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淡水诗派特辑”扫描】这是一个个美妙的方块
——2016年第6期《中国作家》“咸淡水诗派特辑”扫描
“中国诗/这是一个个美妙的方块。”此为《中国作家》(2016年第6期“咸淡水诗派特辑”)中的优秀诗作《中国诗·诗中国》里的首句诗。继《诗歌月刊》(2016年第2期)刊发“咸淡水诗派(香山诗派)特辑”之后,今年6月9日,中山市举行了咸淡水诗派端午诗会大获成功,第6期的《中国作家》更是多版面专题形式隆重推出咸淡水诗派作品,为咸淡水诗派走上全国再掀热潮。
“咸淡水诗派(香山诗派)”为我国诗歌领域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去年10月份,我国著名诗人、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先生,依据大香山地区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提出了“咸淡水诗派”概念。如今,这一概念的提出,已在全国引起了越来越多诗人的热心关注,产生了良好影响,并有助于人们从诗歌方面,对大香山地区进行历史的“俯瞰”和文化的深入了解认知。
在2016年第6期《中国作家》上,我们从刊发的十多位香山诗人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出,“咸淡水诗派”具有风格多样和开放、融合的文化特性,体现了丘树宏所说的“咸淡水诗派既要坚持中国传统元素,又吸收世界各国优秀元素”的理念。此辑中的“开版”之作为丘树宏的《中国诗·诗中国》。该诗共八节,场域纵横,诗意宏大,节奏明快。诗人激情饱满,回答了什么是“中国诗”和“诗中国”这一博大的诗学命题,即中国诗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华夏文明,是长江、黄河,是黄山、泰山,是“风、雅、颂”,是“楚辞、离骚、天问”……也是新诗百年的现代“诗中国”。我们更愿意把这首诗喻为在“史论”基础上对中国诗的剖析。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诗意化了的“中国诗论”,并让读者领略到“诗意中国”开阔的历史和现实,以及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此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咸淡水诗派”的渊源,其实就是“中国诗”。在我国,任何“地域诗”本质上都是“中国诗”。要了解和创作“中国诗”,就绕不过中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同时,也与世界潮流相互融合。“咸淡水”正吻合了这种品质特性。
中山、珠海、澳门三地旧称香山,文化同源,具有开放、上进、包容、低调和务实等人文精神品质。基于此,“咸淡水诗派”的发起倡议,立即得到中山、珠海、澳门三地诗人的积极响应。对于创建香山地区“咸淡水诗派”的构想,诗人丘树宏在倡议书上是这样说的:“珠江为淡水,南海是咸水,淡水代表传统的中华文明,咸水代表海洋文明。咸淡水在香山地区交流碰撞融合,形成了咸淡水,两种文明在香山地区交流碰撞融合而形成了咸淡水文化……”由此可见,“咸淡水诗派”不是一种派别,也不是一种风格,它是一种地域文化上的“诗歌标识”。
特辑中,澳门诗人姚风诗歌散发深刻的哲理美学之光,“美是慢的”、“昨天也是明天”。南渡的诗歌亦然。但是,姚风的诗与“现实”融为一体,更显“复杂性”,而南渡诗歌喻义强,更显“专一性”。此两首诗歌都是难得的佳作。贺绫声的诗歌则有“故事”,从雨天喝茶牵扯出一番情愫,耐人寻味。
珠海诗人高志东的诗歌,则是一首“意识流畅”的优美诗作,纯洁,浪漫,表达了“矢志不渝”的情感。谢小灵的诗歌,则充满了宽厚、伤感而又温良的人性美。唐晓虹的诗歌则是“另一种”状态下的人生,含蓄而隽永。
特辑中的第二首,是中山诗人王晓波的优美抒情诗《爱回来过》。该诗具有诗人一贯的诗风。诗人人到中年,但内心保持“心中有爱,永远也年轻”的“纯情”。祝晓林的《种菜》,则以过往的经验,苦口婆心地传颂“深耕”的朴素道理。刘建芳的两首诗,将自己置身于额尔古纳和满洲里街头,分别体现了诗人在感受四面八方风潮时的“迷离”和向往大自然的胸襟。刘洪希的诗歌表达了“回乡”看到那朵桃花时的喜悦,是对“乡愁”的吟哦。黄廉捷的诗歌意象多,但“光”引人深思,最后一句有深意。罗筱的诗写一滴雨,充满了悲悯情怀。倮倮的诗歌保持了“具体”的特点,但较之更多了新颖角度和表现手法。郑玉彬的《阿嬷》具有纪实的诗学效果。徐向东的诗“讲述”了朴素的哲理,“千年阳光照亮我的额头”隐喻性强,提升了整首诗歌,意味深长。
笔者认为,上述多数诗人在香山地区生活工作了至少十几二十年,他们对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更为敏锐而深切的体验。因此,其诗作也呈现了多样性融合的品质,这正如诗人丘树宏所说的,“从一定意义上说,香山地区已经基本形成咸淡水文学艺术流派的雏形”。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咸淡水诗派一定会随同珠江和南海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20160622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