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长安瘦马

诗人在人世间行走就是不断抒情的过程

——读姜群诗集《时光走在流水之上》有感

2025-05-26 作者:长安瘦马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诗人于尘世的跋涉,本就是一场盛大的抒情之旅。坚守诗歌的抒情性,回归诗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的本源,并让传统诗意在当代语境下裂变出全新的审美方式和文本。姜群用这部诗集,做出了靓丽动人的注释。

诗人简介

姜群,沈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悦读》杂志社社长,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著有《时光走在流水之上》《明月归谁家》《残缺的温柔》等三部个人诗集。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在外刊发表,另有多首诗歌入选年度诗歌选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姜群将诗集命名为《时光走在流水之上》,想是在经过了一番人生的磨砺后发出的对人生世事的感喟。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转换到诗歌层面,我觉得一部诗集就是一个世界,一首诗就是一叶菩提,诗人在诗歌的世界里修行,用诗歌感知世界,渐悟或者顿悟,每一首诗都明心见性地萦绕着诗人的灵光。我没有想到,坐在我对面与我豪饮的东北大汉,文字竟如此细腻温婉,如沁润的美玉、如清澈的泉水,从收录到诗集里的六个小辑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姜群的诗风,灵秀隽永中发散出强烈的个性,奔放热烈中彰显着赤诚的性情。读姜群的诗,不用大费周章地猜想诗歌背后谜一样的隐喻,因为姜群就是一个直来直去快意恩仇的人,他不愿意绕着弯子说话写诗,但是,他营建的诗歌王国百花争艳,也就是说呈现在《时光走在流水之上》里的诗歌,充满了传统诗歌的诗意的美,其语言叙述风格、意象物象的征用等方面,有其独立的诗学理念和审美标准。
  在诗集的扉页我注意到,由丁水先生的题字中写着“姜群抒情诗选”,我想,这便是姜群给自己的这部诗集定下的基调,那就是姜群的诗歌写作侧重诗歌的抒情性。关于诗歌的抒情性,在当下诗歌主流似乎有意将其淡化,甚至有诗人主张去抒情化,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毛诗序》曾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诗歌的初始状态和根基就是情感,而且无论诗歌如何发展变化,即便你刻意避免抒情,也只是在语言表述的浅表层去抒情化,但是只要你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你就避免不了抒情。所以我支持并且赞赏姜群诗歌的抒情,姜群用诗歌书写着有情有义的人生,或游历感怀,或心灵独白、或爱情和亲情的眷恋,无不流露出优美的、充满力量的、深具思想性的真挚抒情,让读者进入他的诗歌,陪他哭陪他笑陪他行走天下,其实诗人在人世间行走,就是一个不断抒情的过程。现在,让我们进入姜群的诗歌:
 
夜很遥远
 
我以身体做诱饵
潜伏在秋天的袖口上
文字还能深入内心密谈多久
才会看到天涯一夜白头
 
谁能再送我一碗渔火
顺着星光饮尽
谁又把时间洗得铮亮
来掩盖褪去的铅华
收回天空里放飞的歌声
身体里的词语多了些许的黯淡
 
夜很遥远 就用我的旧梦给你铺床
沉湎于黄昏的唇色
谁还能许我一身袈裟
让我在满世界的花香里独自悲悯

 
  收录在第一小辑“中年以后,我只剩下一杯酒”里的诗大多是姜群的游历之作,他行走天下幽思怀古抚今,在洛阳他与唐诗相遇,“一边叹息/一边又往岁月里添了/一把胡须”,在庐山他找到了“最远的你就会是我最侘寂的风景”,在敦煌他被“长河落日。因果打湿了我迷茫的眼睛”,在苏州他被吴音软语小桥明月融化,他说:“这是一座让我时常感到害羞的城市”,温婉的文字、细腻的心绪构成了姜群的诗歌底色,他静静地走、深深地思,他寄情与山水之间从容不迫到心绪万千,无不显示着纯真朴素的情怀。而我在第一小辑里选出《夜很遥远》这首诗,就是为了印证姜群在游历中进行着深度思考,这首诗在暗夜幽思中探寻灵魂的栖居之所,充满着孤独与哀愁,“歌声”“渔火”“黄昏的唇色”“袈裟”等,他将这些情感具象化地嵌入一幅图景中,营造出空灵而寂寥的意境,让我感受到了姜群内心深处的隐秘思绪与精神活动。
 
晚风已经擦破了地面,你的姿态依旧日摇曳
 
我不能没有爱情
就像这杯子里要泛着白嫩的酒花
才能让生活的裙摆
安抚着黄昏
 
善良的星光拂过耳边时
晚风早已擦破了地面
夜色带着巨大的翅膀
落在我薄薄的唇上
紧贴着你花瓣般的脸颊
让对面的流水敞开青涩的门
看黑暗中的屋顶躲过了流星
我就知道你来过
 
既然你来过
我疲惫地死过一次又何妨呢?

 
  从第二辑《有种爱像玉一样美》中我们可以看到姜群的真性情的彻底流露,和他端起的酒杯一样豪爽霸气,在《我是众神之王》中他这样写道:“生长在东北/可以让我把阳光/当生鱼片一样咀嚼”,在《放我回到河流》中:“我可以写下比黄金还灿烂的诗行/并把它们安插在春天的路上/等着你不小心踩到/春风站在肩头舔着我的脸颊/让我的灵魂无比高贵”,豪放与浪漫同在,诗人气质彻底放飞,由此我判断出姜群是个真正的诗人,因为在他的诗里看不出丝毫世俗功利,他尽情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毫无掩饰。比如《晚风已经擦破了地面,你的姿态依旧日摇曳》这首诗,这是一首爱情诗,在当下诗坛爱情诗已经是稀有的濒临灭绝的物种,在这里我且不去探究焦虑疏离的时代背景,单就姜群敢于敞开心扉,内心纯净如水的诗歌写作我就认可喜欢了他的诗歌。这首诗起笔虽然直白但很奇异,接下来“善良的星光”“巨大翅膀的夜色”“花瓣般的脸颊”等意象的铺陈,构建出浪漫又神秘的诗镜,特别是结尾 ,直抒胸臆,将爱情的力量推向极致,让整首诗在情感的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每一天的黎明,都让我想起家里的亲人
 
有灵魂的文字早已一排排死去
只剩下我的骨骼和楼台
在空旷的风里苍凉地呼吸
 
几两碎银又如何?
最终我们都相遇在灰飞烟灭里
露出难以掩饰的寂寞
我和你在花瓣的背影上
相互缝补走远的天真
我们在未来的世界里毁灭
又在已知的世界里重生
 
而此刻,我的样子
多像走累了的流沙
每移动一步
就会有月亮长出斑点
我看自己的名字陌生

 
  第三辑“故乡,我已经是飞不动的风”,每一个诗人心里面都有一个故乡,到了一定年纪,故乡时常魂牵梦萦,似乎没有故乡我们就没有来处,这一点我特别感同身受。在《故乡,我已经是飞飞不动的风》中,仅第一小节就让我怦然心动:“我们用卑微的歌声听着崇高的往事膜拜/草叶儿上面的风掐疼了城市深处的故事/卸下水中的面具跟着五花草塘的影子流浪/谁能在我肉体的边缘吐出又一个花蕊”?然而,故乡早已不是我们原来的故乡了,故乡已经变成了我们的精神符号支撑我们前行。《每一天的黎明,都让我想起家里的亲人》这首诗,更像在流沙与灰烬中打捞生命的回响,寥寥数语便直抵对生命本质、存在困境与精神救赎的深沉叩问,表面上,标题指向对亲人的思念,而文字却在现实与虚幻的夹缝中展开,“家里的亲人” 在正中并未直接出现,亲人或许象征着生命中最初的温暖与归属,我想,这也是姜群要传达的超越个体情感的关于生命本质的考量。
 
秋天的午后
 
秋天的日子已经渐黄
习惯的风在旷野里起舞
夏天并未走远
我依然爱着,躺在寺庙里的钟声
这里的每一朵白云都是我的亲人
我祈祷时他们就站成一排有法心的翠草
 
午后,总会有一只蝶
围绕在母亲加深的皱纹上
秋天的睫毛眨一下
远方的天边就会有人
哭一场站在秋天的边缘
我只想问你
谁能和我一起怀念
秋风走远的日子

 
  本部诗集的名字就出自第四辑“我想做回黑暗的人”里,“我看见大地长高的疼痛/漫过了祖先的背影/轻轻把一截时间弹落”,《时光走在流水之上》的幕帷就这样被姜群缓缓拉开,在这个小辑里,姜群“开始怀念泅于水中的兄弟”,开始“掰开时间的叶片/偷走比白骨还忠贞的记忆”,开始“一动不动地守候黑暗/尽管有了一杯恩怨不清的酒精”,时光在他笔下的一幅幅图景中漫漶,然而主旨是清晰的,就拿《秋天的午后》来说,姜群将时光的流逝、对亲人的眷恋与生命的慨叹编织成诗,在自然意象与内心独白的碰撞中,奏响了一曲关于存在与怀念的抒情乐章。特别是“躺在寺庙里的钟声”一句,打破了常规感官逻辑,赋予声音以静态的重量感,仿佛将时光凝固,让我们随手即可触摸到时光的温柔与残酷。
 
旗袍上嵌着的月色
 
祖母的血液里至今都流淌着满族人的荣耀
那件满绣的旗袍就静静地躺在岁月之上
祖辈们一辈子骑马,一辈子喝酒
终究让风吹拂过的还是那件不舍的旗袍
英雄也罢,刀枪也罢
弯弓见了都要躲开的是旗袍上镶嵌的月色
那一针一线就像一声声鸟鸣
更似按捺不住的白山黑水
 
我看到了那一年风一样的岁月
花香熄灭了春天
一个少女的双手刺绣着内心的爱情
让整个满洲在诗歌的骨头上发芽
清朝雄壮的江山
蹲于某个黄昏的路口
远方的篝火总是慢慢地醒来
一件旗袍就是一个爱恨情仇
 
这世上,许多回忆都已经褪色
许多色彩,无人顾及
唯有旗袍上的思念越积越厚
她带给我时光和远方
思念和芳华
一些玫瑰色的记忆
让旗袍像极了眼前的流水滋润着月色
今天,我的目光
在你绣满晚风的指尖上
一次次取走答案

 
  第五辑“谁能一肩挑着天涯一手扶着月光”写亲情的诗较多,他写祖母的旗袍、写病中的父亲、写故乡的雨水和雪花,可以看出,辑录在这里的诗用情最深最重,但是在诗中并没有发现用力过猛,姜群诗歌表达注重细节张弛有度,让我看到了东北汉子豁达隐忍的一面。《旗袍上嵌着的月色》这首诗信息量很大,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姜群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以旗袍为轴,将民族记忆、历史风云与个人情思层层晕染,展开一幅鲜活厚重的诗行,那是月光织绣出的时光诗行,这首诗可以说是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情感在多维交织中升华,显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浓烈的抒情性。就我个人诗歌写作经验而言,虽然不是原住民,但我也出生在白山黑水间,也曾写过《赫图阿拉的春天》,我能感受到“旗袍”已经在姜群的血脉中变成了一种精神文化基因,承继并且发展下去。

今夜让我的文字和你一起叛逃
 
让我的文字骑在月光的背上叛逃吧
趁灵魂还没有找到子宫的出口
我满身的伤在河里洗了又洗
这些低头的季节和火焰无关
相对于阳光的放纵
我更喜欢抚摸整齐的秋天
尽管我所表达的思想还残留着锈迹
 
这些被折磨的岁月依旧心事重重
今年的秋天我再次被麦子沐浴
不远处 躺着几只忘记方言的麻雀
以及头枕着江南睡觉的古琴
我就这样跌进一盏茶里
把呼吸留在了钢筋以外的怀抱
 
多想在风尘的头顶缓慢地行走
伴随着秋菊燃烧的羽毛
谁还会用一把沉重的利剑
刺破秋风的脉搏
从此流淌着一地不老的年华

 
  最后一辑“我的自画像”是姜群彰显个性、完全自我敞开的高潮段落,诗歌的走向是打开的,他的生活、他的性情、他的价值指向,都在这里集中体现。从《有风浩荡而来》《琴弦以外的声音》《我的自画像》等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纯粹的姜群,一个有着缱绻诗心的姜群、一个不驯又很无奈的姜群。就像《今夜让我的文字和你一起叛逃》这首诗在奇幻的色彩中充满矛盾与挣扎,而这种叛逃并非现实意义上的逃离,而是精神层面的突围,姜群找到了突围的路径,那就是诗歌,诗歌作为姜群灵魂的出口,走出去,建立了自己的诗歌世界和精神家园。
  纵观姜群的诗集《时光走在流水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姜群的写作特点,概括三个字就是:真、纯、远,“真”是他做人之真,“纯”是他性情之纯,“远”是他思考之远,有了这三点,即便是有些诗歌出现些许瑕疵,那也是白璧微瑕,反倒更显真实。姜群坚守诗歌的抒情性,在时光的流水上悠然前行,回归诗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的本源,并且让传统诗意在当代语境下裂变出全新的审美方式和文本,这样抒情正是当下诗歌所缺少的、有温度的抒情,进一步说有了这样的抒情,才能把美还原给诗歌,驱赶我们心中的戾气怨气,才能让阳光普照大地。
  诗人于尘世的跋涉,本就是一场盛大的抒情之旅,姜群用这部诗集,做出了靓丽动人的注释。在这里我想说:我喜欢这样的抒情!
 
长安瘦马2025年5月16日于辽宁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