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面向大海的蓝色史诗

评丘树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海上丝路》

2014-04-08 作者:周思明 | 来源: | 阅读:
  诗人丘树宏继推出长诗《共和国之恋》、大型多媒体交响音乐诗《孙中山》等史诗精品后,又创作发表了大型

  诗人丘树宏继推出长诗《共和国之恋》、大型多媒体交响音乐诗《孙中山》等史诗精品后,又创作发表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海上丝路》。《海上丝路》凡18章,500余行,紧扣“中国的丝路,文明的脐带,人类的史诗”主题,从浑沌上古写起,将秦汉形成丝路、汉唐宋明高峰、清朝消亡、改革开放凤凰涅等中国有史以来诸多重要朝代“一网打尽”,凸显“天下向蔚蓝,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的气吞万里如虎之气魄,诗人从历史与人文、时间与空间的全方位、大跨度、多视角,纵情表现“海上丝路”的风云变幻、人文演变,既大气磅礴、激情豪迈,也灵动跳跃、流动婉转,是又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丰盈文化气息的壮丽史诗。
  读《海上丝路》,让我们对中华文明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有两条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一条是陆上的丝绸之路,一条是海上的丝绸之路。历史上的海上丝路,不仅是物质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是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脐带。它不仅将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传至世界各地,也传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世界各民族相互兼容、兼收并蓄,丰富和发展了各自文化的内涵,对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无可估量。不管是陆地的丝绸之路,还是海上的丝绸之路,都是中国人和全人类创造的奇迹,都是中国和全世界共同的重要的文化遗产。陆上的丝绸之路,因大型民族歌舞《丝路花雨》已闻名遐迩;而海上丝绸之路,却一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缺乏像《丝路花雨》之类作品的形象推介乃其主因。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蓬勃兴起,海上丝路也开始成为研究和利用的热门话题,文艺作品的创作也跟了上来。如广西合浦的歌舞《碧海丝路》、福建泉州的大型歌舞《海上丝绸之路》、广西防城港的大型歌舞《印象·北部湾》、广东阳江的大型组歌《美丽“船”说》,宁波、杭州、徐闻等地也有类似的节目。日本早在1988年也出现了《海上丝路》三部曲。但迄今为止,真正从历史和人文的时空上全面表现包括陆地、海上丝绸之路的文艺作品,尤其是舞台作品,仍是一个空白。纵是既有的舞台作品,也都存在三个共通的弱点:1、多数是歌舞;2、多数是简单的爱情故事;3、仅仅以一个小区域为点,很少涉及丝绸之路的线和面。日本的《海上丝路》更仅仅是纯音乐作品。就连最近开机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女帝·海上丝路》,也只是涉及唐代时期,而且也一样是以一个区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但总是难以体现时间延续两三千年、空间达至五大洲的海陆丝绸之路这一旷世奇迹。就此意义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海上丝路》就有了不言而喻的开拓性价值。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笔力遒劲的史诗力作,理所当然地,我更看重的还是《海上丝路》的审美价值。在《古之风》这个篇章,诗人写了“悠悠咸淡水”的韵味,传达出“大海的呼唤”的殷切,还活现了“神龙出东方”的震撼,以及“驼峰与帆影”的遐思。遥望着浩浩渺渺的渤海,头枕着北戴河动听的海涛,五千年中华文明一页页在诗人胸中激荡,五大洲异域风情一幅幅在眼前演绎,三千年丝路浪涛一波波在笔下翻滚。为了写好、写深、写活这部长诗歌,丘树宏通读了十多部有关海上丝路的专著,酝酿了详细的写作提纲,从而敲定了创作的原则。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便一发而不可收。通读全诗,可以说,这是国内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丝路史诗,是一部属于广东的、中国的、全世界的史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诗人丘树宏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快速写出一部长达500余行的长诗,其实是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长期积累”

9 7 3 123 4 8 :