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自己的诗歌起了个好名字
——包容冰诗歌诗题谈妙
2024-02-07 作者:呼岩鸾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从包容冰诗歌的诗题探秘,找出包容冰诗歌魅力之所始。
诗人型学者陈明火从包容冰三千多首诗歌中,挑选出了504句名句,视作时代金句写成32万字的著作《包容冰诗歌名句赏味》。读着读着这些句子及其赏析,循味就走进了包容冰的诗歌,身心得到补益,再从诗歌中走出来时,就是一个新读者了——一个有思想的人了。
陈明火的诗意劳绩启发了我,要从包容冰诗歌的诗题探秘,找出包容冰诗歌魅力之所始。但我的劳绩不是煌煌巨著,只是近万字的一篇文章。
而且,只从包容冰最近期诗集《驿路向西》上下卷606首诗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典型诗题,来陈述自己的发见。挂一漏万是难免的,但珍珠色彩,会一颗接一颗地辉映过去。
现代汉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杨牧(奚密评语),是特别能在诗题上下功夫的诗人。评论家黄丽明在论及杨牧早中期诗歌的互文性时指出,杨牧的诗题能够“展现出其为人称赞的书写密度”。读者研读杨牧诗歌,都能轻易地注意到诗人下标题的好几层指涉。这层书写密度与多层指涉的实现,往往为有赖于为主标题增加的副标题、题词、序言,或是选用“鹧鸪天六首”、“行路难”这般本身具有深度文化积淀的标题。
当代诗人包容冰认识到一个人的名字对这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好名字,戴着这个名字终生行走修行。“包容冰”这个寄寓深刻的身份证上法律名字,是他成年后自我命名的——真好!查网络无此重复的名字。包容冰是佛教徒,“包容冰”名头下的人才配是佛门弟子。缘此,他自命法名“梅川居士”,把家乡梅川土地当作佛土而居。号“舍利”,寓指舍弃私利;又是一只佛鸟,古天竺一个伟大的佛教徒就叫舍利子。舍弃了名闻利养的舍利子,唱着救世之歌!
重视人名的诗人自然重视诗的名字。诗题就是诗的名字。包容冰视诗为自己的精神儿女,总是给自己的诗起一个好名字。这是他的诗唯一的名字,不可改易不可冒用。诗戴着这顶黼黻绚丽的名字行以致远。
给诗下标题不是小孩技巧而是大诗艺。人把命名日当节日过,诗题所定之日也应作诗的命名日来过。
包容冰诗题命名思路有些是和杨牧相近的,但大多数都是自出心裁就诗意诗境命题的。诗题就是诗的第一句,由此展开大精心大自在的书写密度,只见密不透风,或疏可跑马——一首诗的行走跨坎越坷,不见文字之累,直指人心。
《祭母辞》。
祭母辞之后就是祭母的内容,直指慈母佛心历程。一个陇中的苦难母亲放下对五浊恶世的执念,听从儿子的劝告学佛念佛,成就了一个门庭中佛恩浩荡的佛教家族,自身往生极乐净土,在九品莲花宝座上微笑千古。
歌颂如此庄严神圣的母仪母德的诗,当用《诗经》三体中的“颂”才能以“颂”颂圣,故用恰如其分的“祭母辞”为题,令人仰视谛听。
诗人在歌颂先母:“无量光寿,哪一朵荷蕾是孕育你的胚胎”?
《洛阳,洛阳》。
两个地名连用的诗题,在新诗中多见,但包容冰把两个“洛阳”连缀,却意义非凡——一个洛阳是尘世的,一个洛阳是净土的;两个洛阳在同一条路上不远不近地同向西行,俗界和佛界就开始互动交流了。于是,包容冰从俗界吸收儒家道家心念,从佛界吸收佛家佛义佛法,他亲历了两个洛阳,他的思想已经很重很重了。只有两个洛阳合作,才能撑住一个世间人和一个出世间人的思想重量。很重啊!压塌了七十二种外道外见,正知正见欢腾上升。
念佛说法的佛诗,用了一个普通游记式的诗题,至扑至素,内蕴却高达天穹。
诗人感到“洛阳把我紧紧抱在怀里/也掂量不出我思想的重量”。
《二月初八,佛陀出家》。
用一个陈述句,说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一个凡体肉胎的人,从国王奢华之家以太子的身份出走于荒蛮乱世,开始求索人类两界三生的本相;击败当代黑社会似的女妖们布下的娱乐至死的陷阱,终于胜利得道。自此众生有了生存的方向与目的,有了自救救他的法宝。人自此成为“人”了——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生三世的人。
包容冰在数字人文时代,在人文思想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组成的数字人文时代,抓住了“二月初八”这个数字和“佛陀出家”这个人文,用符号学创造者索绪尔的“编码技术”,用文化学者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建立了佛陀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解释了佛陀怎样经历了肉体与灵魂的千苦万难,诞生了千身万身千世万世佛身,是人类永不缺位的导师,每日每时都在每人身边。天竺梵钟一声钟响,给中土送来了光芒万丈的佛法僧三宝。和佛陀出家具有一致文化意义的事件在中土也很多,湘潭敬安大师自焚二指,成为“八指头陀”行走济世;弘一法师李叔同更衣断欲,一曲“送别”,立成南山律第十一世祖;岷州梅川居士包容冰,对这一切动物起誓“我不再吃你”,坚持常素苦修,写佛诗四千首弘法。中国佛教的虚无主义无立足之地,“谈佛色变者”恶极不爽,“佛不离口者”福乐随身。包容冰对佛陀的沉浸式体悟,建构了佛陀的精神标识,位尊光明。
诗人诵念:“叫您一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的恩师,今生今世有缘相逢……”
《给生命的漏洞打一个补丁》。
这个诗题充满着寓言精神。寓言转化为隐喻,隐喻转化为意象。包容冰多么希望自己是身心健全的人,他碰到的人也是身心健全的人;谁的生命没有漏洞——血淋淋的伤口——缺铁缺钙;或者对着别人家的棺材,哭自己的难怅,但“谁去收揽”?
但他自己还不是这样的人,他同周遭的人也不是这样的人。可他是唯一的一个至性至情的人,他自我投射黑暗人间反思痛楚,发见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漏洞”——是物质奴役创伤?是精神奴役创伤?还是语言奴役创伤?
他对自我意识,进行了内在表达与外在表达。“万物是善身”(王守仁),情与理俱在。“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神”;“道心之人必具智骨,其智骨必有深情”(汤显祖)。梅川居士有道心有智骨有深情,有神助,发见了自身和世人生命的漏洞,又有资质给漏洞打补丁——给空虚的漏洞填塞进信仰与真理,再温柔缝合,至天衣无缝——一些完美无缺的新人类出现了。
寓言性诗题就是诗人与诗歌的理想。诗人的工作尚未结束,诗歌还在悲鸣:“血液流在斑驳的大地上/六神无主的灵魂,还在抽搐……”
《拔去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诗题线性叙事的仪式感庄重得令人起敬。远方的人来到狼渡滩草原,此方的狼亦有别情,渡向了更远方。而人类的漂泊,总是诗人首先漂泊,“首先是一次语言事件!”
诗人揭示的诗意,就是中年的男人拔去中年的女人头上的一根白发(一根!),补上去的则是纯洁无瑕的情谊:祝你永远年轻,幸福地渡过狼渡滩。诗人有诗在脚下,远方即在脚下。
诗人白发更多,但对佛教在家居士来说不是压力,出家僧剃去了所有的黑发白发。基督教《圣经》四福音书传出胜利的消息,耶稣亲手一根根数清了人的头发。青丝可以是情丝,但白发已是修行成功的标识。
黑发白发丛集的诗人,“伸出忐忑不安的手指/如同拔掉压在你头上的一座大山”,胜利地拔去了她头上的一根白发。
《拥一怀清辉的月光煮茶觅诗》。
诗人如巫觋:黑龙江森林的萨满,甘肃岷山下洮河边的湫神,文不加点的诗题,环视不平衡生态下各色诗歌的命运共同体中的镜头语言,让人感知了一串动作的刻度点,即:拥抱——一怀清辉的月光——煮茶——觅诗。诗人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诗人通巫术。如此,好诗必然会找到,或是巫师的咒语,或是头陀的偈子。
这是当下真诗人的纯净生态,可以顺理成章地还原为真实生活,在月光下喝茶写诗。原点是读圣贤书,行圣贤道。诗人细致精微的生活不可再粗糙化,只能辛劳谋生,自我建设能诗意栖居的简单处所,包容冰在一个小城做到了。他做到的是位尊诗官与至大诗人永远做不到的。
他的誓愿是:“下一个春天,打压的思想还会发芽/像大山一样喷薄惊世的熔岩”。
《不可说,不可说……》。
两个简单句“不可说”,加上一个省略号,构成了超越时间点,又超越了时间段,直达所有时间存在的锐化焦点诗题。对一个世俗读者来说,迷雾系数极大,会产生重大阅读迷雾。但云开雾散后,读者的悬念一下子落到实处。“不可说”者,即佛法佛义佛理。
诗题是佛经语。在一般场合中,佛法不可说,说时大地会发生六大震动。佛法甚深微妙,妙不可言,真乃难信无上大法。但为了拯救众生,佛法必须说,说时大地通体光明。
佛法必须说,必须说……不惧危险临身地大胆说,不可变成“不敢说”、“不能说”。
梅川居士在说:“释迦牟尼在三千年前修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即无正等正觉,说与人听……”
《朝闻道,夕死可矣》。
诗人在人性前所未有的堕落所施加的悲哀中写了这一首《证道歌》,诗题是孔圣人的话。
什么道,能值得人朝闻夕死?是儒家的道,是佛家的道。包容冰儒道佛道集于一身一心,行仁义,行众生平等与遵循善恶因果报应的铁律。
闻道者,在肉体性死亡后,精神性生命永生。释迦佛祖还活着,儒家孔圣人还活着。
外儒内佛的中国当代诗人包容冰,还在唱着自己的血源:“我是穷山饿水哺育大的孩子/血脉里流淌着苦苦菜的泪水”。
《怕死的人别读我的诗》。
包容冰写有大量的死亡诗篇,如果中国有外国存在的“死亡诗社”,他必是首席诗人。他最有名的死亡诗篇是近500行的长诗《读<西藏生死书>》,以藏传佛教圣哲的巨著为源头,旁征博引先贤的死亡格言与死亡实践,说尽了“向死而生”的命运的不可选择与理性接受。人死观、乐死主义,最极致“为死而生”。这个把“死”写在额头上的觉者,首先也是最终挂出了他的诗题——《怕死的人别读我的诗》。
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最怕死的人,一生都在死亡的恐惧中栖栖遑遑,愈老愈甚。当血液变成空气时,他们平庸的生死,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教训是,让生命读读死亡这部放在每个人枕头旁边的圣书。死亡和活着同样快乐,不怕死的人活得最快乐。
包容冰的死亡诗篇是死亡美学的回光返照。“怕死的人要读包容冰的诗”,你就不怕死了,就能快活地活着了,找到生命永存的秘笈。
但诗人还是不放心,提醒“雾里迷路的匆匆过客/当你回头已是一轮残阳啼血/黑夜的大口吞噬昏聩的头颅”。死亡像黑夜的大口,虎视眈眈,你到哪里去躲避?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是一曲庞杂繁复的交响乐,一个主旋律乐句建立成功了,变成了诗题《一个人的战争》。
佩阿索在《不安之书》中说:“我一寸寸征服了与生俱来的精神领域,我一点点开垦将我围困住的沼泽。我无穷无尽地分裂,但我不得不用镊子把我从自我中夹出来”。这段话很形象地佐证了诗题《一个人的战争》,和诗文本“一个人的战争”的战况和战果。诵经念佛悟道解脱,和末法堕落乱象对峙着……
包容冰从生命原点起步,投射反思于自我生命的精神空间,从本我中分裂出超我。本我的兽性、巫性和超我的理性、神性展开战争。一个人在两个世界中,正面和负面战斗。谁在解构,谁在建构?包容冰的诗意对胜负都有补偿作用——两个我双胜双赢。
一个人的战争?这个人不是疯子,患有精神分裂症。他是精神健全的思想者。理性神性的胜利提拔愚人变成新人类。
诗人自此得到了大自在:“把每一个平庸的日子过成陡峭/缪斯常来眷顾,如清风拂面”。
《站直脊梁的八月》。
这个诗题中没有缺位的主体,可以是八月,可以是在八月这个并非偶然的月份站直脊梁的人。七月在前,九月在后,八月在中间,前后是因,中间是果,都有故事。
从人性之一端的“食”说事,食素者是清廉者的意象,饕餮者是腐败者的意象。清廉者在十二个月中每月每日都站直脊梁。但是,“我的祖国病得不轻”,“想到未来,我感到极度悲哀……”
诗人大声疾呼或温柔说教了,但是,“听懂我话的人,少之又少/如指甲尘,听不懂我语者/像大地土——”
《掬一抔阳光给灵魂取暖》。
语言学家莱蒙·鲍里斯在上世纪提出了“语言景观”概念,指在公开场合从功利目的出发展示的语言简单表达,如大街墙壁上涂写的标语口号等等。诗人包容冰把“语言景观”实践应用到诗题上。动作,对象,目的,一一列明,增加了“语言景观”的可视性可思性,别开生面。
诗人在纷扬的数重时空中,从岷州到阆中到甘谷到武山再回到家乡种植当归黄芪的土地;从历史到现实,从俗界到寺庙,从世间人的农夫到出家人的老僧,深刻证悟到了人间的苦寒冷暖,和挣脱六道轮回的向往。于是决心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自度度他,穿越生死轮回/掬一抔阳光给灵魂取暖”。
《宁为君子牵马坠蹬。不为小人出谋定计》。
这是对寻求生活策略的人,具有醍醐灌顶与棒喝功效的诗题,取自《增广贤文》或某一励志古籍,是真正的圣哲所言,比现代心灵鸡汤更富营养。关键句在诗题与诗文本中往返,任重道远。
人生如演戏,社会大舞台。诗人在生活戏剧中失败,又痛被小人加害,认识了社会与小人的本性,发愿亲君子,远小人,慈悲为怀,全心全意为众生做好事。
诗人感叹:“君子稀有难逢啊,像天山顶上的雪连/如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大半生时光,我追着君子的遗风/走遍多半个中国,寻求光明”。
《把苦难嚼碎咽成壮骨的蛋白》。
这个包含着特殊动态合成意义,新造关键句“咽成”的谓宾结构的诗题,可以稳妥地拆解,变成一首隐喻大象的小诗:
把苦难
嚼碎
咽成
壮骨的
蛋白
诗题后的诗文本,接上去就开始诚实地诠释与发挥。
这个诗题,是包容冰诗歌基地上飘展的红旗,指示着他的诗歌方向。
包容冰是实实在在的而非象征意义上的苦难诗人,他一直饿肚子饿到二十岁,以苦苦菜疗饥并以其转化成蛋白质。物质上的绝对贫穷被温饱代替后,精神上的苦难增量后接踵而至,被排挤,被倾轧,被欺诈,被诬告,被色变……
两种苦难,被他嚼碎被他咽下被他消化转化成了蛋白质,他得到了这种营养后,才有了坚硬的骨头,才有了健壮的精神,去写诗。
这样的诗人,不被新媒体狰狞或温柔的语境所动,保持了时代诗人的立体身份,与诗歌的独立自由精神;不去参与全民写诗的娱乐化集体狂欢,不去写口水诗,不去当诗歌宠犬,不去当诗歌优伶。他的诗歌资源源源不竭,绝不会干涸见底,而去求助“小冰”或“AI”等诗歌电脑软件,捞出人工智能生产出的“诗歌”文字,作为活诗人的作品。
以苦难健壮身心的诗人,才能写出健壮的诗歌。杜甫的《三吏三别》,艾略特的《四月荒原》,里尔克的《周五基督》,牛汉的《干校劳役》,昌耀的《青海牦牛》,海子的《亚洲铜》……健壮着的包容冰也奉献出了饥饿诗篇。
包容冰自豪地宣示:“而今,我把所有经历的苦难/嚼碎,咽成壮骨的蛋白/特立独行……”
《打捞灵魂不灭的沉船》。
这个谓宾结构而成的诗题,有很强的张力。词张力扩展为句张力,诗题即澎湃跳动起来,张力即扩展到诗文体,成为篇张力。三种张力合一,诗就像血脉喷张的强大心脏,心有佛在了。
张力撑开诗空间,任人自由进入驰骋想象,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是什么:都是头等宽广无涯的问题:灵魂不灭——佛教《金刚经》五千言真理,“六如偈”真理结晶二十字,由船载之渡经苦海,遇魔障沉没。佛子们奋力打捞佛法佛义,一派波浪滔天地重生的场面。真理之船又稳妥前行了。
诗人鼓呼:“我抓住梦幻生灭轮回的契机/寻求真理,开发自性/在卷轶浩繁的史籍里,删繁就简/打捞灵魂不灭的沉船——”
《春天的晨光打开一扇紧闭的门》。
佛经最灵妙的修辞,是譬喻打开象征——聚合成譬喻和象征重叠的诗题。西湖的春天和西北的春天在地理上截然不同,但在佛义上又明晰相通。“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永嘉大师证道歌)。修行要趁春早。行十善拒十恶,往生三善道不去三恶道。西北的居士劝西湖的伊人觉悟。打开门,门外有六道轮回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梅川居士在上课:“法喜充满的日子,常乐我净/看破红尘的人,顿生超凡的智慧”。
《三月的桃花点燃我的情思》。
桃花情思延伸二十年出现的差异不可弥合,南方伊人杳无音信,西北诗人读经写诗。
诗题紧扣诗意,由唐代灵云志勤禅师《桃花偈》凝缩而成。《桃花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花发几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寻剑客是寻道者,见桃花而悟道虔信不疑。
三月的桃花点燃的情思中全是佛意。桃花在中文意境中象征爱情,在佛教经卷中象征佛法。佛法对人间事物原有意思的转化功能巨大。包容冰此诗和《桃花偈》在禅宗文献中都叫小艳诗。禅在小艳诗中传达绝对禅解,分外美丽动人。情思尽头原是道。
梅川居士告诉世人:“我守住高原的寒风/软弱的骨头被雨雪锻打成不坏金刚/我没有被浩荡的红尘掩埋”。
《第三十五个教师节联想》。
诗题“联想”,简单却有力,联想力对宗教与哲学很重要,对诗歌很重要。包容冰的联想很坚韧,延伸三十四年力量不减,由第三十五个教师节联想到第一个教师节——第一个教师节很重要——有多重要?
诗题与诗文本平静客观叙事,并无“溢美”或“溢恶”。毕竟,诗人作为一个乡村教师,已幸福度过了三十四个教师节,现在正享受第三十五个教师节的荣光;但由于事关重要,仍不由得联想到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臭老九”的主流意识仍在盛行时过第一个教师节的那一日,他和众多同志们被一个乡领导施加的训斥与侮辱。这个小官僚言词下流,“x”挂嘴上,横逆恶毒,直如恶霸骂街。被骂惨了的乡村教师们灰头土脸,勾头缩颈,不敢发一言置辩。最后,每人奖一个三毛钱的笔记本,上书“第一个教师节纪念”字样,盖乡政府的红印。
曾几何时,诗人偶遇年逾七十已退休的这个小官僚,尽露衰相,在街道孤独地行走,诗人顿生悲悯——昔日一方霸王失去虎威后,得到什么感悟否?
小官僚看来要永远戴着“优等粉”的虎头帽赖活着了。仍见有大权贵牵着几只“专家”、“学者”当宠犬在街上遛狗,走过9月10日。
诗人在2019年9月10日,发生弗弗西斯式的悲凉无奈地忆苦思甜:“那时我每月领25元工资/在离家25里远的山村教书/半月回一趟家”.
《以诗歌的光芒温暖众生的灵魂》。
诗题是中国儒家诗言志载道,和佛教利乐众生的圆融晶体。
诗发出的光芒投向人民的灵魂,温暖的灵魂安乐愉悦,明理悟道。诗人们写诗护国安民,祈人间太平。
诗人以佛子最高贵的语言感恩祖国:“我是结在新中国大树上的一颗果子/感恩,我的祖国啊——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分泌出甜蜜/以诗歌的光芒温暖众生的灵魂”。
《地不尺》。
古今中外以地名为诗题的诗篇很多,但以如此怪异的地名为诗题,只有包容冰一家。
“地不尺”村被岷山群山挟持,地不是一尺。地不尺村中有苦人儿,所居窑洞不足一尺。僻远的岷山中,必有怪异,有些怪异。
地不尺的生活是能够变得广阔的。诗人给贫穷的山村写了祝福辞,诗人给贫穷而死的苦人儿唱了一首安魂曲。诗人脚下一尺土,能植茂盛万里诗。
诗人登高远望:“地不尺,大山深处的可怜村庄/举目眺望,我的一声浩叹诠释了/你的全部沧桑历史”。
不久前开始,文学写作出现了两种形态:电子稿写作和手写稿写作。前者极多,后者极少。我是手写稿写作者,在无格白纸上记资料,在线格纸上写草稿,在方格纸上誉正稿,再寄给包容冰、王立世、王爱红、叶春秀等几个年轻朋友打成电子稿发表或出版。在报刊、出版社只收电子稿的形势下,除此以外,我这个手写稿作者,就无路可走了。
包容冰是电子化写作者,他的近四千首诗和百多篇评论与散文,都是电子化了的。
前面提到的已故诗歌大师杨牧,特重诗题,很多诗题都经历过改动命名再命名。不但做到题切诗,更要做到题带诗行。如:把《贝壳》改为《北滨》;《夏至作soslento》,先改为《大暑回旋曲》,再定为《夏至》;《病眼》改为《冷风》;《视野洪积世》先改为《洪积世》,最后定为《怀古》;《寓言》先改为《黄花》,最后定为《秋》;《契珂夫》经过了《残菊》《菊残》三次命名后始定名《菊花》……
杨牧自然是手写稿诗人,凭手迹能看出他的诗题履历。包容冰是电子稿写作诗人,看不到他的诗题改动痕迹。但必须承认,以他的诗题优秀切题而论,他的诗题都是经过探索熟虑而后定的,有的还多次改动。
包容冰的诗题有两个要义:一是佛法聚集。朱光潜言,诗有宗教才能达到深广境界,林语堂言,诗代替了宗教的任务。一是抓住了生活的兴奋点人性的欢乐悲苦情。承此两端,佛陀菩萨和尚禅师都会冥冥加持诗人写作人间生活向善之诗。
第三代诗人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张清华教授说“诗到文字为止”。包容冰的诗题与诗文本到了语言、文字没有“为止”,且是外溢了,就像《金刚经》的“六如偈”那样外溢着深远的思想。包容冰的诗是有思想的,和佛家的思想融为一体,深邃丰茂,意味高妙!
阅读包容冰的诗题,阅读包容冰的名句,阅读包容冰的诗歌——这场中国诗坛的流水席,谁都可以参加,谁都可以退场,谁都能赏味知妙。
陈明火的诗意劳绩启发了我,要从包容冰诗歌的诗题探秘,找出包容冰诗歌魅力之所始。但我的劳绩不是煌煌巨著,只是近万字的一篇文章。
而且,只从包容冰最近期诗集《驿路向西》上下卷606首诗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典型诗题,来陈述自己的发见。挂一漏万是难免的,但珍珠色彩,会一颗接一颗地辉映过去。
现代汉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杨牧(奚密评语),是特别能在诗题上下功夫的诗人。评论家黄丽明在论及杨牧早中期诗歌的互文性时指出,杨牧的诗题能够“展现出其为人称赞的书写密度”。读者研读杨牧诗歌,都能轻易地注意到诗人下标题的好几层指涉。这层书写密度与多层指涉的实现,往往为有赖于为主标题增加的副标题、题词、序言,或是选用“鹧鸪天六首”、“行路难”这般本身具有深度文化积淀的标题。
当代诗人包容冰认识到一个人的名字对这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好名字,戴着这个名字终生行走修行。“包容冰”这个寄寓深刻的身份证上法律名字,是他成年后自我命名的——真好!查网络无此重复的名字。包容冰是佛教徒,“包容冰”名头下的人才配是佛门弟子。缘此,他自命法名“梅川居士”,把家乡梅川土地当作佛土而居。号“舍利”,寓指舍弃私利;又是一只佛鸟,古天竺一个伟大的佛教徒就叫舍利子。舍弃了名闻利养的舍利子,唱着救世之歌!
重视人名的诗人自然重视诗的名字。诗题就是诗的名字。包容冰视诗为自己的精神儿女,总是给自己的诗起一个好名字。这是他的诗唯一的名字,不可改易不可冒用。诗戴着这顶黼黻绚丽的名字行以致远。
给诗下标题不是小孩技巧而是大诗艺。人把命名日当节日过,诗题所定之日也应作诗的命名日来过。
包容冰诗题命名思路有些是和杨牧相近的,但大多数都是自出心裁就诗意诗境命题的。诗题就是诗的第一句,由此展开大精心大自在的书写密度,只见密不透风,或疏可跑马——一首诗的行走跨坎越坷,不见文字之累,直指人心。
《祭母辞》。
祭母辞之后就是祭母的内容,直指慈母佛心历程。一个陇中的苦难母亲放下对五浊恶世的执念,听从儿子的劝告学佛念佛,成就了一个门庭中佛恩浩荡的佛教家族,自身往生极乐净土,在九品莲花宝座上微笑千古。
歌颂如此庄严神圣的母仪母德的诗,当用《诗经》三体中的“颂”才能以“颂”颂圣,故用恰如其分的“祭母辞”为题,令人仰视谛听。
诗人在歌颂先母:“无量光寿,哪一朵荷蕾是孕育你的胚胎”?
《洛阳,洛阳》。
两个地名连用的诗题,在新诗中多见,但包容冰把两个“洛阳”连缀,却意义非凡——一个洛阳是尘世的,一个洛阳是净土的;两个洛阳在同一条路上不远不近地同向西行,俗界和佛界就开始互动交流了。于是,包容冰从俗界吸收儒家道家心念,从佛界吸收佛家佛义佛法,他亲历了两个洛阳,他的思想已经很重很重了。只有两个洛阳合作,才能撑住一个世间人和一个出世间人的思想重量。很重啊!压塌了七十二种外道外见,正知正见欢腾上升。
念佛说法的佛诗,用了一个普通游记式的诗题,至扑至素,内蕴却高达天穹。
诗人感到“洛阳把我紧紧抱在怀里/也掂量不出我思想的重量”。
《二月初八,佛陀出家》。
用一个陈述句,说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一个凡体肉胎的人,从国王奢华之家以太子的身份出走于荒蛮乱世,开始求索人类两界三生的本相;击败当代黑社会似的女妖们布下的娱乐至死的陷阱,终于胜利得道。自此众生有了生存的方向与目的,有了自救救他的法宝。人自此成为“人”了——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生三世的人。
包容冰在数字人文时代,在人文思想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组成的数字人文时代,抓住了“二月初八”这个数字和“佛陀出家”这个人文,用符号学创造者索绪尔的“编码技术”,用文化学者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建立了佛陀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解释了佛陀怎样经历了肉体与灵魂的千苦万难,诞生了千身万身千世万世佛身,是人类永不缺位的导师,每日每时都在每人身边。天竺梵钟一声钟响,给中土送来了光芒万丈的佛法僧三宝。和佛陀出家具有一致文化意义的事件在中土也很多,湘潭敬安大师自焚二指,成为“八指头陀”行走济世;弘一法师李叔同更衣断欲,一曲“送别”,立成南山律第十一世祖;岷州梅川居士包容冰,对这一切动物起誓“我不再吃你”,坚持常素苦修,写佛诗四千首弘法。中国佛教的虚无主义无立足之地,“谈佛色变者”恶极不爽,“佛不离口者”福乐随身。包容冰对佛陀的沉浸式体悟,建构了佛陀的精神标识,位尊光明。
诗人诵念:“叫您一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的恩师,今生今世有缘相逢……”
《给生命的漏洞打一个补丁》。
这个诗题充满着寓言精神。寓言转化为隐喻,隐喻转化为意象。包容冰多么希望自己是身心健全的人,他碰到的人也是身心健全的人;谁的生命没有漏洞——血淋淋的伤口——缺铁缺钙;或者对着别人家的棺材,哭自己的难怅,但“谁去收揽”?
但他自己还不是这样的人,他同周遭的人也不是这样的人。可他是唯一的一个至性至情的人,他自我投射黑暗人间反思痛楚,发见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漏洞”——是物质奴役创伤?是精神奴役创伤?还是语言奴役创伤?
他对自我意识,进行了内在表达与外在表达。“万物是善身”(王守仁),情与理俱在。“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神”;“道心之人必具智骨,其智骨必有深情”(汤显祖)。梅川居士有道心有智骨有深情,有神助,发见了自身和世人生命的漏洞,又有资质给漏洞打补丁——给空虚的漏洞填塞进信仰与真理,再温柔缝合,至天衣无缝——一些完美无缺的新人类出现了。
寓言性诗题就是诗人与诗歌的理想。诗人的工作尚未结束,诗歌还在悲鸣:“血液流在斑驳的大地上/六神无主的灵魂,还在抽搐……”
《拔去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诗题线性叙事的仪式感庄重得令人起敬。远方的人来到狼渡滩草原,此方的狼亦有别情,渡向了更远方。而人类的漂泊,总是诗人首先漂泊,“首先是一次语言事件!”
诗人揭示的诗意,就是中年的男人拔去中年的女人头上的一根白发(一根!),补上去的则是纯洁无瑕的情谊:祝你永远年轻,幸福地渡过狼渡滩。诗人有诗在脚下,远方即在脚下。
诗人白发更多,但对佛教在家居士来说不是压力,出家僧剃去了所有的黑发白发。基督教《圣经》四福音书传出胜利的消息,耶稣亲手一根根数清了人的头发。青丝可以是情丝,但白发已是修行成功的标识。
黑发白发丛集的诗人,“伸出忐忑不安的手指/如同拔掉压在你头上的一座大山”,胜利地拔去了她头上的一根白发。
《拥一怀清辉的月光煮茶觅诗》。
诗人如巫觋:黑龙江森林的萨满,甘肃岷山下洮河边的湫神,文不加点的诗题,环视不平衡生态下各色诗歌的命运共同体中的镜头语言,让人感知了一串动作的刻度点,即:拥抱——一怀清辉的月光——煮茶——觅诗。诗人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诗人通巫术。如此,好诗必然会找到,或是巫师的咒语,或是头陀的偈子。
这是当下真诗人的纯净生态,可以顺理成章地还原为真实生活,在月光下喝茶写诗。原点是读圣贤书,行圣贤道。诗人细致精微的生活不可再粗糙化,只能辛劳谋生,自我建设能诗意栖居的简单处所,包容冰在一个小城做到了。他做到的是位尊诗官与至大诗人永远做不到的。
他的誓愿是:“下一个春天,打压的思想还会发芽/像大山一样喷薄惊世的熔岩”。
《不可说,不可说……》。
两个简单句“不可说”,加上一个省略号,构成了超越时间点,又超越了时间段,直达所有时间存在的锐化焦点诗题。对一个世俗读者来说,迷雾系数极大,会产生重大阅读迷雾。但云开雾散后,读者的悬念一下子落到实处。“不可说”者,即佛法佛义佛理。
诗题是佛经语。在一般场合中,佛法不可说,说时大地会发生六大震动。佛法甚深微妙,妙不可言,真乃难信无上大法。但为了拯救众生,佛法必须说,说时大地通体光明。
佛法必须说,必须说……不惧危险临身地大胆说,不可变成“不敢说”、“不能说”。
梅川居士在说:“释迦牟尼在三千年前修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即无正等正觉,说与人听……”
《朝闻道,夕死可矣》。
诗人在人性前所未有的堕落所施加的悲哀中写了这一首《证道歌》,诗题是孔圣人的话。
什么道,能值得人朝闻夕死?是儒家的道,是佛家的道。包容冰儒道佛道集于一身一心,行仁义,行众生平等与遵循善恶因果报应的铁律。
闻道者,在肉体性死亡后,精神性生命永生。释迦佛祖还活着,儒家孔圣人还活着。
外儒内佛的中国当代诗人包容冰,还在唱着自己的血源:“我是穷山饿水哺育大的孩子/血脉里流淌着苦苦菜的泪水”。
《怕死的人别读我的诗》。
包容冰写有大量的死亡诗篇,如果中国有外国存在的“死亡诗社”,他必是首席诗人。他最有名的死亡诗篇是近500行的长诗《读<西藏生死书>》,以藏传佛教圣哲的巨著为源头,旁征博引先贤的死亡格言与死亡实践,说尽了“向死而生”的命运的不可选择与理性接受。人死观、乐死主义,最极致“为死而生”。这个把“死”写在额头上的觉者,首先也是最终挂出了他的诗题——《怕死的人别读我的诗》。
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最怕死的人,一生都在死亡的恐惧中栖栖遑遑,愈老愈甚。当血液变成空气时,他们平庸的生死,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教训是,让生命读读死亡这部放在每个人枕头旁边的圣书。死亡和活着同样快乐,不怕死的人活得最快乐。
包容冰的死亡诗篇是死亡美学的回光返照。“怕死的人要读包容冰的诗”,你就不怕死了,就能快活地活着了,找到生命永存的秘笈。
但诗人还是不放心,提醒“雾里迷路的匆匆过客/当你回头已是一轮残阳啼血/黑夜的大口吞噬昏聩的头颅”。死亡像黑夜的大口,虎视眈眈,你到哪里去躲避?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是一曲庞杂繁复的交响乐,一个主旋律乐句建立成功了,变成了诗题《一个人的战争》。
佩阿索在《不安之书》中说:“我一寸寸征服了与生俱来的精神领域,我一点点开垦将我围困住的沼泽。我无穷无尽地分裂,但我不得不用镊子把我从自我中夹出来”。这段话很形象地佐证了诗题《一个人的战争》,和诗文本“一个人的战争”的战况和战果。诵经念佛悟道解脱,和末法堕落乱象对峙着……
包容冰从生命原点起步,投射反思于自我生命的精神空间,从本我中分裂出超我。本我的兽性、巫性和超我的理性、神性展开战争。一个人在两个世界中,正面和负面战斗。谁在解构,谁在建构?包容冰的诗意对胜负都有补偿作用——两个我双胜双赢。
一个人的战争?这个人不是疯子,患有精神分裂症。他是精神健全的思想者。理性神性的胜利提拔愚人变成新人类。
诗人自此得到了大自在:“把每一个平庸的日子过成陡峭/缪斯常来眷顾,如清风拂面”。
《站直脊梁的八月》。
这个诗题中没有缺位的主体,可以是八月,可以是在八月这个并非偶然的月份站直脊梁的人。七月在前,九月在后,八月在中间,前后是因,中间是果,都有故事。
从人性之一端的“食”说事,食素者是清廉者的意象,饕餮者是腐败者的意象。清廉者在十二个月中每月每日都站直脊梁。但是,“我的祖国病得不轻”,“想到未来,我感到极度悲哀……”
诗人大声疾呼或温柔说教了,但是,“听懂我话的人,少之又少/如指甲尘,听不懂我语者/像大地土——”
《掬一抔阳光给灵魂取暖》。
语言学家莱蒙·鲍里斯在上世纪提出了“语言景观”概念,指在公开场合从功利目的出发展示的语言简单表达,如大街墙壁上涂写的标语口号等等。诗人包容冰把“语言景观”实践应用到诗题上。动作,对象,目的,一一列明,增加了“语言景观”的可视性可思性,别开生面。
诗人在纷扬的数重时空中,从岷州到阆中到甘谷到武山再回到家乡种植当归黄芪的土地;从历史到现实,从俗界到寺庙,从世间人的农夫到出家人的老僧,深刻证悟到了人间的苦寒冷暖,和挣脱六道轮回的向往。于是决心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自度度他,穿越生死轮回/掬一抔阳光给灵魂取暖”。
《宁为君子牵马坠蹬。不为小人出谋定计》。
这是对寻求生活策略的人,具有醍醐灌顶与棒喝功效的诗题,取自《增广贤文》或某一励志古籍,是真正的圣哲所言,比现代心灵鸡汤更富营养。关键句在诗题与诗文本中往返,任重道远。
人生如演戏,社会大舞台。诗人在生活戏剧中失败,又痛被小人加害,认识了社会与小人的本性,发愿亲君子,远小人,慈悲为怀,全心全意为众生做好事。
诗人感叹:“君子稀有难逢啊,像天山顶上的雪连/如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大半生时光,我追着君子的遗风/走遍多半个中国,寻求光明”。
《把苦难嚼碎咽成壮骨的蛋白》。
这个包含着特殊动态合成意义,新造关键句“咽成”的谓宾结构的诗题,可以稳妥地拆解,变成一首隐喻大象的小诗:
把苦难
嚼碎
咽成
壮骨的
蛋白
诗题后的诗文本,接上去就开始诚实地诠释与发挥。
这个诗题,是包容冰诗歌基地上飘展的红旗,指示着他的诗歌方向。
包容冰是实实在在的而非象征意义上的苦难诗人,他一直饿肚子饿到二十岁,以苦苦菜疗饥并以其转化成蛋白质。物质上的绝对贫穷被温饱代替后,精神上的苦难增量后接踵而至,被排挤,被倾轧,被欺诈,被诬告,被色变……
两种苦难,被他嚼碎被他咽下被他消化转化成了蛋白质,他得到了这种营养后,才有了坚硬的骨头,才有了健壮的精神,去写诗。
这样的诗人,不被新媒体狰狞或温柔的语境所动,保持了时代诗人的立体身份,与诗歌的独立自由精神;不去参与全民写诗的娱乐化集体狂欢,不去写口水诗,不去当诗歌宠犬,不去当诗歌优伶。他的诗歌资源源源不竭,绝不会干涸见底,而去求助“小冰”或“AI”等诗歌电脑软件,捞出人工智能生产出的“诗歌”文字,作为活诗人的作品。
以苦难健壮身心的诗人,才能写出健壮的诗歌。杜甫的《三吏三别》,艾略特的《四月荒原》,里尔克的《周五基督》,牛汉的《干校劳役》,昌耀的《青海牦牛》,海子的《亚洲铜》……健壮着的包容冰也奉献出了饥饿诗篇。
包容冰自豪地宣示:“而今,我把所有经历的苦难/嚼碎,咽成壮骨的蛋白/特立独行……”
《打捞灵魂不灭的沉船》。
这个谓宾结构而成的诗题,有很强的张力。词张力扩展为句张力,诗题即澎湃跳动起来,张力即扩展到诗文体,成为篇张力。三种张力合一,诗就像血脉喷张的强大心脏,心有佛在了。
张力撑开诗空间,任人自由进入驰骋想象,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是什么:都是头等宽广无涯的问题:灵魂不灭——佛教《金刚经》五千言真理,“六如偈”真理结晶二十字,由船载之渡经苦海,遇魔障沉没。佛子们奋力打捞佛法佛义,一派波浪滔天地重生的场面。真理之船又稳妥前行了。
诗人鼓呼:“我抓住梦幻生灭轮回的契机/寻求真理,开发自性/在卷轶浩繁的史籍里,删繁就简/打捞灵魂不灭的沉船——”
《春天的晨光打开一扇紧闭的门》。
佛经最灵妙的修辞,是譬喻打开象征——聚合成譬喻和象征重叠的诗题。西湖的春天和西北的春天在地理上截然不同,但在佛义上又明晰相通。“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永嘉大师证道歌)。修行要趁春早。行十善拒十恶,往生三善道不去三恶道。西北的居士劝西湖的伊人觉悟。打开门,门外有六道轮回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梅川居士在上课:“法喜充满的日子,常乐我净/看破红尘的人,顿生超凡的智慧”。
《三月的桃花点燃我的情思》。
桃花情思延伸二十年出现的差异不可弥合,南方伊人杳无音信,西北诗人读经写诗。
诗题紧扣诗意,由唐代灵云志勤禅师《桃花偈》凝缩而成。《桃花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花发几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寻剑客是寻道者,见桃花而悟道虔信不疑。
三月的桃花点燃的情思中全是佛意。桃花在中文意境中象征爱情,在佛教经卷中象征佛法。佛法对人间事物原有意思的转化功能巨大。包容冰此诗和《桃花偈》在禅宗文献中都叫小艳诗。禅在小艳诗中传达绝对禅解,分外美丽动人。情思尽头原是道。
梅川居士告诉世人:“我守住高原的寒风/软弱的骨头被雨雪锻打成不坏金刚/我没有被浩荡的红尘掩埋”。
《第三十五个教师节联想》。
诗题“联想”,简单却有力,联想力对宗教与哲学很重要,对诗歌很重要。包容冰的联想很坚韧,延伸三十四年力量不减,由第三十五个教师节联想到第一个教师节——第一个教师节很重要——有多重要?
诗题与诗文本平静客观叙事,并无“溢美”或“溢恶”。毕竟,诗人作为一个乡村教师,已幸福度过了三十四个教师节,现在正享受第三十五个教师节的荣光;但由于事关重要,仍不由得联想到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臭老九”的主流意识仍在盛行时过第一个教师节的那一日,他和众多同志们被一个乡领导施加的训斥与侮辱。这个小官僚言词下流,“x”挂嘴上,横逆恶毒,直如恶霸骂街。被骂惨了的乡村教师们灰头土脸,勾头缩颈,不敢发一言置辩。最后,每人奖一个三毛钱的笔记本,上书“第一个教师节纪念”字样,盖乡政府的红印。
曾几何时,诗人偶遇年逾七十已退休的这个小官僚,尽露衰相,在街道孤独地行走,诗人顿生悲悯——昔日一方霸王失去虎威后,得到什么感悟否?
小官僚看来要永远戴着“优等粉”的虎头帽赖活着了。仍见有大权贵牵着几只“专家”、“学者”当宠犬在街上遛狗,走过9月10日。
诗人在2019年9月10日,发生弗弗西斯式的悲凉无奈地忆苦思甜:“那时我每月领25元工资/在离家25里远的山村教书/半月回一趟家”.
《以诗歌的光芒温暖众生的灵魂》。
诗题是中国儒家诗言志载道,和佛教利乐众生的圆融晶体。
诗发出的光芒投向人民的灵魂,温暖的灵魂安乐愉悦,明理悟道。诗人们写诗护国安民,祈人间太平。
诗人以佛子最高贵的语言感恩祖国:“我是结在新中国大树上的一颗果子/感恩,我的祖国啊——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分泌出甜蜜/以诗歌的光芒温暖众生的灵魂”。
《地不尺》。
古今中外以地名为诗题的诗篇很多,但以如此怪异的地名为诗题,只有包容冰一家。
“地不尺”村被岷山群山挟持,地不是一尺。地不尺村中有苦人儿,所居窑洞不足一尺。僻远的岷山中,必有怪异,有些怪异。
地不尺的生活是能够变得广阔的。诗人给贫穷的山村写了祝福辞,诗人给贫穷而死的苦人儿唱了一首安魂曲。诗人脚下一尺土,能植茂盛万里诗。
诗人登高远望:“地不尺,大山深处的可怜村庄/举目眺望,我的一声浩叹诠释了/你的全部沧桑历史”。
不久前开始,文学写作出现了两种形态:电子稿写作和手写稿写作。前者极多,后者极少。我是手写稿写作者,在无格白纸上记资料,在线格纸上写草稿,在方格纸上誉正稿,再寄给包容冰、王立世、王爱红、叶春秀等几个年轻朋友打成电子稿发表或出版。在报刊、出版社只收电子稿的形势下,除此以外,我这个手写稿作者,就无路可走了。
包容冰是电子化写作者,他的近四千首诗和百多篇评论与散文,都是电子化了的。
前面提到的已故诗歌大师杨牧,特重诗题,很多诗题都经历过改动命名再命名。不但做到题切诗,更要做到题带诗行。如:把《贝壳》改为《北滨》;《夏至作soslento》,先改为《大暑回旋曲》,再定为《夏至》;《病眼》改为《冷风》;《视野洪积世》先改为《洪积世》,最后定为《怀古》;《寓言》先改为《黄花》,最后定为《秋》;《契珂夫》经过了《残菊》《菊残》三次命名后始定名《菊花》……
杨牧自然是手写稿诗人,凭手迹能看出他的诗题履历。包容冰是电子稿写作诗人,看不到他的诗题改动痕迹。但必须承认,以他的诗题优秀切题而论,他的诗题都是经过探索熟虑而后定的,有的还多次改动。
包容冰的诗题有两个要义:一是佛法聚集。朱光潜言,诗有宗教才能达到深广境界,林语堂言,诗代替了宗教的任务。一是抓住了生活的兴奋点人性的欢乐悲苦情。承此两端,佛陀菩萨和尚禅师都会冥冥加持诗人写作人间生活向善之诗。
第三代诗人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张清华教授说“诗到文字为止”。包容冰的诗题与诗文本到了语言、文字没有“为止”,且是外溢了,就像《金刚经》的“六如偈”那样外溢着深远的思想。包容冰的诗是有思想的,和佛家的思想融为一体,深邃丰茂,意味高妙!
阅读包容冰的诗题,阅读包容冰的名句,阅读包容冰的诗歌——这场中国诗坛的流水席,谁都可以参加,谁都可以退场,谁都能赏味知妙。
2023年12月28日,上海半沪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