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就活的个精气神”
——序刘国唐先生诗集《我的诗情画意》
知晓“刘国唐”老先生(后尊称刘老)这个名字很久了,而真正的相识和敬重刘老,应该从凤凰山巴山书画院和达州文学馆门前那排参天的梧桐树说起。
巴山文学院,巴山书画院,
厚重的文化名片。
——刘国唐《想不到》
2019年1月17日,我从时任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冉长春先生(现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手里接过巴山文学院和达州文学馆院(馆)长的聘任书时,冉部长说,你先上山去看看场地,把那里化废墟为神奇。
异日,我独自登上凤凰山,走进原页岩砖瓦厂厂址。文学馆就是原砖瓦厂废弃的旧厂房,被弄成一片废墟;文学院大楼亦是空空荡荡,外观布满尘埃。见此状况,顿觉起步艰辛、压力巨大、重任在肩,有些一筹莫展。转头,忽然看见大楼前有一排高高的梧桐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整齐排列。凤凰山、梧桐树、文学院、文学馆,这些词汇一连贯,便菩提灌顶,突然开悟。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大意为: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长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诗经·大雅·卷阿》)三千多年前的“诗经”场景,何以根植于此?雄踞凤凰山的文学院不就是一棵巨大的梧桐,即将“筑巢引凤”,让“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岂不是天意所然?
此后,每当上山,必在梧桐树下慢步行进,总会下意识想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老话。每当愁眉苦脸、畏难难行之时,必仰望窗前的梧桐树,总会想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的诗句。甚至“筑巢引凤”便成为当时巴山文学院的办院宗旨和我的工作期许。尤其是疫情三年,举步维艰,因了梧桐精神的昭示,三年制的“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而今,25位“雏凤”与“老凤”正和鸣于新时代的巴渠文坛,为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书写着绚烂华章。
很想知道这梧桐到底是谁栽的?一打听,说,是原来页岩砖瓦厂载的。几十年了,厂房成为废墟,然而这16棵梧桐依旧生机盎然,傲视蓝天,不屈不挠。再打听,当年一个砖瓦厂,到底是谁有这般情怀而作主栽的树?谁在冥冥中有如此远见?三年多,无人能答。
2022年3月4日,梧桐苍翠,春意勃发,刘老与人大系统老朋友邱昌海先生,以通川区关工委的名义走进巴山文学院,与我等交流如何利用文学院和文学馆这个阵地为青少年服务,让孩子们能在这里接受文学的熏陶,培养高雅之情趣。交谈中,刘老站在我办公室的窗口,指着窗外那排梧桐树,说:“这排梧桐树就是我在砖瓦厂当厂长的时候栽的。”
天啦,“众里寻他千百度”,刘老不经意的一句话,一石激起千重浪,让我心中陡起波澜,不禁热泪涌动。从那一刻起,刘老就是一棵苍郁不老的梧桐树,高高挺拔于我的心中。于是,我欣然应许参加他的会议与活动;欣然接过他颁发给我的“通川区关工委文学顾问”的聘书;欣然接受他加入达州市诗词协会。至今想来,诸多抱愧,对刘老好多次的相约我却失约了。
龙年春节刚过,刘老发来一部诗集。曰:“这是我新近整理准备出的诗集,我想请你为此作序。你太忙,可选择性地审阅其中几篇:《我们见证》《北京冬奥会》《九月的静默》《党史百年精神赞》。”收到刘老的诗集,打开一看,皇皇253页,惊愕不已,感佩万分,本应立马撰写,以酬心愿。无奈,我正撰写《达州烈士纪念馆展陈大纲》,百年风云,沧桑巨变,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寻得达州英烈的踪迹,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催得急,不得不日夜劳作,精勤不怠,推卸大量应酬,以致与朋友戏言:“我已处于昏迷状态”。
想不到/曾经凤凰山的陶瓷厂/我在那儿当过厂长/如今她可好/ 巴山书画院/ 巴山文学院/厚重的文化名片/镶嵌在凤凰山麓上(《想不到》)
“想不到”,一晃就两个多月,五一大假终于到来,我走进巴山文学院,打开刘老的诗集就读到他的《想不到》,再看看窗外的梧桐树,不禁感概万千,有话必说,尽快说。
活着就要大气,
活就活的个精气神。
——刘国唐《夕阳—生命的彩虹》
人来到这个世界,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显然标志,大概就是人有思维、有理想、有情怀,能劳作、能审美、能书写,有“精气神”等等。如此,人才是人,人才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风骨,人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才能创造灿烂文明,才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刘老生于1945年,即将八十,从他的诗集中,我深深感悟到,刘老就是一辈子的“诗情画意”,一生的“大气”,一生的“精气神”。
叮当,叮当!/一锤一把镰刀,/三锤五锤一个铁锚,/铁锚把水抽到了山上,/镰刀正好收割未收的水稻。/锄头点播着幸福的种子,/马刀对准了入侵者的胸膛。(《小铁匠》)
《小铁匠》是诗集中最早的作品,写于1963年4月,东岳公社。那时,刘老18岁。18岁写成这样的诗句,应该说,起步看好。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华丽辞藻,没有炫技花招。这是一首朴素的关于劳动者的诗歌,有场景、形象,有声音、动作,节奏鲜明、铿锵豪迈。“锄头点播着幸福的种子”,已经具有诗人的很好的想象力、磊落的情愫表达。我在想,如果从18岁起,刘老要下决心成为一位诗人,肯定在巴渠诗坛上与梁上泉、陈官煊等先生一样,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凤凰山上一片歌,/书记送肥南山坡。/吼呵一声大队来,/唉嗨一声就下坡。/辨子随着扁担舞,/扁担挑起迎春歌,/笑哈哈闪出一群姑娘,/急匆匆奔来一群小伙(儿)。/卸下的是担担肥料,/卸下的是汗水颗颗。/喜看今日新农村,/新人新事新景色。(《迎春曲(三首之三)》)
到了1969年4月,诗人24岁,我读到他写的这三首《迎春曲》。虽已距今半个多世纪,我依然读出春风和畅、春意浓郁,读出他的“大气”和“精气神”。
24岁,他把他24岁的激情、想象,对劳动的赞美、对“姑娘”“小伙”的挚爱,对“新农村”“新景象”的憧憬都融入了诗句,读来爽快、明亮。尤其“吼呵”“唉嗨”这样的地方劳动土语的运用,使诗歌具有独特的地理标志。“辨子随着扁担舞,/扁担挑起迎春歌”,这样的诗句彰显了他24岁的青春活力、魅力,诗人的创造力。
不知为何,读到1969年,便戛然而止,直到2008年5月12日,那场大地震才把诗人“震醒”,有了《人性的超越》,中间空档了39年。我不知道这39年中,刘老还有没有文本诗歌,应该有,只是没有收录进来,因为18岁、24岁的刘老,诗歌精神已经成为他人生的“底色”。
很是好奇,便查阅刘老的工作经历,方知,这39年中,他历任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理论教员、经委政治部副主任、经委副主任、建材局局长、党委书记、建陶厂厂长、党委书记、纺织局党委书记、副调研员、工业区指挥长等等职务,2006年退休。这期间,他写的长篇通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党员队伍》,居然被《四川日报》头版整版发表,荣获地区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翻两番的逻辑》居然发表在上海《华东师大学报》和《中国语言逻辑》杂志上,荣获地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还先后撰写了《折射的光芒》 等大量“有见地、有分量、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文章”。后来还有《建设高品质核心区工业经济是支撑》以及《试论企业家“三商”》等。于是,便有《我的工业情节》一书的问世。老领导赖宜生深有感触地说:“国唐老弟确实是达州市工业战线的骄傲!60岁花甲时,他当选为通川区劳动模范。”
“我们这代人40—50最攒劲,/摆在哪里都是骨干,/排在哪里都是标兵。/那是因为,/苦难的历程说:经济建设才是中心。”(《夕阳—生命的彩虹》)明白了,这50多年来,刘老把他的青春与激情、诗意与才华都赋予“工业”,赋予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他用他的智慧、心血与汗水,创作了一部厚重的“工业”史诗。因此,他的诗歌没有“空档”。
到了2008年,刘老退休后,诗歌创作有些“井喷”状态,创作了大量的纪实性、生活化的诗歌,成为他思想、情感、工作和生活的真实记录,难能可贵。至今,他依然激情飞扬,诗意盎然,诗作不断。“我的诗情画意”是刘老一辈子的写照,一辈子的人生价值取向,一辈子的幸福与荣光!
夕阳的红啊,
要多深沉有多深沉!
——刘国唐《夕阳—生命的彩虹》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怜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xiāo]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这首《酬乐天咏老见示》,真是把人生说透了、说白了。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经历过的世事见多也就识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照耀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彩霞,绮丽满天。
人生虽有生老病逝和年龄段的划分,但每一个年龄段都应该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红尘四合,烟云相连。”(班固《西都赋》)到了垂垂老矣,你怎么过,都无可厚非。人生有其不同的底色与初心,有不同的价值观与取舍。刘老算是悟透了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意真谛,他的生命底色在其18岁、24岁的时候已经基本奠定,那就是“诗情画意”。何为“诗情”?有激情、豪情、真情,有理想、抱负、正气,有勤苦、奋斗、创造,等等,这些就是“诗情”,就是“诗意栖居”。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算是把诗歌推到至高无上的境地。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因为有“诗情”作为生命的底色,才有屈原“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才有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有通州司马元稹的“剑折有寸利,破镜有片明”;才有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才有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才有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如此“诗情画意”的人生不胜枚举。可以肯定地说,刘老的人生底色,完全是“诗情”的底色。因此,2006年退休后,他没有退缩,没有隐逸,而是即任通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先后被评为达州市“老有所为之星”、达州市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先进个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关工委青少年德育读本编辑工作委员会成员。为了家庭与学校对孩子教育形成同频共振,十多年来,他坚持每月编印一期《家教智库》,免费赠送给学校和家长,至今已编辑《家教智库》合集两册、40余万字。他撰写的《感恩敬业、快乐人生》《感恩伴随一生》和《有良心就会感恩》,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作品一等奖,被西苑出版社分别编入《与青少年谈人生》《与青少年谈做人》《智慧献给中国梦》青少年德育读本中。
这是如何的“退休”?怎样的“晚霞”哦!刘老的“大气”和“精气神”从何而来?“诗情”,依然是“诗情”。
2022年7月9日中午,烈日当空,酷暑难熬,刘老和邱昌海、贾玲等关工委领导,带着“通川区关工委青少年夏令营”的80多位孩子走进达州文学馆。我问刘老从那里来,他说,带着孩子走了一圈,才从巴山大峡谷回来。见刘老和昌海先生等满头大汗,衣衫湿透,我不禁热泪盈眶,哽咽无语。我便立即安排孩子们参观文学馆,又组织文学院的老师们给孩子们义务举办一场“中华经典诗词诵读解析会”。晚上,刘老发来短信:“每次看到娃娃们玩得开心,我就特别高兴!今天再加了一道文学大餐,我更是平添喜出望外!”第二天,又收到刘老短信:“昨天的文学大餐,孩子们会终生留恋,真有刻骨铭心之力!昨天的这种安排,真可谓恰到好处!你知道孩子们多累吗?很难想像!!但他们放飞大自然两天,再回到讲堂,天性尤在,这其间也有文学经典的魅力!龚院长:谢谢你们的努力,你们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捍卫者,更是行善积德!”刘老啊,您才是真正在“行善积德”啊!今日读您信息,愧疚难当,权且是对我等的鞭策与激励吧。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刘老更是主动请缨,担任通川区“银领大讲堂”宣讲团团长,亲自撰写宣讲资料,深入各乡镇街委和中小学开展宣讲。为凝聚更多的社会助力,他发动和团结退休的“五老”志愿者,组建一支30多人的“老干部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到乡镇、社区、学校看望慰问贫困留守儿童。多年来,他特别关心、关注山区贫困青少年的成长,用自己的退休金为38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捐赠衣服、书籍,将大爱撒在这片热土。“与其让生命生锈,不如让它发光发热”、“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作事业和善事来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知行合一的退休老干部,踏踏实实的办事员,老有所为的亲历者,博爱如山的志愿者,不忘初心的践行者,正能量的传播者!”(《大爱善行贵有恒 初心不改自芬芳——记通川区老干部志愿者刘国唐》)
活着就要大气,/活就活的个精气神。/今天,我们欢聚一起,/就为了人生心底的约定——/快乐的活过每一天,/慢慢地变老。/不信,你细细的品味:/夕阳无限好,/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可谓生命的彩虹,/夕阳的红啊,/要多深沉有多深沉!(刘国唐《夕阳——生命的彩虹》)
一年间,
我最喜爱腊月天。
——刘国唐《献给我的爱人“山儿”》
记录生活,回忆美好,既是一件劳动创造,更是一份情怀雅趣。诗人就在于脚踏实地,写出落地生根、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作品。
读完刘老的诗集,感动于他在物欲横流的快节奏时代,仍乐意沉浸于诗歌中,用高雅文化滋养自己的崇高精神。同时,更敬佩刘老在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中仍能葆有一颗诗心,用诗意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用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反映的正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审美诉求和艺术渴望,人就是要怀有一颗诗心,诗意地栖居于世,才能抵抗生活中无法躲避的琐碎与沉重。在这本诗集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首首诗,更是一棵血气方刚、遮风挡雨的“梧桐树”、一颗春和景明、晶莹剔透的美丽的诗心。
传红色基因,育明日栋梁,刘老呕心沥血是榜样。“地迥天高,万物有灵。时异事殊,先烈唯尊。崔嵬巴山,自古豪杰如云;磅礴渠江,从来英雄辈出。先烈血花飞烂漫,断无志士不追踪。”(龙克《达州烈士陵园英名墙赋》)历史是一面镜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对灵魂的救赎!刘老从抗日烽火中走来,他最清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他最清楚,今日之“老虎”与“苍蝇”之所以落马,致命的就是忘了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忘了是谁赋予他们的权力,忘了长眠地下的万千先烈,忘了初心,忘了信仰,一个“忘”字啊,祸国殃民、害人害己。传承红色基因,刘老身体力行;传播红色文化,刘老激情创作。
“青山埋忠骨啊/ 你们九泉含笑/ 日月同辉呀/你们万古流芳。”(《告慰先烈——清明祭》)这是对先烈的告慰。《我们见证——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诗歌,是对百年党史的诗意阐述,彰显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感恩情怀、崇高品质、坚定信仰。刘老在为我们传精神、做榜样、树风范!
爱故乡山水,歌日新月异,刘老赤子之情最真诚。故乡是每一个生命的根,每一个人的终身情怀。爱故土山水才会爱河山万里。从古至今,故土、故乡都是每一位诗人的“原生态”梦乡。刘老生于斯长于斯,凤凰山、犀牛山,州河、渠江、莲花湖等都是他挚爱的风景、诗歌的“母语”。“巴山人勤劳善良/义气豪爽/镰刀斧头打江山/勇敢担当/达州啊,我心中的风凰。”(《达州啊我心中的凤凰》)“达州是个好地方/莲花湖畔/凤凰山上/青山绿水呀/歌舞飞扬”。(《达州是个好地方》)书写故乡的大量诗歌尽管直白,但通透、赤诚。他以赤子之心爱着这方山水,耕耘这片热土,一生没离开过,退休后仍旧依偎凤凰山,听“满山风雨杜鹃声”;行吟州河畔,看层层波涌夕阳红。这就是赤子之情,是刘老最“夕阳红”的美丽的诗篇。
重人间烟火,写亲情友情,刘老丹心彤彤最可爱。“谁叫你生在腊月,/霜打冰冻西风烈,/但你与生俱来,/腊梅傲霜雪。”(《富山颂——爱妻吴富山66岁生日》)“一年间,/我最喜爱腊月天。/不为腊月的腊肉飘香,/也不为腊月的‘腊八’稀饭,/只为腊月的梅花呀,傲雪而开!/沁人心肺的香,令百花汗颜!/腊月间,/我把两个日子惦念,/父亲生在‘腊八节’的后一天,/注定了一生的艰难。/腊月十三,/我的‘山儿’,/梅花香自苦寒来。/今生今世但相愿,/我俩牵手到百年。(《献给我的爱人“山儿”——写在爱妻吴富山70岁生日》)如此热烈、烂漫、率真,彰显着刘老的柔情十分、风情万种,一声“山儿”,足以热泪喷涌,这是怎样的“惦念”,如何的“牵手”哦。夫妻爱,到了白头还“山儿”,刘老最可爱。
“今生有缘——我们,/夕阳伴我行。/老兄我,/追着夕阳赶路程,/老弟你,/刚入夕阳漫步行。/执弟之手,/尽其所能,/关心下一代,/传教世间忠孝善,/传承你我好品行。/盛世花甲不为老,/昌海弟呀正年轻,/融入夕阳五彩图,/光彩润后人。”(《漫步入夕阳光彩更照人——贺邱昌海弟六十岁生日》)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都看见刘老与昌海先生亦步亦趋、形影不离,他们一个是关工委主任、一个是副主任,夕阳相依,星月相伴,如此执手,真令人艳羡、钦佩。人到黄昏时,更有人同伴,这是一种幸福、一种慰藉、一种人生的笑傲。刘老感情丰沛、友情真挚,才有一声“昌海弟呀”,“光彩润后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红尘滚滚、世事纷扰,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我俩牵手到百年”;“执弟之手”,“融入夕阳五彩图”。爱情、友情,情为何物?刘老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
本以为刘老只是巴山文学院门前那一排梧桐树,却不经意走进了他的一片浩瀚的森林。在这片森林里,蕴含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的诗学原理;生长着“因为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叶嘉莹)的真理;更弥漫着“诗使人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使人生不致干枯”(朱光潜)的哲学。是的,心中有诗心不老,岁月有歌岁长青。我想,这也正是《我的诗情画意》这本诗集更深远的意义!
不知不觉就把文章写长了,因为心中有好多的话想对刘老、对世人说。不知如何收尾,起身,至窗口,又见那排梧桐树——
“刘老,您好!”/不少的人都这样叫。/……/一声“刘老,您好!”/仅够了!/仅够了!/(刘国唐《“刘老”您好》)
2024.5.5于巴山文学院梧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