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寄情于景 ——读王长征的诗集《漂在北京》
2018-03-23 22:45:23 作者: 郑才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王长征的诗语言朴实、简洁、凝练而不失含蓄,没有某些诗歌那种难懂的朦胧和晦涩,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对话与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诗歌语言丰富多彩,给读者以灵动鲜活之感。
我是内蒙古偏远地区化德县的一名教师,王长征是安徽籍北漂诗人,我与王长征相识实属偶然。之前我俩没有半点交集,是网络让我有幸结识王长征,走进他的诗集《漂在北京》。
一、结识王长征
本人爱好文学,经常游览网络平台上的一些文章。2017年腊月的一天,我在一个文学公众号上,偶尔读到他的一首小诗《雨后》:撑着一把小伞/走向彩虹桥边/那里有清新的空气/诗意泛起的呼唤//雨渐渐停了/眺望天空瓦蓝瓦蓝/不知常娥/何时降临人间……小诗清新、淡雅,既能让人读懂又不失含蓄。“雨中撑着小伞,走向彩虹桥边”,让读者情不自禁联想起:西湖断桥上,白蛇和许仙那流传千古的美丽爱情故事。“雨渐渐停了”,抬头自然“眺望”“天空瓦蓝瓦蓝”;这里既是实写也是虚写,看到天空自然想到月亮,想起另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嫦娥因偷吃长生不老药,结果意外地只身飞到月宫,孤独寂寞,后悔不已,盼望丈夫后羿尽快救她飞下月宫、夫妻团圆。短短一首小诗,把两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巧妙地嵌入诗中,没有半点雕琢之感,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已经不言而喻,足见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读罢让人赏心悦目。
就这样,我被王长征的诗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希望编辑把王长征的微信号发上来。没想到这个有心无意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几天后编辑把王长征的微信号发上来了。更让我激动的是王长征很快通过我的添加申请,自此我和他有了交集。在微信圈,我看到好几家央级网站刊登了诗集《漂在北京》出版的消息。和王长征微信联系,得知我正在北京出差,于是他在百忙之中约我见面。细心的他怕微信联系偶有闪失,又主动把手机号发了过来。按照他的提示,我从东三环双井来到西四环他的单位.此时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王长征听着脚步声,热情开门迎我进屋,没有客套话,但他让我脱去外套和给我倒水自然而真诚的举动,让我心头一热。说着,他的手机响了,我看出来,虽是周末,但他还是很忙的。于是我拿上他签名赠送的那本《漂在北京》和一本杂志就要起身离去。他盛情挽留,非要请我吃饭。我从中看出他的诚心便不再推辞,于是我俩来到附近的一家餐馆。当然,我不是想吃“请”,而是想借此机会,再和他多聊一会。
期间,王长征给我讲了写诗的要义,诗的语言,重点说了诗歌语言的张力与表现力,虚写和实写,让我获益匪浅。
告别王长征,按照他的提示,我来到王府井大街新华书店,迅速从书架上找到他的另一部书——《北京西城区老字号故事》。而后怀揣这两部书返回内蒙古老家。
二、走进诗集《漂在北京》
我一口气读完王长征的诗集《漂在北京》,不禁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该诗集共收录139首诗和三篇文章,由著名翻译家、诗人屠岸先生题写的书名。开篇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原《诗歌报》主编乔延风先生为诗集作的序言,乔先生从诗集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作了准确的点评,并对王长征给予高度赞扬。诗集背面是现当代八位著名诗人、诗评家、大学教授、有关学会、协会及出版社负责人,从各自的审美角度,对诗集及王长征作出简洁高度的评价。
诗集第一部分“漂在北京”共辑录26首诗,内容主要是关于北漂族在北京追梦的艰难与辛酸,困惑与自信,彷徨与坚定的历练过程。“京城,伟大的造梦师”是《漂在北京》一诗的首句,像一声惊雷发人深省、令人沉思。因为“北京的夜晚/有时雾霾重重/有时飘满星星/抬头眺望/还是低头生活/全看自己的选择”;“夜色阑珊/繁华下/有人去娱乐场所纵情声色/有人借酒浇愁长吁短叹/对着清风明月唱歌”。只因你这种错误的选择,结果“有多少人轻轻而来/多少人悄悄离开”;在灯红酒绿的京城选择对了,梦想就会成真,选择错了只能碌碌无为、默默离开。
《漂在北京》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催人奋进。对于那些像诗人一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追梦者来说,他们或许会遇到艰难困苦,产生困惑迷茫,碰到歧视与不屑,但他们绝不会失去独立的人格,更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尽管内心要承受巨大的痛苦。《疼痛的手指》:手指涨痛/对着它轻轻亲吻/这是我握笔的手指/这是我写诗的手指//这陌生人的异乡/有些迷失方向/我使劲扳着/自己疼痛的手指/使它们挺胸昂首//我羡慕那些没有手指的人/他们不用劳作就有收获/可我等不到收获/尽管天空正缓缓坠落……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难,也要继续追逐自己的文学梦,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在城市的中央看天”共有19首,以《在城市的中央看天》开篇:“我站在城市的中央/看不见家乡的天空”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虽然诗只有两句,但蕴含的意蕴却是丰富的;城市多是雾霾的天空,更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难以坦露的真诚,永远不像家乡那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更看不到家乡人与人之间的朴实和真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城市的中央看不到“家乡的天空”,诗人只好放飞自己的想象《眺望远山》:淡淡薄雾/映着窗外晚霞/鸟儿张开翅膀/展一幅流光溢彩的画/一首小诗/遗失这里//楼下车水马龙/小巷灯红酒绿/汹涌着虚情假谊//眺望远山/坡前微颤着朵朵野花/花间必有一位闻香的姑娘/多想带她回家……诗人运用虚实结合,比喻、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一方面讽喻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在繁华掩盖下的虚假。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家乡那种自然真诚纯朴的美由衷的赞美和向往。
另一首《清晨》:清晨/在京城高楼之上/看到绚丽的朝霞/这景再美/也比不了我的家乡/秋天小河旁/晚霞辉映着夕阳……诗人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赞美家乡,赞美的岂止是家乡的美景!
第三部分“城中村飘岀赞美诗”共辑录23首诗,这些诗描写刻画底层人们生活的辛酸,生存环境的恶劣及生存状态的艰难。诗人努力触及他们在“卑微并不美丽”外表掩盖下那善良的心灵,并且对挣扎在底层的人们寄予无限同情。《城中村飘岀赞美诗》:“……面黄肌瘦的农民工,/蓬头垢面的寄居者/他们衣冠不整/流浪城市”“与他们相关的词往往是——蹬三轮、收废品、打零工……/生活在城市底层/经常受到黑社会和警察的骚扰/他们的脸是黑的、黄的、紫的/布满风霜,写满艰辛”诗人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生活在底层群众的艰辛和不易;即使这样,这些看上去并不“高贵”的人们却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物质的贫穷/本该让生活困顿……/他们聚在一起/手捧圣经/神色凝重/赞美古代英雄/赞美不屈的神子/赞美自由高贵的灵魂/昏暗逼仄的室内/没有任何杂音/一颗颗虔诚的心/向着蓝天白云……”城市的工地是农民工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他们盼望挣“大钱”的地方,这里最能看到他们的艰难、辛酸和无奈,甚至是“天”塌下来的悲伤和绝望。《工地》:北风呼啸/狂吹破旧的衣衫/睡眠不足/睁着惺忪迷离的眼睛/一年之间/他先后有三位亲人/因工伤离去/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妻儿的相片/仍然没说“离去”……诗人没有用任何表现手法,用白描直击生活,全篇没有一词抒情,但表现出诗人对他们无限的同情;结尾一句戛然而止,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诗人还关注了拾荒者、乞丐、站街女、卖唱的艺人等诸多生活在底层的人;对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艰辛,表现出了无限悲悯。《感动》:公园的一个角落/铺满茂密的草丛/一个老乞丐/站在杂草中间唱歌/像聚光灯下的歌唱家/忘情投入/直到眼角沁出/两颗浑浊的泪。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天天快乐,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总有阴暗灰色的时候。
第四部分“灰生活”(共22首诗),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内容。《秋风》:秋风将蝉吹老/止住盛夏的喊叫/这是什么样的风呢?/我虚空抓了一把/如同抓住了命运//我紧紧地握住/这天地的呼吸/依旧刹不住/时光前进的车轮……尽管环境偶尔有点灰暗,心情偶尔有点灰色,但永远挡不住诗人追梦的“心跳”。《灰生活》:声声灰色的叹息/很轻 很静/将整座城市浸染/灰色高楼/灰色道路/高架桥也是灰色/就连那青春面庞/也布满灰色的风霜//不醒的烟梦入夜/雨水拍打冷漠的窗棂/曲径通幽/长长的叹息/有我热烈的心跳……
正如诗人所言:“读诗写诗……是一种精神支柱和信仰,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但诗人也坦言,“诗歌也是软弱无力的,只能改变自己,很难改变社会”,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灰暗”,诗人也只能望而兴叹。《街头》:市府广场人流如潮/被推着前进/如同水中俯仰//匆匆后退的街道/忽然泛起惊人的浪潮/天桥上/一位精神失常的女人/手舞足蹈 /没穿任何衣裳//围观者中一定有/居委会的大妈、小偷、小贩、大学生……/也一定有/公务员、教师、律师、大老板……/他们拥挤着,嘻笑着/拿起相机,掌声喝彩//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思想在世俗中/挣扎矛盾/这时,一个小女孩微笑着走来/手里举着一件/宽大的衣裳。
面对一位精神失常的裸女,没有一个大人站出来,拿件衣服为她护“羞”,都在喝彩、拍照,而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恰恰是这些心里灰暗的看客。那个小女孩的出现,正是诗人良知的化身。诗人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讽刺了市井之徒的虚伪和阴暗,呼唤人间良知的回归。生活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河流的漩涡里,有的坚强,有的懦弱,有的高尚,有的卑鄙,有的坚守,有的蜕变……
第五部分“漩涡”(共辑录30首诗),众生相在这里,群形尽相,表现各异。《胆小鬼》:街边老人他不敢扶/儿童落水快步走过/老婆被人摸默不作声/领导犯错不敢批评/家中遇盗自认倒霉/遭遇抢劫不敢报警//院子长满了荒草/隐身其中仍觉不够安全。他发誓做个强者/走上社会不过两年/他竟越来越认不清自己……讽刺了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怜可悲的人物形象,这样明哲保身的人物在社会生活里不乏其人。
《人味》刻画了一个挣了大钱却不顾母亲,只顾满足自己虚荣者的形象。“一面是扶危济困的慈善家,一面是忙得不可开交的不孝子,上个月见到衣服褴褛的母亲,提起他,带着无比愤怒的表情——”这样的慈善家,也许人们说“好”,可他的母亲对他却是“无比的愤怒”;如此慈善,他不做最好,以免玷污了慈善家的美誉。“发财后他常常装腔作势 满不在乎/高档酒店请遍熟悉的朋友/满身散发着香水、铜臭、官味/就是闻不到一点人味”……这样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蜕变,诗的结尾是绝妙的讽刺。
《坏天气》里面的人物却是另一副嘴脸:老板要出去办事/外面雾霾重重/我建议步行/他一下子失去/原来的好心情//“都怪工厂/冒着狼烟的烟囱”/老板听后,把眼一瞪/冲我耍起霸权主义/他说这和烟囱毫无关系/要怪就怪某些草民/烂红薯吃得太多/三天两头放屁。简洁明了的对话,加上“把眼一瞪”的神态描写,一个掌握话语权的把“天气雾霾的原因”栽赃百姓的霸道的“社会精英”形象跃然纸上。结尾“放屁”的不是百姓,恰恰是昧良心的老板。
《学习书法》虽短小,但思想蕴含深刻:挣到第一笔薪水/换来不能吃喝的字画/一个土豪摇头发问/我只能简单作答/你为何不狠心砍掉/脖子上那个空洞的脑瓜?的确,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同样,“不能吃喝的字画”,在只能认得金钱的土豪眼里,一文不值;那无知的问话,彻底激怒了诗人,对不尊重知识艺术的人,诗人给予有力回击。
正如在外漂泊的游子一样,诗人也常常怀念家乡,怀念家乡的亲人;诗人把乡愁化作盈盈文字,嵌入诗行。
第六部分“在北京梦到爷爷”(共辑录18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的这种乡愁、乡亲的感情。
《乡音》:有一种声音/亲近而又遥远/有一种腔调/模糊而又动容/藏在纯真时代/长在梦里故乡/总也看不清/却留在我的诗里//想让土生土长的乡音/在城里悄然扎根/大鼓书节奏铿锵/亮出迷人风景/然而社会文化的融合/让能听见美景的人/越来越少……家乡大鼓书的艺术魅力,虽遥远却永远让“我”为之动容;那铿锵有力的乐曲在我的梦里响起。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的融合,我的“乡音”渐渐被同化,流露出作者淡淡的隐忧。
诗人在这部分一共写了六首怀念爷爷的诗,《爷爷的葬礼》《给爷爷读诗》《想念爷爷》《在北京梦到爷爷》《兄弟》等,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给爷爷读诗》:比今年还要寒冷的那个冬天/我失去了你,爷爷/仿佛突然失去了整个村庄/爷爷,今夜我独坐窗前听着风吼/就是这无情的风抢走了你,我的爷爷/我不能原谅它/也无法原谅自己/我再无机会给爷爷读一首诗了/爷爷,我分明感受到你的失眠/你定然有着同样的遗憾/请别嫌我这首诗苦涩/它会化作泥土变成青烟/陪伴你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乡村……
给爷爷读诗,成为“我”和爷爷最亲密最感动的瞬间,这瞬间永远定格在诗人的心中,这至纯至真的情,化作苦涩的诗,成为对爷爷永久的怀念。《想念爷爷》:“爷爷,我今夜无眠/仿佛看到你白发飘飘/手抓黄土紧紧贴在心窝/隐隐传来你一声声苍老的恸哭/那么悲情 苍凉/声声敲打在我的心上”……正是这种对爷爷的怀念、思念,化作梦境,与爷爷在梦里相见。《在北京梦到爷爷》:“……他把手伸向我/细长的手指捏着一沓沓冥钞/‘听说你在这里吃苦……/他们送给我的钱……花不完/咳、咳……全拿给你用’//他说话断断续续/跟在世一模一样/胡子依旧灰白/一幅怜悯放心不下的样子”……
(三)并非多余的话
文学从来就是“人学”,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观点和诗人的思想境界是一脉相承。王长征认为: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走进底层,贴近群众,融入生活。要关注他们,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他们。作家要有社会担当,还要有文化担当,只讲“个人主义”必定穷途末路,为人所不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生观、文学观,他的作品才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思想深刻,不仅表达了北漂族的艰难、辛酸、困惑、挣扎和梦想,更多的是诗人“以平视的眼光”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生存状况,并触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最深处。
品读他的作品,让我切身体会到诗人那种社会担当,年龄只有25岁的他,作品却不是抒发个人感情的“小我”,而是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大我”。北漂族、农民工、乞丐、站街女、老板,经理,有钱人,艺术家,教师,领导……几乎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物群像,都一一进入了诗人的文学视野,经过诗人的审美过滤,展现出一幅幅人物众生相,让读者在这里看到了艰难与困顿、奋斗与挣扎、光荣与梦想、高尚与卑贱、还有粗鄙与龌蹉……
王长征的诗语言朴实、简洁、凝练而不失含蓄,没有某些诗歌那种难懂的朦胧和晦涩,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对话与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诗歌语言丰富多彩,给读者以灵动鲜活之感。
王长征的诗,折射的大多是北京当今,甚至是中国当今社会的现实,是窥探北京乃至中国当今社会急剧变化的一面镜子,欣赏他的诗,不仅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诗评家谭五昌在《漂在北京》诗集背面评论:“《漂在北京》以诚实的写作姿态,展示了一个外省青年诗人漂在北京的生存窘态与精神困惑,其异乡漂泊者的北京体验的忠实记录和诗性抒写,尤其是作者源于灵魂深处的痛感经验的审美表达,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国际著名诗人洛夫在诗集《漂在北京》背面写到:“从王长征的诗里,我读到了他根植于内心的乡愁与善良,读到了诗歌的骨头与血脉,肝胆与魂魄,读到了一位热情洋溢的诗人自信与坦然、潇洒与豪迈”
王长征从10岁时发表了第一篇散文,到现在一直坚持写作。高中时,他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说。上大二时,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心向未来》。在北京四年期间,他相继出版四部个人专著,《漂在北京》就是其中的诗集代表,被中国诗歌春晚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佳诗集”。
短短几年,王长征荣获许多文学奖项:《百花园》杂志“2015年度优秀作品提名奖”,《奔流》杂志“青年桂冠诗人奖”“第二届中国长诗奖”“首届杨万里优秀诗歌奖”“首届阳关诗歌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中国“长诗奖”共有17位诗人获奖,其中有著名诗人北岛、欧阳江河、洪烛。“首届阳关诗歌奖”参赛诗人671位,诗作4022首,共有三位诗人获此殊荣,王长征就是其中一位;从获得这两个大奖的难度可见一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王长征的诗歌已经走向成功,为众多的读者和专家所认可。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王长征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90后诗坛的领军人物,因为他年轻,因为他有才华,更因为他有“社会担当”“文化担当”…………
作者简介:郑才
通讯:内蒙古化德县政协文化研究促进会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