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梁平:以诗歌为切入点 让成都与国际对接非常有效

2017-09-16 作者:张杰 | 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 阅读:
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成都圆满落幕。以诗会友,切磋诗艺,实地采风,现场朗诵,从多个角度,多个细节,感受到成都这座诗歌之城的魅力。在本届诗歌周闭幕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再次专访到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梁平。

 20170916123935.jpg

右二:梁平,左二:佐尼拉·姆基瓦 (南非詩人),左一:李瑾,右一:周占林

 

  从阳光灿烂的明亮到细雨霏霏的温润,9月12-15日,“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成都圆满落幕。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以色列、意大利、罗马尼亚、南非、法国、日本、韩国等近30个国家共30多位世界级诗人,来自北京、兰州、武汉、杭州、重庆、昆明、呼和哈特等国内多个城市,以及成都本土在内的,共100余位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翻译家,以诗会友,切磋诗艺,实地采风,现场朗诵,从多个角度,多个细节,感受到成都这座诗歌之城的魅力。在本届诗歌周闭幕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再次专访到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梁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作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组委会秘书长,您本人参与了具体的策划、组织,甚至主持工作。总体来说,您认为有哪些经验、收获可以总结?
  梁平:本届诗歌周,时间紧、任务重,参会人员多,在接待国际会议方面,对成都也是一次综合考验。整个诗歌周完成下来,据我观察和了解,不管是中国诗人,还是国外诗人,在这次诗歌周期间,大家都其乐融融、交流甚欢。据我了解到的,与会诗人的反馈都是非常积极的,认为这届诗歌周办得非常纯粹。我认为,做到了给诗歌尊严,给诗人尊严的目的。在诗歌周期间,中国诗人、外国诗人,有机会零距离触摸成都的细节,对天府文化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天府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彰显、弘扬天府文化,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契机。诗歌作为天府文化的重要基因,作为切入点,让成都与国际对接,是非常有效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本届诗歌周的主题论坛,将“城市与诗歌”作为主题元素,也得到了与会诗人们的赞誉。
  梁平:我认为,一个诗歌周活动,不宜主题模糊,主题应该鲜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一届的成都国际诗歌周,都将有一个明晰的主题。组委会将“城市与诗歌”作为本届诗歌周探讨的主题,我认为是非常适宜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事实上,有很大部分的情感冲突、心灵事件,都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大量的人从乡村来到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思考模式的转变所造成人的灵魂纠结,都是非常值得表现的诗歌素材。然而,以我几十年从事诗歌刊物编辑的经验以及对诗歌现场的观察,我们的诗人对城市这个主题,投入的关注度和表达的力度还不够丰满。有些是意识不到这一点,有的是意识到了,但是切入角度还没找到,或者表现还不够深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探讨的课题。事实上,诗人们在论坛上都做出精彩的发言,思考之深,也证明了本届诗歌周设置这个主题,是非常正确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本届诗歌周期间,吉狄马加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成都与巴黎这两座城市的气质很相近。您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梁平:我认为,马加先生做这个判断的眼光,是非常精准的。他在成都工作、生活多年,对成都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他又有很广阔的国际视野,对巴黎的气质也有不俗的感悟。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启发:我们可以计划在接下来的成都国际诗歌周里,可以努力争取促成成都和巴黎双城会的国际交流活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接下来的成都国际诗歌周,您有怎样更好的想法或计划?
  梁平: 我们要努力在纵向深度、横向范围、诗意落地三个维度继续加强,将诗歌周继续前进。纵向深度是指高品质的活动内容,横向范围是指参与的诗人国度更加全球化。诗意落地则是指让诗人、诗歌走向更多的街道、社区、学校、企业,深入这个城市的细胞、肌理之中。不是说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至少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一种诗意的生活。我相信,成都国际诗歌周,经过努力,将来会在世界诗歌舞台上,发射出更璀璨的光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