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论坛校园文学诗选(第九十三期)
2023-11-07 18:08:13 作者:中诗论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编辑:秦志良 黄庆绸 耕海渔童 杲子 周建好朝 依然 水一空 翔鹰
蜕
文/何中俊
失去眼睛 皮肤,
感应着不同层次的晖光
微弱,幽暗而散淡
有着胶原的气息
像液体,边缘渗出凉意
塑形的力度逐渐增强,硬化,变形
软物质,茧形穹顶
都屏住了呼吸
最微弱的扩张,都将是另一场灾难
墙体隐形,开关失灵
空气已然收紧,生命源于本心
卡哒声中,胶链咬合
时间的花朵,开在一个人的脸上
【罗森读诗】:探索生命的本源,逆转六识的轨道,是高维的认知,亦是最根本的智慧,艺术不可言传的神秘和不可复制的美感正是来自于自性的觉醒,何老师有着不平凡的洞察力和表现力,为我们开启了一个观察生命的新窗口!
【隐士公简评】:一首有象征意义的作品,语言极富质感、沉稳有力。作品试图从灵神内部找出生命本源的探索,达成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更多地从死亡的本质去阐述命理,去触摸精神层面的内在融合,结尾巧妙转折,过渡到正能量的希望与想象,耐人寻味。
【张永年点评】:这是一首对盲人的颂歌,细节的刻画决定了一首诗成败的关键,诗人无论从立意或构思上巧妙地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黄又青读诗】:奇特笔法,陌生化语言,激活思维,丰富读者感受力,一些难解的句子可以存疑,不妨碍品味。
【杲子点读】:这首短作,以形象化的诗语,描绘了一场蜕化的紧张过程,和其哲性结果。时光不能倒流,生命无法重始,但四季可以循环,信仰可以重构,光明再于本心起源,尽管它有如涅槃般的艰辛。
从前的雪
文/陈立强
从前的雪
真是雪啊
亲我 埋我
从前的雪
有垂柳一样的
现在的雪
老了 飘不动了
她赖在我的头上
不走了
我头顶着雪
像喜马拉雅山的 盆景
【罗森读诗】:把雪的意象贴在时间的画布上,果然有着不一样的既视感。简练的语言,动静的切换,立体的表达。
【黄又青读诗】:尽管近于口语,却写出诗趣,亮句多多,意蕴丰盈,展现出词语活力。
【张永年点评】:构思上确有可取之处,只是叠叙部分略显草率,送达部分尚待斟酌。
【杲子点读】:如简单地以雪喻白发,显然不新鲜了。这首小诗贵在把雪和人置于同一时空发展变化,将雪“我”化了;一个“赖”字,既生动形象,更写出了作者那种无奈中近乎自嘲的幽默。
光总是照耀着所能照耀的一切
新疆塔城/翔鹰
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
普渡众生
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与执着
抱紧内心的标识
高举信念的火把与光明
照亮尘世的暗淡与苍凉
掏出体内的光与热
倾倒而出
照耀且温暖着每一个需要他的人
像白求恩 像雷锋
像我们的祖国母亲
以及每一个奋不顾身的英雄
他们将自己化作一枚枚太阳
在历史的天空里成为永恒的光芒
照着所能照耀的一切
【罗森读诗】:颠覆信念的时代,急需信念的复活,诗作用普渡这个佛词,结合光明的意象,塑造了人类的希望所在!
【黄又青读诗】:情感精细,呈现勃发才情,挖掘到位,贴切自然,有血有肉,文字最养心。
【张永年点评】:正能量满满,激情澎湃,才情洋溢,个人觉得第四小节有些直白,若将其删去会更好些。
【杲子点读】:诗人从表面的“光明、温暖”,沿内在纵深继续挖掘,以“与生俱来的使命”、“内心的标识”、“体内的光与热”等语,赞扬了英雄、母亲、祖国,与太阳之表里如一、始终如一,那既是信念的源泉,也是它永恒的归宿。
向月而鸣
文/曾自力(水一空)
一岸芥苇
摇瘦山谷的劲风
吹响一叶细舟
长长的桨,远远的影
向月倾诉
一条江河的最窄处
飞起一道伤痕
流入的沧桑
化作一团寒光
嵌在轻轻的夜里
不见方向
黑暗中
月光只是一种烟火
灵魂深处有月亮的归宿
惊人的平静
【罗森读诗】:清、劲、孤、冷,捕捉惟妙的浮动,感知凌厉的本质,涂染最多重的背景!
【黄又青读诗】:意蕴美感,疏朗有致,意象声色灵动, 隐喻耐品,向月而鸣,尽抒怀抱。
【张永年点评】:细细读来,很有感染力,沧桑岁月,过往尽管伤痕累累,努力过好每一天,不负执著一生。
【杲子点读】:诗歌深蕴而灵动,意象选取极至婉约,如一支瘦硬的画笔,在寥廓的晚空顿然点划。“月光只是一种烟火”,轻轻就把它踢下神坛拉回人间;“灵魂深处有月亮的归宿”,却又把它荡开去,营造出一种欲近而远、若即若离、惝恍如有所失的境界。诸如故乡与远方、现实与理想等的距离,或许就是这样吧。
秋风讲故事
文/燕淑清
童年在老家的洼洼田
老爹爹总把山泉水装进瓦罐
沿着垅沟叫我从瓢里抓出老种子点点
手里时时黏着血红印在锄把残纹间
脚跟趟在杂草中一下刺穿
一把泉泥一把血捂住了那本《诗经》
秋阳晒高了山坡菊丛
燕子把剪下红高粱粒粘在肩膀
一葫芦红高粱种跟着老爹一起走出大山
矿区山凹里挪土添饱了一块小诗田
秋红时躲在小窝棚从书本页缝里打更
河套子穿出一茬茬麦杆
蘸着月汁临摹《悯农》
溪水哗啦啦朗读《锄禾日当午》
土布兜有老妈对缝的草灰
省下老黄纸可把楷书篆个圈圈
剪只喜鹊放飞在8岁窗前
却顺走一张《家山图》
记忆一直在老母墓碑中打磨
放大皱纹间长大喽!
【后记】:从十几户人家大山沟走出的女孩子,天生就自爱,家中书柜那些老书本,虽然大人也记不得它们的日子,却将一些唐诗宋词扎根在岁月眼巴巴,土坯房中间按捺不住追求喽!走出走进大山,让我的诗在工业大潮中落户,身上还时时沾着乡土的沉重,让秋风翻个颤微微,苦中寻乐子呗!
【罗森读诗】:意象组合繁复,诗的感受融合于童年的生活背景,二者交合互通,水乳难分,留下一种叠加的跳跃感,形成特有的诗性氛围。
【黄又青读诗】:摆脱意象、象征、通感等困扰,用质朴语言赋予诗意流水形态,自然呈现。
【张永年点评】:呈现的意象应留于咀嚼的悬念,诗人很有才华,个人以为故事的情节尚需打磨。
【杲子点读】:诗语朴实含情,充满生活气息。多少沧桑,何限怀思,在略显俏皮的字里行间无声出没。
文/何中俊
失去眼睛 皮肤,
感应着不同层次的晖光
微弱,幽暗而散淡
有着胶原的气息
像液体,边缘渗出凉意
塑形的力度逐渐增强,硬化,变形
软物质,茧形穹顶
都屏住了呼吸
最微弱的扩张,都将是另一场灾难
墙体隐形,开关失灵
空气已然收紧,生命源于本心
卡哒声中,胶链咬合
时间的花朵,开在一个人的脸上
【罗森读诗】:探索生命的本源,逆转六识的轨道,是高维的认知,亦是最根本的智慧,艺术不可言传的神秘和不可复制的美感正是来自于自性的觉醒,何老师有着不平凡的洞察力和表现力,为我们开启了一个观察生命的新窗口!
【隐士公简评】:一首有象征意义的作品,语言极富质感、沉稳有力。作品试图从灵神内部找出生命本源的探索,达成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更多地从死亡的本质去阐述命理,去触摸精神层面的内在融合,结尾巧妙转折,过渡到正能量的希望与想象,耐人寻味。
【张永年点评】:这是一首对盲人的颂歌,细节的刻画决定了一首诗成败的关键,诗人无论从立意或构思上巧妙地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黄又青读诗】:奇特笔法,陌生化语言,激活思维,丰富读者感受力,一些难解的句子可以存疑,不妨碍品味。
【杲子点读】:这首短作,以形象化的诗语,描绘了一场蜕化的紧张过程,和其哲性结果。时光不能倒流,生命无法重始,但四季可以循环,信仰可以重构,光明再于本心起源,尽管它有如涅槃般的艰辛。
从前的雪
文/陈立强
从前的雪
真是雪啊
亲我 埋我
从前的雪
有垂柳一样的
现在的雪
老了 飘不动了
她赖在我的头上
不走了
我头顶着雪
像喜马拉雅山的 盆景
【罗森读诗】:把雪的意象贴在时间的画布上,果然有着不一样的既视感。简练的语言,动静的切换,立体的表达。
【黄又青读诗】:尽管近于口语,却写出诗趣,亮句多多,意蕴丰盈,展现出词语活力。
【张永年点评】:构思上确有可取之处,只是叠叙部分略显草率,送达部分尚待斟酌。
【杲子点读】:如简单地以雪喻白发,显然不新鲜了。这首小诗贵在把雪和人置于同一时空发展变化,将雪“我”化了;一个“赖”字,既生动形象,更写出了作者那种无奈中近乎自嘲的幽默。
光总是照耀着所能照耀的一切
新疆塔城/翔鹰
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
普渡众生
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与执着
抱紧内心的标识
高举信念的火把与光明
照亮尘世的暗淡与苍凉
掏出体内的光与热
倾倒而出
照耀且温暖着每一个需要他的人
像白求恩 像雷锋
像我们的祖国母亲
以及每一个奋不顾身的英雄
他们将自己化作一枚枚太阳
在历史的天空里成为永恒的光芒
照着所能照耀的一切
【罗森读诗】:颠覆信念的时代,急需信念的复活,诗作用普渡这个佛词,结合光明的意象,塑造了人类的希望所在!
【黄又青读诗】:情感精细,呈现勃发才情,挖掘到位,贴切自然,有血有肉,文字最养心。
【张永年点评】:正能量满满,激情澎湃,才情洋溢,个人觉得第四小节有些直白,若将其删去会更好些。
【杲子点读】:诗人从表面的“光明、温暖”,沿内在纵深继续挖掘,以“与生俱来的使命”、“内心的标识”、“体内的光与热”等语,赞扬了英雄、母亲、祖国,与太阳之表里如一、始终如一,那既是信念的源泉,也是它永恒的归宿。
向月而鸣
文/曾自力(水一空)
一岸芥苇
摇瘦山谷的劲风
吹响一叶细舟
长长的桨,远远的影
向月倾诉
一条江河的最窄处
飞起一道伤痕
流入的沧桑
化作一团寒光
嵌在轻轻的夜里
不见方向
黑暗中
月光只是一种烟火
灵魂深处有月亮的归宿
惊人的平静
【罗森读诗】:清、劲、孤、冷,捕捉惟妙的浮动,感知凌厉的本质,涂染最多重的背景!
【黄又青读诗】:意蕴美感,疏朗有致,意象声色灵动, 隐喻耐品,向月而鸣,尽抒怀抱。
【张永年点评】:细细读来,很有感染力,沧桑岁月,过往尽管伤痕累累,努力过好每一天,不负执著一生。
【杲子点读】:诗歌深蕴而灵动,意象选取极至婉约,如一支瘦硬的画笔,在寥廓的晚空顿然点划。“月光只是一种烟火”,轻轻就把它踢下神坛拉回人间;“灵魂深处有月亮的归宿”,却又把它荡开去,营造出一种欲近而远、若即若离、惝恍如有所失的境界。诸如故乡与远方、现实与理想等的距离,或许就是这样吧。
秋风讲故事
文/燕淑清
童年在老家的洼洼田
老爹爹总把山泉水装进瓦罐
沿着垅沟叫我从瓢里抓出老种子点点
手里时时黏着血红印在锄把残纹间
脚跟趟在杂草中一下刺穿
一把泉泥一把血捂住了那本《诗经》
秋阳晒高了山坡菊丛
燕子把剪下红高粱粒粘在肩膀
一葫芦红高粱种跟着老爹一起走出大山
矿区山凹里挪土添饱了一块小诗田
秋红时躲在小窝棚从书本页缝里打更
河套子穿出一茬茬麦杆
蘸着月汁临摹《悯农》
溪水哗啦啦朗读《锄禾日当午》
土布兜有老妈对缝的草灰
省下老黄纸可把楷书篆个圈圈
剪只喜鹊放飞在8岁窗前
却顺走一张《家山图》
记忆一直在老母墓碑中打磨
放大皱纹间长大喽!
【后记】:从十几户人家大山沟走出的女孩子,天生就自爱,家中书柜那些老书本,虽然大人也记不得它们的日子,却将一些唐诗宋词扎根在岁月眼巴巴,土坯房中间按捺不住追求喽!走出走进大山,让我的诗在工业大潮中落户,身上还时时沾着乡土的沉重,让秋风翻个颤微微,苦中寻乐子呗!
【罗森读诗】:意象组合繁复,诗的感受融合于童年的生活背景,二者交合互通,水乳难分,留下一种叠加的跳跃感,形成特有的诗性氛围。
【黄又青读诗】:摆脱意象、象征、通感等困扰,用质朴语言赋予诗意流水形态,自然呈现。
【张永年点评】:呈现的意象应留于咀嚼的悬念,诗人很有才华,个人以为故事的情节尚需打磨。
【杲子点读】:诗语朴实含情,充满生活气息。多少沧桑,何限怀思,在略显俏皮的字里行间无声出没。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