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衡阳保卫战赋

2025-08-08 10:19:31 作者:张佩荣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48天衡阳保卫战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也为衡阳这座英雄城市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衡阳是唯一一座被国民政府命名为“中国抗战纪念城”的城市。

矗立在衡阳市区岳屏公园山头的《48天衡阳保卫战》雕塑 甘建华摄
 

  衡阳保卫战起自1944年6月22日,日寇飞机开始轰炸衡阳市区两岸,至8月8日国民革命军弹尽粮绝而沦陷。日寇超十万人数的精锐之师,却被16275名中国军人殊死抵抗48天,最终以阵亡五六万日本兵对牺牲六千余名中国军人、三千余名衡阳民工的代价,成为中国抗战史上城市攻防作战时间最长、死伤程度最为惨烈的战斗。它是日本战史记载唯一一次日寇伤亡超过中国守军的战例,也是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经典战例。

  衡阳保卫战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妄图3天拿下衡阳城、7天打通西南大陆交通线的计划,有力地扭转了中国战局和太平洋战局,为盟军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赢得了宝贵时间。

  48天衡阳保卫战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也为衡阳这座英雄城市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衡阳是唯一一座被国民政府命名为“中国抗战纪念城”的城市。
 

  珍珠港东倭犯险1,中途岛穷兵折锋2。盟军抢滩诺曼底3,狂魔魂断塞班营4。日暮梦呓破,途穷孤注行。“一号作战”觅生路5,十万强虏扑雁城。

  两线铁路汇枢纽,一道屏障护西南6。三面围城势危卵,一将膺命立泰山7。湘江炸桥,难断兽蹄8;耒水阻舟,犯寇胆寒9。停兵山两番喋血血漫壕堑10,枫树山三炮轰酋酋惊命残11。张家山恶斗收失阵,统帅部嘉勉振军前12。首攻强弩末,一线磐石坚13。修机厂孤营反击前仆后继歼敌寇14,张家山残戈逆袭左砍右杀复翻盘15。虎形巢拼残力独木难支16,范家庄守碉堡只手擎天17。虎帐度势,弃守一线聚残力18;敌营损兵,连攻五日恨城坚19。粮绝藻充腹20,弹尽刃挑幡。叩阙无力惊斥令21,冲阵恶鬼丧黄泉22。猛炮毒气卷城廓,残戈铁骨拼断弦23。深壕填尸,援师咫尺失虎将24;民心作盾,破路掘壕济危艰25。战无援,四十八日血浸火;枪无弹,万千甲胄伤加残。孤城铭战史,断刃铁血篇26

  三日破城蛇吞象,百战残垣血扬旗。九州奋刀枪,一邑独荣殊。舍身成仁易,污己赴义凄2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8  将军毁誉护残甲,依然赤诚天下知。计利求名辨大义29,舍我报国分云泥。湘江流日夜,衡岳历今昔。薪火传一脉,百年当可期。

  注:

  1、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4日,美军在中途岛附近成功伏击企图攻占中途岛的日本机动舰队,以沉没一艘航空母舰约克城号为代价,取得了一举击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舰四艘、巡洋舰一艘的决定性胜利。中途岛海战在根本上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赢得了太平洋战场丧失战略主动权,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3、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美英武装力量在诺曼底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4、塞班岛之战。1944年6月11日至7月9日,美军实施航空和舰炮火力,摧毁岛上的大部地面工事;美、日海军在马里亚纳以西海域激战,日本海军惨败,美军全歼守岛日军占领全岛。在塞班岛战役中,日军伤亡4.1万余人,被俘近2000人;美军伤亡1.6万余人。美军夺取塞班岛,为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岛屿创造了条件,也为B-29远程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基地。塞班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5、一号作战。1944年,随着同盟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各战场的连续反攻,日军参谋总部意识到从东南亚到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线迟早会被切断。因此,从东南亚的马来亚半岛经中国大陆到朝鲜釜山的大陆交通线,将成为最后东亚大陆作战的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在中国的河南、湖南和广西等地为中国军队所控制。为了扭转其在太平洋战场上急遽失利的厄运,日军提出“打通大陆作战”的设想,将其命名为“一号作战”。“一号作战”的主要内容是先攻占平汉铁路之南段,进而打通湘桂及粤汉铁路两线,摧毁中美空军基地,防止美国B-29重型远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空袭。自发动“一号作战”短短数月,河南、湖北、湖南长沙相继沦陷。

  6、衡阳是连接东南和西南的战略要地,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公路,战略价值远重于长沙。如果衡阳很快失守,那么日军必然会速下桂林,以日军势如破竹之势,桂林等西南重镇岌岌可危。一旦这些重镇失守,那么美军在西南苦心经营的飞机场必然化为泡影,陈纳德几百架飞机连降落的地方都难以找到。衡阳保卫战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增强了国人坚持抗战的信心。

  7、担任衡阳保卫战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军。第十军在抗日战争中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军长方先觉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率部固守长沙妙高峰,顽强狙击日军第三、六师团攻击,被称为“泰山军”。

  8、湘江炸桥。为狙击日军进攻,1944年6月22日,中国守军将耗资2亿元建成的湘江大桥炸毁,衡阳保卫战正式打响。

  9、6月23日,日军第68师团欲强渡耒水,被守军击退。

  10、6月26日,日军进攻衡阳城南正面阵地,葛先才预十师陈德坒第30团张德山第7连,据守高岭、停兵山两个前沿据点,激战竟日,击退日军十多次进攻,毙敌六百余名,日军以飞机大炮助阵,仍久攻未下。6月28日零点以后,日军又向停兵山据点发起攻击,张德山连长带头上刺刀与敌肉搏,全连战至最后一个碉堡,仅存4人,仍死战不退,全部壮烈牺牲。

  11、6月28日清晨,预十师曾京第 28 团迫击炮连连长白天霖,指挥该连8门迫击炮以连续3次群射,致日军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中将、参谋长原田贞及各部队长全部负重伤,使该师团指挥系统完全瘫痪。

  12、张家山阵地在衡阳火车站背后,是预十师阵地中央突出点,也是战场锁钥之地。日军集中炮火猛轰、飞机空袭、施放毒气弹,守军逆袭、白刃格斗,危急时刻,师长葛先才亲率守军带头冲锋,与敌白刃格斗,阵地失而复得达13次之多。7月6日,军委会嘉勉葛先才收复张家山有功,特颁青天白日勋章一枚、记大功一次;参加该役作战官兵各颁忠勇勋章一枚,各记功一次。

  13、6月28日至7月2日,日军为期5天的第一次总攻击,除占领停兵山、高岭、瓦子坪、辖神渡、来雁塔等据点,守军一线阵地均屹立不动,但守军已伤亡四千余人,弹药消耗60%以上。

  14、7月11日拂晓,日军开始发起第二次攻击。西南主阵地修机厂与右翼张家山阵地同时陷于激战。在反复争夺战后,日军在修机厂屋顶架设机枪扫射,造成陈德坒第30团伤亡很大,第3营营长周相国、第9连连长王云卿、机3连连长何洪振相继阵亡,副营长蒋鸿熙接替指挥,死战不退。

  15、张家山阵地是日军攻击最凶猛之地。从7月11日黄昏开始,日军以百人为一梯队,在大炮、飞机火力掩护下,一波一波冲锋,阵地3次易手,双方在尸体中进行拉锯战。至14日拂晓前,张家山小高地3次失而复得。

  16、虎形巢与张家山是守军西南主阵地两扇大门。朱光基第29团李振武第2营据守虎形巢击退三波攻势,李营长及四分之三官兵阵亡,阵地丧失三分之二。第1营营长劳耀民率全连残兵不足百人逆袭成功,敌我双方在犬牙交错的阵地展开惨烈争夺战,从7月11日战至15日黎明前,守军力竭,未能收复失阵。

  17、范家庄是周相国第3营一个加强连据点,日军连日攻击,阵地几次危矣。第3营两次派部队逆袭,阵亡两位连长、五位排长,损兵百余,战至最后,仅剩10位战士,在章振宏排长率领下据守3个碉堡,死战不退。

  18、预十师直属部队和3个一线团,甚至杂役、伙夫,都在近一个月的激战中伤亡殆尽,防御广而兵力单薄,失守阵地已无力收复。方先觉果断决定弃守一线阵地,重新部署,退守二线阵地。

  19、日军第二次进攻,双方在西南主阵地拼死较量,两败俱伤,日军以伤亡八千之众,两个师团伤亡联队长1名、大队长6名,仅攻占工事全毁的张家山、虎形巢两扇大门而后继乏力,顿挫于衡阳城下。

  20、日军以5个师团兵力于8月1日集结于衡阳外围。此时,衡阳城内伤亡惨重,粮弹匮乏,城内士兵只能吃烧焦的米煮成的糊饭,佐以盐水。阵地附近池塘的鱼虾浮萍均被采食一空。受伤士兵无药品疗治,只能用盐水洗伤口,用废纸破布包扎,伤口多化脓,溃烂生蛆,重伤者无法救治。

  21、衡阳久攻不下,引起日本大本营极度不满,也加剧了东条英机内阁的危机。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严厉训斥横山勇,责令其迅速攻下衡阳。

  22、日军第57旅团志摩源吉少将亲率敢死队冲锋,被守军击毙。

  23、8月4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亲抵前线指挥作战,集中4个师团兵力开始第三次攻击衡阳。日军轰炸机3个战队对衡阳市区施行地毯式轰炸,并大量投放毒气弹,一直持续至拂晓。继而,城外四周数百门重炮齐射,日军攻城各路发起总攻。此时,守军已经弹尽粮绝,伤亡过半,粮弹仅靠空投补给。

  24、7月初,衡阳告急,军委会急令王甲本第79军驰援。突击部队几次突入西北城区,但守军已向城内收缩无法汇合,无功而返。该军转移途中遭日军追击,9月7日,在玉七亭激战中,王甲本中弹负伤,与敌肉搏中殉国。

  25、衡阳人民在中共衡阳地方组织动员下,积极支援抗战,或破坏道路,或毁坏桥梁,或切断日军进攻路线。同时,抗敌后援会和衡阳市政府、工会组织三千余名工人,征用市区120家木材厂商的木料120余万根,配合衡阳守军,利用衡阳周围河川、丘陵、城墙和房屋等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城内各街道挖掘战壕、散兵坑,修筑暗堡、机枪掩体等防御工事,对打击日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衡阳民众为支援衡阳保卫战牺牲3147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战斗打响以后,为运送弹粮医药、救护伤员而牺牲于枪林弹雨之中。衡阳民众是中共衡阳地方组织宣传推动影响下,激发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有效牵制了日军,更有力支持了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打击。

  抗战中,衡阳是全国所有城市中唯一一个被政府命名的“抗战纪念城”的英雄城市。

  27、血战48天,第十军已经造成近六万名日军伤亡(其中被歼近两万名),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也面临撤职。中国守军自身伤亡一万五千余人,其中阵亡七千六百余人,重伤者多达二千六百余人。此时摆在方先觉面前的是一个难题,如果继续打下去,肯定是全军阵亡。如果选择突围,二千六百余名重伤员将会被日军虐杀,指挥部经过多次讨论权衡利弊后,最终艰难选择投降日军。后经数月努力,国民政府救出了方先觉、孙鸣玉和葛先才等将领及部属。12月13日,当方先觉回到重庆的时候,军政高官和民众打出“抗日英雄归来”的欢迎条幅,方先觉等人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2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林则徐被遣戍与家人告别时所作。意即: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表达了愿为国家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

  29、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61年给蒋经国题写条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衡阳抗战纪念城碑塔 甘建华摄
 

  张佩荣,生于1950年10月3日,甘肃张掖人。毕业于兰州培黎石油学校。从事石油工业开发建设40年,历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冷湖炼油厂党委书记、花土沟炼油厂党委书记、三项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青海石油管理局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西北石油管道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高级政工师。业余读史习文,著有《半闲居文存》《半闲居诗钞》《半闲居赋辑》等。赋作泐石刻碑散见于河西走廊,代表作《张掖赋》在《光明日报》刊载并汇辑出版,张掖电视台制播专题片,《张掖市志》收录,张掖润泉湖公园泐石立碑;《黑河赋》以张掖市委、市政府名义刊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