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打沙记(组诗)

2022-12-28 19:23:57 作者:孙子兵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孙子兵,彝族,诗人,收藏家。1978年出生于贵州省晴隆县鸡场镇农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数学系,现居苏州。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签约作者。已在《诗刊》《民族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若干,曾获中国地域诗歌奖、言子文学奖等文学奖励若干。代表作《写给母亲的诗》入选中央电视台“2013清明诗会”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播出,《春天不会忘记》选入教育部《我为祖国点赞》(学生读本)教材。出版有诗集《西南》《女儿书》。
 
愧对……
 
在春风的温暖中
我愧对一株狗尾巴草的弱小
我的高大,并不能让我
比它更自由;我的隐藏与虚伪
让我不能像一棵朴实的蒲公英
在风中舞之蹈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我甚至不能举起一丝善意的自信
面对生活中的雨雪风霜
 
在城市的繁华中
我愧对一位农民工的乐观和坚强
我的办公室,并不比他出卖力气的工地更高尚
我的事业编制,并不能让我比他更幸福
我接受的教育和知识,我拥有的文凭和学问
让我过分依赖于脑力的代谢而非身体的健康
我的理想不像他那么卑微,小富即安
我的思想不像他那么朴实,有钱就赚
这是我的悲哀,也是文化的悲哀
 
在工作的麻木中
我愧对一日三餐的实在
为了家庭的和谐,为了收入的稳定
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绑架了人生
怯懦、伪善,自尊和理想逐渐沦落
低声下气,忍受着领导的批评
心甘情愿,接受职称评定的虚假折磨
想走的路不敢去走,想做的事不敢去做
甚至连看书、写诗也要偷偷摸摸……
 
在异乡的噩梦中
我愧对故乡的恩情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在异乡的土地上,陌生的眼光让我难堪
找不到心灵的归宿,找不到躲藏的地方
更找不到亲情的温暖和泪水的酣畅
虚情假意迎来送往
好让自己过得像个人样
 
在生活的无奈中
我愧对星光的明亮
一具男性的肉体,33岁,60公斤
一妻,一女,一辆车,两套房
雄心很高,职位很低
欲望很多,朋友很少
心中的文字,经常给家人和同事带来忧伤
 
在行动的懒惰中
我愧对生命的平凡
自卑、狭隘、冲动、刻薄、吝啬、私心重……
不会跳舞,不会抽烟喝酒,不会打麻将
不去洗脚城,不落井下石,不见风使舵
醉心于诗歌、电影、篮球、音乐和网络
关心金钱和利益而不是环境和文明
厌恶势利的目光和谗媚的表情
却一直在自责中得过且过
 
啊,我愧对的东西很多很多——
在白天我愧对夜晚,在城市我愧对乡村
过今天我愧对昨天,写诗歌我愧对小说
面对寒冷我愧对温暖,面对大地我愧对天空
面对平原我愧对高山,面对现实我愧对理想
搂着新欢我愧对旧爱,抱着爱情我愧对友谊
背着女儿我愧对母亲,拉着黑暗我愧对光明
愧对粮食,愧对蔬菜,愧对水果,愧对祖国
愧对你、愧对他、愧对铁、愧对云
愧对水、愧对雪、愧对火、愧对生活
愧对人生的卑贱,愧对岁月的蹉跎……

 
野百合
 
从哈马庄到协厂的马路边
一朵又一朵盛开的野百合花
在杂草丛生的地埂上迎风招展
我和孙礼鹃(幺叔的女儿)两兄妹
一名高二学生和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
乖乖女,衣衫破旧,神情悠闲
两个农村孩子,被野百合的美丽深深
吸引,陶醉于那自然的清香和无暇的洁白
 
我们一边走,一边玩,一边采
泥巴、露水和茅草不断光顾我们的双脚
弄脏我们的裤脚和鞋子
小家碧玉的野百合
左一朵右一朵,显得孤单而寂寞
 
不远的前方,在协厂的老房子里
奶奶和她的鸡群互相做伴。她一定
想不到,老三家的大哥和幺儿家的幺妹
她的孙子和孙女,兴高采烈
在一起走在通往协厂奶奶家的马路上

 
矿山
 
二十年前,在大厂黑山箐
一座矿山破土而出
或深或浅的土层下面
沉睡千年的各种矿石
一夜之间纷纷苏醒
附近的村民,一个背箩
就能背回半头牛的价钱
一架马车,就能拉回来
半栋房子的瓦和砖
附近几个县的人闻声而动
一起奔向矿山
占山为王,挖洞找钱
 
我可怜的大伯,率领三个儿子
打起背包,带着干粮,踌躇满志
到矿山挖矿。挖了十来天
才找到一坨矿,卖了800块钱
左脚却被洞顶掉下来的一块石头砸伤
我自信的父亲,从矿山空手而回
没过几天就进了沙子岭的冶炼厂
我的四叔、五叔和很多人一样
害怕杀人,害怕抢矿,在矿山看了几天
就打道回了歇厂(也有个别胆大的挖到大矿
摇身一变成为万元户,钱名远扬)
 
有矿的地方,就有锄头飞扬
有矿的地方,就有一夜暴富的
希望。成千上万挖矿的人
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为矿争斗,为矿疯狂
金光闪闪的矿石,鲜有人富甲一方
混杂动乱的矿山,把堆堆白骨埋葬
 
几年以后,矿石挖完,山倒地陷
满目荒凉。留下千疮百孔的山坡
以及常年不断的垮山、陷地、塌方……

 
中秋无月
 
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看中秋晚会
天空没有月亮
小区里有人放烟火
一颗颗彩色烟火
从一片黑压压的房顶的空隙里
射向空中,上升、爆炸
绽开一团团五彩缤纷的火花
最后沉入无边的夜色
 
没有月亮的中秋节
生活并没有少掉什么
在这个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城市
路上的灯光还是那么明亮
车子还是那么多
透过工厂的围墙,偶尔
还有鞭炮的声音钻入耳朵
 
自从14岁离家到县城读初中开始
16年以来,我的中秋节
一直遗失在贵州老家低矮的屋檐
一年一年逐渐淡忘。中秋节的月亮
和我无关,一直挂在别人头上
 
直到今年,直到今夜
母亲、老婆和女儿把中秋节
带进我新居的家门,中秋节的月亮
却一直照耀在我的季节之外

 
我的光棍堂哥
 
在鸡场方圆百十里之内
众人皆知的光棍就是孙亮华
我的堂哥,40多岁的未婚老小伙
守着分家的果园和田地一个人过
20多年前,他也曾经是一名
有志青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每天从家里带干粮当午饭
步行十多里去学官中学上课
放学回家还要干农活
都怪大伯和大妈不辩是非
为了开脱大儿子孙礼开犯下的案子
一次又一次,把家里的财产和幸福
往外泼。把小儿子的学费和理想
一起往外泼……
孙亮华只好辍学,一辈子唉声叹气
日子难过。20多年以来
他手上提着对大哥的仇
肩上扛着对父母的恨
背上背的是失落
孤僻懒惰,讨不到老婆
整天和村里的小孩子嘻嘻哈哈
得过且过,空看岁月蹉跎

 
新菜园小记
 
在离贵州老家几千里远的江南小城昆山
汽车和行人的嘈杂声汇成了交响曲
一块菜园,在翡翠湾小区围墙西面郁郁葱葱
58岁的父母起早贪黑干劲十足
有空就去挖地、积肥、锄苗、泼粪水
完全不顾7月的高温和8月的劳累
 
围墙外面,曾经的荒野已种成菜地
本来是去砍树枝到农场搭豆架的父母亲
意外捡到一位当地老农的允许
在一把旧菜刀的帮助下,同心协力
砍掉芦苇、树枝,拔掉杂草、野蒿
从石头密布的荒芜中垦出一片沃土
开始勤劳种菜
 
茄子躲着辣椒,豇豆攀着玉米
丝瓜恋着毛豆,青菜骂着蒜苔
为了一口粪坑边的一点点地
父亲差一点和想抢占的老太婆吵架
 
玉米放满冰箱,豇豆一直吃不完
在贵州老家山区里种了几十年庄稼的父母亲
为了孙女背井离乡,在昆山还未开发的一隅
拥有了一块菜园,仿佛回到了故乡
每天都用汗水浇灌着脚下的泥土
把蔬菜认作最近的亲人,每天
都用汗水浇灌着脚下的泥土
看着收成和孙女一起慢慢长大

 
打沙记
 
1997年7月2日
在晴隆县城看完香港回归电视直播的第二天
我和同学文明军到幺叔家住的哈马庄干活
马路边的一座沙场
收留了我。苦闷的青春
被身边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轮反复碾压
被阳光忽视,被世界遗忘
被苦涩的山风吹落……
在打沙机震耳的轰鸣声中
我也成了一块破碎的石头
深深深深颤抖
 
繁忙的沙场,一群为生活流汗的
年轻人,大多都是辍学的农村青年
一身蛮力炸开坚硬的石头
拓宽路基,深入大地,挥舞着激情和青春
把日子搬来搬去,喂进打沙机
把穷苦的日子和汗水,交给微薄的工钱
打沙机里流出来的沙子,铺路的沙子
随风飞扬,打痛我卑微的人生
 
不同的沙锤,嚼出不同的命运
三天吃一次肉,一星期放半天假
沿着通向哈马庄的马路
十来个与石头、炸药、沙子、筛子、钢钎
雷管、铁铲和手推车做伴的年轻小伙子
迎来朝阳,送走晚霞
生命合着汗水一起播洒
上班才3天
我从来没有做过重活的10个手指头
就肿成了10根胡萝卜
 
为了心中的梦想和学业
那个1997年的暑假我一直没有回家
离开学校就直接到了哈马庄打沙
几本高考复习资料陪着我受苦
在打沙之余,在工友们打牌聊天的空闲
填补了我内心的空虚,让我
在那些浑身疼痛、难以入眠的夜晚
知道自己还是一个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
我的梦想在远方,利用暑假到工地上打沙
只是为了能在家庭的无助之外
挣点学费,减轻父母肩上的负担
 
打沙的日子,太阳毒,天气热
幸喜阴雨连绵,让我们这群年轻人
时常偷得浮生半日闲。流汗的哈马庄
为我的人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幺叔家
破败的几间老房子,把我从打沙的工棚里
带到了亲情洋溢的天堂。在那些
挥汗如雨的午后,幺娘送来的金黄的
苞谷饼,饱含猪油的温热和葱花的清香
有时还加了刚下的鸡蛋,在大家的羡慕中
吃得我浑身是劲,热泪盈眶……
 
40多天的辛劳,终于换来了200元钱
和爬满双手的老茧,还有对社会、对生活
对人生、对自然、对劳动的深刻体验
在那些日晒雨淋的打沙的日子里
在那些扛工具、搬石头、刨土、放炮、铲沙
的记忆中,一个流泪流汗的农村青年
经受住了社会的考验,变得健康而坚强

 
远方的远方是故乡
 
我真的回不去了
我知道,在祖国的西南
有我美丽的家乡
在家乡的县城晴隆
有我曾经喜欢过的姑娘
但我真的回不去了
我多年以来所学到的知识
让我和我的家乡产生了隔膜
我多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
让我和我的家乡天隔地远
 
我真的回不去了
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繁忙
让我成了一个没有自由和空闲的人
每天为了金钱、利益和工作奔波
每年为了名声和权利蹉跎
身强体胖,却死气沉沉……
衣食无忧,却空虚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