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煤”乐观主义的告白与赞颂
——邵悦组诗《每一块煤,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读后
2023-09-27 15:25:04 作者:夏文成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六首诗都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托物言志”“缘物抒情”“物我合一”的中国诗歌传统。诗人借煤这个核心意象(有时甚至自己就化身为一块煤)抒发自己对煤矿工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
西北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教授冯鸽认为:“美颂”作为一种人类本能性的审美需要,一种形成国家、民族凝聚力的艺术表达,始终存在于诗歌创作中,是一种文学传统,表现着一种亘古的美颂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影响着中国历代文学创作,而且也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凝固着的文化心理(《论当代诗歌对美颂传统的继承》)。
冯教授列举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众多先贤对“美颂之功用”的尊崇。如:孔子曾赞曰:“《颂》, 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伸)而葛(遨),其思深而远,至矣!”孟子、荀子引用《诗》的重点也是《雅》、《颂》,看重的是雅颂之声的教化作用。但由于“文革”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不利影响,“美颂”传统因此在“社会氛围的裹袭中渐渐开始成为言不由衷的夸张献媚了”,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普遍厌弃那些口号式的、空洞无物的诗歌写作。尤其是那些下无底线,上不封顶,言不由衷“谄媚”式“赞歌”,更是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因为那些所谓的“赞歌”,除了肉麻的阿谀奉承、粉饰太平,别有所图的“追拍”,不能给予读者以任何审美感受和诗性启示。
近期阅读了知名女诗人邵悦的组诗《每一块煤,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以下简称《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对“美颂”之诗的认知。
邵悦是煤炭行业诗人中的佼佼者,曾创作过许多关于煤炭和煤炭工人的诗歌。纵观邵悦的此类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在她的大部分诗歌作品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精神态势。此外,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那些承载着真善美的事物和精神,邵悦总是不吝笔墨,倾情给予发自肺腑的歌颂和赞美,抒发真挚的热爱之情。概言之,邵悦的诗始终充满着乐观主义情怀,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鼓舞。
邵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级研修班学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全国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光明日报》《青年文学》《诗选刊》《星星》等报刊。曾获中国长诗“新锐诗人”奖,中国工业文学“光耀杯”短篇小说奖,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提名奖,获《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绿风》等诗歌征文奖多项。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
从上述简介中可以看出,邵悦是一位长期坚守在煤炭行业的优秀女诗人,并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就。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她获得了普通诗人所无法感知的生命体验和诗歌写作素材,创作和发表了大量关于煤,关于煤矿工人及其相关的优秀诗歌作品,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组诗《煤》由六首诗作组成。总体来看,六首诗都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托物言志”“缘物抒情”“物我合一”的中国诗歌传统。诗人借煤这个核心意象(有时甚至自己就化身为一块煤)抒发自己对煤矿工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煤、煤矿工人都天然地带有“悲情”色彩。煤,亿万年埋没于暗无天日的地下,看不到出头之日和希望;煤矿工人,身处数百米黑暗的井下,瓦斯、透水、塌方等风险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如此种种现实境况,使之成为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已有无数人写过,欲写出新意,写得不同凡响,写出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很难。但,邵悦却独具慧思、独辟蹊径,以生花妙笔,创作出了一组值得称道的好诗,获得了普遍认可。该组诗作曾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获得了2019年《诗刊》社“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二等奖。
细读组诗《煤》,不难发现该组诗作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言之有物,有效避开了口号诗“雷区”。诗人创作颂赞体诗歌时,一般都处于昂奋的情绪和语境之中,心中激情如江河奔涌,滔滔不息,往往因疏于克制情绪的宣泄而极易导致“泥沙俱下”,在“技术性处理”上因把关不严而削弱和降低诗歌的文学性。因此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些“美颂”诗语气上豪情万丈,诗性方面却毫无可取之处。这种诗只适合谱曲歌唱和在某些场合纵声朗诵,却禁不起细读推敲。
庆幸的是,邵悦这组“美颂”诗因其言之有物,从而有效避开了“口号诗”的雷区,成为一组值得玩味的佳作。且看这首被众多报刊平台刊发转载的《每一块煤,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
对我来讲,没有黑暗
尽管我通体的黑,看上去
像隐秘日月星光的一块暗夜
我从千米深处的地层
被一群矿山的壮汉子
左一揪,右一揪地挖掘出来
亿万年了——
长年累月,黑暗的挤压
成就了我体内的能源
成就了我火热的品格
那群光着脊梁的硬汉子
又把沸腾的热血,注入我体内
把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意志
移置到我的骨骼里
他们用家国情怀,挖掘出
我这块煤的家国情怀——
我自带火种,自带宝藏
每一块噼啪作响的我
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
此诗巧妙地采用移情、换位的手法,将自己化身为煤,借煤之口,抒发内心情志。全诗采取“煤”自叙的方式,讲述自己被一群矿山汉子从万古的黑暗中挖掘出来,得以重见光明的经历。亿万年的埋没,并未使它泯灭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反而蓄积了无穷的能量,成就了火热的品格和钢铁般的意志。诗中的“我”既可以看作是“自况”,也可以认为是对煤由衷的礼赞。诗作用简洁而充满艺术张力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品行高洁、意志刚毅,充满家国情怀的人物形象,立意高远,意蕴深厚,颇堪品咂。尤其是结尾两句,堪称金句,极大地拓展了全诗的诗意空间和想象空间。语言的陌生化、形象化处理及隐喻、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的运用,有效避免了普遍存在的因空乏抒情而导致“非诗”之弊,使得诗作品位得以提升,成色得到了淬炼。
二是真情荡漾,有效提升了诗作的感染力。抒情言志,是诗歌传统功能之一。除了语言还是语言,语言之中空无一物的诗作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诗人写诗,总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南朝谢灵运在《山居赋》中也说:“诗以言志,赋以敷陈,箴(zhēn)铭诔(lěi)颂,咸各有伦。”
抒情言志是诗歌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但如何抒情,怎么言志,却有讲究。诗,不能直呈其事,不能如竹筒倒豆子,不能像个“大嘴巴”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诗,要讲究“婉曲”,讲究隐喻、暗示和象征,让读者通过考究的语言,去发掘作者隐藏语言后面的意趣和思想情感。特别是“美颂”之诗,如果不讲究诗歌创作技法的运用,不遵循诗歌创作规律,信手而写,极易导致“非诗”的产生。
邵悦在诗歌创作上可谓用心良苦,苦心经营,值得诗歌写作新手们借鉴。在《煤》这组作品中,诗人始终在自觉地规避着“直呈其事”,在规避着大而无当的口号,规避着苍白无力的无效书写。她总是精心而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思附着在一个又一个典型意象之上,每一个意象,都倾注着“煤”深挚的情怀和无限热爱。如《用一块煤大写中国梦》构思精巧,以中国方块字的书写方式为切入点,采用大量排比句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表达了旷工们对“中国梦”的大爱深情、侠骨柔肠。结尾“一支支饱蘸阳光的笔锋\提笔,伏笔,收笔\地下地上,全都是煤炭大写的\一块一块的中国梦”是全诗亮点和高潮,具象化的语言,激荡澎湃的诗情,让人读来荡气回肠,经久难忘。
三是立意高远,有效提升了诗作的精神高度。有什么样的格局,才能写什么样的诗。诗人邵悦虽然是个“小女子”,却有着许多男儿不及的大格局。她的格局之大,体现在她的眼界之开阔,胸襟之博大,思想之深刻,情感之充盈上。她没有女性诗人较为普遍存在的“小家子气”,没有那种除了“下半身”,除了小情小调的无病呻吟再无其他,更没有令人钦佩的家国情怀。邵悦的不少诗作,都激荡着让人感佩的家国情怀。这种对祖国,对旷工,对“煤”的深挚情怀的诗意书写,使得她的诗作具有了高远的立意、阔大的思想格局和胸襟气度,使得其诗作与那些小家子气的诗作拉开相当的距离。我相信邵悦的家国情怀是真挚的、持久的、火热的。若不真诚、不持久、不火热,必然导致其诗歌书写因丧失底气和自信而变得虚伪,成为空洞的假抒情、伪抒情。但在邵悦的诗作中,我们看不到那种空乏无力的假抒情、伪抒情,看到的是发自其肺腑的深情吟唱。如在《只有你,能使我发热发光》这首诗中,诗人变身为煤,借煤之口,表达了对那些“那些入地八百里的硬汉子”,让她重见天日,在共和国的天空下,重新挖掘自己的潜能,完成“发热发光的梦想”的感激之情,成就了自我。诗作的最后一节显得格外动人:“你让我脱离自身的黑\让坚硬的生命燃放光明\超越自我,重塑信仰\你是我火光冲天的燃点\我是你体内一寸一寸能源\祖国,我的祖国——\只有你,能使我终身发热发光”。是“祖国”让一块埋没于黑暗地层的煤重获新生,并使她能够终身发热发光。此种含蓄深沉,饱含深情的语言,让人浮想联翩,情不自禁跳出个人小圈子,站在更高的思想境界之上,对社会人生倾注更多的审视与思考。
四是乐观主义,有效奠定了诗作的昂扬基调。冯鸽教授认为,优秀的颂赞体诗歌,无不是为时代发声,为真善美代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无疑,颂赞体诗歌意在书写时代精神,颂扬真善美,其间必然要贯穿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对美好事物和精神的赞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实现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自信,奋发图强的目的。当然,这种乐观主义不是盲目乐观,不是信口吹捧,胡乱拔高。而是要尊崇诗歌创作规律,从颂赞的对象身上发现真善美和闪光点,找准颂赞的基调,用优美而准确的语言,传达内心真实的声音,从而进行乐观主义的歌咏,体现出诗人的崇高信仰和使命担当,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每一块劈啪作响的我\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在邵悦这组诗作中,体现乐观主义的的诗行比比皆是。每一行诗,都闪烁着思想和乐观主义的光芒。如“长年累月,黑暗的挤压\成就了我体内的能源\成就了我火热的品格\那群光着脊梁的硬汉子\又把沸腾的热血,注入我体内\把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意志\移置到我的骨骼里”等句,极力刻画了“我”面对苦难和困难,坚韧不屈的刚毅品格;再如“是燃烧,蜕变了我的命运\成就了我亿万年的梦想\是燃烧,把一块煤的生命\认作生命,认作光源\是燃烧,把黑暗变成红火\把风暴变成鹰,或者太阳”等句则将粉身碎骨的燃烧,当作淬炼自身,实现凤凰涅槃的光明之途,无不体现出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无处不在的乐观主义精神,像一块块基石,使得邵悦诗歌的高度和深度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通过对众多此类诗人诗歌的对比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能写颂赞体诗歌的人不少,但能写好颂赞体诗歌的人却很少,优秀之作更是少之又少。个中缘由应该是某些“度”不好把握。要么沦为谄媚似的吹捧,无由头的生硬拔高;要么就是艺术化处理不当,成为空洞无物的口号化分行,与诗歌无关。窃以为,优秀的颂赞体诗歌写作者,首先要具备大格局,大胸怀,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将国家前途命运与“小我”的个人命运血肉相连、息息相通;其次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从乌黑的“煤”和不太理想的生活中提炼出热和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再就是要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能够将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用诗的、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诗人要永远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热爱自己所应该热爱的一切,倾情书写,让自己写下的每一行诗,都充满光和热。
以上所言,是阅读邵悦“美颂”体诗歌《煤》给以我的几点启示。相信邵悦不会止步于此,她的诗歌创作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懈的探索和砥砺奋进,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登上更高的艺术高峰。
作者简介:夏文成,男,云南昭通人。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评协会员,蓝鹰书院特约评论员。已在《诗刊》《中国艺术报》《星星诗刊》《诗选刊》《北京文学》《上海诗人》《天津文学》《诗歌月刊》《边疆文学》《火花》等百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文1100余首(篇)。有作品入选《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华语诗歌年鉴》《当代传世诗歌300首》《2016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选》等各种诗歌选本,曾获《人民文学》征文奖、孙犁散文奖等全国性奖项。出版诗集《秋风不会将大地搬空》《我是我唯一的行李》。业余兼习山水画其山水画作品及其相关评论曾被中国国家艺术网专题刊载,作品被云南、山东、江苏、甘肃、广东、宁夏、北京、福建等地的朋友收藏。
冯教授列举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众多先贤对“美颂之功用”的尊崇。如:孔子曾赞曰:“《颂》, 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伸)而葛(遨),其思深而远,至矣!”孟子、荀子引用《诗》的重点也是《雅》、《颂》,看重的是雅颂之声的教化作用。但由于“文革”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不利影响,“美颂”传统因此在“社会氛围的裹袭中渐渐开始成为言不由衷的夸张献媚了”,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普遍厌弃那些口号式的、空洞无物的诗歌写作。尤其是那些下无底线,上不封顶,言不由衷“谄媚”式“赞歌”,更是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因为那些所谓的“赞歌”,除了肉麻的阿谀奉承、粉饰太平,别有所图的“追拍”,不能给予读者以任何审美感受和诗性启示。
近期阅读了知名女诗人邵悦的组诗《每一块煤,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以下简称《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对“美颂”之诗的认知。
邵悦是煤炭行业诗人中的佼佼者,曾创作过许多关于煤炭和煤炭工人的诗歌。纵观邵悦的此类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在她的大部分诗歌作品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精神态势。此外,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那些承载着真善美的事物和精神,邵悦总是不吝笔墨,倾情给予发自肺腑的歌颂和赞美,抒发真挚的热爱之情。概言之,邵悦的诗始终充满着乐观主义情怀,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鼓舞。
邵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级研修班学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全国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光明日报》《青年文学》《诗选刊》《星星》等报刊。曾获中国长诗“新锐诗人”奖,中国工业文学“光耀杯”短篇小说奖,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提名奖,获《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绿风》等诗歌征文奖多项。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
从上述简介中可以看出,邵悦是一位长期坚守在煤炭行业的优秀女诗人,并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就。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她获得了普通诗人所无法感知的生命体验和诗歌写作素材,创作和发表了大量关于煤,关于煤矿工人及其相关的优秀诗歌作品,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组诗《煤》由六首诗作组成。总体来看,六首诗都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托物言志”“缘物抒情”“物我合一”的中国诗歌传统。诗人借煤这个核心意象(有时甚至自己就化身为一块煤)抒发自己对煤矿工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煤、煤矿工人都天然地带有“悲情”色彩。煤,亿万年埋没于暗无天日的地下,看不到出头之日和希望;煤矿工人,身处数百米黑暗的井下,瓦斯、透水、塌方等风险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如此种种现实境况,使之成为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已有无数人写过,欲写出新意,写得不同凡响,写出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很难。但,邵悦却独具慧思、独辟蹊径,以生花妙笔,创作出了一组值得称道的好诗,获得了普遍认可。该组诗作曾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获得了2019年《诗刊》社“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二等奖。
细读组诗《煤》,不难发现该组诗作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言之有物,有效避开了口号诗“雷区”。诗人创作颂赞体诗歌时,一般都处于昂奋的情绪和语境之中,心中激情如江河奔涌,滔滔不息,往往因疏于克制情绪的宣泄而极易导致“泥沙俱下”,在“技术性处理”上因把关不严而削弱和降低诗歌的文学性。因此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些“美颂”诗语气上豪情万丈,诗性方面却毫无可取之处。这种诗只适合谱曲歌唱和在某些场合纵声朗诵,却禁不起细读推敲。
庆幸的是,邵悦这组“美颂”诗因其言之有物,从而有效避开了“口号诗”的雷区,成为一组值得玩味的佳作。且看这首被众多报刊平台刊发转载的《每一块煤,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
对我来讲,没有黑暗
尽管我通体的黑,看上去
像隐秘日月星光的一块暗夜
我从千米深处的地层
被一群矿山的壮汉子
左一揪,右一揪地挖掘出来
亿万年了——
长年累月,黑暗的挤压
成就了我体内的能源
成就了我火热的品格
那群光着脊梁的硬汉子
又把沸腾的热血,注入我体内
把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意志
移置到我的骨骼里
他们用家国情怀,挖掘出
我这块煤的家国情怀——
我自带火种,自带宝藏
每一块噼啪作响的我
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
此诗巧妙地采用移情、换位的手法,将自己化身为煤,借煤之口,抒发内心情志。全诗采取“煤”自叙的方式,讲述自己被一群矿山汉子从万古的黑暗中挖掘出来,得以重见光明的经历。亿万年的埋没,并未使它泯灭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反而蓄积了无穷的能量,成就了火热的品格和钢铁般的意志。诗中的“我”既可以看作是“自况”,也可以认为是对煤由衷的礼赞。诗作用简洁而充满艺术张力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品行高洁、意志刚毅,充满家国情怀的人物形象,立意高远,意蕴深厚,颇堪品咂。尤其是结尾两句,堪称金句,极大地拓展了全诗的诗意空间和想象空间。语言的陌生化、形象化处理及隐喻、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的运用,有效避免了普遍存在的因空乏抒情而导致“非诗”之弊,使得诗作品位得以提升,成色得到了淬炼。
二是真情荡漾,有效提升了诗作的感染力。抒情言志,是诗歌传统功能之一。除了语言还是语言,语言之中空无一物的诗作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诗人写诗,总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南朝谢灵运在《山居赋》中也说:“诗以言志,赋以敷陈,箴(zhēn)铭诔(lěi)颂,咸各有伦。”
抒情言志是诗歌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但如何抒情,怎么言志,却有讲究。诗,不能直呈其事,不能如竹筒倒豆子,不能像个“大嘴巴”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诗,要讲究“婉曲”,讲究隐喻、暗示和象征,让读者通过考究的语言,去发掘作者隐藏语言后面的意趣和思想情感。特别是“美颂”之诗,如果不讲究诗歌创作技法的运用,不遵循诗歌创作规律,信手而写,极易导致“非诗”的产生。
邵悦在诗歌创作上可谓用心良苦,苦心经营,值得诗歌写作新手们借鉴。在《煤》这组作品中,诗人始终在自觉地规避着“直呈其事”,在规避着大而无当的口号,规避着苍白无力的无效书写。她总是精心而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思附着在一个又一个典型意象之上,每一个意象,都倾注着“煤”深挚的情怀和无限热爱。如《用一块煤大写中国梦》构思精巧,以中国方块字的书写方式为切入点,采用大量排比句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表达了旷工们对“中国梦”的大爱深情、侠骨柔肠。结尾“一支支饱蘸阳光的笔锋\提笔,伏笔,收笔\地下地上,全都是煤炭大写的\一块一块的中国梦”是全诗亮点和高潮,具象化的语言,激荡澎湃的诗情,让人读来荡气回肠,经久难忘。
三是立意高远,有效提升了诗作的精神高度。有什么样的格局,才能写什么样的诗。诗人邵悦虽然是个“小女子”,却有着许多男儿不及的大格局。她的格局之大,体现在她的眼界之开阔,胸襟之博大,思想之深刻,情感之充盈上。她没有女性诗人较为普遍存在的“小家子气”,没有那种除了“下半身”,除了小情小调的无病呻吟再无其他,更没有令人钦佩的家国情怀。邵悦的不少诗作,都激荡着让人感佩的家国情怀。这种对祖国,对旷工,对“煤”的深挚情怀的诗意书写,使得她的诗作具有了高远的立意、阔大的思想格局和胸襟气度,使得其诗作与那些小家子气的诗作拉开相当的距离。我相信邵悦的家国情怀是真挚的、持久的、火热的。若不真诚、不持久、不火热,必然导致其诗歌书写因丧失底气和自信而变得虚伪,成为空洞的假抒情、伪抒情。但在邵悦的诗作中,我们看不到那种空乏无力的假抒情、伪抒情,看到的是发自其肺腑的深情吟唱。如在《只有你,能使我发热发光》这首诗中,诗人变身为煤,借煤之口,表达了对那些“那些入地八百里的硬汉子”,让她重见天日,在共和国的天空下,重新挖掘自己的潜能,完成“发热发光的梦想”的感激之情,成就了自我。诗作的最后一节显得格外动人:“你让我脱离自身的黑\让坚硬的生命燃放光明\超越自我,重塑信仰\你是我火光冲天的燃点\我是你体内一寸一寸能源\祖国,我的祖国——\只有你,能使我终身发热发光”。是“祖国”让一块埋没于黑暗地层的煤重获新生,并使她能够终身发热发光。此种含蓄深沉,饱含深情的语言,让人浮想联翩,情不自禁跳出个人小圈子,站在更高的思想境界之上,对社会人生倾注更多的审视与思考。
四是乐观主义,有效奠定了诗作的昂扬基调。冯鸽教授认为,优秀的颂赞体诗歌,无不是为时代发声,为真善美代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无疑,颂赞体诗歌意在书写时代精神,颂扬真善美,其间必然要贯穿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对美好事物和精神的赞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实现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自信,奋发图强的目的。当然,这种乐观主义不是盲目乐观,不是信口吹捧,胡乱拔高。而是要尊崇诗歌创作规律,从颂赞的对象身上发现真善美和闪光点,找准颂赞的基调,用优美而准确的语言,传达内心真实的声音,从而进行乐观主义的歌咏,体现出诗人的崇高信仰和使命担当,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每一块劈啪作响的我\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在邵悦这组诗作中,体现乐观主义的的诗行比比皆是。每一行诗,都闪烁着思想和乐观主义的光芒。如“长年累月,黑暗的挤压\成就了我体内的能源\成就了我火热的品格\那群光着脊梁的硬汉子\又把沸腾的热血,注入我体内\把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意志\移置到我的骨骼里”等句,极力刻画了“我”面对苦难和困难,坚韧不屈的刚毅品格;再如“是燃烧,蜕变了我的命运\成就了我亿万年的梦想\是燃烧,把一块煤的生命\认作生命,认作光源\是燃烧,把黑暗变成红火\把风暴变成鹰,或者太阳”等句则将粉身碎骨的燃烧,当作淬炼自身,实现凤凰涅槃的光明之途,无不体现出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无处不在的乐观主义精神,像一块块基石,使得邵悦诗歌的高度和深度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通过对众多此类诗人诗歌的对比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能写颂赞体诗歌的人不少,但能写好颂赞体诗歌的人却很少,优秀之作更是少之又少。个中缘由应该是某些“度”不好把握。要么沦为谄媚似的吹捧,无由头的生硬拔高;要么就是艺术化处理不当,成为空洞无物的口号化分行,与诗歌无关。窃以为,优秀的颂赞体诗歌写作者,首先要具备大格局,大胸怀,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将国家前途命运与“小我”的个人命运血肉相连、息息相通;其次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从乌黑的“煤”和不太理想的生活中提炼出热和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再就是要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能够将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用诗的、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诗人要永远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热爱自己所应该热爱的一切,倾情书写,让自己写下的每一行诗,都充满光和热。
以上所言,是阅读邵悦“美颂”体诗歌《煤》给以我的几点启示。相信邵悦不会止步于此,她的诗歌创作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懈的探索和砥砺奋进,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登上更高的艺术高峰。
作者简介:夏文成,男,云南昭通人。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评协会员,蓝鹰书院特约评论员。已在《诗刊》《中国艺术报》《星星诗刊》《诗选刊》《北京文学》《上海诗人》《天津文学》《诗歌月刊》《边疆文学》《火花》等百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文1100余首(篇)。有作品入选《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华语诗歌年鉴》《当代传世诗歌300首》《2016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选》等各种诗歌选本,曾获《人民文学》征文奖、孙犁散文奖等全国性奖项。出版诗集《秋风不会将大地搬空》《我是我唯一的行李》。业余兼习山水画其山水画作品及其相关评论曾被中国国家艺术网专题刊载,作品被云南、山东、江苏、甘肃、广东、宁夏、北京、福建等地的朋友收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