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诗词焕发时代光芒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历经千载,代代传承,生生不息,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传统军事文化。其中浩繁多姿、灿若星辰的军旅诗词就是镶嵌在这座巍峨军事文化大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由总政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历代军旅诗词选编》(以下简称《选编》)精选历代军旅诗词100首,文本编排体例简约明快,装帧朴素淡雅,犹如一股涓涓清流注入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时代浪潮。
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烽火连天、旌旗猎猎……惨烈雄阔的战争场景是军旅诗词雄浑豪放的创作源泉,一首首或昂扬激越、慷慨悲壮的军旅诗词绘就了中华民族绵延发展长河中气势磅礴的战争画卷。“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的《国殇》以近景和特写的表现手法再现了强敌如云、流矢纷飞,两军短兵相接的惨烈场景,犹如置身于2000多年前秦楚争雄的肃杀氛围。“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被光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东汉崔 的《安丰侯诗》一气呵成,描绘了战马嘶鸣、金鼓震天、浩大宏阔的战斗场面,渲染了安丰侯雄壮的军容声威,刻画了将士们骁勇善战、奋勇杀敌的勃勃英姿。《选编》收录的《代出自蓟北门行》《从北征诗》《从军行》《雁门太守行》《破阵子》《龛山凯歌》等诗词都从不同侧面描绘了征讨叛逆、平复边乱、收复失地、安定天下等波澜壮阔的战争景象,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开疆拓土、民族融合、革新进化的伟大历程,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古人关于政治与军事、战争与和平、分裂与统一、战略与战术等军事思想和智慧。所以说,历代军旅诗词既是诗歌又是历史,是军事历史与诗词艺术高度完美的统一。吟诵研读军旅诗词,除了能给人以艺术上的审美愉悦,同时也能获得诸如怎样看待战争、怎样面对战争的启迪和思考。
诗言志。“志”者,理想、精神、气节和情操是也。历代军旅诗词因其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可谓多姿多彩、各领风骚,但其共性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对历代将士效忠国家、舍生取义、抵御外侮、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等高尚节操和豪迈气概的讴歌褒扬。“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的《咏怀》开宗明义:好男儿应有吞吐八荒的凌云壮志,御敌卫国理当毫无杂念,彰显了军人轻身重义、以身许国的气节操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把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这些相距甚远的地理标志集成在一个宏大画面之中,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强烈地衬托了边关将士“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战斗生活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选编》还收录了很多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比如:王翰《凉州词》(其一)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戴叔伦《塞上曲》(其二)中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贺《南园》(其五)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苏轼《江城子》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岳飞《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矢志报国,浴血疆场而无怨无悔。“军旅之事,以气为主。”历代军旅诗词吟咏的是军旅之事,发散的是军旅之气。这里的“气”,有人称之为“军魂”,我理解就是以忠诚、爱国、骁勇、牺牲、必胜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军事文化的重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