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树:《信仰是革命的阳光》
——读长诗《风展红旗》
青年诗人顾僧近年来主要以长诗创作为主,从已出版的几部作品看,成绩是突出的。最近他又创作了长篇政治抒情诗《风展红旗》,这是一部作为向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献礼的作品。
《风展红旗》作为颂歌,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革命历程,但它又并不局限于对党的革命历史经历和丰功伟绩的叙述,而是把党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种精神理想的化身的高度去把握和赞颂的。党所高举的是信仰的旗帜,“信仰是革命的阳光”,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信仰的旗帜的指引,“使迷津中的人们,都能/踏上正确的路途”。为了突出这个主题,作者在全诗的结构布局上,除了“开篇”与“结幕”外,正文共四个部分中用了整整两个部分,几乎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世界无产阶级产生成长,斗争的逐渐成熟,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革命试验,以及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最后成功,这给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推动力量,也给中国以及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了思想的武装和革命胜利的希望。这种描写和表现看来似乎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的歌颂较为遥远,但仔细想来作者这种结构安排的确是有其用意的。因为作为党的一种精神信仰的产生是有其深远的社会历史的繁杂过程的。作者正是以一种诗意化的表达方式,写“你从苦涩而行将崩溃的/生态系统/独自转入/大地的内脏/且将那种逃逸压迫的冥想/收缩成一种内聚力/由此于不为人知的缝隙/苦苦酝酿起,一种/史无前例的解放"。如果说这种精神信仰,开始还只是一种美好的幻觉,那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就成了一种“光辉的预示",“只有革命,才能使/一切目标升华",而“祖国的澎湃的焦点,就是/由谁来改变和支配/一个行将/崩溃的世界"。这一切描写,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精神信仰的确定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并有了坚实的科学的基础。
在革命的进程中,党的精神信仰一旦拥有了人民大众,就会充满战无不胜的力量。同时也会产生代表这种精神信仰的领袖。诗中对毛泽东领导革命由弱到强,经过无数的艰难曲折,最后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的描写,说“他既是一种/天将大亮的自然所赋予的/越过一切沧桑的因素/他同时也更是/沉沦的大地,终究会/悲壮呈现起整片光辉的的化身”。的确,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高举起党的精神信仰的旗帜,无论在白色恐怖时期,艰难的长征途中,延安的艰苦岁月等,都使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一次次转危为安,最终走出曲折与困难。精神信仰就是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理想,在今天仍然是我们走向辉煌未来的胜利保证。
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果说精神信仰是我们胜利的力量源泉,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需要我们对精神信仰的真正的坚持。“信仰没有贬值/至今发生在信仰中的故事/以强烈的色泽/仍还在感染着/我们身后/无数紧跟一种宣言的同志”。我们不能固守于某种教条,现实的发展,使我们找到了一种“中国制造”,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我们不能“自命不凡/我们都是未曾见过上帝的/仍需要一种信仰/来围住的种族”。面对新的社会现实,这些诗意的思考,会引发我们许多的联想,获得一种思想的启迪,对未来充满信心。正如诗在最后所描写的:“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对旗帜的信赖……所有的梦想继续与未来/牢固地契合”,“信仰永存于世的欣慰……一种红旗的鲜艳/所意味着的/某种魄力/就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这部长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确气魄宏大,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对现实与来来充满了广泛而全面的思考与抒情。在语言表达上,总的说来做到了形象而灵动,而不是平面的叙述,造成一种诗意的弹性,留给读者较多的联想和想像余地。另外就是诗中的许多议论,都是通过用诗性的哲理思考,从而使作品更增添了一种理性的光彩,如“哦,辉煌/怎会只是真理的独白/真正的辉煌/是我们都已懂得了/如何能以生命/出色地把握住/每一种/永恒中的短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作为一部长诗,要做到十全十美也是不容易的。
2001.4.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