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绿野

诗意的生活,我们优雅从容

——诗人苟云惠诗集述评

2020-07-17 作者:绿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诗人绿野评论作品选。

  题记:近期,受《小说选刊》河南站站长、小说家、诗人李易易先生之托,为该省诗人苟云惠女士的诗集作序,盛情难却,涂鸦以记之。
 

  有人说,“诗意的栖居”是伪命题。认为世俗众生世界何来诗意,又哪里来的安稳灵魂的栖居。显然,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谈资。

  穆旦先生有句名言:“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这像是在为上述关于‘伪命题’出具论据。而大诗人李白也有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两者看似八杆子打不着,实则都揭示了一个主题:即生活、生存的本质而言,并不轻松。它当然包括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甚至有时我们付出艰辛劳作后仍颗粒无收。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存,这就是事业发展的进程。

  诗人何为?荷尔德林说“诗人的天责是还乡。”是的,在还乡的路上,诗人永远在前行着。

  也正是千百年来,诗人架起的通向灵魂高地的精神之桥,才铸就了人类社会不朽的精神高台。这高台有股无形力量护佑,它会无形中推动一切变革求新。正应了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思想。

  诗人的《遗落的果实》一诗中,则给我们的生活指向了晨光般的田园美好。是的,在一种田园怀旧中让我们如约而至,回到曾经的乡村,曾经的田野,那是放飞希望的地方!

  录诗如下:
 

  遗落的果实
 

  清晨 田间行走

  松软的泥土 稀疏的枯草

  两旁的玉米 甩棕色的小辫 矜持

  只透出一点点牙齿

  红薯叶子浓绿 相互缠绕

  根本看不出 地下根茎的大小

  只有时光知道 谁都经历过

  风雨飘摇

  一群喜鹊落在田野那头 喳喳的叫

  发现新大陆

  我边走边侧耳细听

  这刚收完花生的田地

  除了土壤微笑的声音

  连天空 都沉寂的亮明亮明

  多少人说

  秋天是用来怀念的

  而我 却想拾起遗落的果实
 

  新诗的百年历程,泥沙俱下,是由外部的喧嚣走向内部的心灵殿堂的构建。这自觉不自觉走向中国人心脉传承的历程,我归纳为是接通了‘脉根’。因为它完全符合东方的审美心理为发声的源泉。这一点,国内的有些批评家们可能多少忽略了些,认为现代诗歌就是舶来品,既然是舶来品就应该有它的陈设。

  再往深了讲,就是批评家们要深入地融入生活,感知底层社会,洞悉时代发展脉搏。这样才能在鸿篇巨制中鲜活时代命题,深髓历史命题。

  言归正转,还是来看下诗人苟云惠笔下为我们展现的景致吧。在诗人《夜雨》一诗中,一种久违的古典情怀扑面而来。一滴浓墨/落心上/桂花 微菡/夜未央/谁家的灯光/一直在亮

  在其诗《相逢一株紫色风铃》中,有这样宛约清新的诗行:
 

  海边弯弯曲曲的小路 一株高大紫色风铃

  枝条摇曳 秋天舞动的水袖

  云裳般迷人的风景 抖开

  尽燃的花朵

  ……

  受过的伤 吃过的苦

  沧桑坚韧的躯干 永远向着

  大海的方向凝望 阳光下

  温婉如诉的低唱

  几人 细细体谅

  我是匆匆的过客

  你不会记得

  短短的相逢 深深的惆怅

  我挥挥手

  遗忘

  你不知道的一切
 

  这是典型的现代女性诗语,却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缓缓平视世界,望向大海的窗子。其实,这就是生活,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到头来,“我挥挥手/遗忘/你不知道的一切”,内涵丰富且优雅从容地过活。

  作为时代诗人,这个标签不是别人强加给你贴上去的。而是生活、生存、立身处地作人的综合体现。即“功夫在诗外”,又在其内。诗行是外表,里子一定是由生活、工作、阅历、学识等综合积淀而来。

  在诗人的《时间之外》,又以鲜明的审美视觉,具象突兀、奇特的构造,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录其下:
 

  时间之外

  宇宙像玩偶

  众星 孤独运转

  蓝色的地球

  苍穹中 一滴眼泪

  结了冰

  农田 森林 水系 城市

  海市蜃楼

  日光的明灭中 生灵们

  皮影晃动

  没有配音

  骄傲者自以为大

  卑微者暗自低头

  冰很薄

  不知谁会一脚踩碎

  这些 连风都不能预知
 

  冷艳中蕴含哲理,如同决然孤立的剑客,面对众敌只是扬手一击便毙敌千百。这等功夫,需要先天和后天的修炼使然。

  不同侧页的屏展,多角度,多棱镜的透射,这是一位诗人不经意间著成版本的绝响。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打开诗集,诗人关于秋的描述可谓是娓娓道来。在其诗《一万个秋天》中,有这样的诗句:一万个生灵/有一万个秋天/多情的人类/沾空所有的笔墨/

  画不全她完整的容颜。

  在秋日里,别人的写景抒情或缠绵悱恻,或痛恨疾首,而诗人则越过俗理,通过现象看本质“一语成畿”。在《今夜秋凉渐起》一诗中,诗人又为我们营造了这要一番情境:如此清澈透剔,格调高雅的意境,惹人不胜陶醉。
 

  今夜 流萤提灯

  青蛙蝉鸣

  倒影里的宁静 只有星星

  ……
 

  如果说,上述诗句略带仙气飘飘,感觉诗人有些不识人间烟火,那么诗人《爱在仲秋》一诗中则道出了为人父母,为人儿女的衷肠:
 

  小时候/十五是一枚圆圆的月饼/爹的严厉/娘的慈爱

  年轻时/十五是一汪弯弯的月亮/你的思念/我的挂念

  现在/十五是一桌丰盛的餐饭/无论多忙多远

  一切让路/团聚在亲人身边
 

  虽然是仿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大作,但真切入理,重获新生,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究其原因是孝道始然!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似乎又深化了主题。

  《说谎好比做贼》、《戏子》等诗,诗人则展现了真性情,鞭策入理地揭示了百态人生。而《儿时的磨房》、《苍耳》等诗,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值得永恒怀念的充满童趣的青春岁月。录《苍耳》其下:
 

    踏入那片草地
 

  是因为一朵花 无与伦比的花

  走近 蹲下 细细品她

  告诉她

  我的世界 我的想法

  最终 没有打动她

  傍晚的惆怅中 整理行囊

  惊喜发现 苍耳

  这小小的种子

  不知何时拽着我的裤脚

  回了家
 

  一切的艺术离开了原生态,剩下的只有雕琢,那种满是匠气的雕琢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我们的视觉空间。趋之若驽,避之不及。

  诗人的这种心灵与自然相融相通,戚戚与共的理念,是诗行中自然、真切的艺术表达所呈现的。它也是我们构建精神家园,苦苦寻索中不可缺失的内核因素。

  最后,我要说句:众生如常,诗意的生活,我们仍然优雅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