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千磨百炼铸辉煌 ——《贵德》文化旅游季刊十年精品集序  

2021-03-26 18:12:10 作者:李成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成虎,笔名程宏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编《小猎豹文旅资讯》《荒原春》《化隆扶贫》。
         接到胡跃岗先生的电话,嘱托我给《<贵德>文化旅游季刊十年精品集》作序。对此,我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我所说的感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跃岗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付给我,这不仅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厚爱和抬举,我怎能随意推辞?二是感动于跃岗的努力。跃岗是我的老熟人了,颇有交集。我清楚的记得,2017年7月,贵德县文联向省内外楹联爱好者发起征集“天下黄河贵德清”主题楹联的活动,共收到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的600余名楹联专家和楹联爱好者的2300余幅作品。2018年10月26日《贵德楹联集》在西宁首发,我代表省作协作了专门发言。这部文集内容丰富,文字可观,意义重大,不仅深情书写了贵德的山水风景、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更是对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将成为贵德县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而是丹心化碧,用一股内敛到极致却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时光湮灭的赤诚来验证自己的风雨载途和浓荫满地。尤其是跃岗在这短暂却又漫长、舒缓而又迅捷的十年时间里,实实在在地为办好《贵德》杂志哭过、笑过、努力过,其间的甘苦,让同样操持着一份杂志的我感同身受。
         黄庭坚有诗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对跃岗先生而言,这十年,既是初心不改、孜孜以求的十年,也是破而后立、潜龙腾渊的十年。在冬尽春来之时,又主编《贵德》文化旅游季刊十年精品集(主要分为《走近贵德》《感悟贵德》《人文贵德》《诗意贵德》四集),“青油添在灯前”的部分大家有目共睹,交口称赞,而更多的是暗夜里的呕心沥血,路途上的屡踣屡起,文稿间的精耕细作……其间的汗水和心血,不为人知,却更具分量。此时,乾坤清朗,万物复苏,零散佳篇结集出版而散发煌煌之光辉。对此,不正好可在桃李春风中,欣欣然满饮一杯醇酒吗?为此,我将四本书名和相关的人与事,串联一起,用一副对联表达,就是:
走近感悟,人文诗意,书书有贵德,乾坤不夜,玉宇无尘。
归来观心,购物墨香,事事无闲人,岁月难回,鹰营有梦。

 

 
本色长留福地路,辉光满洒母亲河。
飞香旧梦重来赋,卷语新书又斧琢。
半卷月风联好句,一支云笔赋佳作。
拂尘筑梦生新志,落笔行云有好歌。

         当我习惯性地写下这首赞《<贵德>文化旅游季刊十年精品集》的七律时,我恰好看完了《走近贵德》的书稿。这本书是游记篇。精选省内外作家书写贵德的游记40余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贵德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集中而凝练地展现出一幅“贵在神奇景色,多为生态园,满是水山林,媲美江南成胜地;德开厚重人文,尤数玉皇阁,并存儒道佛,扬名华夏享殊荣。”的美景。
 
         其中,有许多佳篇美文令我品读再三,心生感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罗子云先生的《贵德印象》,将贵德特殊的地理环境,清晰的文化脉络,多种民族聚居及宗教文化的消融互长,羌戎文化、鲜卑文化、汉文化、吐蕃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碰撞渗透融合,进而相辅相成,最终形成流动的、开放的、复合性结构的江河源文化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文质兼美,史料丰富,既有文学性又有历史性,是难得的佳篇妙文。在我看来,无论从地理、历史的角度介入,还是从民族、人文的角度出发,贵德都不愧为祥瑞之地。正因为贵德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所以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宗教信仰,都能在这里同生共长,联袂发展,共同呵护着阳光下多彩的贵德,共同念诵着诗文中令人称道的贵德。
         金世胜先生和谢佐先生合著的《尊道贵德,尚和养生》一文,钩玄提要,将清清黄河两岸的纵深开发看作是贵德城市形象提升的关键。因为“天下黄河贵德清”,黄河它既是城市的景观轴线,又是独有的生态廊道,更是贵德文化的脉络。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功用和德能。同样,贵德清清黄河表象之下也蕴藏着深层文化隐喻,作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清清黄河,其文化象征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珠海商报》副总编辑马志良先生的《贵德之美  另类视野》,更使我有耳目一新之感。要认识贵德之美,就不能只站在黄河大桥上,惊讶于母亲河的清澈,惊讶于它的蓝和绿;也不能只在阿什贡的国家地质地园里,面对一片绚丽多姿的丹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然也不能简简单单地跨过黄河吊桥,伫足于那一段历经沧桑的古城墙下,看着古老的城楼被落日的余晖染成金黄;甚至也不能只是乘一条船,游览于千姿湖湿地公园的芦苇荡里,等待成群的候鸟在镜子般的湖面上蹁跹起舞或是在蓝天白云间自由地展翅翱翔……要认识贵德之美,需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高远,把视野放得更加开阔,把脚步迈得更加轻盈,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
         如果从西宁前往贵德,拉脊山的山口是第一个制高点,那么进入贵德腹地,便是一个深入点。到了那里,便能近距离甚至贴身瞻仰和体悟阳光明媚、雨水充沛、大地润泽、山峦起伏,让每一个人的目光变得幽远而澄澈,连呼吸都一下子清朗起来的宝地贵德。
 

 
炊烟袅袅村庄韵,杨柳青青院落香。
老父欣欣滋饮对,少年漫漫看骄阳。
风霜凛凛邀明月,雨雪霏霏赋故乡。
绮丽逢迎流岁月,精神振作醉文章。

         《感悟贵德》是散文集,收入以贵德为主题的散文作品54篇,从土墙到社火,从田野到河流,从田园到家园,在作者的品味感悟中,贵德成为了人世间洗心的盆——照鉴自我,认同自我,成就自我,跨越自我。这里重点篇目是王文泸先生的《黄河谷地的敦厚与内敛——话说贵德人》。清风凉夏生笔意,好浪漫王有诗情。王文泸先生笔力仍然是雄奇峭拔,妙笔生辉,匠心独运,行云流水。在社会交往中,重然诺,讲诚信,是贵德人所崇尚的品格。在家庭关系中,讲究长幼有序,看重辈分界限,不随意越位等等,写得十分到位。在此我就不班门弄斧胡乱点评了。
 
         但在这里要说的,跃岗的散文《关于丰收》《烟囱》和他的大多数散文一样,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充满乡情、乡恋、乡愁的村庄,同时也构筑起了一方丰饶、深邃的精神世界,这是心灵安居的地方,作者留住了记忆,留住了美好而朴实的生命存在的痕迹,细致生动地描摹出一幅幅古老的农耕文明留在青海大地上的隽永画卷。此外,2014年12月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胡跃岗散文集《我的村庄》申报参评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作为评委,我自是有了先睹为快的权力,也肩负着深度阅读予以点评的责任。此书是以“村庄里的事情”为内核,以无喜无忧、无喧哗骚动为情感基调,带入自己的切实感受,平心静气地描写了熟之又熟却又逐渐陌生的生他养他的村庄的形貌,村里生产、生活的场景以及邻里之间鸡零狗碎的琐事,于平凡中显真淳,细腻处娓娓道来而渐入佳境,宏阔处思接万里能落叶归根。作为一个三十年来,始终保持着作阅读笔记的人,我特地为所读的60多部作品每部略加点评之后,每部写了一首七律,并记录于日记之中。而这篇文章标题二起头律诗,就是专写《我的村庄》,而此时放在《感悟贵德》,也恰如其分。一刊一联一部书,至行至道至人梦。
 

 
刊应人后当说好,笔有花前自有香。
海阔天空联故土,山高路远赋家乡。
红红熟地歌盛世,清清黄河韵华章。
一品余生雕灿烂,千磨百炼铸辉煌。

         《人文贵德》是历史、民俗、记忆篇。其书中收入有关贵德的历史、习俗、记忆方面的美文55篇。从中能清晰地了解贵德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文化遗存、地理环境,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集中的重点篇目,当数许红梅、闫璘的《贵德三屯的庙会文化》,用细腻的笔赋描摹了贵德三屯的庙会文化,深度呈现了民俗风情的古朴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可窥见生活于此的三屯民众的历史演变轨迹。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每一篇收入集子里的文章都宏宏荡荡,各具特色。但我无法也不能再一篇序言中具体的评说每一篇文章。所以,容我留置悬念,还请各位读者带着虔诚的心,自己去赏读和品味,定不会让你失望。此处,借铁凝的话,来肯定《人文贵德》的价值所在:
         文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是一种有能力把历史、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的艺术。古往今来,那些好的文学不是历史的骨头,而是历史丰盈的血肉。因为文学,我们才得以窥见我们的先人气血盈盈的生活和劳作、爱和忧伤、思想和思想的表情,我们才有可能在千百年之后依然有能力和他们心意相通。
 

 
水上鸳湖桃李媚,鸥飞鹭岛鲤鱼姿。
弯弯石径樱花艳,汩汩山川软柳枝。
往事闲谈来远道,平生自问几多知。
明朝欲写不能久,今夜思之难解迟。

         《诗意贵德》为诗歌集。该书共收纳了近十年在《贵德》季刊上发表的赋、楹联、散文诗、现代诗等100余首。其中贵德籍诗人张鼎西(已故)、沈世杰、罗子云创作了众多赞美贵德山河及风土人情古体诗和赋。现代诗方面,收录了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玛加创作的《黄河少女题诗》,贵德籍诗人、省人大原副主任格桑多杰创作的《感恩大地》《冬夏梨香》《黄河》,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梅卓创作的《青青家园:贵德走遍(组诗)》《谒乜纳塔》《登玉皇阁看梨花看遍》、海南州文联主席李本才让创作的《藏舞》《拉脊山隧道》,原州文联主席孔占伟创作的《风吹尕让》《贵德之春》等。诗集同时收录了省域内刘大伟、才登、李朝辉、清香、尹炳青、严亚楠、曹金泰等诗人作品。同时收纳了内地孙万江、孙照明诗歌作品。
 
         人们常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想,是不是还可以补充一句: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贵德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不仅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一个景点有一个景点的文化个性,甚至,同一个地区内,不同的区域,乃至一个县的城乡之内,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风景。正是如此,在吉狄玛加、格桑多杰、梅卓等名家笔下贵德呈现不一样的地域形象;到刘大伟、才登、清香等异地诗人笔下的形象又发生了变化;而到了李元业等本土籍诗人其形象又不同。正因风味各不相同,所以也就呈现出了这样的画面:贵德老景尽供诗,细品春风来入梦。引你遐思无尽,回味绵长。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些年来,贵德籍诗人李元业不论质量、取材、角度,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对贵德的赞誉之情。十年磨砺,诗歌质量逐步上升,佳作频出,同时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为贵德发现和培养了牛文华、童世钰、白雪等年轻诗人。这些诗人思想精深,境界壮阔,创作劲头十足,相信不久的将来,贵德这方宝地,定能成为青海文学的新高地。
 

 
         洋洋洒洒阐释完了我的阅读法,愿与同仁共勉。在祝贺出版这四本精品集的同时,也是期望《贵德》杂志更上一层楼。优秀的主编,集众编辑之智慧,博采众作者所长,把握住大多数读者的审美趣味和阅读需求,将众多组织而来的稿件进行精心有效的挑选、编排,制作成优质的文字终端产品,呈现给读者。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格局、一种寄情。为什么要寄情呢?因为在山水当中,找到了自身心灵的观照和契合点。辛稼轩曾豪迈地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感应。山水无言,却能装下千言万语;山水似无生命,却能启迪思想,壮阔胸怀,伟岸胸襟,厚重思想。这是山水的灵性,这也是贵德的灵性。当然要想更加深入细致的亲近这种灵性,请阅读这部文集。这部精品集可以满足你所有对于贵德的畅想和希望!
         本该再写首诗,夸夸刊物,赞赞跃岗。可如此写法,会喧宾夺主,所以作罢。但我还是期望,跃岗以及《贵德》杂志,能够通过对这十年的回顾、总结、筛选、分拣、出版之后,可以更加潇洒地出发,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正如伟大的歌德曾说过:“对于一个从不断的追求中体验到欢乐的人,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他所创造的财富却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劳动者更高的精神境界。愿跃岗和我一样,由衷地喜欢这句话。
         最后我借索绪尔的说法,来作为我此文的结束语:在我的想法里头,故乡性就是语言的共时性,故乡就是这么一个话语体系,就是这么一个逻辑线索,一个作家(包括杂志主编)能做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参与到语言的历史性当中去,它能带来不可思议的满足感,更能让久远的时代感始终保持如在眼前的现场感。
 
——2021年3月17日于西宁
 
 
李成虎,笔名程宏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编《小猎豹文旅资讯》《荒原春》《化隆扶贫》。从 1987 年起,在《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财经类文章百余篇,曾获《经济日报》和中国财政杠杆理论研究委员会等多项奖励。1990 年起开始文学创作,2004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级研讨班,文章散见于省内外重点刊物。先后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精神栖居的家园》等 2 部,散文随笔集《遗忘在田间的犁铧》等 4部,评论集《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等2部,长篇报告文学《铸梦小康·青海拉面》等2部,长篇小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主编“隆原丛书”等 25 部。其作品入选多种版本。曾获首届河湟文艺突出贡献奖,首届“青海湖”文学奖,青海省第二届青年文学奖,青海省人民政府第五届、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首届中国长三角(大纵湖)及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节”优秀作品奖等。其创作情况曾在《青海花儿艺术志》《文艺报》《中国文联年鉴》等给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