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年后依然闪光
2020-06-11 作者:顾偕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评论家顾偕文学评论。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76周年了,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这一光辉文献,我们依然能从中有关文艺方向的诸多重要组成部分,清晰领悟到其中的不少创新精神。《讲话》虽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诞生的,但其文艺思想的标志性纲领,尤其是一些关于根本性问题的宏观上的认识,经过几十年来我们的文艺实践与现实的交叉并行,今天我们同样可以从它对时代发展的整体把握上,看到一种丰厚的思想体系必然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是《讲话》开卷明义的要旨之一。围绕这一关键的事实,文献由此针对性地强调了文艺同社会应有的关系,作品必须正视时代的需求,作家艺术家当为人民大众服务等一系列建设性的美学原则。这种对文艺方向高屋建瓴的判断及在当时为革命文艺所提供的目标,不仅以其丰富的理想精髓,形成和赢得了进步人士整体的共鸣和共识,更多的,也为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活动,艺术创造,作品形态,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在一个多样化发展的时代,必然于无数变幻的时空,也会面临同样是更多更艰巨的问题。是深入面对生活,与时代和人民共命运,还是忽略生活或背离对时代的理解,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发挥着一定社会作用的文艺,我想仍然不可缺失一种明确的道德属性和更为向上的价值观。我们今天学习《讲话》,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的文艺思想,不单是要从这些极富哲学内涵的文化思考上,掌握和继承一些有关探索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在进一步研究和认识《讲话》所凝聚的深刻文艺规律时,同样也应结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思想,结合我们当下的文艺创作,于不同的艺术实践归结点上,领悟出《讲话》更多的延伸性意义来。
“双百方针”和“双为方向”,不是空穴来风,也非抽象的概念。它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品格的一种具体人性的界定,更是以此力图树立在文艺创作领域里面的一种宽松的范式。其高远的文艺视野,其真知灼见的唯物主义,在我们今天深化改革的途中,在我们各不相同的创作自由空间,至今仍充分适合于我们正待梳理的现实,仍有其始终不会被时间解构或丢掉的历史旨趣。
只要我们在对这“双百”“双为"所概括的现实意义的体会上,能普遍运用好其中较多有利于时代的资源,能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地继续扩展我们文艺的“大众化和民族化”,我想无论从哪些新的角度对题材的切入,还是于何种微观层面上,用创作去对社会的发展作积极的反映和颇具鲜明形象的整合,其精神实质和所应当注重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均不会是庸俗的,相反却能以更多精彩的文明样式,明朗而丰富的展现,再度感召起一代人,生动地鼓舞起一个依然需要有健康文艺力量来影响和推动的时代。
我们广州正在朝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区域卓越前景靠拢,一个区域城市的飞速进步,既要具体而实在地体现在它的经济建设中,相应的越发成熟的文化品位,也应于一定程度上,有着其更为广泛和丰富的积累。城市建设文化含量的浓度和厚度,现在已为不少先进国家所倡导。
因此,从广州来看,能够促使文艺事业长足发展的一些根本性前提,除了我们自身已对事物具有了较为敏锐的感受和有了更高的要求之外,于理论上来讲,以往经验范围内凡属优秀且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理论范本,仍将不失为我们今天的文艺与时代一同向前迈进的参照系。《讲话》的高度即在于此,《讲话》最初的目的,也即在此。
一部作品或其他的文艺形态,倘若脱离了给予它健康养分的特殊土壤,不去化优势为创新的契机,不去尽力实现人生最高的理想目标,必然会以“个人化”膨胀,简单地流于一种空虚,甚至会流泻出并无多少理性的浮躁来,最终难免也会在自身弥漫的市俗气中滑入消亡。严肃的经典性的文艺思想,由此历来告诉了我们时刻应学会正视现实和坦然面对现实的重要性。特别像《讲话》这样充盈着智慧和正确人生态度的艺术文献,它融入了当时对社会长远的思考,极为客观地为今后时代的文艺发展,亦指明了方向。
如此,七十六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于一再更新的环境,细细品位一位领袖的热情和其远大的艺术目光时,那依然闪烁着真理光芒的《讲话》,那对文艺领域现象多元的精辟阐述,谁能说现在是可有可无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过时了的。
2018.5广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