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黄葵

徐子芳:《对生活的深情歌唱》

——序黄葵诗集《民歌的中国》

2018-04-24 作者:徐子芳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本文系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原安徽文学院院长徐子芳为黄葵诗集的序言。
  
  有人赞誉黄葵是诗国园地里的“少年天子”,我觉得这不是什么谀词,而是在对黄葵诗歌创作作了全息透视后作出合乎逻辑的整体褒奖。
  我并不十分了解黄葵,甚至至今还与他缘吝一面。但较多一次读到黄葵的诗是2002年的事。
  是时,省文学院聘任首届签约作家。从安庆农村走出来、已旅居海口的黄葵不知怎么也获知了这个信息,就陆续给我寄来了他先后出版的五本诗集,还有他热切申请参加签约作家的书信。一个在外乡打工青年居然创作出如此丰厚的诗歌作品,我很感动,也很敬佩。由于签约作家名额有限,黄葵那次没能进入签约作家行列,我一直为他遗憾。
  但黄葵并没有气馁,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在异地他乡漂泊谋生的历程中,几经摸爬滚打,如今已升任为一家航空公司宣传室经理。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写作,轰轰烈烈地发展,既赢得了公司高层领导的信任,创作上又引起诗坛的普通关注,这是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的成绩。生活中的黄葵是真实的,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他要工作,要养家糊口,要面对常人所要面对的一切。而不易的是,他在不断开掘生活的巷道时,不忘在诗歌王国里耕云播雨,继续获取了创作的大面积丰收,并被吸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国内不少报刊常有显著版面推出他的诗歌作品,从而成为当今诗坛的一道风景。
  我认识的黄葵,是诗人黄葵。黄葵的诗歌成就是多方面的,我这里想要特别强调的是,黄葵的很多诗都是发自他内心对生活的深情歌唱。这在当年“众声喧哗”、流派蜂起、鱼龙混杂的诗坛,是难能可贵的。青年诗人黄葵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写作的“道德底线”,不受蛊惑一时的诗歌流风和“理论”的引诱,出污泥而不染,既不盲目“崇洋”,也不奴颜“媚俗”,而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新诗传统不折不挠地向前掘进,所以才有现在的成绩。通览黄葵的诗歌,不难发现他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对生存寄托着热盼,对未来折射出憧憬。他的诗予人以美好,予人以希望。这在他写故乡风物、写历史人物、赞美视国、吟咏爱情的许多诗篇中,读者都可以读到被他“激活”的轨迹。如《深入祖国》就是有代表性的诗篇:“我是一只流动的汉字/被阳光锻打在雄鸡的啼鸣里/掀开春花和蛙鸣/露珠一路晶莹着我的眸子/由一捧泥土/发育我的偏旁/由一袭油菜花香/浸透我的部首/由一泓春水/载走我的全部含义/……/沿着晨曦的走向/流动我方方正正的形象”好一个“方方正正的形象”!读到这里,我不由得击节赞赏!在这首由五节九十行组成的不算长短的抒情诗里,黄葵通过对汉字人文特征的切入和开掘,所达到的效果真是妙不可言。汉字在这里被他人格化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生活内涵在他艺术的“激活”下变得鲜明生动起来。这种“整合”下的“解构”、“解构”后的“整合”,从抒情整体构造的深处,从语境转换的细节,都收到了大中有小、小中寓大的奇特艺术效果。“深入祖国”的诗情由此被诗人层层激活,从而向读者也是向诗人自己不断展示了意象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原来诗就是这样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中去。
  而在另一首《民歌的中国》诗中,黄葵则巧妙地借用“民歌”这一具有典型民族性为主体意象来“激活”他对生活的深情歌唱:“民歌在山林牧场飘荡/中国在田野在海洋奔腾/民歌在马背上在驼铃里悠扬/中国在汗水里在激情里闪光/……”作为从属意象,山林、牧场、田野、海洋、马背、驼铃、汗水、波浪……等等,由这些习见为常的景物组成的意象群,在主体意象与从属意象形成交融、变幻、流动时,便无不被“激活”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组合。意象在这时已经幻化为诗人内心情绪和思想智慧,是它把本不相干的视觉景物连缀成一个整体画面,向读者展示出浩瀚广阔时代的诗意背景,从而引发出或是深切、或是浓烈、或是含蓄的艺术审美情趣。类似对生活深情歌唱的诗篇,在黄葵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重要位置。如发在《诗刊》2001年10月号上的《祖国》,就是一首充满激情赞颂祖国、鼓舞人向上的好诗。
  黄葵的历史人物诗歌也写得很有份量。他不是唯史论者。他写历史人物诗歌,是要从历史资源中寻找中华民族精神之根。他要在“寻根”中从源头上“激活”自己的思考,从尘封的历史记忆中抒发自己的忧乐情怀。这是诗人黄葵的一种呼唤,是诗人黄葵的一种政治视野。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失去历史,就意味着失去未来。政治是这样,文化是这样,当然也包括诗歌。因为只有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历史;而历史是由历史人物来完成的。黄葵着意于历史人物的诗歌写作,这是当代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忧乐情怀的生动体现。
  有人总是想把诗歌与生活与时代割裂开,对立起来。他们认为,生活的本身是虚假的,也是丑恶的,根本无真善美可言。生活是黑洞,不存在所谓“希望”。因此主张诗歌是生活之外的“美丽”,所以就有“尸布体”“黑洞体”流行于一时,使诗坛的病态泛滥成灾。但不随波逐流者也大有人在。黄葵就是其中一个。我很赞赏黄葵的生活态度,欣赏他的创作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黄葵的诗歌之路,应是一切有出息有骨气的中国诗人的必由之路。也可以说,“黄葵现象”有着指向性意义。
 
 (徐子芳,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原安徽文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