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仰视的一种思想与现实的高度
——读蔡旭的散文诗《课外读本:港珠澳大桥》
近日,有幸拜读了蔡旭写的散文诗《课外读本:港珠澳大桥》,犹如沐浴春风,感觉就像眼下草木萌发的北方,闪耀着生机灵动的光芒。文章情感真挚,构思独特,笔法轻盈,在平淡的语境中尽显浪漫的抒情色彩。把一座震惊世界的港珠澳大桥艺术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沿着作者的情感脉络,又不难从中看出作者丰富的知识贮备和渊博的学识修养,包括历史、人文、以及对建筑力学的通晓与研究。
众所周知,作为当今世界上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是国家“十三五”特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是继广深港高铁通车之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战略性工程。它的建成通车对国家的海上“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力,昔日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惨历史已然不复存在了。
“一桥连接港珠澳,成了全世界最长的大桥。内行人称它是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外国人称之为‘世界新七大奇迹’。”通过上述文字的描述,作者巧妙地写出了大桥在桥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世人对大桥的赞誉。言简意赅,炼字精准。
接下来跟随作者的情感走向走近这座大桥。“这里倾听过文天祥《过伶仃洋》的悲叹,见证过南宋王朝的覆灭。”这里“作为今天与明天的背景,一面镜子鉴出了古今。”这是作者一种文化观和历史观的体现,用词、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得当,叙述简洁明了、文笔精致细腻,尤其是以“它的美,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笔把建桥的经过、心情、艰辛渲染于纸上。
接下来笔锋一转,通过一组数字化概念全面向读者介绍了大桥的自然状况,“全长55公里,建设9个春秋,投资1269亿……”每一个汉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情感:“看得见的是数字,看不见的是心血,则无法计算。”一个“无法计算”,足以写尽建筑的艰辛之巨大,建设者及工程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心血与挥洒出的汗水,由此也让人联想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建一座大桥”这样的简单,更加让人体会到我们这个国家现代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解放与进步,也充分表明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与强大,也更能激发出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作者结合现实的教育与教学模式,采用物理、化学等教学用语写道:“需要创新的是前所未有的科技,需要保持的是攻坚的毅力与信心”“却无法化验,风雨兼程中的建设者,是什么特殊的材料所合成”。诸如此类,就把一座现代化的举世瞩目的大桥展现于读者和世人面前。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的确可以说是现代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作者集各种学科技术所长,进一步调动抒情手段,为“大桥”进一步挥毫泼墨,增光添彩:“美在大桥,美在隧道,美在风光,美在色彩,美无处不在。”大桥的美是“雄壮到优美”之间的婉转悠扬,是“交响到小夜曲”之间的雄浑旖旎,像乡音,像民谣,这座美丽的大桥啊,不更像一首振奋国人的歌吗?这首歌的名字就是“我和我的祖国”!如此振奋人心的诗句,饱含着 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感啊!
亚里士多德说:“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所以,读到了这篇散文诗,不仅让人眼前更加一亮,更让人激情澎湃,血脉偾张。一切正如编者所言 :“一座港珠澳大桥,一部百科全书。不只是学生,每个人都可以到此收获取之不尽的知识。”
该章散文诗,作者行文流畅,含义丰富,给人耳人目一新之感。另外,文章构思奇妙,前后照应,令人回味无穷,让人感觉到“这”座桥不仅仅是一部建筑史上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华儿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气节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