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暖意与畅快
——评赵晓梦诗集《一夜之后》
2023-10-19 15:28:34 作者:辛夷(四川)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辛夷,本名李春苹。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协会员,获第八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
赵晓梦的诗歌有两种不同的气质,就像四川人最爱的鸳鸯火锅,时而酣畅淋漓:江湖儿女、生存思考、生命意义;时而细致温暖:内心追寻、贴心贴肺、思绪悠悠。总体来说,此辑诗歌更偏向于后者,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在跳动着述说一种内心的、带着体温的暖。
这种无意识的暖贯穿了整本诗集,透过诗人的眼睛,诗歌意象推开心灵的窗,向着自由慢慢舒展开去:带着雨水的季节、时令,暖色调的柔软的成都,阳光闪耀的川南,灯影摇曳的秦淮河,淡淡的乡愁,兄弟的情谊,乃至最细微的细枝末节,无不带着赵晓梦赋予的真诚与暖意。我在想,诗人现实生活中大概也是一个内心温暖,从不缺爱之人。诗人用内心细密的网捕捉日常生活中流动的诗意,并且以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字对抗钢筋水泥的冷,对抗一切可见的不可言说。
这种无意识的暖贯穿了整本诗集,透过诗人的眼睛,诗歌意象推开心灵的窗,向着自由慢慢舒展开去:带着雨水的季节、时令,暖色调的柔软的成都,阳光闪耀的川南,灯影摇曳的秦淮河,淡淡的乡愁,兄弟的情谊,乃至最细微的细枝末节,无不带着赵晓梦赋予的真诚与暖意。我在想,诗人现实生活中大概也是一个内心温暖,从不缺爱之人。诗人用内心细密的网捕捉日常生活中流动的诗意,并且以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字对抗钢筋水泥的冷,对抗一切可见的不可言说。
致敬海子,弹跳的语言生命力
赵晓梦的诗歌中用了大量的语言致敬海子,有如神谕的语言会赋予诗歌一种发着光的,令人犹如身在神秘殿堂般的魔力,比如《第一夜》中,他这样写道:“告诉远方的村庄,这是崭新一月/告诉他,赶紧磨快生锈的镰刀/满满一船的雨水就要落下/天亮我就回来,收割那片麦地”,这样的句子带着皮肤的弹性,这些弹性同时又赋予了诗歌细腻的质感与温度,诗人的想象力给诗歌插上了梦幻的翅膀,一种诗意的神秘感从诗歌中奔腾而出。再比如:“明天就要弹尽粮绝/我不再做善良的懒人/我砸开坟墓,驱赶十二个风水师走上山岗/命令他们为天空治病”带着动感的节奏,浪漫、深情,富有激情与激越的想象力,呈现出诗人对生命之高度热忱及深爱,并且将这份激越传递给读者,产生出一种类似于月下闻鼓点的阅读动感。
这是立夏的第一夜
风吹月亮,像一把生锈的镰刀
风吹树梢,月亮船一样摇晃
风吹麦浪,月亮在故乡眺望
告诉你这是崭新一夜
你可以喝酒,练字,写完一刀纸
那么多的纸啊,请顺便帮我写封信吧
告诉远方的村庄,这是崭新一月
告诉他,赶紧磨快生锈的镰刀
满满一船的雨水就要落下
天亮我就回来,收割那片麦地
《第一夜》
细节抒情,诗酒的快意
细读文本,始终有一种涓涓细流的温情贯穿整本诗集,让这本诗集带着诗与酒的暖意与畅快。赵晓梦笔名“梦大侠”,如果“梦”代表着诗歌,那“大侠”必定与正义及酒相关。诗人仿佛在文字中煮酒,在写作的过程中自饮自乐并自醉。你看他在《小寒》中这样写道:“小寒大寒。你的城市雪已成堆/我的城市雪的记忆成堆/你等的人同样在等你/犹如枝头迎风站立的梅/看着我们这些匆匆路过的人/干净得雪一样透明”,寒风潇潇,长路漫漫,意象冷了又冷,把过往一点一点地撒入红泥小火炉,以文字煮酒,那种怅惘,那种遐思,那份笃定,都犹如被文字煮过似的,带着酒的暖意与芬芳。
小寒大寒。你的城市雪已成堆
我的城市雪的记忆成堆
你等的人同样在等你
犹如枝头迎风站立的梅
看着我们这些匆匆路过的人
干净得雪一样透明
《小寒》
再来看一首《谷雨》,诗人这样写道:“我的头上长满蒿草,我的麦田一片荒芜/我迫切需要用你来清火,辟邪,明目/然后赶在你之前,去趟洛阳/看看那些以你名字命名的牡丹花/看看那个撑把油纸伞的尧坝妹子/然后心满意足,把自己关在屋里写诗”,相较于《小寒》的含蓄,这首《谷雨》则更加的畅快,有一种大碗饮酒的潇洒与快意。节奏明快,自带牵引力,情感浓烈,诗意肆意奔腾,仿佛一匹脱缰的马,需要在宽广的草地上来一场心灵的狂欢。这种潇洒奔腾的姿态大抵就是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有诗,有酒,有四季,有知心几人,足矣。
坚守正义,良知的呼唤
一直敬重记者这个行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正是对这个行业从业者的高度评价。除了诗意的美好外,赵晓梦的诗歌中还有着大量的正义坚守与良知呼唤,比如他笔下的《十一月》,“现在是午时三刻/季节的行刑队/已经在河边列队/叫银的杏,被整齐推上前/听风宣读漏洞百出的罪状/接受阳光皮笑肉不笑的诵经/围观人群的喧哗/湮没了叶子的哭泣”,简洁的意象,起伏的节奏,新闻现场般的画面感,巧妙的隐喻,犹如一字一句倾诉,一声盖过一声的呼唤。任洪渊在《汉语红移》中这样描述川人的天性:“四川人的第一天性(任侠尚武)加第二天性(潇洒安逸)改写了以孔孟为主体的中原文化”,“成都文化,远齐鲁文化,近南国精神,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我们亦侠亦仙亦佛,封建气少一点,开放性、反叛性多一点”,所以四川人是“背剑的才子”,具体到四川诗人这里,更是如此。这首《十一月》是站在人性角度上的悲悯,是站在更高视野上的审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能站在弱者的角度上去思考,敢于为弱者发声的勇气。
现在是午时三刻
季节的行刑队
已经在河边列队
叫银的杏,被整齐推上前
听风宣读漏洞百出的罪状
接受阳光皮笑肉不笑的诵经
围观人群的喧哗
湮没了叶子的哭泣
叫寒潮的刽子手
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
辣手摧花,蛮横粗鲁
叫银的杏,满地的落叶满地的心碎
人群再次爆发出亢奋的喧哗
目睹这众目睽睽之下的暴行
堵在十一月河对岸的我
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她们都还是孩子啊
只是冬天里穿了条黄裙子
《十一月》
依托具体场景,捕捉日常诗意
赵晓梦的很多诗歌都能找到具体场景,诗人很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意。或许是缘于新闻工作者的原因,赵晓梦的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现实场景依托,再由具体的物象延伸出去,由景及情,转化为美好的诗意。这本诗集没有太多的空间架构,而是着重写身边的平凡人、平凡事。他写父亲、朋友、兄弟,写山川、土地、节气,写乡愁、美女以及熙熙攘攘的城市,勾画出一幅当代人的现实生活画卷。这些平凡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本诗集浓郁的质朴风格,亲切、亲近、温暖。
比如这首《秋雨》:“就像凌晨两点半飞过楼顶的航班,/穿过马路的汽车,熟睡的人们已经习惯,/做该做的梦,爱该爱的人。/夜雨遇见一切,又忘记一切,/只有雨滴敲打着锦官城的花朵,/只有落叶见证着秋夜的缠绵。”由具体的物象“航班”,“汽车”很自然的引申,再诗意转换到“锦官城的花朵”,“秋夜的缠绵”。“航班”,“汽车”是现实而冷硬的,是必须面对的,而“锦官城的花朵”,“秋夜的缠绵”则是想象的,自愿沉陷的,同时也是温软的,是用来逃离现实的。变冰冷为柔软,从日常寻诗意,诗歌的救赎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夜晚的心事越来越重,
月光并不是最好的倾诉对象。
把它们交给雨吧,静默如初的万物已经习惯,
就像凌晨两点半飞过楼顶的航班,
穿过马路的汽车,熟睡的人们已经习惯,
做该做的梦,爱该爱的人。
夜雨遇见一切,又忘记一切,
只有雨滴敲打着锦官城的花朵,
只有落叶见证着秋夜的缠绵。
《秋雨》
《行走大地》《季节词典》《秋天之门》《偶然乡愁》《一夜之后》《北方南方》六个章节,时而快意,时而感伤,细腻的情感,丰沛的内心,跳动的诗意,赵晓梦用文字为我们烹饪了一锅诗意的“鸳鸯火锅”,再现出了诗人骨子里的辣与暖,正如诗人梁平之言“写出自己就有了生命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