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荐读】祁人读项建新:跨越“龙门”的诗人
2021-04-02 作者:祁人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做一个文字的诗人是寂寞的,做一个行为诗人则是幸福的。所幸建新二者兼有。从少年时代进入诗坛,到如今归来诗坛,无论项建新是商人还是诗人的角色,他都走在诗意之路上。
祁人简介
祁人,当代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创建者之一、诗歌万里行总策划。1965年生于四川荣县,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参与创办中国诗歌学会,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出席第五次全国青创会。著有诗集《忘却是一种美丽》《命运之门》《鲜花与墓地》《掌心的风景》等。先后荣获首届诗国奖(1992)、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中国十佳博客”(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2010)、 “津巴布韦诗歌奖”(2017)、罗马尼亚“雅西诗歌骑士”(2018)、台湾《秋水》诗刊“创作成就奖”(2018)、“中国—老挝国家旅游年·文化大使”(2019)等。
在庚子年爆发世纪疫情过后,迎来了新世纪第一个辛丑春天,正是牛转乾坤、欣欣向荣的季节。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肆掠多日的沙尘暴,被一阵春风吹得无影无踪……此刻,自然是满心欢喜的。恰在这时,读到项建新的《新写实主义》,看书名颇似一本理论专著,而读到里面的诗,又确是写实的诗,我随意翻到一首《人是什么变的》:“有一些人/是鸟变的/他们怕水/他们是鸟人//有一些人/是鱼变的/他们恐高/他们是鱼人//有一些人/是其它动物变的/你看他们长得/有些人像狼/有些人像虎/有些人像鸡/有些人像鸭/有些人像马/有些人像驴/有些人像猪……”不得不说,读建新的诗,我是心领神会的。
建新在新世纪诗坛是一个新面孔,有人以为他是新世纪才崭露头角的诗坛新人。其实不然,在70后的诗人中,建新是出道诗坛很早的。
1990年代初,诗坛泰斗艾青先生倡议成立诗人组织,臧克家、张志民、邹荻帆等一批老诗人联名申请由中国作协向中宣部申报,1993年5月中宣部同意成立学会的批文下来后,我和张同吾先生就开始筹备创建学会,并于1994年在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学会成立最初的三四年,办公室就是我的住所——北京旧鼓楼大街西绦胡同13号西门,一个半地下室里的二居室——直到1997年底,才搬到沙滩北街2号老文化部院内,原中国作协的防震简易楼里办公。学会成立之初,由于缺少经费,当时还买不起打印机,所以会员证都由我亲手填写。记得当时有两位学生诗人,一位是海南琼州大学的李孟伦,一位是河南大学的项建新,他们是当时年龄最小的会员。在此之前的生活中我还没有见过项姓,因此填写会员证时不由得想到西楚霸王,印象颇为深刻。
光阴荏苒,20多年过去了,当年两位最年轻的会员已成为知名人士,李孟伦如今是海南省诗歌学会的会长,项建新则是坐拥全球数亿用户的“为你诵读”平台掌门人——看见他们,我便回想起学会创业初期的甘苦,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大约是新世纪的第15个年头,我与项建新才得以第一次见面,他来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办公室找我。第一眼看见他,我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后来他将会员证拍照发来图片,我确认是自己的笔迹,便很感叹一本会员证他竟保存了二十余年——我心里认定,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彼时,项建新已创建“为你诵读”APP,在互联网领域大显身手,可谓成功人士。之后我们不时见面,每次他都执意地尊称“祁老师”,我想,许是那一段历史的缘故吧,抑或是他以此纪念自己的青年时代。而我视建新为兄弟,年龄虽然小我十多岁,但他在文化产业创新经营方面的禀赋和能力,却是我应该学习的。我十七年前策划诗歌万里行项目,就是想探索一条诗歌文化产业的路子,在这方面建新与我有着共同的话题,这使我们有了更为亲密的往来和更深的友情。
建新的诗集出版后,希望我写一点文字,我欣然应允,但却迟迟没有下笔。我在想,建新其实并不需要我的评论,新当选的第五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兄所作的序文,对他从诗到人已有精彩的推介;李犁、周占林等诸多诗人、评论家的文章,对他的诗歌创作诸多方面也都各有独到的见解。而建新自然也无需我为其做吹鼓手,“为你诵读”的创业传奇早已在各类大众媒体见诸报端。我想,建新无需他人来映衬某种高度,他是珍惜与我曾经共同的一段历史,抑或亦师亦友的缘分!而这,乃是诗人之间最可珍贵的。
建新出生于浙江兰溪一个叫梅江的地方,他的母亲在摘茶叶挣工分的劳作中,将他生在了山上的看山铺子里,此山名曰“龙门”。但建新母亲不曾料到,她对“龙门”的贡献不是摘茶叶,而是在“龙门”茶山产下的男婴,后来会成为跨越“龙门”的一位诗人。
建新的文学天赋在小学三年级就表现了出来,1980年他的处女作《我家有只大公鸡》在《中国少年报》发表,这使他从此更加钟情于文学。1995年他考上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入新华社当记者,2003年又调入中华工商时报做财经记者,与当时的副刊编辑邱华栋成为同事,而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著名诗人、作家邱华栋那时也许尚未察觉到身边还潜伏着一位诗人兄弟。
建新有一首诗《天上的星星》,想必是在写他自己:“人生就像爬树,等爬到了树顶,就化作了天上的星星”。建新大学毕业后之所以大隐隐于诗坛,是否就是爬树去了呢?事实上,几乎所有认识项建新的人,恐怕都未曾料到,一位在大学时代便已出道的年青诗人,又突然消失,在沉寂20年后,会以“为你诵读”的姿态重返诗坛,成为新世纪一位新归来诗人。
面对回归诗坛的建新,在他介绍“为你诵读”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以我多年来对诗歌传播领域的了解,和作为一名诵读爱好者的兴趣,使我对“为你诵读”有着高度的认同感。这款“为你诵读”APP与曾经名噪一时的“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的本质区别在于,打破了传统的被动选择性听读诗的模式,创新为用户体验与交互性的自我读诗模式,这是互联网运用技术的胜利,也是项建新的创新成果。“为你诵读”给一首文字的诗生长出无数声音的翅膀,以几何倍增的量级,传递到世界各地的寻常百姓家。一首诗通过“为你诵读”APP平台,往往有高达数百万的用户下载和诵读,这种诗歌传播盛况恐怕只在1980年代出现过,这是归来的项建新献给诗友们的礼物,是他对新世纪诗坛的贡献,也是这位跨越龙门的诗人事业的巨大成功。
建新曾有诗云:“生命中的每次挫折,都是一个影子,都是一次事故,然而正是这些事故,成全了每个人的故事”。他也曾走过弯路,有过挫折,所幸他及时调整前倾的姿势,将曲折的事故扭转乾坤,变成了传奇的故事,这就是诗人的华丽转身。我想,建新是一个让人看得清的诗人,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在他脸上。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追求和愿望,还有他的爱和憎,都像一杯透明的水摆在眼前,令人一目了然。他有时也是情绪化的,或许也是他诗人的天性,一如他的诗歌,没有拐弯抹角,却有真情流露:“情绪虽因无形可忽略/但我们的情绪/有时却远比宇宙还广大”《灰尘抑或情绪》。
屈指数来,从上个世纪九零年代初算起,我来京整整30年了。
30年间,观诗坛风云变幻、看“城头变换大王旗”,目睹了潮起潮落、人来人往,都是过眼云烟。有时不禁感慨,这世界瞬息万千,即便“偶然之间,你轻轻一推,命运之门便启开了”,门里的命运仿佛早已上天注定,不过我仍固执地坚守诗人的信念:秉持真善美的诗心,生命终将超越上天的安排,呈现出无限的诗意。
纵观30年的中国诗坛,我接触的诗人面可谓广矣,几乎所有的流派主义山头都与我有来往,所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于我而言,与谁来往,必真诚待之,无论过去身在海中,还是如今岸边观潮,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人们说艺海无涯,诗坛其实也是一片海,且深不可测,潜藏着各色人等。故此,30年间观诗坛百态,看各路表演,也见过一些洋相。悲剧之所以时有发生,原因非常简单,好比原本京剧票友一枚,却做起梅兰芳角的梦来,倘还自以为是硬要登台,结局自然就悲催了,落得灰头土脸地跌下台来。俗话说人有人相、鬼有鬼样,心术不正焉能长成人相?终究是一辈子没弄懂一个简单的道理,万事先做人。
我很欣赏建新还葆有诗人本色,20年来从未背弃诗歌理想,从未偏离真善美的坐标,他的归来得到诸多诗人的认同,且乐意与他为友。叶延滨先生就说“项建新的确是个好人”,这年头用一个好人来评价一个人,乃是一种严肃的褒奖。这说明建新首先在做人方面,走在正道上而且也走上了大道。一个人的人品立住了,事业就稳固了,生活就诗意了,诗情就澎湃了。建新显然是悟到了诗的真谛,所以他在《写诗》说道:
有些商人
在商海里摸爬滚打
偶尔才敢写写诗
他们知道
诗是不可以用来换钱的
诗是用来补钙的
甚至是用来膜拜的
的确,诗当然是用来膜拜的。诗是诗人自己的宗教。我曾目睹诗坛泰斗艾青、臧克家以及张志民、邹荻帆、牛汉、绿原等诸多老一辈诗人,渐行渐远的背影,读他们的名字与诗歌,总令我心生敬畏。而眼见曾经一起年轻过的同辈诗人,多已青丝染白发,衰老爬额头,内心不免一丝丝的惆怅,感叹永恒的自然规律。然而,人类之伟大,就在于生生不息的繁衍,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有新生力量一茬茬地生长着,本来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当看到有一些正在生长的力量,还与自己有着一些历史的渊源,就更是一种欣喜了——比如看到建新在新世纪诗坛的归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不光是惊喜了,还有内心的欣赏与佩服。
2020年12月,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年会在深圳举行,建新被大家推选为下一年度轮值主席。我自然为他高兴,同时也为联盟又有一位合适的年度人选而感释然。这是主编们对“为你诵读”的厚望,也是对建新人品的认可。几年来,高旭旺、梁平、谢克强、唐成茂等40后、50后、60后的著名诗人先后担任轮值主席,建新作为70后诗人在其中当然是最年轻,而年轻就意味着充满活力。
从一位大学生诗人到记者、投资人、创业者、轮值主席,建新的角色在不断地转换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本质,也就是诗人真善美的质素,从未在他的身上流失,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出生地龙门山赋予他与生俱来的使命:纵使千山万水、纵然千变万化、纵有千难万阻,任凭时间也改变不了他作为诗人的本色,也注定了他作为跨越“龙门”的诗人的命运。想起年前他回兰溪老家,曾给我打来电话,我仿佛听到他在龙门山上高喊:
时间
是万物生长
刮起的风……
哦,万物生长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这个世界,也在改变着每个人,但有些东西是时间也不可改变的,比如项建新跨越龙门之后,他只想《做一个诗人》:
女儿出生前
我想做个有钱人
女儿出生后
我只想做一个诗人
做一个文字的诗人是寂寞的,做一个行为诗人则是幸福的。所幸建新二者兼有。从少年时代进入诗坛,到如今归来诗坛,无论项建新是商人还是诗人的角色,他都走在诗意之路上。他经营着诗意的事业,守护着温馨的家庭,更重要的是,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为了女儿这正在璀璨开放的生命,那么,建新,继续做好人、继续写好诗吧,君复何求哉?!
2020.3.29于金台居
项建新简介
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2021轮值主席、中国诗歌诵读艺术节组委会主任、中国诵读艺术家颁奖盛典组委会主任、中华诵读大赛组委会主任。“为你诵读”“全民K诗”“朗读者”“校园诵读”“方音诵读”等诵读APP创始人兼总编辑。诗作见《诗刊》《诗选刊》《星星》《绿风》《诗林》《诗潮》《散文诗》《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上百家刊物。著有散文集《在路上》《炊烟记忆》,诗歌集《重返村庄》《新写实主义》,财经文集《IT赌命》《经济黑洞》《城市的远见》等;编著有《现代诵读艺术(1~10级)》《经典诵体诗精选(1~4卷)》《现代诵读艺术考评备考篇目》《经典绕口令100首》《心灵鸡汤精选100篇》《听见灵魂的模样》等多部,荣膺“2020中华文学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