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下半月中诗论坛精华帖
2020-02-01 16:50:13 作者:论坛精华编辑工作组出品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统筹:何中俊
组长:陈敬良
编辑:身后眼前、乐山船公、徐一川、彭云霞、茂华、顾念
1、石头剪刀布 /杨祥军
2、往南走三百里 /冯歌
3、流星 /未夫子
4、长安落雪 /周建好
5、倭瓜 /朝君
6、一根鹰的肋骨 /李正国
7、灭绝辞 /峻刚行者
8、隔离 /为云封心
9、那一天,那一月 /彭纯廉
10、站在一张眼的摄影作品前 /庄子明
11、过年 /这里有阳光
12、逆行 /为云封心
13、数米 /小雪人
14、庚子年正月初一 /闫殿才
15、古长城垛口 /曰生
16、度岁 /且行且品且悟
17、这个年 /赵安琪1985
18、宁厂象鼻山 /彭纯廉
1、石头剪刀布
文/杨祥军
三十年前,与你猜拳
我出石头,你出剪刀
我得意洋洋远走他乡
三十年后见面
我出石头,你依然出剪刀
同意我回归故里
大山啊,你名剪刀山
原来就只会一种手势
彭云霞评语:诗性的叙述,简洁、明快,语言有穿透力。
乐山船公点评:杨祥军老师的《石头剪刀布》,极为简化的两段式就达成抒情的效果,令人叹服。
这首可能年龄不同,会读感不同:一类是文字型的,认为最后揭示的“剪刀山”手势,有些文字表面化或游戏化,“回归故里”显得牵强;另一类放在“根文化”背影理解,“剪刀山”只是手势的表象,实质是象征故乡的爹娘。对于90后,可能多倾向于第一类。他们于传统以及苦难的体验和影响是递减的,情愿从字面去解释。俺更倾向后一类。读这首时,俺想到的是阿尔次海默症的母亲。她每天都把食指和中指比作剪刀,在衣角上折腾。母亲一生最好的时光都裁剪给了子女,最后把自己裁剪成这付模样,且心甘情愿。(阅读“代沟”,是发展过快的心理烙印。犹如90后对民族的认同和自信远远高于父辈一样)列举这两类读感,主要是说,一个好的诗歌文本,会成为情感的引信,不需要理由,就能引爆内心某处的情绪。呼应,其意象与情感、审智的融合、拓展、互补与架构谋篇处,值得我们借鉴。
2、往南走三百里
文/冯歌
往南走三百里路
就到了童年
杏花、桃花、梅花
在一个屋檐下,开着
她们冲我
嫣然一笑
我就长大一岁
她们比我长得更快
我刚转身
她们就结出了果实
炫东评语:巧思妙想 万千感叹于其中,亮读推荐。
顾念评语:简约,清新,让人眼前一亮。
徐一川评语:有时空的跳跃感,也有蒙太奇般的画面感。诗意灵动。
乐山船公点评:去年,中诗第二届南方(中山市)诗歌研讨会上,一位老诗人说:“诗人最宝贵的是童心”。冯歌老师这首小诗,以天真开朗童趣的方式,道出生命轮回积极乐观的一面,有人生独特的感悟。在诗人眼里,那些“在一个屋檐下,开着”的“杏花、桃花、梅花”,都是童年快乐的伙伴。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但作者和花儿们都在各自的“时区”里嫣然一笑,开花结果,彼此相伴,从不迟到。这种生命的体悟,抛弃了所有复杂的道理和意义,唯童心鉴证花开花落,展示诗意的纯真。
俺一直有一个观点:诗歌写得越复杂,越体现人性;诗歌写得越简约,越体现神性。纵观古今中外传世的诗歌,多数是贴近生命、删繁就简、形象鲜明的文字艺术,就象现代“芯片”一样,那么方便、简略、干净、深刻。
3、流星
文/未夫子
倒挂在
夜空里的残局,
对弈的人
去了哪里?
时不时
会有几颗
等不耐烦的
棋子,
滑落天际。
黎落推荐:想象丰饶,具有动态感。
身后眼前点评:清新,明白,练达,看似浅近, 题材普通。此诗读来却不给人腻味,烂俗感,并具画面感,个人是认可的。
4、长安落雪
文/周建好
普天之下莫非雪土
说这话时
一片雪花又盖在了皇家的琉璃瓦上
高大的朱门似乎矮了三分
风整理不了那些零乱的足印
更辨认不了哪些是八百里加急
晚归的路人
从不管雪花是从皇宫里飘出的
还是那枯枝上被挤下的
只在雪地里
寻找回家的路
身后眼前点评:古都长安,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味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为一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此亦一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此又一种。等。
诗人周建好这首《长安落雪》也是颇有韵味。雪落“皇家的琉璃瓦”上,其于今日,显然有发怀古之幽思情结。所谓“八百里加急”,无法不令人联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香艳而又富丽堂皇的长安盛世。结尾,曰“只在雪地里/寻找回家的路",回到现实中,其“风雪夜归人”的意境也是到位的。
周建好先生创作精力旺盛。其诗作往往给人以惊喜,意象切入自然,多数时候偏于轻灵。而这首更增添了一定的历史厚重与沧桑感,更加难得了。
5、倭瓜
文/朝君
棚架上的倭瓜被阴面的露珠扒拉着
这些一大早就爬出来的小俏皮
是娘最贴近的亲戚
娘在前院的荒宅子里种瓜种豆
种她日复一日的日子
汲水、浇菜是她晨练的程序
这些好闹腾的小家雀,还有夜里
不让睡觉的蟋蟀,这些不友好的邻居
娘早已把它们收为家眷
娘有时也会按动老年手机,怯怯地说
倭瓜熟了
彭云霞简评:语言灵动,有生活气息,诗意闪烁。
顾念点评:书写简约,场景刻画生动,抒情高效,蕴含了极为浓烈的感情。
倭瓜——“娘”最贴近的亲戚,"娘"每日在“荒”宅子里种菜,吵闹的家雀、蟋蟀,甚至都是“娘”的亲人了。前三节都是正常的田园生活常态,虽无处不蕴含了“娘”作为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但是还算满足。可到了最后一节,“娘”拿起老年手机,前三节的场景描述一下子就在这里爆发了:为什么要怯怯地说呢?因为想念,因为害怕扰乱孩子的工作,不一而足……
一首特别喜欢的优质作品,推荐共赏。
6、一根鹰的肋骨
文/李正国
闪电,天空绽开的花朵
这是一只鹰的臆想
它正穿越其间
它不顾雷霆的警告
欢快地穿越其间
其实,闪电就是闪电
最多是层云的筋骨瞬间凸显
最多是上帝的灵感乍现
如果你不能在闪电熄灭之前
在你的花朵凋落之前全身而退
请抛给我一根肋骨或一片带血的羽毛
我将以此为据
重新论证风雷的杀伤力
闪电的隐喻
以及你那一声哀鸣
如何震荡千里悠长至今
茂华点评:今天读了作者几首诗,且行且品且悟老师推荐的是另一首诗,经过比对我选择这一首加精华,是因为这首有更多的亮色和气势。把鹰的肋骨与闪电做力量平衡,鹰睥睨闪电,仅仅把它看作“天空绽开的花朵”;“闪电就是闪电,最多是层云的筋骨瞬间凸显,最多是上帝的灵感乍现”,“它不顾雷霆的警告,欢快地穿越其间”,以鹰的勇敢,须重新论证风雷的杀伤力,这气势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首诗里,我读出了高尔基的《海燕》和雪莱的《西风颂》的意境。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我不认识作者,但是从一首诗里可以读出一个人的精神层面,我说的“诗也如其人”意即如此。
7、灭绝辞
文/峻刚行者
长江何其长,何其宽阔
养不住一条鱼和它的长吻
白鲟从长江灭绝后
一条江,叫母亲河多么的悲凉
我何其年青,何其充满想象
养不住母亲和她的白发
妈妈病逝后,一个叫“母爱”的物种
在心里灭绝成一道空谷
夫唯评语:思路开阔,蕴含丰盈,余味耐品。
陈敬良点评:“灭绝”这个话题很沉重、义较广。作者分别用人为和环境的因素与生命和时光的不可逆转完成文本的诗意构建和发散。
第一节把住时代的脉搏,直接从现实中取材“长江白鲟灭绝”,从而实现诗写的现实性、时代性,感叹中更多的是指向“警示”与“暗讽”,也借此达到“以点及面”的艺术表达效果。
第二节从文字本身,让读者体会到岁月的无情与不可抗力,也体现“母爱”的珍贵与无法复制。
文本构建分析:显而易见,两节都为题目的“灭绝”服务,指向却又似乎毫不相干,似乎有跳跃过大、过快之嫌疑。而作者两节都使用了“母亲”,恰好解决了避免文本断裂的问题,这是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母亲河失去儿女(白鲟),儿女失去母爱,一样的“灭绝”,一样的悲凉。
8、隔离
文/为云封心
炕上,菜还是温的
锅里的饺子扑通、扑通
天又黑了,预报中的雪
仍然没有来
301病房灯火通明,照亮了
一张从武汉始发的车票
病房外的梅树含着骨朵
她们在夜色中抱紧心事
北屋,一筐精心计算置办的腊货
可以刚刚好塞满一个大行李箱
小女孩拿起电话
“妈妈,奶奶说您今年很忙…………”
冯歌推荐:即景,写实,与社会息息相关。
乐山船公推荐:文笔凝练,表述质朴,现实感很强。
彭云霞推荐:应时之作,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吴殿平推荐:简洁,有余味。
徐一川点评:当前举国上下都在高度关注新型病毒疫情蔓延趋势的时刻,又恰逢2020年春节的临近。而病魔的肆虐似乎有更加张狂之势,隔离势在必行。这样一来,全国又有多少家庭无法团聚,多少骨肉被迫分离。《隔离》这首作品,以通篇白描的手法,从一个普通家庭面临的状况入手,呈现了一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景象,这样一首态度认真、关切现实、贴近民生、密切关注百姓悲欢疾苦的作品,在这个时候,格外具有感染力,令人过目难忘。
诗歌第一节,“炕上,菜还是温的/锅里的饺子扑通、扑通”,这个小家的团圆饭一如往年,都备好了,可是“天又黑了,预告的雪/仍然没有来”,简单自然的一句客观表述,内蕴却十分丰富,既是“天有不测风云”的意味,又有“亲人说好回家过年又回不来”的唏嘘和惆怅。第二节,直接扑入中心内核——“301病房灯火通明,照亮了/一张自武汉始发的车票”,这张车票的主人是谁?是医护?是病患?是疑似?作品并未交代,也不必交代,此处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手法,高度浓缩了这场汹涌而来的疫情给人们、给这个春节带来的极大影响和痛苦,赋予了作品鲜活度和张力。诗歌末节,“一筐精心计算置办的腊货/可以刚刚好塞满一个大行李箱”,这一堆满载着亲情和思念的年货,应是被隔离的妈妈“精心计算置办”再快递回来的,睹物思人,怎不令家中苦苦等候的老人、子女格外伤感和酸楚?幸而奶奶善意的谎言,“妈妈,奶奶说您今年很忙......”略略减轻了小女孩的难过,年货、电话、行李箱.....这些平凡细节呈现出的情怀,是多么的真实、细腻、朴素动人。而作品中的“妈妈”身份始终不明,但无论她是医护,或是病患,都深深地令读者揪心。在眼下这个特殊时期,这首作品以其简洁的语言呈现,生动的场景再现,令人动容、回味。
愿病魔早日败退,愿病患尽快康复,并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们致敬!
9、那一天,那一月
文/彭纯廉
擦掉了那一天
就听到了你已被几声吆喝
划过几道痕的自言自语
黄昏已陆续跨过田垄、沟坎
抬高了低调的栏栅
擦掉了那一月
就看见那本已割掉的麦田
还原成黄橙橙的一波一波的麦浪
和浪向四周的恬静
擦掉那一年
一个老孺人回到了马年
和那村子一片桑叶形状的版图上
整个画面是那一步步走远的背影
仿佛是要擦掉那一天
那一月
那一年
吴殿平推荐:舒展奔放,诗意悠长的力作。
彭云霞点评: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约而不敛、哀而不伤的。诗人想擦掉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具体所指的是什么时间,我们不知,他似乎想忘记什么,同时又在追忆昔日乡村生活的美好。时光流逝、社会变迁、物是人非,那一样都是我们心中的痛点。诗的每一节都用了相同结构的句式,回环复沓地强调要擦去“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追思之情愈来愈浓烈。诗人善用唯美的意象和灵动的语言,来描写他记忆中的田园风光,诗性的表述,情融于景,颇有唐朝诗人王维的山水画诗之意绪。每一帖画面,诗人都赋予它深层的暗示,富有心理上的律动与思维上的考量,让读者除了看到诗意的画面之外,受到心灵的触动。末节的情景描述,更具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之风范,“一个老孺人回到了马年,和那村子一片桑叶形状的版图上,整个画面是那一步步走远的背影。”摹形拟态,意真实虚,带入感强,留白空间足。不言一字哀伤,读来却令人喑然神伤。尾句“仿佛是要擦掉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呼应首句,复沓前意,再次强调欲擦掉那个时间节点。“不思量,自难忘。”愈想忘记的,愈忘不了吧!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江城子》中的那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一切都会过去。”虽然如此,美好的过往总是会留下火种的,让我们在怀想时,觉得温暖而愉悦,并借此抵抗人世的薄凉。祝福诗人。
10、站在一张眼的摄影作品前
文/庄子明
是我站在他的眼睛里,还是他
站在我的眼睛里
当我转过身后才发现
我们都站在,我身后的那双
眼睛里
我身后的那双眼睛,和我们一样
又站在别人的眼睛里
下意识地
我闭上了眼睛
可是那些眼睛,却始终睁着
吴殿平评语:自如的收放中有节制和隐忍,欣赏问好师友点亮。
乐山船公点评:庄子明(牛莽)这首《站在一张眼的摄影作品前》,通过几双眼睛,为读者简略又准确勾勒了一个社会依存关系的心灵图貌。眼睛,心灵的窗户,也是渴望沟通的窗户。作者巧妙地把“站在别人的眼睛里”,作为本诗的视角引擎,开启一幅“吸引眼球”的画卷:无论你闭上还是睁开,你都无法避免被别人“读取”,或者叫心灵认同。这也多少印证“互联互通”的生物本性。这首最大特点,以质朴语言层次分明地构建了诗歌文本的未知结构,读者可以尽情填充,余味无穷。为此,向大家推荐这首平淡又深刻的小诗。
11、过年
文/这里有阳光
到丹地农的山谷
我变得很不重要
没谁招呼我
那些树,灌木和溪流,我对它们说你好
没谁看我
没谁回答
它们只顾自己生长只顾自己落叶
只顾自己流向远方
我不希望看见任何野生的
我不是它们
风弄出一些声音
草丛深处是除夕
山梅子评语:悦读小诗,有静美之气。
身后眼前点评:过一个安静的年,一个平淡的年。平淡里面也有真情。来到远离尘世的山谷 ,那里的树木,溪流,不因为我的到来有丝毫躁动。他们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这里是植物与溪流的世界,也是山谷本身,是大自然本身。怕见与我一样的动物,不愿参与与见识动物界里的纷争,血腥与杀戮。只愿听见风声,愿风声带我进入季节的深处----也许,除夕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夜晚。
12、逆行
文/为云封心
在妻子的眼里,你是河
在孩子的心中,你是山
父亲注视良久,就说了一句
“不用管我”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征战
敌情凶险,物资紧缺
前方告急!
红旗下,你挺出了血肉之躯
1998年
百年不遇的洪水,江城危急
军旗猎猎,数万将士死守大堤
电视机前,一个少年攥紧了拳头
山梅子推荐:诗写画面细腻感人!
顾念点评:特别简单也特别有力量的一首诗,第一节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为父亲,丈夫,孩子,山河,战士;第二节写现状,第三节点出“逆行”精神的跟脚——传承!
但是,在这里,请原谅我无意去分析一首诗的结构与优劣!
今天是大年初一,这个春节,我们过的都不是很安生。我们眼睁睁看着这样的大事件发生,我们的医务人员前赴后继,湖北本地的,全国各地的,面对病毒,都在逆行。这一年的春节,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没有休假,这些最可敬的人就是最无畏的战士,正在一线战斗。在这几天,我的孩子在看新闻的时候常常流泪,他问我:“爸爸,都会好起来的!对吧?”——我看到的有的视频里,我们的白衣战士,在出征应援的时候,喊的口号:“回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少!”
我告诉儿子,我说对!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们正在经历病痛磨难的同胞们,我们无畏的白衣战士们,都将平安归家,一个都不能少!我坚信!!
13、数米
文/小雪人
鼠年。正月初二
世界倾盘大雨,冠状病毒盛行。
白衣志愿者,逆行奔赴
武汉
病源中心
我无力可援助,在木桌上
数米
一排排,一队队,
稻谷碾去黄金甲,裸奔
且行且品且悟评语:这个大概类似于念阿米阿米哄。
王子全评语:鼠年——白衣——米——生命的原型。文思隽永,通透,品读诗意。
茂华点评:这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被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我要说,在中国大地上,尤其是在武汉主战场,硝烟比任何一个真正的战场都要浓厚,浓得呛住每一个人的口鼻,许多人在生与死的阵地上反复拉锯。医护志愿者们从各地奔赴战斗第一线,由于他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患者,与传染源只隔着一层防护服,他们的处境极其危险,他们的行为需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来支撑。回到这首短诗本身,作者在前半部分描述了鼠年正月初二,白衣战士奔赴武汉病源中心的场景,后半部分诉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病毒肆掠横行的无奈,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去救治别人,只能在家中封闭自己,甚至不能进庙堂烧一柱香,为那些命悬一线的患者和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祈祷,只有在木桌上数米,看着这些米粒一排排、一队队裸奔,正像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逆着瘟疫前行的白衣天使,数着米,就像数着佛珠,默默地为白衣天使们祈福,希望他们平安。
14、庚子年正月初一
文/闫殿才
浮山后的雪,没有化
一朵梅花开了,也没有化
羡慕喜鹊,可以山前山后的飞
羡慕它看梅花的眼神,胜过,看
任何一个春天
庚子年初一,我有十几平方米的领地
读书,喝茶,写诗
还有一部无事不晓的手机,和
手机里三千多个联系的人。不约而同发着
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就像一天前
不约而同发着,庚子除夕。在更早之前
他们发的是焦虑、无奈和愤慨。他们表现得
很像这个社会的主人
他们的呐喊,比病毒,传得快,传得远
他们想把江城来的东西,重新摁回手机里
现在他们知道,要封一座城,救一个国
知道有那么多的天使和物资,援向那座城市
知道有那么信息,追踪着从这座城市出来的人
他们瞬间安静了许多。之前他们的焦虑、无奈和愤慨
无非是,想把沉睡的人,唤醒
朝走错路的人,喊一声
开水不响,绅士不喧
把自己,关在十几平方米的领地
喝茶,读书,祈祷,写诗。等着那群白衣天使
打一场无形,无声的战争。枪声响起
后方,都是宁静的
窗户外,浮山后的雪,没有化
一朵梅花正开着。一只没有缚住翅膀的花喜鹊
山前山后的飞。像手机里,不停跳出的
向好的信息
刘洪泉推荐:从这首诗里,我读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信心,推荐优秀!问候诗人!
徐一川评语:有温度的作品,有复杂的人性呈现,但感受更多的是丰富温暖的人情和全民皆兵的勇气和信心,汇成当下最最浩大的生命洪流!问好闫老师,向一线的白衣战士们致敬
陈敬良点评:这首让我想起在微信朋友圈读到马维驹老师的《病毒与谣言》中的“谣言,与病毒同时爆发/两个不同的物种,喜好相同的环境——/阴暗,潮湿,肮脏”、“我认为,之所以如此强调佩戴口罩/不仅在于阻塞带毒的飞沫/也是为了堵住谣言”。
只有在大事件面前、在被未知的危险气氛笼罩中,才能检验国民的整体素质,包括正面和反面、高尚和卑劣、正义与邪恶等。散播谣言者是别有用心,听信谣言者显露了严重的不自信(包括对社会和自身),甚至是懦弱的体现。
作品三、四、五节呈现了疫情发生后,人们从无助、烦躁到看到希望后的“瞬间安静”,也含蓄了众志成城准备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的决心,这背后必定有一群赴死的勇士——向武汉集结的白衣天使。
不管写什么样的题材,首先不要忘记“诗是一门艺术”(很多作品写成了空洞的口号式,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称之为“诗”)。本作品运用“雪”的白,“梅花”的坚毅,喜鹊的“喜——向好的信息”,淋漓了人不畏苦难的精神和对美好的希望与信心。
“窗户外,浮山后的雪,没有化
一朵梅花正开着。一只没有缚住翅膀的花喜鹊
山前山后的飞。”
普通百姓,呆在家:为患者祈福,为奋战在一线的所有无私奉献者鼓气、祈福,静静等待好消息,就是对疫情控制和获得最终胜利的最大支持。这些,都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流动着、潋滟着。
15、古长城垛口
文/曰生
嚼碎两千年烽火烟尘
一嘴牙 毫无松动
依然紧咬西风 咯咯有声
冯歌推荐:众志成城的意志,不惧疫情!几千年风雨,都会被长城的牙齿咬碎!
徐一川点评:这首微诗作品只有短短三行,然而在当前这个形势极度严峻、全民皆兵的大环境、大状况、大事件之下,这首精悍的微诗便更具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象征意义,且充满力度和气势。“古长城垛口”作为诗题,总揽全篇,呈现沧桑、厚重的历史画面感,让读者在回望我们中华大地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奇迹——古长城的同时,也拓开了一个广阔、深邃的联想与思考空间,比如,我们回忆到修筑它的初衷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比如我们也知道它两千年的风雨变迁是如何饱经忧患,它又是如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耀屈辱和发展进程,“嚼碎两千年烽火烟尘”,诗人以一个“嚼”字开篇切入,以拟人化手法融入到虚实相生的时空画面,又以暗喻手法,将“长城垛口”喻为“一嘴牙/毫无松动”,“嚼”、“咬”二字成为这首微诗的点睛之笔。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但每到危难时刻,我们总是能够感受到万涓成水、众志成城的力量,好比古长城一排排的“垛口”,总是严阵以待,屹立不倒,警惕又毫不动摇地阻挡着外来者的入侵,守卫着每一寸疆土。大敌当前,无论是外敌亦或是源于我们内部的病毒,每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担当的中国人,都应该拿起属于自己的武器,勇敢面对,坚强防御,去打赢2020年这一场防疫防控阻击战!(本人已在大年初二接到上级指令,奔赴自己的岗位上开始工作,和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在一起!利用午休时间,写下此段文字。让我们共同战斗,共克时艰!)
16、度岁
文/且行且品且悟
清晨的疫情,有
早春的凉
互道早安后
各自归位空格键
正午的阳光一米
一米吞下
苦涩的焦虑
黄鹤楼的倒影里
有诡诗晃动
你确信
早晚,会飞出
一只仙鹤
月光落进肺里,你
跳入沼泽的病句
像一朵梅芽,要溶化
覆盖它的雪原
吴殿平推荐:以“度岁”为轴线,以“空格键”、“阳光一米”、“月光入肺”、“病句跳入沼泽”等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与抗击疫情的中心意象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增加了诗的内蕴和厚度,又不失灵动和美感,有技巧有内涵的佳作,推荐。
彭云霞点评:这个春节不太平,令人难过。诗人应时抒怀,写时疫,不直接描述抗病的激烈现场与民众的种种恐慌,而是用写意的描述,将意象与时疫糅合,冷静、节制地客观呈现,虚实相生,诗写有画面感,留白适当,其思想与情感,诗人留给读者根据个人的体验来补充与品味。全诗推进的时间线十分清晰,从早到晚,自我隔离的诗人,一直在关注疫情的变化。早上,“疫情”的“凉”,“归位空格键”的焦虑;中午,“阳光一米/一米/吞下/苦涩的焦虑”,荒诞的场景并置,意味深长,有一种冰冷的、尖锐的穿透力。诗人大胆想象武汉的地标——黄鹤楼“倒影里/有诡诗晃动”,这里有诗人深深的怅惘与不安。“你确信/早晚/会飞出一只仙鹤”,唯美的想象,反衬出现实的不堪,其中有对往昔详和美景的追忆,更有对将来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的美好向往。末节,“月光落进肺里”,曼妙的通感,暗喻可怕的病情,诗语之美如刀刃之光,冷冷的划过。“你/跳入沼泽的病句/像一朵梅芽/要融化/覆盖它的雪原”,奇诡而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的表述,与疫情共通,有感伤,更有对春暖花开、疫情消退的期望与信心。
诗人要表达的,不仅是对时疫的感怀,还有对时弊的批判。一些贪婪之徒的愚举、恶行,招来了自然界狠狠的报复,原本静好的岁月陷入恐慌之中。希望这次疫情,能让我们人类,都来反思自己究竟造了什么孽?!以后,能真正的懂得要爱护环境,尊重每一个地球上的生灵,自觉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当前,面对肆虐的疫情,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抗时艰。相信不久的将来,新冠病毒一定会消退无形。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17、这个年
文/赵安琪1985
有些憋屈,有些惊恐
刚放下了气愤,又提起了揪心
窝在故乡,身边人很亲切
土语的问候,是隔着几层的呼吸
门前路,像街道一般被广播打扫干净
其实我们不是在疏远拥抱的温暖
不是为了躲避无形的魔鬼
不是让寒风分离携手的并进
当白鸽展翅,描绘的蓝天像极了无暇的心
我可以在众多声音里听到同一种呐喊
在众多脚步中感受同一种震颤
那是民族雄壮的底气,平地的春雷
炫东推荐:精彩的一组。情感真挚,语句清新独特,亮读推荐。
乐山船公点评:赵安琪老师的《这个年》,不同于论坛多数书写抗击新型肺炎病毒的新诗,有取舍的角度和层次的递进,显得真实自然又凝练。比如“门前路,像街道一般被广播打扫干净”,是乡村的真实现状。结构上,从个人、到亲人、再到民族的铺展过程中,看不到激昂的抒情句式,也没有咆哮的口号控,却能丝丝入扣抵达豪迈的境界。读来亲切舒服,又内生动力。这是俺的总体感悟,向大家推荐。
18、宁厂象鼻山
文/彭纯廉
那时
你多像一枚蓝宝石
只言春风细语
柳条阑珊
手一摸就是一幅水彩
舀起来一瓢
是
江上渔火
夜晚
星星
把我覆盖
我择水而居
静静地等
会不会有人把我喊一声
身后眼前点评:读彭纯廉先生诗歌,我都会想起沈从文先生的小说。彭先生诗歌中的那股纯净的乡土味,与沈从文小说颇为相似。诗意都贯穿于朴素,漫不经心的叙述中,不做作,非刻意。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做好的人并不多。彭先生这一组诗歌仍然显示了其非凡的表达力。兹擷其中一首与诸位诗友共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