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童年时的村庄(组诗)

2025-05-23 16:32:06 作者:黄开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黄开士:1943年生于四川省长宁县农村,曾在铁道兵部队戎行17年,历任连队和营部文书、政治处宣传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宣传股长等职,后转业地方至退休。六十年代始在《铁道兵报》《星星诗刊》《地火》《四川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作品,有作品在各类文学赛事获奖。出版诗集《寒草》、散文集《风月无边》 、历史人物纪实专著《找回远逝的乡贤梁正麟》,另有作品被选入数十家文学专集。现为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家协会会员。
茅 屋
 
凭草长莺飞扼住时令
与土烟苦茶怡乐逸趣
伫立山前坡边的茅屋
神情淡定,不露半点清贫
脉动心跳,也难曝出一丝儿杂音
平静而疏闲的活着
活得比青砖灰瓦自信
 
茅屋的主人极少进城  有的竟然
素昧平生  仅偶尔听闻
那里蔓长神话,盛产风情
对“朱门酒肉臭”的过往
多半不予问及  他们
一生只读一本祖传家书
一年只盼能在庄稼地里做个好梦
一天只需从茅屋屋顶蹿出几柱炊烟
祈愿与秋风长此友好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等厄运
不在头上降临
 
我家的茅屋确乎有点别致
一如皮色油黄的袋鼠
钻进肚兜,倍感温馨
以致入住楼房多年  仍对它心心念念
总感它还活在我心间
常让我萌生抹多绵绵怀想

 
从春分到芒种
 
无忘那些年岁,从春分到芒种
浑如到了物候的大婚期
村庄的所有农家皆同秋天订下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婚约
因之,谁都有些火燎火急 
 
随春分接踪而来的桃花水
忽如一夜漫上村头
越过隆冬的种子眼巴巴望着主人
切盼早点把它嫁给土地
不忍麦芒蜇身的土地  尤其催促
尽快收割和耕种
为种子新娘铺好
婚居和产子的温室
 
持一片至爱之心的农家  自是
不待晨风拂晓就下到田地
挥镰刈麦或同牛儿默契耕耘
将划破黎明的鞭梢权当令饬
令睡梦中的土地  快醒来亮起
粗犷的歌喉,放唱激越的晨曲
直到月上柳梢犹未唱罢
祖辈脉传的那阕《黄土地》
 
时下的村庄面对农事,不火不急
所有的农家仍给种子和土地
操办婚事  只不过他们
远离了旧时的婚俗
步入了由科学引领的现代农耕
有好多忙碌和艰辛  都托与了
免耕法和拥有数码指令的电子之芯
包括各式各样的自动化农机具

 
恋念薅秧歌
 
那些年,躬耕者见到田间
胖墩儿秧苗噗噗上长
就带着薅秧歌纷纷下田
粗拉的歌声有若扑腾飞起的水鸟
翥上云空,飞出山坳
向四邻传递丰收在望的喜悦
衔走赶时忙辰的辛劳
 
薅秧歌不用事先作词、行家谱曲
唱词和音韵凭取个人情致
多人同时同歌  也难逸
异词异调  但因众口有传
它始步于《诗经》早入籍俚曲
故怎么唱也受人称道
 
如今,田间一般不薅秧了
薅秧歌已回到《诗径》的怀抱
患流行曲疲劳症的耳膜  竟然
对薅秧歌丛生恋念
有怨岁月省得一份辛劳  又何须
疏离古老的歌谣

 
月光下的聚会
 
每到山月步临村口  一片原始石滩
即刻幻化成一座乡间舞台
四邻八舍的男女老幼
无不赶来扮演角色  欢忭一日
最惬意的时辰
 
那付,没有电灯,点不起油灯
月光,早给祖辈用作夜间照明
有感白天劳累  心事郁结
需寻求人生逸乐和日子圆润
 
突如一声悦耳的击木震响
见一彦者端坐台央
从散发泥土味的俚语里
抽出缕缕众人热熟的桑麻
编织村庄情网——
凭闪烁农谚利刃,刈言草作笔
撰写口传心授的影格书本
或与清风和歌,或同山峦对话
或在一块拉家常、跳圈子舞
自由自在释放生命情素
喝彩,直到夜阑临近
 
清淡的月光让村上人乐呵逸神
简单的聚会纷呈当年的独特文明
面对当下挤塞眼孔的
光彩工程、休闲娱乐场所
我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
与一抹月光,一片原始石滩
对应。无怪潜于心底里的记忆
总是诉说不可思议 
 
 
回味农家宴
 
见那家的房顶几个鼻孔冒烟
或院坝边叠起蒸笼罗汉
那家就准在操办农家宴
 
持公道的词语  称许
农家宴节俭、汪实
主人不外乎杀几只自养的鸡鸭
下田逮点鱼  上山挖些笋
再担二斗谷  去城头换回一坛酒
外加已在地间待命的绿色菜品
欲出面迎客的叶烟土茶
宴席便足以丰盛、体面......
 
农家宴土名叫九大碗
菜肴蕴涵的民俗近乎古典——
头大碗鲜香大杂烩凸显同欢共乐
二大碗走油起皱肉寓意人和家兴
三大碗调汁烹荤腥以示至爱亲朋
四大碗微火焖猪蹄指望时运看好
五大碗漂汤节令菜欲求一生平安
犹有四大琬风味各异 
但都不失乡土世代传承
唤之春夏秋冬  祈愿人寿年丰 
 
比起今日那些龙凤宴、黄金宴
农家宴确乎还是有点羞涩
但人们依然对它不移所爱
主人和赴宴的亲朋乡邻
谁也不为礼薄宴淡忧虑愁烦
谁都心知肚明  这不过是
沿袭祖辈的约定成俗
藉以表达人间真情
 
 
地间恋悟
 
坡上 、 坎下, 场景近乎《断桥》
锄声 、 镰响, 别致的心灵对话
 
挖地的娃已长大成人
收麦的妞正年方十八
两家田土界连,自成邻右
屋舍背靠,只距一道山坳
因新生活刚向村头招手
两倩相恋,纵使催开心灵之花
也难结出罗曼史之果
 
今日,恰逢大人们赶集扳指头
天赐良机,恰好能把春心表达
可谁也没勇气开口
只好借助锄声充当月下
 
妞的羞赧艳霞  一朵一朵飘入娃的眼帘
娃的敦实身影  一次一次映进妞的心底
有憾当年的他们  仍时一对
飞不出戒网的鸟
 
或许,而今的几多浪漫恋人
会对他们的痴情
都当老段子笑话  或许
有的还会笑歪嘴 
 
 
反刍那些黄昏
 
村庄的那些黄昏如同一轴
别开生面的风俗画  且见
世代传唱的田园牧歌丰华画景——
 
山坡上的羊群不住咩叫
许是担心过晚迷路回不了温暖的炭
卸下铧犁的水牛更有点迫不及待
欲赶回栏圈嚼食就寝
背满篓草料的女人沿山地奔走
心里直顾念叨家中等侯的炊烟
担整天收获暗地怡悦的男人
一路走神无意踩疼蜿蜒的草径
拎桶去老井汲水的少年
边走边诵爷爷曾教读的唐诗宋词
拾柴禾打从山林归来的大妞
同奶奶伫立院坝  目望一片
亮着的暮云发塄......
 
显然,那些黄昏的村庄
蔓长诗情画意
暮色总给它涂上一抹古韵
反刍那些黄昏自感亦苦亦甜
除却其间时运杂质越觉滋味无尽
只可惜,那轴至美的风俗画
容颜渐失  动情的牧歌
早已隐没画景
 
        2024年10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