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曹谁:我看华语诗歌春晚

2018-03-21 作者:曹谁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华语诗歌春晚明确追求诗歌的纯粹性、艺术性、学术性,坚决拒绝诗歌的商业化、娱乐化、江湖化,所以与那些以商业性、娱乐性、功利性为主要特色的诗歌春晚,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华语诗歌春晚的团队将始终坚持诗歌晚会的纯粹性、艺术性、学术性这三大原则,努力为海内外的广大诗人与诗歌爱好者打造一台台美轮美奂的诗歌艺术盛会,充分彰显华语诗歌的精神魅力。
       我记得初次见到谭五昌先生,是在2007年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那时我刚写完《大诗主义宣言》,跟一群八零后诗人倡导大诗主义,所以见到名震诗坛的批评家,自然是非常兴奋的。当时我在西海都市报上班,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间,由谭五昌先生出面组织,在西海都市报社搞了一次地域诗歌研讨会,梁小斌、燎原、曾凡华、王久辛、洪烛等数十位国内知名诗人、批评家都到场了,由此可见谭五昌先生在诗歌界超越常人的号召力。当时谭五昌先生谈了以青海为代表的西部诗歌美学,他在会上说:“西部的诗歌不是表面意象的追求,我所说的地域性是美学意义上的独立美学形态。我也承认南方诗歌的存在,如果说南方诗歌是轻柔的、秀丽的、飘逸的;西部诗歌则是苍凉的、崇高的、悲壮的,具有悲剧色彩。昌耀是湖南人,他作为一个在青海的外地人却创造了一曲神奇的西部交响诗,找到了一种西部诗歌的理想表达方式。更有力、更本质的西部诗不是表面化的,而是要去深入发现生活在西部地域的人们的人生苦难、精神信仰、审美趣味”(大意如此)。谭五昌先生总结的西部诗歌美学内涵,让在场的诗人们产生了广泛的共鸣,在发言中,他还鼓励我们青年诗人踊跃探索,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2008年我就去职远游了,在西藏、新疆云游数月而返,开始了职业写作生涯。后来,谭五昌先生开始编选中国新诗排行榜,这是一个如今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品牌诗歌选本,他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选我的诗,这对于一个青年诗人是非常大的鼓励。在与谭五昌先生这十年的交往中,我在写作上深深受益。
        2015年底,谭五昌先生突然跟我联系,他告诉我,他决定发起首届华语诗歌春晚,很多诗人都在背后支持他、鼓动他搞这个诗歌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新诗的纯粹性与尊严性,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在当前诗歌面临危机的时候,以大众喜欢的春晚方式去传播高雅的诗歌,真是一举两得。他希望我策划青海分会场,虽然我没有经验,同时还有剧本在催稿,不过还是欣然应允了,后来在青海作协副主席、诗人杨廷成先生的支持下,青海诗人们一起搞了首届华语诗歌春晚青海分会场,当时青海的著名诗人基本上都到场了,文联主席班果先生特别发来短信祝贺,作协主席梅卓女士还写了祝贺词,委托马钧先生宣读。谭五昌先生作为华语诗歌春晚总策划,在总体上指导青海华语诗歌春晚,青海诗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所以办得出奇地成功。过后我看到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的首届华语诗歌春晚总会场视频,从中感受到了诗歌的尊严。
        2017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联办的作家研究生班深造,跟谭五昌先生见面的机会就变多了,对他的赤子之心体会越来越深,对华语诗歌春晚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第二届华语诗歌春晚在北京大学举行时,我因故未能参加,不过通过视频可以看到,第二届华语诗歌春晚以“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为主题,展示百年新诗的非凡成就,比首届华语诗歌春晚有了更大的进步,在诗歌界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2018年,新诗已完成了它的百年历程,下一个新诗百年又开始了新的旅程,它处于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所以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意义重大,我也加入到本届华语诗歌春晚的导演组,跟谭五昌先生的团队共同策划了本届华语诗歌春晚。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从海子的诗句中提炼出“我们的家园”的主题。在2018年的元宵佳节,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我跟两千多位各个领域的观众,共同在现场见证了本届华语诗歌春晚的辉煌。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从诗歌的选择到节目的编排都是匠心独具,全场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代表中国新诗前五十年(1917-1967),以穆旦的诗歌《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为主题,选择了刘半农、臧克家、艾青、穆旦、辛笛、纪弦、洛夫、余光中、彭邦祯等九位代表性前辈诗人的作品朗诵;第二单元代表中国新诗的后五十年(1967-2017),以海子的《重建家园》为主题,选择了食指、吉狄马加、叶延滨、海子、西川、王家新、潇潇、周庆荣、李少君、黄亚洲、高凯、龚学敏、骆英、崔志刚、远岸、吕约等十多位代表性当代诗人的作品朗诵;第三单元是诗歌颁奖环节,其中,“百年新诗人物”的评选是重中之重,是谭五昌先生本人联合张柠、罗振亚、何言宏、庄伟杰、李少君、杨四平等国内七位知名批评家,经过几个月严肃、认真的评选,从百年以来的众多优秀诗人、诗评家与翻译家中,遴选出一百位优秀与杰出的诗坛人士入选“百年新诗人物”的荣誉榜单,正好总结了中国新诗百年的非凡成就。另外,“新世纪诗歌特别贡献奖”的颁发也是晚会的亮点之一。整个诗歌晚会,从顾问到学术委员会,从组委会到工作人员,几乎囊括了中国诗坛的重要人物,现场两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精彩的朗诵把晚会一次次推向高潮,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世纪诗歌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上海诗人王霆章先生在晚会结束之后激动的表示:“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中国新诗也必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如设立之初就设定的根本宗旨一样,维护了中国新诗的纯粹性与尊严性,体现了华语诗歌春晚总发起人谭五昌先生对其的三大定位:纯粹性、艺术性、学术性,明确拒绝商业化、娱乐化、江湖化。尤其是谭五昌先生,在华语诗歌春晚举行过程中,他劳心劳力,最后累到嗓子都哑了,我感觉到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直到谢幕才松了一口气,他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以令人感动的付出,成就了一台精彩纷呈的华语诗歌春晚。谭五昌先生为三届华语诗歌春晚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与心血,大家有目共睹,为了办好华语诗歌春晚,他甚至自己掏腰包,个人垫进去了大量资金,这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也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为华语诗歌春晚慷慨无私的付出,有力的体现出谭五昌先生浓郁、炽热的诗歌情怀!谭五昌先生带领他的整个团队,由于坚守对诗歌艺术的纯粹态度与尊重态度,得到了整个诗歌界与社会人士的广泛认同与普遍好评。由谭五昌先生搭建的这个高端诗歌平台,带给多少诗人以夺目的荣誉。我是从青海走出来的青年诗人,在这届华语诗歌春晚上,昌耀先生、燎原先生荣获“百年新诗人物”的荣誉称号,杨廷成先生荣获“新世纪诗歌特别贡献奖”,他们都是来自青海的,我为他们获得的荣誉而倍感欣喜与骄傲。
        我们知道,除了谭五昌先生创办的传播中国新诗艺术正能量的华语诗歌春晚外,在国内举办的还有其他名目的诗歌春晚,虽然名字有部分重合,不过它们的内涵却截然不同。近日有人拿华语诗歌春晚负责人谭五昌先生与其他名目的诗歌春晚负责人相提并论,引起了华语诗歌春晚团队的强烈不满。为了维护整个团队的尊严,我从华语诗歌春晚亲历者的角度,代表华语诗歌春晚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以正视听。华语诗歌春晚明确追求诗歌的纯粹性、艺术性、学术性,坚决拒绝诗歌的商业化、娱乐化、江湖化,所以与那些以商业性、娱乐性、功利性为主要特色的诗歌春晚,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华语诗歌春晚的团队将始终坚持诗歌晚会的纯粹性、艺术性、学术性这三大原则,努力为海内外的广大诗人与诗歌爱好者打造一台台美轮美奂的诗歌艺术盛会,充分彰显华语诗歌的精神魅力。
        谭五昌先生策划的华语诗歌春晚,通过诗歌这种高雅的语言艺术跟春节晚会的综艺形式结合,不但让诗歌为普通观众所欣赏,同时提高了春节晚会的艺术水准,我觉得对于中国新诗的传播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在新诗传播史上具有历史性的贡献,经过三届华语诗歌春晚的发展,现在它已经办得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华语诗歌春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为世人所公认。作为华语诗歌春晚的发起人,谭五昌先生本人在诗歌评论方面也成果丰硕,获得了海内外很多诗坛名家、学者的充分认可与好评,他除了从事诗歌评论与学术研究外,还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与心血于华语诗歌春晚与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诗歌活动中,不少了解谭五昌先生的朋友说他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去照亮诗歌。谭五昌先生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诗歌与诗歌事业当中去了,他因此受到了海内外诸多诗人与诗爱者的广泛尊重。新诗百年生日已经过了,我们要继续从各方面探索推动新诗发展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在此我引用一下海子《重建家园》中的诗句:“生存无须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来表达自己真切的感受。在三届华语诗歌春晚举办的过程中,作为核心人物的谭五昌先生忍受了多少误解、委屈与烦恼,但为了诗歌,为了他心目中的诗歌事业,他都忍受下来了。不过,我真心希望谭五昌先生与他的同仁们,以及整个华语诗歌春晚团队,不用理会那些世俗偏见,不论承受多少艰辛痛苦,我们只管前进,去办好后面的华语诗歌春晚,去用诗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去创造中国新诗更大的辉煌。
 2018年3月16日初稿,3月19日改定,于北京

曹谁简介
 曹谁,青年诗人、作家、编剧。原名曹宏波,字亚欧,号通天塔主。1983年生于山西榆社,2008年去职远游,在西藏、新疆周游数月而返,开始职业写作生涯。2007年写作《大诗学》,发起大诗主义运动,被称为八零后发起的三大文学思潮之一。2017年发起剧小说运动。著有诗集《冷抒情》《亚欧大陆地史诗》《大悲舞》等四部,文集《巴别塔尖手记》《西藏新疆游历记》《可可西里动物王国》三部,长篇小说《巴别塔尖》《昆仑秘史》(三部曲)《雪豹王子》等八部,写有电影剧本《太阳城》、电视剧本《孔雀王》《昆仑神话》和舞台剧本《雪豹王子》等百余部集。有多部长篇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广播剧、舞台剧等。有作品翻译为英、日、西班牙、阿拉伯、土耳其等十余种文字。曾获首届中国青年诗人奖、第五届青海青年文学奖之“文学之星”、第七届青海省政府文艺奖、2015-201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文艺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大诗刊》主编,《诗歌周刊》副主编,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联办作家研究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