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岂止文章传盛世,一身正气立人间

一一许峰老师的诗里诗外

2023-05-09 09:46:08 作者:邹中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邹中海,诗人、文评人。代表作《鞋垫的记忆》《诗词里的中秋月》《母亲》等。诗歌代表作《致敬钟南山》被关工委推荐、央视播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知识界的研究课题。我把许峰老师的诗歌作为日常功课,我认为他开创了一代新诗风。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海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
 

 
  前几日,我接到大洋彼岸一位在常青藤大学工作的华裔科学家Joy的信息,说我们送的文稿,已经通过了报社的审核,现准备安排版面,择期刊发。接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非常激动:一是带着我们中华民族心跳的优秀诗歌走向国际成为一种更大的可能;二是许峰老师的诗歌经得起时空地域的检验,能跨越国别、经纬,跨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阅读的心理障碍,而仍能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共振,这既是中华诗词得到全世界认同的见证,也是许峰老师诗词魅力展现的双重体现!
  我写的那篇有关许峰老师诗歌的评论有五千多字,海外报社将用整版或大半版面来刊发大陆诗人的作品,其实是不多见的,也可见他们的重视;观念意识可能存在差异,基于人性相同,所以相同永远大于相异。但能如此得到重视,就是这些学者认为,许峰老师的诗歌值得他们去宣传、去弘扬。美国是非常现实的国家,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推荐人Joy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和科学家。在常青藤大学工作几十年,著作颇丰,在国内外获各种奖项无数,家国情怀一直在她的心里盘旋,所以她一直在推广和宣传中华的优秀文化。
  如果不是知识界或学术界的人士,对常青藤大学这个名称可能不太了解。因为在国人的认知里,只知道哈佛、麻省理工等顶级院校。其实常青藤大学就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等八所美国顶级高校的统称。如果还不了解,那我就打个比方:广州是全球知名的一线城市,那么 “常青藤”就相当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统称!交待一些背景资料,是想说明,能得到这些名校名人推荐的,都是在业界拔尖的作品和人才。
  许峰老师身怀家国,器量弘旷,清远雅正,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绝不曲学问世,在大气、豪气、英气、才气、正气之间为学为人,为师为政,具有大家风范和宗师气象!
  许峰老师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
  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四本书。
 

 
  我与许峰老师相见恨晚,他如师如兄的教导,让我非常感动,铭记在心。癸卯年春,当我收到他捎来的三本新作:《四季如歌》《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许峰诗论》时,我就对他更有所了解。他正气浩然,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他的诗从不回避现实,也不是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观照内心,以真善美为前提打造的、带点神性色彩的诺亚方舟。他的诗是一种“综合体”,题材深广,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既有军旅之气,又有儒道之风。他把日常观照,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展现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因而产生出磅礴的力量!
  许峰老师是专业文人出身,尽管转向诗歌创作的时间较短,是在退休后。但由于他见多识广、心胸宏大、底蕴深厚,有几十年的笔墨功底,所以他的诗远非一般的诗人可比。他的诗学观点与叙述手法,秉承的是毛泽东主席和陈毅元帅的那种豁达大气、恣意汪洋的特点。因而形成了他意境开阔、情思深远、格调高昂的诗美学。以《咏武汉东湖》例,诗作中的第三句,就化用了朱德总司令“东湖暂让西湖好”的成句,全诗是:“烟波浩渺似大洋,彩船醉伴笙歌扬。东湖暂让西湖好,老帅禅音和大江。”这种“一切从表现特定的内涵服务”的手法,就是从毛泽东主席常用的手法中借用而来,比如毛泽东主席的名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句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的成句。而他“崇古而不故古”的诗观,也是从陈毅元帅“不为古人奴,玩古生新意”的诗观里传承而来的。许峰老师和陈毅元帅有很多共性:军旅生活、乐观豁达,家国情怀特重,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因而铸就了他们豪放浑厚的诗风。
  好诗自有万千气象,许峰老师的诗引起轰动,网上几十万,几百万的阅读量便是明证。2019年,羊城晚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他的诗集《咏物悟道100首》。2020年湖北省出版的英汉双语《抗疫诗选》一次收录了他的五首抗疫诗歌。同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对他这本诗集六千多字的诗歌评论。引发了几百万读者读许峰诗歌的文化现象,在海内外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诗歌热潮。很多党、政、军领导都纷纷发文,助力推广(见中宣部学习强国(强国号),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刊发本人的拙文《文化时评一一对许峰〈诗意花神〉组诗的浅析》)
  因为他的影响力、正能量和人格魅力,很多平台都纷纷向他约稿。我在整理有关文稿时,还发现了一则闲闻趣事:有平台把他的两组诗歌推荐参加年度优秀作品评选,这是多少诗人梦寐以求的。在评选过程中,其中有两位评委认为许峰老师的诗“平仄”有点问题,不同意参加评选。平台总编发信息与他商量,看能不能“表示表示”,让评委们“通融通融”。许峰老师义正言辞地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我懒得同这种自命不凡的酸文人说长论短。评不评奖无所谓,我的诗就是用来打发时间的!”
  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看法:用平仄来当标准,判定诗歌的优劣,我们不能说评委们的不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他们模糊了两个概念:一是他们不了解许峰老师的诗歌风格,他的诗学观点一一崇古但不固古,秉承的是中华数一数二的诗词大家毛泽东和陈毅的风格。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在谈到自己诗作的一封信里说: “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见《中国文学史初稿》第524页)。中国文学史把毛泽东的诗歌艺术,推崇至“前无古人”的高度,说明毛泽东的诗歌艺术,是至高无上。正因为许峰老师秉承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陈毅“不为古人奴”的诗观,才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一代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新诗风,应该定为佳作中的佳作,诗中的诗!二是评者对古典诗词知道的并不多,只会一鳞半爪。中国古典诗词包罗万象,以体裁言: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当然也包括格律诗等。如果吹毛求疵,全按平仄来评,则诗经里的全部诗歌;屈原的所有诗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等;杜甫的《北征》等;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包括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最美的诗、诗中之诗,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都是不能入选的。
  由于涉及到一些知识点,我想再多说两句。现在是二十一世纪,语言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人写的诗歌,按古时的格律,严格说来,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除了字词音义的变化外,就连格律本身,也早已不全了。比如在北京语言中,古时汉字的四声平、上、去、入的“入”声,就失传了。为了补齐这个“入”声,釆用“阴平”与“阳平”替代。那么,谁敢保证这个“阴平”“阳平”就一定是古时的“入”声?用当今汉语拼音的一、二、三、四声取代古时的“平、上、去、入“的声律,是学术界已达成的共识。尊重传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要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为古人奴”“玩古生新意”。这样才能拓展中华文明的深广度。另外,有些诗歌还使用了方言和古典意象,甚至引用了西洋文学的元素,所以更不能一就而蹴,以偏概全。这样,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启前承后,守正出新,与世界文学接轨。在评论古典诗词中,要根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有出处,有创新,才能选出真正的好诗歌。
  通过这一则“闲事”,也可以看出许峰老师那种“不屈己”的刚正文风和人格魅力。这种文风和魅力,是从屈原、陶诗里走来的文人风骨;是从李白身上传来的那种高洁、磊落、阔大、豪迈、放达、敢于冲决世俗束缚的勇气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是从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流传而来的宏大气魄!
 

 
  许峰老师的诗属于“豪放派”,绝大多数诗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他写作的内容,也始终围绕着“家国情,天地心”展开的。这组《恵州四咏》,就很能说明这些。

《恵州四咏》
  许峰

为恵州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地改市30周年征文而作。
(一)
两江四岸起新城,一串珍珠熠门庭。
高榜玉阁题名日,丰渚园里庆升平。
(注:一串珍珠指西湖七个子湖。)
(二)
豪驾如鲫南北通,异客马路寻艄公。
问君双橹何处去,合江楼上数飞虹。
(注:恵州地改市前人靠轮渡过江,如今数桥飞架南北。)
(三)
晴空望断南飞雁,仙足鹅城是何年?
湖心茂林鹭还巢,逐波漫舞歌声甜。
(注:西湖自古是鹭鸟栖身之地,但“文化大革命”中随着西湖环境的破坏,鹭鸟仙踪罕至,改放开放后西区自然环境逐步恢复优化,又成了鹭鸟的天堂。)
(四)
孤山栖居问天知,唯啖荔枝再无诗。
欲请苏翁重泼墨,妖娆西子醉情痴!


  这组诗一共四首,是诗人为惠州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作。前三首加了“备注”,第一首加了引言。诗釆用白描或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惠州美丽的时代画卷。
  许峰老师的诗之所以能拥有宏大的读者群,重要原因之一,他的诗比较好懂有味道,各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加了诗的层次感。这组诗通俗易懂,手法多样,用典生动,恰到好处;而且一波三折,伏脉千里。首诗第二句中的“一串珍珠熠门庭”和“尾诗”整体呼应。诗人的尾诗,接连镶嵌了苏翁的两首名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歌意象。层次分明,又有质感。诗句意象都有相似性关联。恵州属于岭南地区,苏东坡曾流放于此,留下了不少绝世名篇,其所产生的价值,是很难估量的,远远高于现在的财团们。后人用“堤柳”来形容他的价值:“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至今尚姓苏”。说明了苏东坡的人文价值无与伦比。他的“一词两赋”,垫高了一座城市的厚度。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宣传。许峰老师的诗歌创作,走的也是这条路线,祖国的山山水水都融进诗人的笔中,所以才有他几百首山水诗歌问世。但在此诗中“唯啖荔枝再无诗,欲请苏翁重泼墨!”这两句,明显可看出诗人对现在某些诗风的不满,诗歌的意义之一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读他的诗,颇受教益。尽管如此,总的说来,这组诗的基调是激昂向上的,诗人通过想象说古道今,新旧对比,细腻描绘,呈现出改革开放后恵州的巨变和取得的巨大成果。诗人的叙述有独到之处,他没有选取宏大的叙事结构,而是截取其中的几个画面几个点,以小博大,勾勒出一幅具有穿越时空张力的新时代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许峰老师“崇古而不固古”的诗学观,是从毛泽东、陈毅两位诗词巨擘的理念里相承而来,应该给予认定为有开创性的、承前启后的精品佳作。他诗里的精神,不是普通的纸上文章,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血性之声。从战火中走来的诗人,“民族性”尤其强烈。他关注祖国的边防海防,关注宝岛的政治生态,迫切呼唤台湾早日回归。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欢与憎恶,他说:“绿岛夜莺独歌行,儿皇梦痴醉销魂。竖子舔洋毁祖业,恩慈杖毙大义行”。(见许峰诗歌《夜深沉(23)》),这首诗形象鲜明,文学性非常强,拟人手法,寥寥四语,把祖国和台湾的关系讲述得形象而清晰一一永远的母子关系,绝不是所谓的“一中一台”。铿锵血性,掷地有声,映衬出一位老军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信仰。他的诗热度不减,引起海内外读者的持续关注和学者们的热评:
  恵州政协原主席汤聘辉先生在读过他的诗后,高赞并点评他的诗:“涵养殊深,不矫情,无造作,诗有味,言有志!”
  笔者年近九旬的老师李老先生如此评价许峰老师的诗:“古韵深厚,措辞铿锵,气韵悠长,内涵丰富,题材广泛,以家国情怀为内核,是难得的好诗!”
  中国诗歌翻译群的很多专家教授,都喜欢许峰老师的诗歌。知名翻译家倪庆行教授、石永浩教授等把许峰老师的部分诗文翻译成外文,以双语的形式宣传和推广。海外学术圈、媒体界,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如此盛况,倍感欣慰。博大精深的中华诗歌在我们的手上得以发扬,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必然。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诗经》到盛唐气象,从盛唐气象到今天的伟大复兴。中华诗歌走过一个又一个高峰,不断跨越,成为世界文明的中流砥柱。许峰老师合二为一的天地心家国情,也显得格外厚重。此刻,我的头脑中忽然冒出一句“岂止文章传盛世,一身正气立人间!”的诗句,我认为这是对许峰老师诗里诗外的准确概括,因此顺势而为,做了文章的标题。现再梳理一下本文中的几个关键词,作为收束:一、浩然正气、家国情怀;二、知识渊博,底蕴深厚,提出“崇古而不固古”的理念,开创一派新诗风;三、在国内外好评如潮。这朵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衍生出来的文学浪花,注定会炫丽多彩。
写于2023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