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张炜

《铁与绸》(长诗节选一)

2022-06-05 作者:张炜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张炜,当代著名作家、诗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50卷。作品获“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南方传媒杰出作家奖、京东文学奖等。作品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俄、阿、土、罗、意、越、波等数十种文字。



  这部长诗终于结稿了,却不能让自己长舒一口气。因为我为之准备了二十多年,竟然只成就了这薄薄一册。这些年来为此所做的笔记,已逾百万字。而它们通向的“目的地”,却只有区区两万字。
  这是我心中的“正文”。
  它不是言说,不是叙述。它是我不可拘束也不可遥视的高翔之心,一旦进入渺茫与空阔,也就不再回返。
    2021年7月19日
 
 
 上篇 
 
第一章  向东方
 

 
月亮牵引潮汐,大海的胸口
汹涌的银色再次涨满
那只贝壳还在沙中沉睡
它听不见远乡人大声呼喊
水洇透沙子,水在流失
 
“我[1]们去恩仇如山的故园
从这座罪孽深重的府邸启程
缝补老背囊,安顿七兄弟”
 
紫色苞朵像星辰一样闪烁
白银颗粒从穹顶沙沙飘落
画板淋漓,浓艳淹过双膝
开裂的骨缝长出一棵蓝色小蓟
粉色柱头溢出刺鼻的药香
一只手伸过来采集[1]

柔滑的丝绸一下下擦拭和抚摸
深埋一千多个日夜的姜石
冰封初解,层层铁锈开始剥落
露出婴儿的娇嫩和胎青
阵阵抽搐,一点点复活
七个形销骨立的裸体
从涂抹的麻布上一跃而起
 
石头里有远雷滚过的声音
石头剥离,露出破碎的关节
你来得太迟又挨得太近
你听到撞击和撕碎的呻吟
黑夜正忍受尖利的切割
黑夜在烈日下被光掩埋
那支蓝茵茵的小蓟瞬间枯萎
它跪求死的怜惜和生的奇迹
 
离开深渊就没人爱你
走出绝境就把你毁灭
我们需要更深的夜色和黑暗
我们在噩梦醒来前再次回返
仇恨和毒酒全都装进瓦罐
这是举起和砸毁的亡命时间
我和七兄弟变成一群游鱼
扎入水生植物的根须躲避凶险
 
 

 
炫目的火色,三百米洞窟
淋湿的皱褶藏下大把金砂
吃酥岩饼,挖挤扁的山药
拼接一截断开的石笋
挖啊挖啊,什么都别想隐匿
挖啊挖啊,铁指甲毫无怜惜
 
坚硬和柔细,收缩和躲避
游移惊悸中一阵猛掘
轰轰塌落,突来的静谧
飘逝的脂香和淡淡的蓝烟
碎石中安卧一具汉白玉美人
 
天哪,四目相撞,惊散逃窜
水罐在蹦跳中踏碎,忍伏许久
从钟乳石下悄悄返回
 
我们在她身边种下八棵玉米
我和七兄弟轮流浇水
等待浓荫长成,各自约会
 
一千多个日夜实在短暂
装不下这么多隐秘和狂欢
时而滚烫时而冰冷的肌肤
亲吻每一寸,辨认容颜
你不知来自何方,又为何在此
一声不吭地等待和躲藏
 
没人知道上苍的诡谲和偏执
将一座地狱做得这般堂皇
炼火让深渊比白昼更亮
到处飘浮矢车菊的灰烬
到处是眩晕的喷射和强光
我不敢说,可是绝不能撒谎
我们在地心有个约会的秘境
我们环侍于绝世的美人
老天,她长得与你一模一样
我们用生命的小尺反复丈量
记住那片小小的田园
记住压在石头下的透明衣装
 
 

 
你没有鼻息,日夜昏睡
紧闭双眼,睫毛长长,我们
悉心雕琢一具最美的棺木
在吟唱中完工,轻轻躺下
倒向这张石床,蜷在你的身旁
八个脑廓在凌晨印上湿吻
美梦从椭圆形的窗口一一释放
好轻好轻,像柳絮翩翩飞扬
 
我们就此升井,粗粝的隧道
涂满肺叶里吐出的金沙
可惜再也没人搜刮这些颗粒
那个永不餍足的家伙已然就擒
他遗下的宫殿改成马厩
留给八匹雄马和一个女神
 
 

 
我们抱紧自己的一千零一夜[2]
彼此饲喂,分享梦境和猜想
一遍遍讲述小马驹的往昔
人人倾尽所有,搜尽枯肠
“该你了,随便说点什么
哪怕瞎编一些鬼故事”
罐笼又一次吱吱嘎嘎落下
里面蹲守几只阴郁的乌鸦
它们带来虚伪的问候
用一捧馊食换走金沙
我们像蚯蚓一样吞咽
相濡以沫,一遍遍倾吐
直到口干舌燥,掏尽肺腑
 
我从头讲述老齐国
那座稷下学宫[3]和威赫的方队
国王那双猞猁般的黄眼睛
妃子们那身闪亮的衣装
老家伙死前有多少趣事
还有长腿美女,她们叫齐姜[4]
 
 注释: 

  [1]、“我”为某高校东夷史博士,于暑期徒步回东部半岛,一路勘察齐长城遗址,不幸被黑矿主诱骗于井下。黑矿主之女游历艺术之都,习油画,归来后搭救“我”和另外七名男子。八个人已在地下熬过三年,其中三人升井致盲。
  [2]、“一千零一夜”系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山鲁佐德为挽救自己和他人生命,讲述了一千零一个迷人的故事。“我”与七兄弟在地下度过一千多个长夜,日日相互倾诉。
  [3]、稷下学宫由田齐桓公创建,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为第一座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也是中国封建君主最早最大的政治咨询中心。“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宋·司马光《稷下赋》)稷下学宫允许“不治而议论”,齐宣王时代至鼎盛,贤人名流达“数百千人”(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最为灿烂的“百家争鸣”。
  [4]、齐姜,泛指齐地美女。齐国为周朝初年姜子牙封地,姜姓。“委委佗佗(雍容之貌),如山如河(端庄典雅)。”(《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螓首(前额丰满开阔)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彼美孟姜(姜姓长女),洵(确实)美且都(娴雅)。”(《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诗经·陈风·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