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探问者,未打开隐喻之门(组诗)

——附诗人、评论家呼岩鸾、杜求知、俊明、李凭、王诗书的评论

2024-08-22 10:17:55 作者:陈明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氏佛诗的考索》《吴投文诗歌——百首精选 百味评赏》等十二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希腊、俄罗斯、韩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2003年“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乡  思
 
父母,都不在了
故乡
当上了父母
老屋
又成为摇蓝
2024、2、8回故乡作

 
水幕电影
  ——致敬苏东坡
   
湖水、江水、海水,跟着你走
走了半个蛮荒的中国
它们帮你把你风流人物的一生
走成波峰浪谷
走成一部部大型水幕电影
甚至让你走成一个穿越今生来世的
虚无缥缈的主角
今天,我走在你的身前身后
你只给我星辰的静默。一个姑娘
用黄冈普通话,放映着
你的水光潋滟、浪淘尽、但见
碧海磨青铜……冥冥之中
寒食林的诗碑,也涌起
麻城五脑山一样骄傲的浪头
与我私语:你抒写人生的史诗之时
曾将遗爱湖当做你的灵池

 
柏子树
 
柏子树,在柏子塔的眼前
穿上一身肉衣
长着
自己的高度
 
从唐代走来的风,与之相伴
却不大想说
这九龙山,为何只有
这么一棵

 
无名古树
 
同在景区,比无名古树矮小的
已挂上了
一些身份显赫的名牌
其中,最得意洋洋的一棵
出生于明末清初
 
无名古树,站在石坡边
山风与之戏耍——
 
山下人,想为谁挂上名牌就挂呗
谁是树子树孙
谁是树爷的树爷
五脑山
自有“脑”的尺度

 
问  津
 
有渡口,无人探问
无渡口,有人探问
 
渡口,在等待探问者
探问者,在等待自己
 
渡口,是一个历史符号
探问者,是想象未来的符号
 
渡口,有了隐喻意义
探问者,未打开隐喻之门

 
五脑山
 
喜欢思考的山,相聚在这里
那波涛般起伏的绿
任意涌动着山形岭势的大潮
不时地点燃思想家们
灵魂深处的火花
时光的记忆,铺在麻城
有另一种味道的“将军路”上
历史的历史,以不同的方式
似飘云、飞雪,抛撒着
一些曾带痛的激情
 
几辆车,满载着时代的曙光
想与映山红的后嗣
来一次血与血、真理与真理的
跨时空握手,让思想的光芒
驱除人生的迷茫
 
我已在五脑山——那凤凰脑、鸳鸯脑
双虎脑、金狮脑、黄狮脑
给我很多的启示
而最重要的,肯定是
让无价的大爱从内心出发
2024、3、31—4、3黄冈、麻城等地采风归来作
 
 
呼老的网
——致敬文学评论家、诗人呼岩鸾老先生
 
呼老的网,在江西的一家报纸上
网了执仗的小鱼——《动物园》
《八点,进入黑匣子》
二三十年来,只要执仗的鱼儿
在报刊或书本里,摆了摆尾
呼老,便有选择性的下网
而今
已网过了二十多次
 
呼老的网,为不一样的鱼而生
可满世界的下
当然,网住的鱼要数著名佛教诗人
——舍利的最多
只因他的鱼,是佛
离人心近,离佛境更近
 
呼老的网,亦是佛
般若之光悠游于十万大千世界
却舍不得
花点时间为自己网上一次
其实,他的大鱼、小鱼早已挤满了
一二十部书籍的湖海
2023、10、7

 
画  我
——为七十岁作
 
当孙子时,淘气的手在脸上画一些
白眉、白须,想让他人
把我当一回爷爷、让爷爷把我
当他最喜欢的兄弟
 
当爷爷时,知己的时光画着我的七十岁
孙女为之戴上童帽
添上童颜,还把儿童乐园的彩门
移到我的眼前
 
我的人生,就这么立在一幅幅画中
至于他人如何为我画上一笔
我不想知道
 
我只知从内心深处长出的绿
有真,也有善。一如
我画我、孙女画我、时光画我
2023、12、28

 
梦的洮河
  
黄芪从苦难的风雨里来,苦苦草
从饥饿的痛感里来,花儿
从贫穷的泪水里来
像曙光走出了黎明前的黑暗
虽跌跌撞撞,却能怀抱着
已看清事物真相的诗行——
就是这些能支撑一个意象系统的诗行
情牵着情,魂扶着魂
摆成一首首岷山积翠的诗篇
而后,又摆成一本本叠藏长虹的诗书
而诗书中满是晴云、霁雪的每一页
被古老而年轻的岷州
用巧手摆成一条梦的洮河……
似乎只期盼着
流向觉悟者的大海、梦的彼岸
              2023、12、31
 
故乡山
 
我想登高,附近没有山
便开始羡慕那些熟友一样的云
一抬脚
就可踏入松竹的家
闲叙些你绿他黄、他白你黑的
命中注定
 
夜来,临窗的月正想与我
提起树高千丈的话题
我的梦,一把拉住了我
径直
往故乡跑
2023、10、22于北京大兴
 
(发表于2024年《岷州文学》夏季卷) 
 
陈明火:向世间奉献了五行二十字 
呼岩鸾
 
 
  金子就是要发光。金子在哪里发光?金子在那里发光。中国有两千多个县,金子在遥远的大西北偏僻的岷县发光。中国有一万多种官刊民刊的文学列物,金子在岷县的《岷州文学》发光。在《岷州文学》2024年夏季卷的二十多万个汉字中,我看见一块金字在发光。这块发光的金子,就是著名老诗人陈明火的小诗《乡思》。老诗人用五行二十字,向中国故乡献上了新意象,中国故乡诗又有一块金字在发光了。
  我们应当记住,陈明火向世间奉献的五行二十字。
 
  中国和外国古今写故乡诗的优秀诗人众多。我们先欣赏印象最深的十二位诗人的十三首故乡诗,得出对优秀故乡诗的标准价值判断,再用以探视陈明火《乡思》的创意性殊胜与珍异。
  贺知章《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老年游子成了小儿童眼中的异乡客人。《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乡人事多已消散,惟有镜湖尚待春风吹波。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开花未?”故乡种种,以窗前寒梅做认证信物。
  张藉《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写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说不尽的故乡念想付与一封书信。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收,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归舟?怎知我,倚阑干处,正凭凝愁。”眼前风景凄凉看不得,故乡美好归不得,长江无语人有情。
  乔吉小令《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秋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游子老而回故乡,瘦马驮诗赠故人。
  刘大白《秋晚的江水》:“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夕阳//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心/白头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白头芦苇的故乡迎接白头的游子,特别妆成红颜,以使游子心喜。这是大悲伤的至高境界。
  朱自清《我的南方》:“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飞扬”。故乡温柔多情乡,像羽毛般飞到眼前心中。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归来》:“光芒战栗,/一种不知不觉的悲哀/——突然,随着夕阳西沉/我丢失了我的心——/那无垠的,废弃的田野/是我寒冷的躯体,死寂”(董继平译》)。作者是1956年诺奖文学奖得主,写“裸诗”,把意象缩减到内核而露。所以他归来后见到的故乡,像自己失心症后的死寂寒冷的躯体。 
  波兰日比格尼夫·赫伯特《科吉托先生思考回到他出生的城市》:“如果我回到那里/也许我从我的房子中/甚至找不到我的一个影子/找不到童年的树/找不到有一块金属牌的十字架/那我低语咒符之处的长椅/栗子和血液/也找不到一件属于我们的东西//那省下来的一切/是一块石板/上面有一个粉笔画的圆图/跳跃前的时刻/我单腿独立/站在中心//尽管岁月流逝/我不能长大/星球和战争/在上面咆哮//我站在中心/塑像般静止不动/在跳向最后之前/单腿独立//粉笔画的圆圈 /像古老的血变红/同时一堆堆灰烬/在四面八方生长/长到我的肩头/长到我的嘴巴”(董继平译)。故乡的实物和童年,皆变成回忆的一堆堆灰烬,还得放在抽屉里锁着,躲避意识形态。
  蓉了《晚秋的乡愁》:“”紫色的雏菊立在更深色瓶内/在镌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在异乡的风里凄愁//而虚静落下/在昔日家屋/在远处山河∥云淡淡曳过/风轻轻飏过山头/水轻轻流走/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水上//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月的寒意有多深以及/幽壑奔冽的光/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是踩痛我思乡的弦”。故乡在天空大地万事万物做意象运动,踩痛了诗人思乡的弦,发悲凉之声。
  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多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你在里头”。实感实说,邮票船票坟墓三意象,说尽乡愁三要事,扯紧心上三种疼。虽不及蓉子乡愁丛集丰茂,但具通俗民谣风格,又被意识形态鼓浪拥趸,流行更广,上下讽通,以求时髦。
  潘洗尘《深夜梦见自己》:“没有母亲/没有故乡∥茫茫然/只能做一条/丧家之犬/像一条久病缠身的老狗/能走多远”。这是一首人世间最痛的故乡诗,乡愁在血泪以上。丧家犬般久病的人像一条神圣的老狗,走向故乡拜见母亲,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他记得故乡的地址。
  以上十二位诗人的十三首故乡诗以意象做触手,意象前伸,意象中踞,意象后退,都攀缘上了人的肉体与心灵,二者颤抖花枝招展。我们于此,已经得到了优秀故乡诗的升阶标准。这也正是对陈明火故乡诗《乡思》创意价值创断的标准。
 
  十三首故乡诗的乡愁指涉绝不相同,但俱能抓出异乡游子各各不同的乡愁穴位,把他拉进故乡的愁云残雾或光明梦幻中,实现归乡之愿。
  故乡只是一个文化符号,却是有生命活力的,就像生物学上的类、门、纲、目、科、属、种的层级,也有自身的各个层级,并在各个层级中都存在着一级高过一级的不一样的肉体体验与心灵体验。当诗人和故乡贴身紧紧拥抱,碰触接通契合了最高层级的二者相依为命的部位,不期然从潜意识中,跳出一个形象一个意象,就循着生物进化论的径路,生长出来一首有我生命体征的故乡诗。
  好诗人放弃诗的同,大力追求诗的异,以自已大胆放肆的异构异想.合情合理地站在了好诗人的队列,而且昂首挺胸目不斜视。
  我们也就能用以上十三首经典故乡诗的规格与站位,来给当代诗人陈明火的《乡思》定格定位了。
 
 乡  思
 
父母,都不在了
故乡
当上了父母
老屋
又成为摇监

 
  陈明火是一个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者实践者,对父母他是一个当代少见的令人尊敬的孝子。我见过他一本早年的诗集,扉页上印着他和年老母亲站在老屋前的照片。这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劳动母亲,靠着他儿子站着,慈祥的目光看着世界也在看着我。母子二人感动了我,我尊敬他们。
  诗人陈明火一生的身体经验与心灵经验,处世的人格与诗写的源泉,都是由父母言传身授而得的。他和母亲的心灵脐带从没有断过,父亲劳作的汗水也在他身上流着。
  现在,人生的大变故发生了——父母都不在了。
  诗人的伦理纲常,要求诗人在心灵上要有一种补缺,一种修复,一种重建,复活原初的完美。
  诗人做到了。
  于是,养了一方人养了父母和儿子的一方水土上,蔚然出现了奇迹。
  故乡,当上了父母。
  老屋,成为了摇篮。
  诗人又有了父母,故乡永不消亡。诗人在故乡的摇篮中,再成长一次,还是一个诗人,一个更好的诗人。
  陈明火的诗创造了大地上的奇迹,也就创造了诗歌的奇迹。中外诗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的故乡诗;从来没有一个诗人进行过这样的诗创造。陈明火用崭新的样式,创造了故乡的新面貌。故乡新生了,老屋新生了,母亲摇动着新摇篮。一边摇着,一边唱着摇盤曲——那是她诗人儿子的诗歌;也是佛祖苦萨大慈大悲的偈句,是耶稣基督大亲大爱的福音……
 
  陈明火向故乡诗奉献了新意象,奉献了新抒情。这等新意象新抒情,和上列十三首诗的意象及抒情是不一样的,而且比较起来毫不逊色,可以同世比肩而立。
  在故乡诗的世界级队列中,陈明火有资格和上列十二位诗人站在一起了。
  陈明火的《乡思》,是一个诗歌符号,也是一个文学符号,一个文化符号,都是新生出来的,立在中国湖北省鄂州峒山的土地上。
  不能不说,陈明火作为一个当代诗人,他的诗歌意志是强大的,他竟敢竟能这样写故乡,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一帜空前。他用明朗朴素极简的语言,写出了这样广阔深邃的意境,但是又能引人去望,一眼望穿。
  元乡愁已被陈明火培育成后乡愁,根系四伸无阻,枝芽分蘖能力更强,纵横开放奇葩绽露惊艳。
  元乡愁进化为后乡愁的内驱动力,来自我现在评论过的陈明火乡愁诗,和潘洗尘的乡愁诗;也来自我过去评论过的圣野、辛笛、郑敏、昌耀、海子、顾城、戴达奎、马启代、包容冰、王爱红、王立世、王夫刚、孙方杰等老少诗人的乡愁诗。我本人也写过不少乡愁诗,我和山东寿光罗庄互为烙印,在一张白纸的正面反面。
  再说一句,谁都不能忘记,有个诗人向世界奉献了五行二十字。
 
  陈明火的故乡是劳动人民的故乡。这个故乡和好诗人的故乡,是人间最高贵的故乡,高过帝王的故乡。我们来看元代杂剧家睢景臣的散曲《高祖还乡》。
  先写汉高祖刘邦回乡前的迎驾动员工作。“排门告示,”全村总动员。正国级最高领袖回乡不能有丝毫疏忽。
  次写刘邦到达故乡时的最高规格仪仗,“吹笛擂鼓,红叉银斧”。族幡遮天蔽日。 
  最妙的是村民见了刘邦揭了他的老底:“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村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耙扶犁。”
  接下来历数刘邦坑蒙拐骗偷劣行劣迹,要他偿还所掠去的财物。
  村民还有个秘藏的心愿:“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只可惜世上尚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之人。村民创造了一个姓汉名高祖生殖力极强的巨人。
  人间事是要比较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诗人和诗人比,比出了各人的看家本领。故乡和故乡比,比出了劳动人民最高贵,劳动人民和好诗人的故乡最高贵。诗人都是劳动人民。
 
2024年7月17日,深圳仿佛窠
 
  作者简介﹕呼岩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诗集《四季流放》《飘翎无坠》《呼岩鸾世纪末诗选》《碎片》《金沙粒》《呼岩鸾新世纪诗选》《世说新诗》《呼岩鸾长诗集》《佛痕禅迹》《日落时分》《口头禅》《日落编年》《日落返照》《心头禅》《包容冰诗歌论》《读包容冰诗集〈驿路向西〉》《上上下下》《走走看看》《有有空空》及文学评论等若干部。诗歌、诗评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延河》《诗潮》《山花》《重庆文艺》《岷州文学》《火花》等诸多报刊。曾供职于省级宣传部门和出版社。

 
别样的小诗,别样的风味     
杜求知
  
  读诗人、评论家、学者陈明火的短诗《乡思》(2024、2、8回故乡作),想借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之“别样”,表达我的一种非同寻常的感知觉。可以这么说,诗人陈明火的《乡思》,是一首别样的小诗,有别样的风味。
 
    乡  思
 
父母,都不在了
故乡
当上了父母
老屋
又成为摇蓝
 
  仅五行二十字就巧妙地完成了与众不同的《乡思》,这不能不说是陈明火先生的独创。我们知道“乡”、“故乡”是大词,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是在外游子的家乡,是心灵里的老家,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有说不完的内涵。
  诗人陈明火已愈七旬,父母已早赴天国。故而,就有了不需要任何修饰的“父母,都不在了”的直接叙述。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在了”的平朴的叙述,就有了顺着诗人情感的梯子而上下的意识流动——“故乡/当上了父母”。这种不经意的诗意叙述,将“故乡”代替了“父母”,既与诗题《乡思》想呼应,又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故乡”意象,在诗人的《乡思》的范畴里在无限量地张扩。我们想想看,“我”的前半生离不开父母,而可亲可敬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我”在梦里梦外想念他们。在思来想去之时,突然觉得父母“不在了”,也不要悲苦痛伤,只因有“故乡”在。在这种意觉里继续想了又想、思了又思,直到乡思浓酽、乡情难抑之时,竟然让在似梦非梦里的故乡,当一回曾生养自己的父母。接下来,就好理解了——“故乡”成为了自己可敬的父母,让“老屋/又成为摇蓝”,即让“我”重新回到生命之初。这里,“故乡”与“父母”高度融合,正是“乡思”之“思”到心灵深处的一种深情表达。
  《乡思》的组构艺术做到了天衣无缝,诗行的承接与词语的变幻自然天成。诗中的实实(“父母,都不在了”)虚虚(“故乡/当上了父母/老屋/又成为摇蓝”)的精彩叙述,亦是无可挑剔,真可谓水到自然成。整首诗,字少意丰,语简情深,具备好诗名作的的气质与姿神,是古今中外所有乡情诗中难得一见的一首上等之作。
2024年7月30日于河南。
 
  作者简介:杜求知,出版小说、诗集四部,发表小说、诗、散文等作品一百八十万字。
 
 
诗家“如赴诗宴”,读者“如坐春风”
——读陈明火的近作五首
 
俊  明
 
  读过了诗人、文学评论家、学者陈明火在《岷州文学·诗坛高地》发表的组诗《探问者,未打开隐喻之门》中的“采风”诗(即2024、3、31——4、3黄冈、麻城等地采风归来作)五首,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只因诗人的才思还是原先那么敏捷,在“采风”后短短的时间里一口气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五首佳作。我忙用微信发了“……如坐春风”,以示我品味后的样子快感。转眼间,诗人就将湖北作协会员诗人、长篇小说作家薇子的“如赴诗宴”回复了我。我看后,突然有了一个唾手可得的诗题,那就是诗家“如赴诗宴”,读者“如坐春风”。
 
水幕电影
——致敬苏东坡
 
湖水、江水、海水,跟着你走
走了半个蛮荒的中国
它们帮你把你风流人物的一生
走成波峰浪谷
走成一部部大型水幕电影
甚至让你走成一个穿越今生来世的
虚无缥缈的主角
今天,我走在你的身前身后
你只给我星辰的静默。一个姑娘
用黄冈普通话,放映着
你的水光潋滟、浪淘尽、但见
碧海磨青铜……冥冥之中
寒食林的诗碑,也涌起
麻城五脑山一样骄傲的浪头
与我私语:你抒写人生的史诗之时
曾将遗爱湖当做你的灵池

 
  《水幕电影——致敬苏东坡》的“水幕电影”,是一个全新的隐喻。据载:水幕电影技术是一束光束照射在水面,展示着较强立体电影效果的一种多媒体技术。由于水幕电影具有无与伦比的光学效应,当电影播放时,颜色新鲜生动,字幕清晰,可产生一种虚无缥缈和梦幻的感觉,令人神往。诗人以“水幕电影”的独特隐喻,完成了苏东坡“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叙事,真的是不可多得。
  “湖水、江水、海水,跟着你走/走了半个蛮荒的中国/它们帮你把你风流人物的一生/走成波峰浪谷”,诗人以不同的水域,暗示苏东坡多次遭贬于“蛮荒”的区域,受尽了他人所没有的“波峰浪谷”式的磨难。而最具潜在意义的是,正因为他有了难得的“磨难”,使之“走成一个穿越今生来世的/虚无缥缈的主角”,成就了自己作为一个饱受磨难的“主角”之一世奇才。由是,也就有了“我”以及参访者,带着仰慕之情在“你的身前身后”走动的千姿百态;讲解员(“一个姑娘”)像放电影一样“放映着”——“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但见碧海磨青铜”(《登州海市》)等旷世杰作的情动于衷;遗爱湖风景区的“寒食林的诗碑”,展示“你抒写人生的史诗”的至真至诚……
  整首诗,明里暗里离不开“水”、“水”离不开“水幕电影”、“水幕电影”离不开诗人的巨大成就以及千百年来人们追思“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时难抑的喟叹与悲恋。
  
柏子树
 
柏子树,在柏子塔的眼前
穿上一身肉衣
长着
自己的高度
 
从唐代走来的风,与之相伴
却不大想说
这九龙山,为何只有
这么一棵

 
  九龙山风景区,有一座高高的柏子塔(唐代德宗四年——783 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九层。日寇侵华时,将塔顶及八、九层炸毁,现存七层半,残高34.72 米,保存总体状况较好)与一棵高高瘦瘦的柏子树,游者皆可见。诗人陈明火在“可见”后,还有了与他人不一样的可悟:柏子树,虽伤痕累累,却照样充满勃勃生机。对此,他没有直言,只平平静静地叙述“穿上一身肉衣”(袒胸露背)、“长着/自己的高度”(心无旁骛)的柏子树。在陈明火看来,这样的柏子树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而是我们常见的历尽苦难的强者,亦是看清了不同事物真相的觉悟者。这里,我们已知诗中需要叙述的部分,已由诗人完成了。而值得思悟的部分,只能靠读者去完成(可从不同角度去思、去悟,去产生一些无羁的联想)。柏子塔为唐代所建,这“从唐代走来的风/与之相伴”,可算是暗示了塔与树的历史意义。当然,诗人的用意不全在此,而在于这唐代的风“却不大想说”时的一些隐深——这九龙山风景区,“为何只有/这么一棵”?我觉得站在柏子树面前的诗人,在别开生面地问天地、问历史、问人世,甚至是问未来。这种值得深思的追问里尽管藏有不同的答案,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像柏子树这样的凤毛麟角者,应该珍惜才是啊!
 
无名古树
 
同在景区,比无名古树矮小的
已挂上了
一些身份显赫的名牌
其中,最得意洋洋的一棵
出生于明末清初
 
无名古树,站在石坡边
山风与之戏耍——
 
山下人,想为谁挂上名牌就挂呗
谁是树子树孙
谁是树爷的树爷
五脑山
自有“脑”的尺度 

 
  五脑山风景区的静月宫,始建于东晋时期,曾先后名为“净月寺”、“隐谷庵”、“静心寺”等。寺旁的一些古树,除了寺后不远处的一棵最大无名古树没有挂上“名牌”外,其余的全都拥有声名显赫的“名牌”——如“其中,最得意洋洋的一棵/出生于明末清初”。诗人看到这种情景,有了替无名古树鸣不平的意愿,一下子就调动了自己在人世间所看到的一些本末倒置、乱点鸳鸯谱的怪现象,顿时有了一种特别的悟觉。一句“山下人,想为谁挂上名牌就挂呗”,就是这种“悟觉”的真实呈现。其间,尽管有调侃、有无奈、有怨愤,但还是借“无名古树”亮出了“五脑山/自有‘脑’的尺度”。这种具有人生思想境界之审美标准的“尺度”,能艺术地丈量“谁是树子树孙/谁是树爷的树爷”。由是,就无情地暗讽了现实生活中的以假乱真或真假不分的丑恶现象。得承认,真的东西,如田地里藏着的种子会自然地冒出生命的滋味;假的东西,像假的仿制品再怎么招摇过市,定然是无滋味可言。这也就应了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另外,五脑山之“脑”,有自然可信的“尺度”;在思绪复杂的人世间,人们处理人与事的“尺度”是否可信,就要视情而定了。
 
问  津
 
有渡口,无人探问
无渡口,有人探问
 
渡口,在等待探问者
探问者,在等待自己
 
渡口,是一个历史符号
探问者,是想象未来的符号
 
渡口,有了隐喻意义
探问者,未打开隐喻之门

 
  问津书院,又名孔子庙,是湖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孔子河畔。诗人直接取“问津”作为诗题,自有其中的奥妙。在我看来,于“有”与“无”的相对性思维里引出“渡口”的意象,并以虚虚实实的叙事完成了“有渡口,无人探问”或“无渡口,有人探问”的一种逆向式客观存在或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客观现实。其实,“渡口”的象征意义里需要“探问者”,而“探问者”也需要“等待自己”。诗人的这种有关“等待”的不同叙事,暗暗表明在这红尘滚滚、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尘世,少有“探问者”。这种客观存在,不能不说是现代人迷失自我的一种悲哀。是啊,我们若是从历史与未来的角度去追寻一番的话,不难发现“渡口,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渡口”所期盼的“探问者,是想象未来的符号”。这就是说,“渡口,有了隐喻意义”,也只能存活于历史之中;虽说“探问者,未打开隐喻之门”,而“探问者”所看重的是来日。“渡口”的“隐喻之门”,到底值不值得“探问者”去打开呢?诗人没有明说,诗中的不同味道只能由读者从不同的层面去深悟了。
 
五脑山
 
喜欢思考的山,相聚在这里
那波涛般起伏的绿
任意涌动着山形岭势的大潮
不时地点燃思想家们
灵魂深处的火花
时光的记忆,铺在麻城
有另一种味道的“将军路”上
历史的历史,以不同的方式
似飘云、飞雪,抛撒着
一些曾带痛的激情
 
几辆车,满载着时代的曙光
想与映山红的后嗣
来一次血与血、真理与真理的
跨时空握手,让思想的光芒
驱除人生的迷茫
 
我已在五脑山——那凤凰脑、鸳鸯脑
双虎脑、金狮脑、黄狮脑
给我很多的启示
而最重要的,肯定是
让无价的大爱从内心出发
 

  五脑山风景区(位踞鄂、豫、皖三省要塞,为鄂北咽喉,素为道教炼士养性修真之福地)对诗人的诱惑力极大,五首诗中竟然有三首涉及到了。前面的两首或提及或展示了某一个局部的特别意义,如“寒食林的诗碑,也涌起/麻城五脑山一样骄傲的浪头/与我私语”、“五脑山/自有“脑”的尺度”。这一首就不同了,是对五脑山的整体性进行了诗意展示。一句“喜欢思考的山,相聚在这里”,在省略了所有铺叙的文字后,对《五脑山》来了一个妙喻点题(由“脑”而引出“喜欢思考”),让人有“看山不是山”之感。是的,诗人不会让我们的思考停留在此,要我们面对“那波涛般起伏的绿/任意涌动着山形岭势的大潮”,进而想到“不时地点燃思想家们/灵魂深处的火花”的将自然的山与世间的人相融合之妙绝处;与此同时,也让“历史的历史”与“时代的曙光”互融的一脉相承处。于是,就可以“来一次血与血、真理与真理的/跨时空握手,让思想的光芒/驱除人生的迷茫”。诗尾“我已在五脑山”之“我”的出现,也是自然而然的。这个“我”,是一个像五脑山一样有思想境界的“我”;这个“我”,也是无数个获取“很多的启示……让无价的大爱从内心出发”之“我”的杰出代表。这里,既暗寓了山与人的合一,也暗寓了自然之美与人之心灵之美的合一。
 
2024年7月6—13日于深圳。
  
  作者简介:俊明,作家、诗人、自由撰稿人,在海内外发表小说、诗歌、评论、纪实文学等作品400余首(篇),出版著作多部,居武汉、深圳。
 
波波浪浪,都是历史的见证
——读陈明火的诗《水幕电影——致敬苏东坡》
 
李  凭
      
湖水、江水、海水,跟着你走
走了半个蛮荒的中国
它们帮你把你风流人物的一生
走成波峰浪谷
走成一部部大型水幕电影
甚至让你走成一个穿越今生来世的
虚无缥缈的主角
今天,我走在你的身前身后
你只给我星辰的静默。一个姑娘
用黄冈普通话,放映着
你的水光潋滟、浪淘尽、但见
碧海磨青铜……冥冥之中
寒食林的诗碑,也涌起
麻城五脑山一样骄傲的浪头
与我私语:你抒写人生的史诗之时
曾将遗爱湖当做你的灵池

 
  在诗人陈明火看来,苏东坡的一生都在一部部具有象征意义的《水幕电影——致敬苏东坡》里。这就是说,诗中要运用“水”的意象展示苏东坡的一生。为了达到以“水”隐喻苏东坡一生的目的,诗人调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譬如,将叙述者的“我”藏在诗之背后:以跟着苏东坡走的“湖水、江水、海水”,暗示其遭贬前后“走了半个蛮荒的中国”之所历;以生命历程中的“波峰浪谷”,暗示坎坎坷坷的不同遭遇;以“走成一部部大型水幕电影”,暗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精彩故事;以“走成一个穿越今生来世的/虚无缥缈的主角”,暗示一代大师的“主角”价值……而后,再将叙述者的“我”从诗之背后请到诗之前台:“我”带着仰慕之情“走在你的身前身后/你只给我星辰的静默”,意在“你”已成为看清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觉悟者;“一个姑娘”,带着崇敬之情用不太标准的黄冈普通话,像电影的放影员一样“放映着”有关“你”那“风流人物”的过往——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海市诗》)等,这些都是“你”在杭州、黄州、登州(今山东蓬莱)因审美情感或人生悟觉的加持而留下的希世之作。
  不仅如此,“我”还听到一些自然物对“你”的倾情之爱,如“寒食林的诗碑,也涌起/麻城五脑山一样骄傲的浪头”对我说,你“曾将遗爱湖当做你的灵池”。这里,诗人意在所有熟悉“你”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遗爱清风湖镜平”(《鹧鸪天·遗爱湖》)等波波浪浪,都是“你”风流人物的一生或你的名诗佳词的历史见证人。
2024年7月12日于福州。
 
  作者简介:李凭,小说、散文、诗歌等著作六部,发表作品两百余万字,尤喜点评好文、好诗。
 
“三情”,可从每首诗的局部获取
——读陈明火组诗《探问者,未打开隐喻之门》
 
王诗书
 
  《探问者,未打开隐喻之门》(组诗),已发《岷州文学· 诗坛高地》2024年夏季号,是诗人、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陈明火的近作(这组诗共十首:“采风”五首、写人三首、思乡两首)。我觉得这十首中的“采风”情、“知者”情与“桑梓”情之“三情”,可从每首诗的局部(即一两句诗中)获取。
 
  “采风”情——《水幕电影——致敬苏东坡》、《柏子树》《无名古树》、《问津》、《五脑山》(2024、3、31——4、3黄冈、麻城等地采风归来作)。
 
湖水、江水、海水,跟着你走
走了半个蛮荒的中国

 
  《水幕电影——致敬苏东坡》之开头,以不同的“水”紧紧地“跟着你走”,于不经意间却“走了半个蛮荒的中国”。这就是说,走着、走着,竟然走完了“你风流人物的一生”。像诗人这样以“跟着你走”的“水”写苏东坡居士的一生,是十分罕见的。这两句,可说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微缩版——可凸显苏东坡屡屡遭贬的“波峰浪谷”之一生——能“走成一部部大型水幕电影”、“走成一个穿越今生来世的/虚无缥缈的主角”。在时过境迁之后,虽说有无数的“我”络绎不绝地“走在你的身前身后”,听“一个姑娘”如同放影员“放映着”苏东坡的悲情故事与诗词名作,却让人难以忘怀“你”曾经的坎坷与磨难。当然,还有“你”的最得意之处——那就是作为顺其自然的“你”,在“抒写人生的史诗之时/曾将遗爱湖当做你的灵池”。
 
这九龙山,为何只有
这么一棵

 
  在一个有柏子树与柏子塔的九龙山风景区,“为何只有/这么一棵”柏子树呢?按理说,这个有特殊含义的地方,应该有无数棵柏子树才对啊!诗人在仅有八行的《柏子树》里,只悄悄来了一次顺意的追问,没有预设什么答案,只想把不同的答案交给读者。我想,除了应该追索九龙山风景区“为何只有/这么一棵”柏子树的不同原因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要联想到人世间最西缺的出类拔萃者、凤毛麟角者。这样,我们就会在心领神会里,找到诗之内涵与外延被艺术地扩充了的秘诀。
 
五脑山
自有“脑”的尺度

 
  “山下人”,有“想为谁挂上名牌就挂呗”的权利;“五脑山”,有用“‘脑’的尺度”来丈量谁值得“挂上名牌”的权利。这里,诗人在《无名古树》里巧用了自然的山与尘世的人之“权利”,隐寓了有名之无名与“无名”之有名,全在“‘脑’的尺度”里。另外,借“树爷的树爷”之“无名”与“树子树孙”的“已挂上了/一些身份显赫的名牌”之“有名”的对比,暗讽了人世间的一些黑白颠倒、本末倒置的人与事。
 
渡口,在等待探问者
探问者,在等待自己

 
  “渡口,在等待探问者”,用拟人或拟人化的手法去理解,就可知自然的“渡口”像一个觉悟者在等待前来的问询者;“探问者,在等待自己”,就没有上一句那么简单,需要加进一些想象才能获取理解中的理解。诗人的《问津》一诗,在“问”里设置了不同的内涵,其“探问者,在等待自己”是有深意的一笔——“探问者”,是真的“问津”还是假装着“问津”,为一说;“探问者”,准备何时去“问津”,为二说;“探问者”,知道自己还不是真正想“问津”,为三说;“探问者”,知道“渡口,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探问者,是想象未来的符号”,还未下决心“问津”,为四说;“探问者”,觉得“渡口,有了隐喻意义”,自己还没有能力“打开隐喻之门”,为五说……鉴如此,“探问者”,只能静候自己。
 
喜欢思考的山,相聚在这里
 
  “思考”,是人之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诗人将之用作“山”(暗扣五脑山)的定语,甚至还让这些自然的山像志同道合者一样“相聚在这里”,是诗家语也。接下来,诗人叙述了五脑山“那波涛般起伏的绿/任意涌动着山形岭势的大潮”与“历史的历史”“血与血、真理与真理的/跨时空握手”,甚至“让思想的光芒/驱除人生的迷茫”、“让无价的大爱从内心出发”,完成了五脑山“喜欢思考”的精神境界与思想价值之艺术呈现。所有这些,都与五脑山中“脑”环扣在一起。看来,要想像诗人这样写出不一样的山,除了特别的构思,有时就干脆抓住某某山的一个关键字或特别意义,照样能让自己眼中的山、心里的山或是想象的山给人一些异质性的感觉。
 
  “知者”情——《呼老的网——致敬文学评论家、诗人呼岩鸾老先生》(2023、10、7)、《梦的洮河》(2023、12、31)、《画我——为七十岁作》(2023、12、28)。
 
呼老的网,为不一样的鱼而生
可满世界的下

 
  有了“网”(即评论文章)的特殊意象,将一些作品叫做“鱼”也就顺理成章了。诗人在《呼老的网——致敬文学评论家、诗人呼岩鸾老先生》,把德高望重的呼老当做知己,自有说处。时光记得“二三十年来”,呼老先为“执仗的小鱼”下过网,后来“有选择性的下网”。为了证实“呼老的网,为不一样的鱼而生/可满世界的下”,诗人列举了呼老“网住的鱼要数著名佛教诗人/——舍利的最多”(舍利,原名包容冰,中国作协会员),而且还附带“多”的理由:“只因他的鱼,是佛/离人心近,离佛境更近”,暗指呼老的“网”并非随意的下。写到此,诗人还不想辍笔,又从另一个层面展示“呼老的网,亦是佛”,只知佛光普照,却无意我自己的“大鱼、小鱼”下网——“其实,他的大鱼、小鱼早已挤满了/一二十部书籍的湖海”,这,更是让我“致敬”、让被网者“致敬”,亦让所有的读者“致敬”之处。
 
似乎只期盼着
流向觉悟者的大海、梦的彼岸

 
  《梦的洮河》的“洮河”,是佛教诗人包容冰故乡的洮河。它是虚设的、也是真实的诗之“洮河”。这条不一样的“洮河”的源头,有从“苦难的风雨”、“饥饿的痛感”与“贫穷的泪水”流入洮河的“黄芪”、“苦苦菜”与“花儿”,包括“已看清事物真相”的般若与圣洁灵魂等诗歌之最基本的元素,所“支撑”的“一个意象系统”——即“情牵着情,魂扶着魂”的“包氏佛诗”(执仗语)的“意象系统”。诗人以“诗行”、“诗篇”、“诗书”及“诗书中满是晴云、霁雪的每一页”的渐进式叙述,诗性地完成“被古老而年轻的岷州/用巧手摆成一条梦的洮河”的整体意象叠加。由是,就有了展示这条流淌着佛诗的洮河或是佛诗形成的令一条“梦的洮河”,并发出一种心灵之声:让这条佛诗的河“流向觉悟者的大海、梦的彼岸”的“期盼着”。这样,自然的洮河,成为了“梦的洮河”、佛诗的洮河、美丽灵魂的洮河。
 
我画我、孙女画我、时光画我
 
  《画我——为七十岁作》,既是诗人以第一人称“我”为自己创作的一首诗,也是知“我”的“孙女”与相依的“时光”助“我”完成的一首诗。“我”以当孙子时想做“爷爷”,并成为爷爷的“兄弟”;当上爷爷时,“时光”如实地“画着我的七十岁”,孙女虚构“我的七十岁”让“我”返老还童为叙述点,完成“我画我、孙女画我、时光画我”的隐深——全在于“我”的一生最看重的是“我只知从内心深处长出的绿/有真,也有善”,不在乎“他人如何为我画上一笔”。
 
  “桑梓”情——《乡思》(2024、2、8回故乡作)、《故乡山》(2023、10、22于北京大兴)
 
老屋
又成为摇蓝

 
  回一次故园,正是吃年饭的日子。“我”这个归来的游子,肯定是感慨万千。而此时已百感交集的诗人,只用20字的五行诗,来呈现与众不同的《乡思》,着实让人震惊。一是“父母,都不在了”,是不作任何修饰、任何人都能言说的口语,但口语里藏有诗语“故乡/当上了父母”,非“任何人”能言之。这种“父母,都不在了”之“父母”与“故乡/当上了父母”之“父母”的艺术性转换,真的是让人叫绝。二是“我”的出生地“老屋”,在一种随情里自然“又成为摇蓝”,一个特殊的“摇篮”。此时“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在父母的倾情关心与关注里躺在人人皆知的“摇篮”,又重新过一次童年时的美好时光。三是诗题《乡思》(明示),诗句(暗示),这一明一暗,互依相知,似那一盏春色,回甘绵长。
    
我想登高,附近没有山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很多,其中以思念家乡为最。诗人也不例外,在遥远的京都自然也少不了思念家乡或亲朋。一句“我想登高,附近没有山”,是出乎意外之笔。其间,在暗暗表明尽管这里的客观条件不具备,远方的故乡山可让“我”随时登高啊!诗人虽没有直接这么说,但我们可以意会得到“便开始羡慕那些熟友一样的云/一抬脚/就可踏入松竹的家”。然而,“羡慕”难以代替“我”的思乡之情。入夜,“我”无心与“临窗的月”私语,只因心中那高高的故乡山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就连“我的梦”也被其悄悄俘获,竟然一声不响地“一把拉住了我/径直/往故乡跑”。
2024年7月16—18日于石家庄。
 
  作者简介:王诗书,诗人、作家,发表小说、诗歌等作品百余万字,著作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