放的秘密情感。诗人很擅长对意境的描写,情感秘而不宣却也能产生撼人心弦的力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完全拢入自然,自然是诗人情感的救赎。通过不紧不徐的陈铺,祖国的大好河山向读者展开,壮丽中夹杂着诗人的淡淡忧伤。
“2020年,我承传了您当年的豪气
洪流之中
穿上童年追赶的梦幻迷彩守护大地
肩背上脱落的死皮
是烙在我身上的军功章
手掌磨破的水泡
是我人生中最伟大的纪念
挡住洪水的恶魔
撕开黑夜的帷幕
实现幼时的誓言
在洪流之中,在水的边缘
与父亲一样挺拔,得到父亲的认同
是为家乡安澜,是为亮丽的青春得以延续”
自古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是诗人寄托情怀的最佳选择,其中家乡更是诗人梦寐留恋的地方。诗人对于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出生,成长以及对父亲的崇拜尊重都随着诗歌慢慢展现出来。诗人跨越时间,在这片土地上烙下自己深深的足迹,孩子是传承的希望,希望是守护家乡的重要保障。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爱乡里故土,既有柔情也有豪情壮志,涤荡着灵魂,迸发着诗人火一般的赤子之心,让读者为之动容。
“身上流下的汗水,被山风吹干
我的目光笔直,看着手里的签筒
在平静地春天
在春天里的春山深处,深处里的一座庙里
在庙里的同一个抽签筒里
左摇摇,右摇摇,接连几次摇出上上签
右摇摇,左摇摇,上上签连着上上签
此刻,笑容被落下的阳光照亮
一切是那么的灿烂
当我准备起身
忽然发现一个老人捧着签
左摇,右晃
右摇,左晃
喃喃与叩首之后,还是叩首
我凝望手中的上上签
笑笑地点头
老人攥着签子,叹息、摇头
难道我们真信了这枝命运之签?”
上篇整个情感基调随着“上上签”的求得是阳光明媚的,下篇却突然因为见旁人的不顺意而发出内心的疑问。诗人很善于描写这种意外之外的情感转折,也正如诗人描写所示,人世间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旁人的情感也并不相通,但是在这一枝枝签面前,每个人的命运是因为相信还是因为注定呢?
方严的诗歌中,汩汩流出的是人与自然的情感碰撞。自然不是纯粹的写实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自然间变化莫测,不能琢磨。正是因为方严对诗歌对自然的热爱,所以能够被诗歌被自然救赎,从大自然领略人间情感的美好, 在一路的旅途中留下诗人的脚印。在行吟的路上,各地的风情典故,激活了他的灵魂,这些诗也反映了他一个时期新的体味。比如《梅花落》、《白蛇传》、《且兰古国的余晖》、《远望断桥》、《我们》、《失意者的夜行》、《削梨》、《熔炼》、《丽江情话》、《开封》、《怒江》、《在福泉山写“福泉”》、《黑胶唱片》、《凯里的街道》、《读你时,沉默》等。抒写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赞美、思考与感悟,语言清新,积极向上,体现出许多正能量;表达出对爱情的珍视与向往和对故乡的不舍与爱恋,让城市的风景与自身心灵的幻景线重合交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