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屈原行吟地现场调研讨论会在溆浦举办

2024-06-22 作者:罗曼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2024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期间,诗人们走访屈原行吟地、诗歌之源——怀化溆浦,并开展现场调研讨论会。

  6月21日下午,在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的时节,2024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期间,诗人们走访屈原行吟地、诗歌之源——怀化溆浦,并开展现场调研讨论会。“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2300年前,屈原求索于溆浦,创作了《涉江》《离骚》《九歌》《天问》等流传千古的楚辞名篇,迎来创作的高峰。

  全国各地的诗人、专家、学者集聚一堂,碰撞思想与诗意,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溆浦籍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王跃文,中国屈原学会党支书、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黄凤显,《诗刊》原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原主任叶延滨,以及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作协,怀化市委宣传部、怀化市作协、溆浦县委县政府有关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作家、屈原学会专家学者和各级媒体出席会议,研讨会由《诗刊》社主编助理、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对屈原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要回到诗歌传统本身”,吉狄马加表示,2300年前屈原就为中国诗歌确定了一个非常高的精神高度和美学标准。在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特别是在进行国际文明复建的过程中,屈原是中国诗歌最大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诗歌2000多年来最重要的诗歌坐标。今天继承屈原的诗歌精神,重要的是在进行语言实践和创造的时候,怎么更好地将屈原的诗歌密码通过解读变成我们诗歌中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推动今天诞生一些见证时代的伟大作品。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做好中国诗歌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也有必要追本溯源,探寻诗歌的源头。怀化溆浦,被誉为“楚辞之源”,可以说就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屈原在溆浦生活居住九年之久,创作《涉江》《山鬼》《橘颂》《天问》等名篇。屈原,是抒情诗的始祖,是中国诗歌精神的源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以其高贵的人格、理想和情怀,成为中国诗人的典范。屈原也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源头,楚辞热烈、浪漫而浓郁的美学魅力,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当年,屈原来到溆浦,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最终他选择坚持理想,高扬精神,我们也正面临特别的挑战,AI来势汹汹,我们要继续倡扬原创力和想象力,创造性地开启中国诗歌探源工程,沿着屈原开创的诗之大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诗歌的贡献。

  溆浦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廉喜在致辞中说,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挖掘、传承、推广屈原文化、楚辞文化、湖湘文化,积极搭建创作平台,持续优化创作环境,以厚重的诗歌文化底蕴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擦亮“屈子行吟 诗歌之源”品牌。

  “屈原是以节日来纪念的唯一的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谈到,屈原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忠诚与爱国的象征,每年端午,人们都以各种方式来纪念他。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对家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离骚》中屈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宁愿投江自尽,可见对家国爱之深伤之切,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励了无数后人。

  “溆浦滋养了屈原,2300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屈原的伟大诗篇,其作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同溆浦有关”。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溆浦籍著名作家王跃文表示,溆浦离楚国的中心郢都在那个时候是很远的,得以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屈原诗歌里上天入地的艺术表达,与当时所受巫楚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中国屈原学会党支书、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黄凤显表示,屈原之伟大,离不开秭归的孕育;楚辞之不朽,离不开溆浦的孵化与催化。屈原深邃的思想、不懈的追求、伟大的诗篇,与溆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屈原到溆浦既是一种遭遇,又是一种机缘。屈原选择溆浦作为流放地的用意或许是:从沅水登岸,这里是比较接近九嶷山,最容易去访求舜帝的地方,最容易与重华同游,登昆仑、食玉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的地方。

  《诗刊》原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原主任叶延滨归纳《楚辞》的意义在于,第一次由屈原实现了三个转变:第一,由《诗经》为代表的民间写作转为知识分子写作,屈原是第一个署名的知识分子写作者;第二,屈原完成了诗与具体个人的联系,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个人创作者;第三,屈原代表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度,爱国、爱老百姓、爱山川。希望每一个有爱国情怀、有百姓意识的中国诗人都可以完成从秭归到溆浦到汨罗的朝圣之旅。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敬文东表示,对今天的写作者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重新赋予世界以灵感和想象力,屈原之所以拥有丰沛想象力,因曾受巫楚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为我们提供了启示,这一切正来源于溆浦,我们需要不断回到诗歌之源溆浦汲取养分。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汤养宗带着1959 年出版的《离骚今译》前来溆浦朝拜,“屈原让我们坚定了作为诗人的情怀与风骨,正是家国情怀让他成了一名诗人,我们需要重新拾起诗人的崇高情怀,坚定诗人的信念,树立诗人的家国情怀,这也是今天在溆浦召开诗会的最大意义。”

  “在溆浦,屈原一直活着”,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投文表示,屈原活在溆浦的山水里,活在溆浦人的心里。溆浦是屈原文化之乡,在这里屈原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屈原活在文字中,活在汉语中,活在伟大的诗性文化中。“我们来到屈原的谪居地,既是向屈原致敬,也是向中国的诗歌传统致敬,同时也是向溆浦这块充溢着诗意的土地致敬!”

  “传承屈原精神,是每一个诗人的责任和义务”,外卖诗人王计兵说,屈原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为后人所怀念,正因他的人格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时代发展到今天,历史交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课题——作为写作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笔触来描写当下的时代,才对得起诗人这个称谓,对得起我们的赤子之心。

  “《涉江》是屈原写给后人的流放路线图”,怀化市作协原副主席、溆浦屈原学会会长舒新宇表示,溆浦巫傩文化孕育和催生了崭新的文体——楚辞。屈原正是在溆浦完成了从一个政治家到文学家的华丽转身,成为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在溆浦人民深情纪念屈原的特殊时刻——农历五月十五大端午之际,诗人们踏上这片古老的热土,循着屈子的足迹,走访“涉江楼”“橘颂阁”“山水思蒙”等文化胜地,追寻楚辞发轫的源头,深入了解屈原在溆浦的生活和创作情况,纪念这位开启了诗意中国的不朽浪漫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