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王立波诗集《约会春天》研讨会在辽宁抚顺举办

2025-01-10 作者:抚诗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波的诗集《约会春天——王立波爱情诗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王立波曾公开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近百万字,被中诗网评为2021年十大年度诗人。诗集收录了王立波创作的100余首爱情诗。诗歌评论家、《深圳诗歌》执行主编李犁为该书作序。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近日,王立波诗集《约会春天——王立波爱情诗选》研讨会在抚顺举办。由评论家、诗人李犁做学术主持,著名诗人李松涛、辽宁省作协副主席林雪、沈阳市文联副主席李轻松、深圳著名诗人陈马兴、辽宁省著名作家盐河、民革抚顺市委员会主委武哲红、抚顺市文联主席孟繁东、抚顺市文联副主席赵晓红、抚顺市作协主席周明、抚顺市作协副主席刘敏、抚顺市诗歌委副主任任萍、民革抚顺市委员会经济委主任孙毅等文友对诗集进行了精彩点评。民革抚顺市委员会聘请王立波为2024——2026年度民革抚顺市委员会“书香民革”顾问。
  王立波的诗集《约会春天——王立波爱情诗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王立波曾公开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近百万字,被中诗网评为2021年十大年度诗人。诗集收录了王立波创作的100余首爱情诗。诗歌评论家、《深圳诗歌》执行主编李犁为该书作序。
  李犁用他写的诗集序言中的一段文字概括了王立波诗歌的审美特质,并开启了研讨会的序幕:王立波的爱情诗就像清泉从石板上流过,不但干净鲜活,淘洗人的心肺,更有着久违的清澈美。他拒绝幽暗和晦涩,把诗歌回归给声音,说话即诗,听乃心动。因而他坚持真挚诗学,不特意追求博大深奥,以小而真诚,短有所悟为原则,继承古典诗歌的精粹和意境,把诗写得有意味、情味、鲜味、趣味,更有回味。而且看似他写的是爱情诗,其实爱情是他心灵和审美的隐喻,他是把爱情当符号给人间和大地写情书。从而以小见大,以情撼魂,以美养心。
  接着林雪说,年终岁尾,今天恰逢今年的第一场雪。很荣幸接到抚顺市文联邀请,接到这本书作者邀请,能和各位诗友一起围炉聊诗、抱团取暖,心里是非常高兴的。今天还有一个意外惊喜,就这个活动的组办,原以为只是抚顺文联、作协一个很常规发起,但这次一个主要主办方还是咱们的市民革。我是2000年加入民革的,算是民革老党员。所以今天市民革主办方也令我感到非常亲切。今天的主题横幅有四个字“书香民革”,令我想起今年4月2日,由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发起、阜新市政协、辽宁出版集团万卷出版公司主办,彰武县承办的报告文学《那木斯莱之蓝:彰武70年科学治沙实录》阅读分享会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举办。辽省政协副主席温雪琼出席阅读分享会并讲话。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应中元主持阅读分享会。这本书呢是我和阜新两位作家冯博、王晶晶共同创作的一本彰武治沙的报告文学,书香政协是当时分享会主题。所以我有个感觉就是书香是我们政协领导下的我们民主党派现在一个特有的文化风景,咱们抚顺民歌在文化这方面是很有创意很有建树的。
  《约会春天》作者我们相识已久,也是老朋友了。诗人立波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整洁,注重仪表、仪式感以及待人接物的细节,给我一个最初的印象是一个严谨、自律,对待友情,对待诗歌都是一个有情怀、很靠谱、有温度的一个人。他的书出版之后曾搞了一个小发布会,当时我和轻松也专程来过,我们也算是第一批读者。
  简单明亮风格之余,还具备着一些比较恒久比较重大的主题。一是它的纯粹性。说到纯粹性,是因为爱情是源于生命本体,带有生命力和审美原动力,通过诗歌文体,作品的样式,表达人类高级情感。它也很容易或者说很正常的要带有一种生命原生态的,两性之间的比方说那种追逐占有,然后由于求而不得带来的那种欢欣的同时要有失落,要有赢得或者征服之后的那种什么欣慰感的等等,这本来也是爱情应有的能量,但立波的作品把那种原初的本能化成审美,通过审美的网眼,过滤掉了欲望、矛盾、纠纷,给我们留下带有这种距离、松弛的语境,以一个欣赏者、保护者、赞美和讴歌者姿态,包容分担共享爱的愉悦。他规避了那种冲突,那种焦灼,甚至是两性之间自古以来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叫征服也好、竞争也好,叫纠结也好的那种紧张关系。凡是审美中他认为需要过滤的,需要屏蔽的,他就都过滤屏蔽掉了。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诗人,作为立波本人,他不是体会不到这些,也不是缺少这种经历,而是他用一种更高级的更包容的这种情怀,只为我们呈现出来诗意,规避掉冲突,过滤掉烟火,而只留下了爱情诗的那种唯美和诗意。所以聊到这儿我就想起我们都是从读屈原读《诗经》成长起来的,在我们阅读史上都有古典诗歌的储存,荔波在这里面呈现出来那种意象美,好比屈原诗里面兰花,《诗经》里面众多的植物的,它承载的是理想,一种美好的生活,美好境界。屈原作为一个士大夫,他对君王、对国度、对政治体制、对民生,他都有一种美好理想,和理想破灭后的痛苦。由此可以也推断一下,立波也是把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他所有的美好寓意都通过爱情诗展现出来,用爱情诗作为一个化身一个象征,展现了他精神世界中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赞美。
  第二个就是它的广泛性,就是他的爱情诗泛化为身边的万事万物,以春天为题目为意象的诗有好多首,但他不局限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他爱情诗的对应物,贯穿了整个的四季。他好比一个时光的垄断者,或者叫霸占者和统治者,时光都可以用来表达爱情。随处可见的一缕云、一阵微风、一片树叶、一棵老树,春夏秋冬不同光线、不同时刻的树的变化,风景的变化,一段音乐、一个广场,一个人的身影,一个十字路口,一枚果实,一声鸟叫,一轮夕阳等,诗人用这种痴情和痴心,都赋予一个女性的美和爱,简直是写给世界和万物的一个情书。你说立波的诗里的人是谁,好像是一个具体的人,又好像不是。我觉得他是给所有女性的一个情书,给世界这么一个情书。时间是你,万物是你,他把人性和赞美就泛化到他目力所在的每一个地方,视线所达到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个是我们第二个观感。
  第三个就是思想性和审美性的辐射之远。诗人立波赞美的对象是女性,不仅仅是个体,她也是群体。说到群体,我觉得在立波的诗里面,他还呈现了一个非常可贵的,一个民主和一个平等的意识,然后说到两性之间这种平衡,联想到最近在视频号还有一些up主的账号里,兴起了一个名词,还挺热的,叫东亚女性。东亚它是一个地理范畴,指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蒙古,东亚女性文化传承是都共同的受儒家文化、道教、佛教受这些影响,在人格性格呈现出来的就是那种温顺忍耐,承载的社会和家庭的职能,在品格上是被赋予了一种忍耐牺牲,甚至不惜牺牲自我,这么一个被赞美的,被赋予了这么一种带有共性一个形象。新中国建立以后,女性一方面经历了划时代的革命和进步,产生的群体飞跃,一方面仍然在集体无意识中,在残存的父权、夫权等各种权力的压榨,一种是社会学和政治意义上的女性的发展成长壮大和甚至经常由于女权、女性主义等词汇会引发一些意识形态上的争鸣,同时在民众的潜意识这个层面,就是大众心理这层面,东亚女性还要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的要有一种来自不同的阶层一些被歧视,被压榨,还有一些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针对女性的各种拐卖等等侵害的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立波这本诗集,除了我前面说的审美纯粹感,意象广泛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立波对女性群体、对爱情是一种敬畏、尊重的立场,或者说具备这么一个素质,他才能够体呈现出他这个作品当中的那种美感。
  在他的诗中,女性始终是一个完美的角色的存在。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女性始终像神一般的存在,你说她是伊人也行,是洛神也行,她承载了古典诗歌传统到现代诗歌所有女性的美好。诗中的她只是一个单词,单指一个人,但女性好象是群体穿越而来,是一个不断被丰富、被赋予它的神性、完美、光环所在的。所以作为女性的读者,我要感谢立波他以一个不懈的钟情的追求者的形象,赋予了一个女性这么多的完美和温暖,赋予了力量和光芒。我觉得他还可以被我们称为是妇女之友,然后希望他未来写得更多,成为一个国民情歌诗人,被很多女性爱戴喜欢。祝福立波。
  
  李松涛用一段激情澎湃的文字表达了对王立波的祝贺,也表达了对这本诗集的肯定。李松涛说,在抚顺,在我的故园,时光真正跨进了冬季的门坎,上有冷风纠缠,下有冰霜铺展,中间又有飞雪赶来渲染。然而,一群在字里行间行走又高擎灯盏的文人,怀揣一个温情捂热的夙愿,从四面八方拢来,到此相聚,以诗的名义“约会春天”。约会,是一种热望,是一种前瞻,是一种高于平庸的浪漫,是一种勇于奔赴的宣言;而“春天”,既是激情涌动的企盼,也是躬耕后的圆满。诗人用分行而不分心的形式,智慧地表达了一身警服包裹着的丰富情感。一页页坦露的心绪,一篇篇滚烫的肝胆,相信文字的力量吧,它能够战胜艰难、甚至苦难;相信韵律的眼神,足以蔑视那企图冻僵一切的严寒。我说:从封面到封底完成的贯穿,呼唤着人间永恒的温暖!阅读它,收藏它,我们就有了一笔不俗的资产。在此,我向言为心声的诗歌致意,并祝贺我的朋友、诗人王立波喜获了又一张极富个性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名片!诗人,退休了,却赢得更大的自由的自主的空间,用韵脚走遍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梦里梦外培养着浇灌着血肉丰满的千般灵感。不妳遥想,百年后我们蓦然回首,那诗情画意已经勃然化做一堆有光有热的灿烂!
  李轻松说,这些诗适于一个人,一盏灯,一杯茶,在落雪或下雨的夜晚,慢慢品味。
  它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诗句,也没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雕琢,他只是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不紧不慢,但这是养心的诗,是抚慰的诗,是疗愈的诗,更是春天的诗。
  这是一个纯美的成人童话。因为它具备了童话的所有品质,但却是讲给成人听的,所以葆有了那份纯真与洁净。这里有幻想的展开,这些情诗是对情感空间的拓展,不仅限于个人的内心,还延伸到广阔的大自然,季节变换、植物衰荣,都写得细致入微,干干净净。同时,这些诗也具有象征性。春天的意象,被诗人用到极致。在这里,春天不仅是自然的春天,还有生命的春天。他笔下的春天,万物葱笼、生机盎然,到处都透着希望,也是人类最美之爱的隐喻。其实,我们每个人经过生活的碾压之后,内心里始终都保留着一块净土,那是对我们备受摧残的心灵的深情抚慰。所以,我们需要童话,无论多老。所以这些诗是对我们高速时代备受损害心灵的一种疗愈。
  这部作品有一种简单与干净之美。我们写诗,都要经过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简单的过程,而真正的简单是有难度的。首先要保持克制,尤其是情诗,最容易写泛滥。这部诗集基本上都是短诗,有礼有节,有张有弛,有韵有味。这大概也是作者的写作策略,诗人把繁杂减化,呈现出极简的风格,难能可贵。这里的情感也是不染纤尘的,超凡脱俗的。我们明白,当爱情一旦放进现实生活时,难免一地鸡毛。作者为了保持那份纯洁,他与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是他创造了爱的美。我始终相信,写作的意义在于这段距离,而并非是记录。当现实生活经过了心灵的过滤与处理,才能升华为艺术。不然,现实的生活不知比我们的笔下精彩多少倍,无需我们再去写作。这些诗可以说,它处理掉了那些虚假、刁恶、粗鄙,呈现出我们理想化的期待。
  这部诗集回归了一种价值观。诗歌的功能,被赋予介入生活,揭露丑恶,抨击时弊的作用,但这本诗集规避了这些,直接呈现那些温暖与善意,是这个时代最有价值与意义的探索。诗人没有揭露人性的恶,而是尽力弘扬人性的善,毕竟善与美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动力。他不颠覆不破坏不打碎,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份崇高、纯净与从容。这是一份爱的信仰,也许我们现在相信的东西已经消失,在这个情感节节败退的时代,如果能有这样的一份信念,哪怕是当成童话来相信,也是何其的美好。
  戏剧之美与脱俗之爱。细读这些诗篇,每一首几乎都是一个故事,有情节的推进、内心情感的冲突,都自成戏剧片段。这里有起承转合,有悬念丛生,有波澜起伏,读起来生趣盎然,却又蕴含了人生况味。他擅于讲故事,截取一个断面、一个点,写得生动形象,灵动飘逸。这也是他的诗引人入胜的地方。他的诗,几乎全部超越了人间烟火气,几乎没有生活的柴米油盐的琐碎,他把爱从这凡俗中解救出来,让其成为纯粹的心灵追寻与精神契合,类似于乌托邦。他隐去了生活对爱的磨损,隐去了时代背景对爱的阻击,将爱当成一种信仰来崇敬,是超越了一切的存在。所以他的诗有种不可侵犯的尊严,更有不可亵渎的圣洁。
  关于伤怀之美。王立波的诗写,几乎都是不能实现的爱,使这样的情感有了悲剧美。他没有伤害、没有指责、没有哀怨、没有恨,只是对流逝的伤怀与惆怅。这流逝也不止于爱情,本质上是时光的流逝,是美与生命的流逝。所以这样的诗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几乎就是一种慈悲。同时,他的诗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警醒,那就是在我们奋力挣脱传统的束缚之后,是否再度重新审视传统的东方美学与价值观,而再度拥抱已经丢失的那部分美好?
  陈马兴认为,我是来学习和祝贺的,实际上是为友谊而来。因为立波和我有一个共同爱好一一热爱诗歌,工作之余写写诗,以诗会友。在朋友当中,他是一个好人和好官,是我珍视的朋友,他《约会春天》我在冬天就来了,很期待。今天见到这么多的老师、朋友很高兴!所以,首先祝贺立波兄弟的春天己经到来。特别感谢他叫我来,让我在抚顺第一次看到飘雪。
  刚才我讲是为友谊和学习而来,我不会说话,但有这么多老师在,这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就一半以读他作品的感受,一半对立波为人做事的看法这个小角度讲几句读后感!讲得不对就请大家笑一笑。
  立波兄的特点之一是很会说话。平时听他讲话都觉得言语清新、语速流畅、情感真挚,让人听起来很亲切、舒服。他写的诗也像他说话的风格,真挚、奔放、通透,文字很美丽,蓝天白云,清爽。这是一本专写爱情的诗,我想,他若不是一个真诚的人、坦荡的人、敢爱敢说的人,在这个年龄段和做公安局长这种职位上,是不敢对爱如此大胆地表达的。人们沿着他书中的线索就可以找到他所爱的人或我们所想象的爱。当然了,就像李犁老师在序言里所说那样,立波所坦露的爱不仅限于男女之间,他是大爱,既爱自己心仪的女人,也爱亲人、兄弟和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在立波的生命中不是贬义词,而是他生命体验的精彩演绎和丰富实践。他怎么爱过就怎么表达,诗和爱的复合度高度还原。我估计他面对自己至爱的人不怎么挑三拣四,写在诗里也不刻意去对号入座,只充分发挥想象,自然流露就成为诗。所以,书中的立波和大家面前的立波,从外表到心灵都阳光灿烂,在爱情面前是过硬的人,经得起考验的人,谁被他爱着谁就幸福。
  我想立波的写作就是想告诉我们:爱是沉甸甸的生命礼物,没爱的人就是两手空空,生命的质量轻如鸿毛。一个真男人,就应该是立波这个模样,当我们老时就不会因为在爱情方面禄禄无为而后悔。
  从立波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爱的路径,我愿意把《约会春天》看作爱的真言。读它只有信服、羡慕和开心。向立波学习,向爱情致敬!让我们心中都充满爱!谢谢!
  
  盐河说,首先恭喜立波兄《约会春天》诗集隆重出版。我想从整体上谈谈阅读感受。
  这部诗集可以称做唤醒者。因为我感觉它是在向《诗经》致敬,诗人王立波则是《诗经》的忠实信徒。鲁迅评价《诗经》,清新自然,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我在《约会春天》里发现了相同的东西。整本诗集几乎每首诗都是爱情诗,但又不是爱情诗,因为没有丝毫情欲的杂质,它所体现的爱情是纯洁的,甚至可以说是圣洁的,甚至可以说它要彰显的是以爱情为切入点的人间大爱,即良知中所隐藏的无欲之爱。当我阅读的时候,脑袋里总会呈现出两种意象,第一种是中国传统的,仿佛里面有一个谦谦君子和一个窈窕淑女两个主人公。第二种意象是西方的,伊甸园中偷食禁果之前的亚当和夏娃。之所以说它是唤醒者,一是因为这个时代写爱情的诗歌都不再像《诗经》美学那样纯粹;二是因为人到成年之后,几乎泯灭了原初的爱情。我总认为,任何人在其一生当中,都有可能经历或短暂或持久的一次柏拉图之爱,回想过去,也只有那一次的爱才刻骨铭心。不幸的是,我们最终却成为性欲的奴仆。如果没有性的爱情是正义,那么我觉得我就是邪恶的,而《约会春天》像一个照妖镜,无疑我变成了一个妖精。所以,我说《约会春天》是唤醒者,它唤醒了诗歌的自然美,唤醒了人之初。
  《约会春天》之所以成为唤醒者,我们不得不说是因为它首先是发现者。亚里斯多德说过,诗人要描绘可能发生的事情。于是有些学者将之解释为诗人是预言家。对于这个解释,我不能苟同。因为天底下早就没了新鲜事,一切都是重复,何来预言家,世界哪有那么多未曾发生过的事让诗人成为预言家。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诗人观。他的意思是说,诗人应该是一个发现者,应该是一个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发现人们知道却没认识或意识到的那些东西,发现人们拥有却失去了的那些东西,发现人们曾经记忆或经验却遗忘了的那些东西,而只有这些东西才可能重复发生。不得不说,诗人王立波用他的诗集《约会春天》几乎完全践行了亚里斯多德的诗人观。
  如果亚氏的诗人观是诗歌创作的律法,那么任何诗人都休想变成法外之徒,而立波兄堪称这个国度守法公民的典范。
  武哲红认为,读这本诗集的时候,让我重新回到了那样的一个纯真的年代,唤起了我们生命里最温柔的、最清澈的、最灵动的、最温暖的那一部分。他能够重拾这样的童话世界,说明他内心有那种强大的对美好的、纯真的温暖的那部分的守望。读他的诗,感受到的是那种宁静的、被抚慰的、被温暖的、被尊重的、被包容的美好。
  
  孟繁东说,这本诗集表现出一种生活上的不忘初心。对爱情的美好、春天的美好以及这种生活上向往的书写,让我感触特别深。没有浮躁,是一种灵魂的升华。这本诗集是纯粹的,过滤掉了一些东西,展现出了轻松与美好。这样的诗词研讨会,也让生活更加诗情画意了。
  
  赵晓红认为,王立波的现代爱情诗集《约会春天》是历时十余载沉淀积累所出的第二本诗集,冬夜围炉煮茶,细细品读……
  立波的诗是一本有温度的书,诠释了“小城大爱”。即使身处辽宁北方抚顺这座寒冷的城市,依然能感受到温暖,是一种大爱,是爱和情的真正体现,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一种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关系模式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对“远方”的定义,使得情感体验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通过独特的笔触,记录下那些最温柔珍贵的心事,编织成永恒不朽的情歌。
  立波的诗还体现了“真”,是可以放在枕边的书。真情实感才能同频共振,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社会文化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诗,不再是单纯的爱慕之言,书中的女性不是某个人某个具象,而是对女性美好善良温柔自然的向往,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和心理学层面的探索。
  
  周明说,立波是我的朋友,是我30多年的老朋友。
  当年我们正年轻。当年的立波风度翩翩,是抚顺公安战线的著名才子。当年我们也合作采写了不少新闻稿件。兜兜转转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立波捧出了一本诗集,一本挺有意思的诗集——《相约春天-王立波爱情诗选》。我代表抚顺作协向立波祝贺,祝贺立波兄大作出版发行!
  立波知道我不懂诗,所以直到来到会场我才得到了他的这本书。的确,我读的当代诗歌不多。读了一些,感觉或故弄玄虚或云山雾罩或声嘶力竭或无病呻吟或骂骂咧咧,实在不堪卒读。本人水平有限,很多诗真的看不懂。与其猜谜似的、费劲巴力的读诗,不如敬而远之。
  鲁迅先生说:伟大也要有人懂。读立波的诗,就不同了。刚才我翻了翻,感到读起来琅琅上口,没有阅读障碍,那小短句也适合我阅读。而且,立波的爱情诗写得清清爽爽,好像一个温柔的、甚至还有几分腼腆羞涩的大男孩,一往情深,又恰到好处。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不像有的诗人写爱情诗写得那样猥琐、下作。格调品位,高下立判。立波的诗娓娓道来,平白如话,亲切平易,不装腔作势,不高高在上,不愤世嫉俗,不做诗人状,挺好。能懂,读着也不累,就爱看。
  让我惊讶的是,立波这本诗集居然写了一百多首爱情诗,一个人写首爱情诗不难,一个人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不屈不挠地、痴心不改地讴歌、礼赞爱情,这可真是不简单。我不知道立波兄生活中拥有多少爱情,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坚信,却让我感佩不已,“须仰视才见”了。青年时代当然是恋爱的季节,爱如潮水,爱心满满都属正常,但人到中年甚至老年依然爱心不泯,依然能写出唯美深情浪漫的爱情诗,“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立波兄有福了。
  
  刘敏认为,读立波兄的诗,总体的感受是神清气爽、情绪舒展。就像晴朗的天气身处青山碧水之间的那种畅然。我很喜欢这样的诗。
  一、立波兄的诗读起来不费力气,完全可以即时理解,即时产生共鸣。字句行间不庞杂,但余味悠长,对人心境的影响力很有后劲。有可能在某个安静的时刻,那些精准、美好的语句就翻腾上来,生发出一种力量。
  二、立波兄的诗,是写感觉的诗歌。他选择了爱情诗这个题材。爱情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写作题材,往往越是熟悉的就越是难于驾驭。好在他诚实地记录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写出了未经加工的自然而美好的爱情。写出了人们想说说不出来或者不敢说出来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很打动人。
  三、立波兄的诗,语言凝练,不多说一个字,多一字则肿胀,少一字则干瘪,但诗歌的整体面貌又弹性十足。他的言说语气时而湍急,时而舒缓,充满回声。这大概和他的职业以及个人精神品质有关,也是他对诗歌的敬畏和珍视之举。面对他的诗,会不由自主被提拉着不能懒散,懈怠,潦草地行文处事。
  总之,读立波兄的诗歌,让人觉得人生可期,爱可期,活着也没有那么糟糕。
  一点阅读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祝立波兄诗歌一字抵千言,创作再度逢春。
  
  任萍说,首先,很荣幸能参与今天这个高规格的研讨会,也感谢立波的信任和邀请。
  我与立波虽然相识日短,但他磊落的人品和纯粹的文风确实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认真拜读了《约会春天》这本爱情诗集后,更加深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
  说到敬佩,原因有三:其一是,他在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之外,还能保持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其二,在情感普遍荒芜的中年,正是他血管里汩汩流淌着的那条爱河,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他诗歌里的花草四季和一颗青葱向阳的心。其三,就是他有不畏世俗敢于表达爱的勇气、用文字呈现作品的能力以及笔耕不辍的毅力。
  这看似简单的三点,其实已是大多数诗歌创作者可望不可及的了。
  孙毅认为,王立波的诗语言美,意境美,读了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部诗集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文风和艺术表现手法,并得以发扬和光大。在表达美好爱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社会的爱,对世界的爱。
  王立波的诗集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现在出书难,能正式出版的书更难。《相约春天》的出版,是抚顺文学界的一件喜事,一大收获。作为几十年的好朋友,衷心祝愿立波兄能继续写下去,写出更多更美的爱情诗。让生活更美好,让人生更美好,让世界更美好。
  
附:王立波诗集《约会春天》序——
  
爱情隐喻下的人间情书
——解读王立波的爱情诗
·李犁
  
  王立波的爱情诗就像清泉从石板上流过,不但干净鲜活,淘洗人的心肺,更有着久违的清澈美。他拒绝幽暗和深奥,把诗歌回归给声音,说话即诗,听乃心动。因而他坚持真挚诗学,不特意追求博大精深,以小而真诚,短有所悟为原则,继承古典诗歌的精粹和意境,把诗写得有意味、情味、鲜味、趣味,更有回味。而且看似他写的是爱情诗,其实爱情是他心灵和审美的隐喻,他是把爱情当符号给人间和大地写情书。从而以小见大,以情撼魂,以美养心。
  这是中诗网2021年度十大诗人授给王立波时,我写的颁奖词。回头再看他的诗歌,我觉得这个评价没有夸张,而且比较贴近他诗歌的品质。尤其在当下技术主义和智力竞赛操控的幽玄而混杂的诗坛,立波的诗更显得清澈和亲切,犹如跋涉过大漠尘烟,满身油污如卡车的我们站在了青山绿水面前,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新气息让人神清气爽,一种久违的如晨风一样的清净和轻盈,洗刷着人的身心,让我们找回了最初读诗的那种感觉,即心领神悟,会心一笑。借用一个唐朝诗人的名字来形容,就是:灵澈。即水灵灵、活蓬蓬,又干净透明,清馨而沁肺。随手拿来他的这首《想你》:“春天里/你走了/我的心/迎来了凉凉的秋季//从此/每当想你/我就会/拿起瘦瘦的笛//悠悠的笛曲/是我思念的声音/吹笛/在静静的夜里//明月/从天边升起/我仿佛/看见了忧郁的你//落花/在夜风中/想你/在笛声里”。
  诗有点忧悒,但不低落,也不晦暗。这是一种美,一种湿润的美,一种柔情的力量。而且短促的诗句,就像被剪裁成一截截的阳光,明亮而温馨,随着诵读的声音,被按进心里,让即使是粗暴的心也被软化和暖化。一种幸福和渴望幸福的感觉像一朵朵火焰,向远方忽闪着。让人由衷地感叹:爱情真好,此生可待。而且关键是简单明了,不用绞尽脑筋,查资料翻词典去猜。我称这种好读又有意味的诗为能听会说的诗,即一听就懂,而且会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让诗意在唇齿间绽放。这就恢复了原本诗歌中“歌”的品质,诗因歌而生动且得以远播,并有了旋律和神采,彰显出诗歌的音乐美。
  而且声音也是修辞,它美化和深化了诗的意境,可以将读者的情绪代入其中,弥漫人的心。声音就是气韵,是诗人内在气息以及气质的显现和节奏。王立波这些诗能采用短句甚至一个词或一个词组就占据一行,就是气息的节拍,像点射,每一下都在加重情感的着落,是以点带面,让情感掷地有声。但他不用力,而是轻轻地,像插秧苗,一下一下,然后又蔚然成行,起伏有致,鲜活而青翠,晶莹而洁净。听觉上它又像一首小夜曲,轻柔而走心,美妙而撼魂,让人感觉沐浴在一片月光下,忘记了名利和烦恼,陶醉在皎洁的意境中,身心通透而有了对生活的感念和更深的爱恋。
  所以,诗的题材不在于非得宏阔博大,也不在于像打夯一样咣咣很锤,有时深情地一回眸,轻轻地一启唇,也会让人心旌荡漾。诗无大小,只要感人,只要美目、养心、怡魂就是好诗,就是大审美。立波的职业是一名优秀的警察,非常敬业,也非常忙碌。他用诗来调剂心情,诗化生活,但没有时间和精力反复推敲和琢磨,所有的诗都是匆忙中的一挥而就。他依赖的是情感的瞬间爆发,情感就是他的推动力和最好的技巧。这样反而切中了诗歌写作的核心,即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真实和真情是诗的胚胎,诗由此发轫,又归于此。诚如王国维说的真景物真感情就是真境界大境界。尤其在当下技术至上忽视情感甚至虚情假意渗进诗歌写作中,掏心掏肺地说真话就是最好的技术,真挚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当下急需确立的一种美学。
  立波写诗不仅真情,还选择了最动人的爱情,诗更有了迷人动人撼人的力量。以诗歌表达爱情,几乎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写诗的人不在了,可爱请的诗篇却依旧感动人心,依旧被吟唱,依旧鲜艳且永远年轻。但历史上留下的那些著名的爱情诗很多都是诗人感情失衡时的产物,譬如叶芝的《当你老了》,就是伤口上升起的永恒的太阳。叶芝24岁时爱上一位爱尔兰民族主义女性茅德·冈数,五年间叶芝数次求婚都被她拒绝了。叶芝痛苦又无奈,为了表达他的真挚和忠贞,蘸着血和泪写下了这首后来被称作千古绝唱的诗。诗成了感情倾斜时的坚强支撑。而立波的爱情诗却没有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更多的是他借托于爱情,以追忆的方式写出了爱的幸福、爱的美丽、爱的欣慰、爱的痴迷。有一点伤感但不悲痛,而是对错过的爱、消失的爱和没爱够的爱的遗憾和叹息,就像响晴的天空飘过淡淡的白云,不仅没有影响天空的蔚蓝,还给单调的蓝天增加了丰富和多层次的美感。诗也因此有了曲折的韵味和况味。就像这首《爱之雪》:

  下雪了
  那飘飞的雪花
  仿佛你寄来的
  封封情书
  
  那情书
  很柔很软
  每读一封
  都会融化在心头
  
  初次相约
  天空也下着雪
  你我
  相拥在雪中
  
  从此
  每逢下雪
  我就会想你
  想起你的温柔
  
  雪越下越大
  我的世界
  飘满你的爱
  像梨花盛开


  多么柔美深情。看这样的诗,最好是在冬夜,静静的房里像干净的雪,看着窗外的雪花,轻声地慢慢地读着。每一个字都像雪花轻轻地飘舞着,不仅漂白了万物,也漂白了心灵。回忆就像被白雪覆盖了的老井,随着亲切和缠绵的语调,一种久违的爱的冲动和刻骨的深情涌上心间,让你情不自禁又心甘情愿地掉进去。那是被诗意陶醉和浸染的一刻,也是人性和善美被唤醒并刷新的一刻——在诗歌的天空下,我们会忘记了这是一个金钱和权势的时代,我们仿佛在接受一种洗礼,污浊渐渐被澄清,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就像赤裸着身体的孩子,一种真实自由清澈澄明的境界开始笼罩过来,我们开始光顾自己的心灵,开始用诗歌挤出身体里的杂质,打扫灵魂里的灰尘……
  这就是诗歌的柔化作用,它软化了生冷的世界并使之变得柔美和浪漫,也让诗人和读者在爱和诗中品尝了幸福,找到了丢失的自己,麻木的心被灵活,并感受和领略到了诗意的美好和幸福。至此,我们也终于明白立波是借用爱情来喻写理想,是用爱情来象征和借喻诗意化的世界和人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是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简化成爱情,他专注于爱情,就是专注于人生,并为此倾注爱,热烈地爱,全部地爱,这爱感染了更多的人,也激活了更多的心。然后,让大家一起爱,爱人爱物,直到让爱慈悲了世界,温柔了人心,偏出的人性就得以校正,并得到了哺育和美化,从而世俗生活被诗化为审美生活。
  因此,王立波的写作就有了更辽阔的价值和意义。他书写爱情就是要找回激情并通过写诗让灵性觉醒并活跃起来。然后,在滚滚红尘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复杂和灰尘满面的琐屑生活中更细致地提炼诗意。诗歌在他心里不仅是抒情的方式,更是一种仰望,写作就是对这种境界的颖悟和接近,更是对低俗的拒斥,对渺小和俗世的超越和提升。所有这些,构成了王立波诗歌的意旨和精神方向。也正因此,这本书就有了超越他本人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诗中那邃美的爱情就是绣在大地和人心上永不凋落的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