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中诗论坛校园文学诗精歌选(第二十五期)

2021-04-08 14:51:29 作者:中诗论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编辑:秦志良 鸿文 水一空 耕海渔童 周建好朝 依然 杲子


老家门前那片棉花地 
 
燕淑清   

 
那出了彩的棉团 
我知道那是生产队的工分 
禁不住在月圆时偷偷和同学
小芳猫在纵枝双叶下 
头顶雪白花絮
掐了并蒂莲
顿把一股清香 
插进溜腰大辫子 
那是生产队长从新疆探亲背回
棉籽十年大丰收 
那是当地棉农弹压棉子纯种漂泊 
那是我家压箱底一套棉衣牛腻 新疆山水味
 
自评:儿时棉花地一直是我的挖野菜地, 游赏风景把棉农写进诗 ,也让我知道了新疆。今天我想为新疆棉农加油。有祖国为你出彩,棉花白如雪,棉骨挺脊梁,我愿把诗人大爱情怀写进儿时妈妈的棉袄里。 
 
罗森读评:美丽温暖的新疆棉花,在儿时的记忆中饱含温暖,队长长途泼涉驮回的棉种并不仅仅是美丽的种子,它更是一方人民赖以生存,赢得丰收的快乐!诗写末尾"那是我家压箱底一套棉衣牛腻/新疆山水味"则是与新疆融为一体的国土情!诗人表达爱国情怀,用最美最纯的心去感受,去书写!一种有典型意义,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心声,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黄又青读评:从老家门前那片棉花地,联想到当前成为世界焦点的新疆那些顽固不化的反华势力,污蔑,攻击新疆人权,乱我新疆企阁,都是不能得逞的,棉花出彩是新疆的金名片,棉花洁白,棉花温暖世人,棉花坚挺有骨。作者把诗写进儿时妈妈的棉袄里。是对岁月饱满的答谢,棉袄棉衣牛腻散发出新疆味,是不散的爱国恋乡的中华赤子的浓浓情怀。全诗入题自然,细节精致,读来亲切有味。
 
杲子点读:《老家门前那片棉花地》,诗人回忆当年集体生产时代,与玩伴们在棉花地里嬉戏的场景,充满童趣;继而写到棉籽源于新疆,压箱底的棉衣还散发出新疆的山水味,富于感情的诗写,关联近来国外对新疆棉花无端制裁的时事,不难看出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赤子之心。
 
这明媚的校园   
 
蔺宗海 

 
1 校园,又迎来一个春天   绽放的第一朵花 不是迎春,是孩子的笑脸 
2 春风里,一股甜甜的味道   那不是鸟鸣 而是,孩子的书声琅琅   
3 脚步轻轻,每一颗心都静下来   春天 适宜绽放,不需要喝彩 
4 校园的甬道上,撒满了阳光   比阳光更明媚的 是孩子,放飞的希望   
5 悄悄捡起一张纸,洁净了一方世界   同时洁净的还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情怀   
6 你在看花,我在看你   你是比花更美的花 庆幸的是,我没把你放在阳台   
7 你的每一个动静,都是春天的一部分   比如穿上新衣 比如许下人人皆知的愿景   
8 想起身世,你就会去看看那株孤独的小草   昨夜,一场细细的雨 已让他返青,复活       
 
罗森读评:诗写各句独立,又互为整体。按微诗读,一些句子意味深长,富哲思,诗味隽永!如"你在看花,我看你,你是比花更美的花, 庆幸的是,我没把你放在阳台  ” 你的每一个动静,都是春天的一部分   比如I“穿上新衣 比如许下人人皆知的愿景  ”。如按一首全诗读,则如一篇亲切的笔记,笔尖洋溢着一个教师对校园中自然、人、点滴事物的热爱与欣赏,尤其是对孩子发自本心的爱心和期望给人留下了积极的心理能量! 
 
鸿文读评:校园应是明媚的,没有阴影笼罩,没有乱纸纷飞,四处是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紫燕嬉戏,蜻蜓上下滑翔,成为校园附丽。让心中染满年轻色彩,在迷人的书中,尽情吸吮人生养份,文本虽是零星短句却笔足墨饱,哲思折人。
 
杲子点读:《这明媚的校园》,八个碎片式的描写,层层递进,形散神聚,由物及人,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实及虚,表达出对校园和孩子的喜爱、对教育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愿望。
 
又是一个清明节     
 
马建利 

 
今天,从夜开始
狂风大作,
呜咽恐怖吐绿的柳树
摇来晃去,在这个春天
无法站稳
 
清明,
让人伤感的日子
思念和悲切
头颅摁下去
腰身弯成九十度 
 
按照惯例,
狂风之后就是暴雨
不用摁,
人民就会低眉顺眼
让我跪下,
总有让我跪下的理由 
 
去墓地的路上,
梨花带雨这雨苦木,
花倒是怒放
和一排排冰冷的墓碑
形成对比 
草木动容,
我头拱黄土春草,
顺着坟头仰天长笑
笑这个春天仍有媚俗
刮骨的痛
 
罗森读评: 清明是一个传统的日,祭祖扫墓,"慎终追远有"民德归厚"之义。诗写无疑表现着另一种气氛,如果面对封建陈腐的一种生存状态,当以反封建反官僚视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曾经盛行,今天相于"改革"和"陈腐"仅可作聊备一格看吧。
 
黄又青读评:文字与人息息相交,字由心生清明节也是情绪的注释,作者借当时特定的情境以浇心中块垒,无论是何种不如意。都应向前看,幸好,春和景明书写传神入微,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感受力。
 
杲子点读:《又是一个清明节》,风俗是一种传统,相沿而成习惯,习惯而成自然,国家也顺乎民意,将它作为一个节假日。无论“一滴何曾到九泉”,当哭泣时洒几滴,当醉笑时更举杯,生死本如此而已,趁亲人尚且活着,多尽些孝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