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教育 2018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东坡故里开营 | 吕伟利
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成都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亚军、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敏、眉山市文联主席王莉茹、《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出席了开营仪式。...
-
梁敬泽:《当前90后创办诗歌民刊的现象及其他》 | 梁敬泽
梁敬泽,1990年重阳节生于贵州绥阳,2016年创办并主编《无忧诗刊》,曾任民刊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等职。作品见《诗刊》《时代文学》《中国诗歌》等刊物,入选《2017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多种选本,曾获国际华文诗歌奖(泰国文化部),首届雁翼诗歌奖,遵义市高端文艺奖,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等几十次奖项。被授予“上海市民创作达人 ”等称号。著有诗集《记忆落在纸笺上》《凌晨一点半》《隐喻》(合著)...
-
“中国新归来诗人南京行”活动精彩纷呈 | 华诗闻
在诗歌研讨会中,叶延滨、沙克、臧棣、南鸥、雁西、大仙、方文、张德明、江雪和愚木等诗人、评论家就“回归与出发”的主题,结合当下诗歌的写作现场实况,阐述了各自的思考与观点。...
-
今日人物:李静 | 李静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
商震:我为什么写诗?因为我疼,疼是因为有爱 |
商震作为一名诗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写诗?他说因为他疼,他疼是因为他爱,真实的爱才有真实的疼,真实就是硬度,就是力量。他说,诗歌写作的变化,就是生命不断成熟的变化,他如果离开了诗,就剩下苟活了。商震作为中国第一大诗歌刊物《诗刊》的主持人,当有人问他都为诗歌做了什么?他说,不把诗歌当做自己生命一部分的人很容易把诗歌当工具,对诗歌没有敬畏心的人很容易把《诗刊》当做一个社交平台,“在《诗刊》主持工作,我的座右铭是:对历史负责,对当下诗坛负责,对自己良心负责。”...
-
第八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在京颁奖 | 磊磊、大群
第八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在京颁奖...
-
陈仲义:警惕诗歌的“非诗化”倾向 | 陈仲义
人们几经洗礼,刚刚接受审丑,如今还要再加大力度接受所谓的审恶、审毒,本能上可能会出现轻者吞咽梗阻、难受,重者恶心乃至呕吐的反应。其文体、语言、机理上的症候是“粗、鄙、丑、陋、脏、乱、差”,无不夹带对暴力、死亡、有害物的肯定,撼动了审美的基本伦理阈限,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接受的流通。...
-
寻访传统文化 感受中医精粹 | 蔚翠
2018年7月14日,北京诗社十一名成员雅聚北京御生堂博物馆,他们参观了御生堂老药铺,一一细赏了历代中医中药用具、古代中草药标本等。...
-
子 午:二月的海及其他 | 子午
子午,本名许燕良,男,曾用笔名:呢喃、玄鸟。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文论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混语版《世界诗人》艺术顾问,中国泛叙实诗派主要发起人和理论代言人。著有诗集《白马》、《海的四季》,诗论集《微笑》、《泛叙实派诗人论》、《新诗百年视阈:横看成岭侧成峰》,美学专著《诗歌美学概论》,戏剧电影论集《秋水长天》,文论集《山水情怀与华夏文化精神》,国学专著《万有概念宝库:〈周易〉宏大的科学资源与文化系统》、文化专著《科学解码传统文化》等,主编《中国当代流派诗选》(中...
-
谭五昌: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 | 谭五昌
本文结合各个历史时段的重要诗人与诗歌群体的审美风格与创作特色的精要阐释与到位分析,对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准确、客观、富有学理性的宏观描述与艺术概括,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百年新诗的壮阔艺术画卷,在为我们充分展示百年新诗总体风貌与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为百年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有益的建议与思考。...
-
中国诗界暨诗文金点书系新作在杭首发,丘树宏力作被倾情朗诵 | 丘树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社科院顾问,广东省文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多间大学兼职教授,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 市 政 协 主 席。
已出版个人诗集9部, 人文社科著作8部。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推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 -
“中国梦·劳动美”广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大赛 征文启事 |
作品内容可为:展示广州市各行业或单位建设发展的新成就;赞颂劳模工匠和优秀职工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讲述自身和普通劳动者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反映工会组织深化改革或工会干部关心关爱职工的典型做法;描述广大职工砥砺奋进的坚实脚步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
《天津诗人》2018秋之卷目录 |
《天津诗人》2018秋之卷(2018年7月15日出版)... -
在北大国关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寄语 | 周庆荣 | 周庆荣
近十年来,我的散文诗写作围绕“理想、远方、温度”这三个大词,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生活进行了一些在场的思考。我试图让每一个事物和人都能自由生长,长出各自的特点和意义。为了不轻易地沦陷在现实的具体细节里,呼唤大家能够都有一个远方,比拥有远方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具备走到远方的能力。当速度、技术和传统的人文精神引起大家思考的时候,我说服自己要保持人的体温,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
周瑟瑟再获《北京文学》“年度优秀诗歌”诗人 | 周瑟瑟
近年周瑟瑟创作量较大,尤其是为故乡湘北栗山写下了两百多首诗,湘北栗山成了他的诗歌重要精神坐标。从他的诗集《栗山》到《暴雨将至》,有他真实的情感线索,他加速的情感表达与极简的语言融合,创造了一种“简语写作”,他的诗歌语言策略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性极强的语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