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超轶元明、直逼两宋的清代词坛

2021-06-29 14:01:51 作者:朱乐尧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清代的词人之多,词作数量之大,实为前所未有。由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叶恭绰先生所篡、中华书局出版的《全清词钞》,全书40卷,所选录的词人即达3196位之多,词8260多首。

  进入清代,填词之风气持续蔓延,故清词有“超轶元明,直逼两宋”之谓。

  清兵入关后,明末云间词派旋即烟流云散。陈子龙、夏完淳均于清兵入关这一年殉难,李雯病逝,宋征舆和宋征璧在顺治四年的倡和之后就极少有佳作出现。云间词派的第二代人物影响甚微,清初,词苑进入“遗民时代”。

  清初诗人和词人,多是明代遗民和“貮臣”,如王夫之、屈大均、龚鼎孳、宋琬、彭孙遹、尤侗、余怀、徐釚、曹贞吉等都有词集,而以吴伟业的《梅村诗余》、王士禛的《衍波词》传诵较广。彭孙遹有词集《延露词》,清新俊逸,文采斐然。另有词学理论著述《金粟词话》,强调词以自然为宗,以艳丽为本色。他们都是清代的第一批词人。

  至康熙年间,清词进入一个短暂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陈维崧和朱彝尊分别为盟主的清词两大词派,即阳羡词派和浙西词派。

  这期间的著名词人还有吴兆弿、王士祯、曹贞吉、厉鹗、纳兰性德、顾贞观等。

  纳兰性德之后,清词进入一个衰退期,除厉鹗外,百多年间都未出现重要的词人。

  顾贞观词作品最佳的,是寄给谪戍在宁古塔的吴兆弿的《金缕曲》二首,以词代替书信,别开生面,缠绵悱恻,语语发自真情,感人肺腑,字字皆血泪所成,前后首合起来构成一完整书信体,为词苑创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诫,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清乾隆后期及嘉庆时期,随着张惠言、周济、龚自珍、项鸿祚、顾春、蒋春霖、谭献等著名词人的涌出,清词再次进入一个繁盛期,出现了以张惠言(江苏常州人)、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取代先前“浙派”在词坛的地位。

  “常州词派”的影响,历清中叶直至近代,远比“浙派”深远。

  至清末,清词坛又涌出现了谭献、王鹏运、朱祖谋(又名“孝臧”)、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王国维等著名词人,其中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为“晚清四大词人”,而朱祖谋则被称作“清词殿军”(即清词的“最后一位杰出词人”)。

  晚清四大词人之词,内容多涉及清末时事,寄兴深微,苍凉悲壮,风格柔弱,继承了“常州词派”的传统;其词学理论,也主要崇尚“常州词派”的基本观点。故有“沿常派之余波”,“未能别辟户庭,独树一帜”(龙榆生语)之谓。

  整体看,清词的成就不及宋词,但也有其独到之处。近人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以为清代诗文皆趋衰落,独词“驾元明而上”。“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以为清词的“独到之处,虽宋人也未必能企及”(《全清词钞序》引)。

  就数量言,清代的词人之多,词作数量之大,实为前所未有。由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叶恭绰先生所篡、中华书局出版的《全清词钞》,全书40卷,所选录的词人即达3196位之多,词8260多首。

  1982年,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南京大学文学院)设立《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并于当年开始展开清词的搜集编篡工作,拟将《全清词》分5卷编篡,即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

  目前已编成出版的有《全清词·顺康卷》(凡20册,中华书局2000年出版)、《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全4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全清词·雍乾卷》(全16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全清词·嘉道卷》(上下编,全30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涉及词人已经逾万。

  从质量看,清代先后也涌现出了不少堪称大家、名家的著词人和高质量的词作。明清之际的陈子龙,清初的纳兰性德,清末的蒋春霖都是可媲美宋词的婉约名家。

  纳兰词的精品之作哀感顽艳,韵格在“花间”、北宋之间,是明清词人中罕见的亮点。

  晚清词坛领袖谭献总结明清二代词坛,也认为“有明以来词家,断推湘真(陈子龙)第一,饮水(纳兰)次之。”最为推崇的也是陈子龙和纳兰性德。其次则是蒋春霖与项廷纪:“阅蒋鹿潭(蒋春霖)《水云楼词》,婉约深至,时造虚浑,要为第一流矣。

  阅项莲生(项廷纪)《忆云词》,篇旨清峻,托体甚高,一扫浙中喘腻破碎之习。莲生仰窥北宋,而天赋殊近南唐。丁稿一卷,遍和五代词,合者果无愧色。”

  清代词人填词,博参约取,用功细密,不以模拟为满足,力求艺术技巧方面出新变化,有所创造。他们在词的意境上受到种种局限,不能得到更大的成就,但在艺术技巧方面的细微功夫,在词的发展史上,确是后来居上。

  清词作者多、填词功夫细的原因,一是受明末云间词派的影响,入清后文人填词蔚然成风;

  二是明清鼎革,文字狱横行,文人写诗作文动辄得咎,大量文人就将才学转投入填词,并在词艺上的用功细致入微;

  三是宋之后,词乐失传,填词成为案头文学,使得文人所受束缚大大减小,填词自由度大大增加;

  四是统治当局利用一些词人声望,将填词纳入正统文化,使得词的地位在官方认可方面得到提升,等等。

作者简介

  朱乐尧,江西南康人,1952年7月生。1970年冬应征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服役,1978年高考后带军职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82年7月毕业后,到辽宁财经学院(今东北财经大学)任教,从事农业、农村经济和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83年5月退出现役。先后发表农业、农村经济和经济学研究论文200多篇,出版《经济学通论》、《回归农业》、《环城农业》、《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区域经济的组织与管理》、《产业配置经济学导论》、《关贸总协定概要》等专著13种。近年转向文化休闲类读物写作,已完成《故乡记忆——并不只是发生在赣西南一个小山村里的故事》一书创作。自2021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