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诗香山颜如玉,歌中山黄金屋

——读《中山诗歌地图》有感

2023-11-10 14:59:46 作者:钟健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钟健,90后,中山石岐人。中山本土文史爱好者,旅游爱好者,著有个人游记《徜徉于伟人故里》。

  “书中自有黄金玉,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一个九零后文史爱好者,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我在广州收到中山诗人夏志红老师的新诗集《中山诗歌地图》,闻着这本油墨飘香的书写中山风物的地名诗集,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山本土文史爱好者非常兴奋。

  我与夏老师是在中山元一沉香文化馆的开馆活动中相识的,当时,我在活动中分享了个人游记作品《徜徉于伟人故里》的创作过程,后来夏老师也欣然向我索取此书,我也给他赠送了一本。因此,当我收到夏老师的《中山诗歌地图》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这一本诗集分为“绿美中山”、“香山古韵”、“品牌新貌”、“诗里田园”四大章节。中山古称香山,距今已有871年的历史。正如夏老师在《自序》中说,中山新旧十景,处处有诗情画意。我觉得,这就是一位诗人的直觉。夏老师深受湖湘文化浸染,在岭南生活了40年,特别是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广东的不同文化高度的融汇,加之,他在军队中工作了15年,形成了他对文化的独立思考。有些诗句中的儒释道、南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军营文化的对碰,真正反映了一个真诗人对人生、事物、自然的“深思”。笔者曾于2022年9月前往潮汕旅行,到了潮州后,面对潮汕文化这一“异质文化”,深受广府文化浸染的笔者就像“小孩得到一个新玩具”那样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对来自湖湘文化的夏老师来说,如果没有一种对岭南文化、香山文化的“好奇心”,也就没有《中山诗歌地图》的问世。

  对我来说,这一部诗集中比较“陌生”的部分,是“品牌新貌”,夏老师在这一部分中除了写《明阳集团》、《壹加壹》、《太力集团》以外,还写了很多不为本人所熟知的品牌,例如《开普电器》、《宝庆府红木》、《坐感科技》《中山市开关厂》等,他对中山品牌的“诗感”让我这个本土人士也叹服不已,本人虽然也是中山人,不过,也许是我之前有着不少在外旅行的经历,我在中山各景点游览时,通常是带着“游客思维”去游玩的。而“游客思维”明显和“诗歌思维”是不一样的,当然,一般人可能去了这些品牌企业,办完事就离开,而夏老师能在前往这些品牌企业办事、吃饭的过程中,也能写出诗歌,这也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从夏老师的诗歌中,我也读出了他的爱乡之情,比如《衡州小宴》:“雁不过衡阳,我们却飞到南方以南/创业不忘初心/咀嚼妈妈的味道,追忆儿时的快乐/或琴棋书画,或吟诗赏花/即使身在远方/“湘”聚衡州小宴,心却永远贴着故乡。”衡州也是夏老师的故乡涟源所在区域邻居。对于夏老师来说,每次到湘菜馆用餐,就等于回到了自己家里品尝家常菜,这与笔者对石岐乳鸽的喜爱是一样的。多年前,笔者在深圳罗湖的一家中山菜餐厅品尝了石岐乳鸽,这正是家乡的味道。所以说,我从《衡州小宴》一诗中感受到的故乡情,与本人在外市品尝到石岐乳鸽的感受是一模一样的。

  此外,他的《中山湖南商会》写得也非常精彩。作为来自三湖四水湖南地区的文人,为自己家乡的商会写诗歌,个人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由于笔者的父亲是生意人,他毕业于韶关师专,也是韶关商会的会员。因此,笔者有幸跟随父亲多次出席各地韶关商会的活动,参加中山市韶关商会的活动也是笔者的难忘回忆。因此,当笔者看到夏老师的《中山湖南商会》一诗的时候,就想起了此前多次随父亲参与韶关商会活动的经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沿京广线畅通南北/走湘黔线飞湘沪快线贯穿东西/紫气东来,湘聚中山,大胆闯世界/紫园是我们湖商乡里乡亲的创业家园......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融洽了中山“敢为人先”、“天下为公”的气节......”笔者读到这里,不禁拍案叫绝,真是太有气势了!

  笔者是石岐人,当我读到《石岐》一诗的时候,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山多石,水多歧/泛石岐海.....我们的先辈沿岐江河填海造田,烟墩山文塔下四周炊烟袅袅/一代一代滚石上山/一代一代沧海桑田/一代一代精耕细作/美丽的石岐/建成了我们温暖幸福的家园。”我将这首诗反复读了好几遍,从个人感情来说,我觉得这首诗写得还算不错。有人曾经问过笔者,为什么中山老城区名称叫“石岐”,最初笔者找到的答案是,烟墩山又叫“阜峰”、石岐山,石岐是因为石岐山而得名的。那为什么叫“石岐山”呢?后来笔者参加一次文化活动,活动主持人揭晓答案:正因为“山多石,水多歧”,因此此地才叫“石岐”。至于《泛石岐海》,是香山诗人郑愚的诗作,随着近年来笔者对中山历史的进一步探寻也为本人所知。

  对于我这个博物馆迷来说,《中山博物馆》也是一首不错的好诗:“当我走在中山步行街孙文中路/仿佛看到—/阜峰文塔烟墩山下/那一栋栋871年的尘埃/在文物中激活/交汇与映射一个个时代/汇聚成一部时光的珍典。”在中山市博物馆开馆以后,笔者曾经多次走访该博物馆,也写下了游记,不过,夏老师仅用简练的语言就把我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岭南、石岐、香山、中山/871年的经年岁月/8701个故事流传/87001个人物鲜活/凝聚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总体来说,夏老师用现代诗歌讲述中山故事,也开创了中山故事叙述的新模式,欢迎大家在夏老师的诗歌中畅游中山,了解中山的人文美、风物美。此外,夏老师用诗歌体现文化的融洽,也提高了本土文化的素养。

  由于本人并非专业诗人,只是文史爱好者,因此我更多从文史爱好的角度去评述此诗集,如有不完善之处,还请读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