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灵魂的双重之旅
——读黎二愣《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
史料表明,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与汉乐府,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尤其是屈原的《楚辞》,“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为此,年年的端午节,以屈原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蔚然成景。
然而,我认为,既然是文学作品,肯定就有高下之分,比如今年端午节读黎二楞的这首《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外一首),就有与众不同之感。细分,其可议者有五。
其议之一,《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诗人思想的微光探入历史深处:“一杯黄酒,围着《离骚》浇一圈/那是守护毒蛇不敢围攻的疆界”。在黎二愣的诗里,这种“雄黄酒”的忧患意识在酒精的浇灼下,让人有一种无言的彻骨的痛。诗人的诗意世界,是多元诗意的通感世界,既古典又当下,既继承又前瞻,既清澈又迷蒙。我们可以从他意境的景幕中,透见诗人诗歌里程浮现的壮景:那诗行历史的迷思,逶迤的游思,诗魂唤醒的语言,可以说,从技术层面提供了关于端午节、关于屈原的很好的创新写法,显示出其人文性、叙事性与人的另一种“活法性”。它独有的思想、历史和文学价值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历久弥新。
其议之二,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应属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尤其是爱国主义的主题创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通观全诗,它不是为屈原立传,屈原就站在两千年前的汨罗江边,长发飞舞,衣袂飘飘,高歌《离骚》然后纵身一跃,千年不朽,留给我们的是,“一柄如剑的菖蒲,像站哨的卫士”。这里,透过诗行的背后,我们看到了黎二愣是以诗的方式溶入历史,溶解自身,指向一种新的诗性。无论是“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还是“永远站立的三角形(粽子)”,都会感觉到这首诗是精神高远与生生世世的合璧:厚重、苍茫、扎实而又灵动。那“苇叶包裹,两千年煮不烂的粽子”,那“三角形。一角对天/一角对地,一角对人”的粽子,“我恨不能与你同生”,“生”是何等伟大,“死”是何等荣光,让人进入后能观其主流渊源与生命形态,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具象与抽象,还有与之关联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的民生种种。这是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上的创作,其文化含金量和历史厚重感不可估量。而在诗歌语言上,放情、及物、言说、引征,“也潮湿两千年的书页”,无不给人以通灵的感觉,可以说,此诗是黎二愣诗歌个性化创作的又一高度。此不赘述。
其议之三,我们通过阅读发现,黎二愣的目光回到历史现场,以诗的通感与屈原展开心灵对话,在史学的视野下端详细微的质感,在诗意的流动中展开现实与历史的双重叙事:“与你把酒共吟《离骚》/与你扬首问天”。全诗在屈原的生死和质朴且玄妙的意象中艺术互动,继而独具个性地让“粽子”成为诗性之眼,成为永远站立的“三角形”,至此,人物之灵,历史之道跃然诗行,语惊四座:“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可作反证。
其议之四,再看外一首《永远站立的三角形》:“一片苇叶,包成三角形的粽子/站立二千三百年。不倒”。此处,黎二愣是懂得敬畏文字和敬畏名人的诗人。年年端午节,年年粽子情:“外婆包粽子,用麻绳/母亲包粽子,也用麻绳/如今,她们已经远去/粽子里,丰满的道理/至今还鼓鼓的”。读到这里,永远站立的三角形就会被其散发着由远及今的光泽的语句所震撼:“粽子”不仅仅是一个意象、一个具象、一个符号和一种图腾,它还承载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家国情怀,从来没有一件物事,如此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也是一个诗人精神世界的全面展示。诗人不仅倾注丰沛的情感,而且创作态度严谨,每一行诗都十分注重语言的打磨,把每一行文字、每一个字词都安放得妥贴精到,张力十足,大有境界。
因此说,黎二愣的写作策略、态度和精神令人感动,多年来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硕果频出,是值得每个写作者敬佩和学习的,有自己的写作方向更是作家(诗人)们要学习的。很多诗人(作家)写了一辈子,但是对于自己写什么为什么写一直不清晰,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但黎二愣不同,他始终清楚自己的写作方向并不断深入,对诗素材能沉潜下去,作品建立在大量的知识构架之上,比如此前的“老”字系列诗和散文诗集《巴蜀风散版》,就梳理了大量的关于“老”的命题和蜀地风物。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深入,也可以浅出,自古以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优秀诗篇为人们反复吟唱,即是佐证。
其议之五,以一首诗的架构抒写历史人物、名人功绩,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陷入主题先行、结构松散、精神涣散、诗意缺乏的尴尬境地。反观黎二愣,他绕开此弊,另开新境,巧妙同构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让个人悲欢与时代同频,写出了古代诗人与当今诗人、古人与当今读者的共鸣和共情。毫无疑问,这种集人物、情感、审美、思想等于一体的立体性呈现和多向度表达,为我们时代抒写历史人物诗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不乏洞见。
总之,古今中外的叙事诗,大多以写人叙事来抒情,并展开合理的艺术想像,融入自己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哲学思考。黎二愣诗歌核心意象“粽子”与诗歌语言的波谲云诡、修辞技艺的熟稔高超乃至想象方式的天马行空相得益彰。准确地说,诗人试图以个人的经验体会与文本想象构成历史的深度,经由记忆的复写与技艺的锤炼,通过“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打破时空界限,将线性历史揉成一团,安放史料与观点,让历史性、诗性与非虚构性从历史的角度向当代发力,从诗歌的外部向内部发力,总体呈现《离骚》诗学与个人观点,在寻觅屈原历史新旧印痕的过程中,通过“粽子”具象立体呈现身体与灵魂的双重之旅,既非常难得,也非常巧妙!
附诗歌:
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外一首)
◇黎二愣
每一年的端午,你都要活过来
一杯雄黄酒,围着《离骚》浇一圈
那是守护毒蛇不敢围攻的疆界
艾草以清香为掩体,熏烤蛀洞竹简的虫子
一柄如剑的菖蒲,像站哨的卫士
值守你爱国主义的门楣
苇叶包裹,两千年煮不烂的粽子
里面排列着骚体文字
白的米,黑的豆,那是清与浊
醉与醒的里程碑
我恨不能与你同生
在你吟唱“鸟飞反故乡”时
携那片月光与你同行
与你把酒共吟《离骚》
与你扬首问天
将无语的天空写满省略
我恨不能是当年的渔父
在你吟唱“狐死必首丘”时
一定将那块石头最先抛入汩罗江
填满,安放你肉身的深潭
我一直想,假如我就在你身边
是随你一头纵江
还是竭尽全力救你上岸
我知道,救你上岸会辱没你的高洁
而我随你纵江,也成不了
与你隔江的一座坟茔
伟大与卑微就在一瞬
历史尊重你,让你住进
世界上最长的房子
你纵身一跃的飞浪
潮湿了梦里驰骋的香车
也潮湿两千年的书页
滋养你从未枯败的苍翠
伟大的死,年年都要活过来
永远站立的三角形
一片苇叶,包裹成三角形的粽子
站立二千三百年。不倒
因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力学原理
粽子,模仿牛角的三角
也模仿叫“角”的饮酒器
那是祭祀中最尊贵的图腾
而图腾,总是要倒的
粽子的屹立,爱国爱民是永恒的重心
三角。一角对天
一角对地,一角对人
那是屈子374句对天发问
天地离合,阴阳变化
日月星辰,圣贤凶顽
“吾将上下而求索”
粽子,是追求真理的缩影
外婆包粽子,用麻绳缠紧
母亲包粽子,也用麻绳缠紧
如今,她们已经远去
粽子里,丰满的道理
至今还胀鼓鼓的
诗人简介: 黎勇,笔名黎二愣、黎冠辰,内江人。其散文诗集《巴蜀风散板》填补了巴蜀民风民俗诗歌题材的空白;由央视、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推出的视频朗诵诗《脊梁》《来,我背你》和《等待天明》故事及音乐作品等,曾成热搜。
评论者简介:刘德元,内江人,下过乡。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1997年结集出版散文集《心语》(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结集出版言论随笔集《大匠之门》(现代文化出版社)。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